大明第一国舅黑胖的老鼠

第173章 不留活路

马寻应该算是有些能力和本事的,他的医术等都算是得到了证明,很多人都说他是大明第一良医。

可是要说军事上的才华,不知情的人以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将军。

不过马寻在军事领域最擅长的就是行军了,带着万余人的兵马在安全的大明境内行军,他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

至于其他的就不要多想了,那就是超出了能力范围。

所谓的能文能武,也就是有些庄稼把式,寻常人可能打不过他,但是绝对不是霸王再生、以一当十。

在皇宫小住几天,马寻和刘姝宁就牵着旺财回府了。

皇宫虽然不错,但是哪里比得上自己的家舒服、自在。

至于这座徐王府上下都是皇帝、皇后安排的人,马寻根本就不在意,刘姝宁也没什么好在乎的。

只要不是想着跑路,只要不是想着造反,那么这些人就是最可信的。

就算是吐槽皇帝和皇后也没关系,用不着特别谨言慎行、如履薄冰。

“舅舅!”常茂冲了过来,身后跟着同仇敌忾的常升和常森,“你为何会作诗?”

看着这三个便宜外甥,马寻倒是乐了起来,“词,那是词,不是诗!”

常茂更加生气了,“管他什么诗还是词!你现在会作诗了,我以后怎么办?”

常升和常森也都在点头,舅舅本来就是有本事的人,很多人都交口称赞。

虽然总觉得舅舅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可是常茂几个还是觉得这个舅舅脾气好、有能耐。

现在好了,舅舅居然才华那么厉害,外头都说舅舅的诗是大明第一。

虽然听着这些夸赞也与有荣焉,可是以后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常茂等人想一想都觉得前途一片黑暗。

这几个小子也是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国舅,不要说爹娘和姐姐了,很多人有意无意的都是希望他们学一学眼前这个便宜舅舅。

马寻更加觉得好笑,这几个小子怕是觉得被出卖了,平时都是‘烂泥扶不上墙’,凭什么你这个便宜舅舅厉害起来了?

刘姝宁笑着说道,“用不着多想,你们是将门人家,学好了带兵的本事就行了。”

“舅母!”常茂苦兮兮的说道,“娘还说舅舅自幼漂泊都学了一身本事,我长于富贵还是一事无成。她就是觉得我少了磨难,要减我花销,还要让我读书!”

这一下马寻和刘姝宁都理解了,‘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有些人童年的噩梦,家长们总是喜欢看着身边那些优秀的孩子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常茂几个现在就算是遭了无妄之灾,零花钱被削减不说,照这个趋势看来还要增加学业的强度。

大明的外戚本来就没几个,李贞德高望重,马寻现在德才兼备,简直是不给以后的外戚们留活路。

因为这两个人的存在几乎是打好了样,以后的一些外戚就算是再努力,几乎也是很难超过这两位了。

打发走常家的三个小子,马寻又要应付府里人的恭维。

徐蛾说不出的骄傲,“皇后殿下本身就爱读书,咱家老爷也是书不离手,外头那些人都在大惊小怪,咱们可是知道老爷的才学。”

“看几本医书就是有才学了?”马寻就打趣说道,“真要是那么有才学,怎么没人让我提个字?”

徐蛾更加有理由了,“以前那不是困苦么,就是那般样子老爷还是满腹经纶。真要是条件好了,一池子的水都能给染黑,老爷的字肯定能比得上书圣!”

徐蛾知道王羲之洗笔以至于将一池塘的水都染成墨色,马寻一点都不奇怪。

马秀英的侍女,跟了近二十年呢,这可不就得是聪明、伶俐、干练的么。

马寻笑着拒绝了继续恭维下去,他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要做呢。

到了书房,马寻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看看公文。

“这一下好了,还不如在外头流浪。”马寻吐槽起来了,“事赶事,皇帝是工作狂就算了,他喜欢那样。我不是工作狂啊,赶着我拼命。”

真相很有可能就是马寻猜测的那样,他的不求上进也算是有目共睹的。

朱元璋和马秀英就有了应对的办法,知道马寻还是有些责任感。

所以安排了不少事情,一桩桩、一件件,看起来还非得他出面才是最好。就这样的一个方法,还真是奏效了。

看看现在的马寻就知道了,大大小小的差事不少,也都在尽可能的想要将这些事情给做的更好一些。

“何大。”马寻喊了一声,说道,“去五城兵马司一趟,让兵马指挥明天去应天府衙等着。顺便再去一趟应天府,告诉府尹明天下朝后就回衙。”

应天府的府尹品级是正三品,这可比地方正四品的知府高了两个品阶。

“国舅爷。”何大看着马寻,认真说道,“我就是护院,身上可没官职。”

何大有理由这么说,他不是官员,也不是幕僚等,这些事情按理来说是用不着他去跑腿。

真要是严格一点的来说,他想要去那些衙门都进不了门。

马寻稍微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道,“我不常去衙门坐衙,跟前也没个师爷,只能你帮我跑腿了。要不然的话我自己跑腿,那合适吗?”

面对马寻的如此厚颜无耻,何大就只能认了,“那总要给我个腰牌、给个书文,要不然真给挡下来了还是丢了你的面子。”

这就体现出来了马寻‘不爱上班’的坏处了,长期的居家办公让他就算是想要写个公文都费力。

“你看着办。”马寻就笑着开口,“实在不行我去大都督府给你弄个官职,还真能给你拦下来不成?”

何大立刻拒绝,他可不需要官身,那对于他来说也就是束缚,还是现在这样的状态更加自在。

等到何大离开,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去叫常茂过来。”

不需片刻常茂就气喘吁吁的来了,“舅舅,找我有事?”

“你岁数小,认识的人也多。”马寻就开口说道,“你姐现在不太好多出门,你多去各府走动一下,问一下踏青去哪里最好。”

常茂眼前一亮说道,“鸡鸣山不好,我知道有一地能打老虎!”

去年这小子就是老虎没打到倒是鼻青脸肿的回来了,现在还存着这样的心思呢。

“踏青就踏青,打什么老虎!”马寻直接说道,“选景色秀丽的地方,到时候你姐也要过去。再者就是场地要宽阔些,今年不春猎,勋贵子弟要在太子殿

这一下常茂更加来精神了,“舅舅,这一次是考校箭术还是考校骑术?要不您去太子大哥那边说一说,今年练刀法!”

第二代勋贵普遍还是没有荒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可能性不大,不过普遍也算得上是不会有辱门楣。

马寻直接拒绝,“这事情轮不到我去建言献策,你先去多问问地。记好了,景色秀丽和场地辽阔都得兼具,这几天也别去贡院了,带着护院去山上转转。”

常茂立刻就答应下来了,这个任务简直就是在为他量身定制了。

本来就和勋贵人家的关系好、走动的多,现在也只是半大小子就算是出入内院也不会多说什么。

让他带着护院去寻找踏青的场地等,这些工作也没有太大的难度,不过做的好也能在太子面前小小的露脸。

马寻这也是用心良苦啊,虽然常茂天生就是朱标的嫡系。

但是嫡系归嫡系,能力归能力,可不能让常茂这小子‘重蹈覆辙’继续大错小错一起犯了。

刘姝宁端来茶,笑着问道,“怎么又看着常茂风风火火的跑出去了?”

“让他办事。”马寻就开玩笑说道,“其他人也能使唤,不过我还是觉得这几个小子使唤起来最为顺手。”

刘姝宁也有这样的感觉,虽然很多的事情可以让官方的人去做,那看起来更加名正言顺。

只不过马寻的习惯就是先叫这些子侄们,这些小子们不方便出面的时候,再考虑官面上的那些人。

马寻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好,刘姝宁也认为这样的安排挺合适的。

谁让马寻是国舅呢,和淮西勋贵有着一些天然的联系。

就算他看似和一些勋贵保持着距离,不过也应该为皇家笼络一些人。

朱元璋这个皇帝都需要一些心腹、兄弟,马寻这个国舅也该明白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

刘姝宁认真起来,问道,“夫君是该想着纳妾的事情了,若是迟迟不纳妾,外头就该说我善妒了,这可不是好事。”

马寻就哭笑不得了,“我都不急,你急什么呢?我现在一天到晚都在忙着公事,哪有什么心情寻花问柳。再说了,现在家里这么简单多好,一屋子人说不定就乱。”

刘姝宁劝着说道,“夫君用不着担心,姐也教了我不少管家的法子。”

这一下马寻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别看朱元璋妻妾十几个,可是他的后院安稳着呢。

话是这么说,不过马寻还是觉得现在考虑纳妾的事情为时尚早。

先忙完一些正经事再说,我马国舅可是社稷栋梁,哪能只在乎儿女情长、风花雪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