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是陷阱也是机会

第327章是陷阱也是机会

就是爆雷了。免费看书就搜:看书屋 不光尤启立,经开区的唐主任马上赶过来提醒,接着是商州北较场工业园区的副主任蒋勇,都打电话来沟通。银行爆雷。要求全面收紧银行贷款。企业爆雷。控制工资和奖金额度!地产爆雷。清理基建类项目。进口爆雷。加强外汇管理!就半年前还在疯狂放贷,求着赶着要求贷款的银行,猛然斩断,甚至开始反过来要求还款。蒋勇打电话说那三栋商品房不是分别由三家银行做的贷款么,现在其中有家居然找上门要求还贷!压根儿不管之前签署的按月还贷协议,也不管这几个月是不是在按时还贷,就是要求把之前借的几十万得还回去!这简直儿戏。明显为了填补之前疯狂放贷留下的大窟窿,不管不顾了都。典型的政策做出调控措施,结果唐主任说得更严重。城建公司的地确实批下来,但建设项目扣住了不审批,得先把手里的项目抓紧搞完,等风头过去。现在经开区其他几家大户,凡是有大量贷款的,现在都立刻停摆。关键是现在新的政策要求对“皮包公司”整顿清理,这必然就是拿民营企业开刀。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了。他过来就是给让卫东吃定心丸,拍着胸口保证经开区绝对不会这么干。可他越是这么说,所有人脸上都越觉得危险。港商代表都心有不安想跑了!让卫东也表情抽抽。这尼玛是回旋镖打到我自己身上了吗元旦前后吧,在商州开建那三座商品房,银行临到年底前非要塞着给他贷款的时候,他就觉得这味儿不对。倒不是这做法有多大错误,那关他屁事,他又不是纪检部门、更不是金融监管单位。而是连商州这么个地级市的小银行都能这么干,全国不知道有多少类似的做法。那什么话说的蝴蝶翅膀扇风都能变成风暴,现在全国上下各地的银行都这么干,后果不堪设想。当时他还给平京赶来旁观房地产的相关专家们吐槽过这事儿。过了元旦,立刻愿意贴点利息,都把强制贷款还回去。现在三个月过去,狗头铡是下来了。但这一刀切的痕迹也太重,连他这种完全健康的企业都要被波及到。民营企业刚艰难的起步,现在遭遇这种清理重击的后果可想而知。的确有大量皮包公司混在这股浪潮里面作奸犯科。但不加甄别的一刀切,想而知又有多少正经做事的商人,被银行拉着诳进来贷款扩大规模,然后现在猛的收走,肯定崩盘。尤启立就是这样。电话里他简单的描述了下,这几个月居然已经拿了五百多万的贷款,然后开了三十多家公司!这简直天崩局!会议室的所有人都略显紧张的看着让卫东打电话,看他表情复杂。还是秦羽烨悄悄踢了下让卫东的脚,他才惊醒过来,调整近乎于无的表情管理。在电话里叮嘱蒋勇学会跟银行这种瞎几把干事儿的行为周旋。几十万是小事,不能助长这种不按照规矩办事的歪风邪气,拖着呗。有事儿打电话,万不得已也能先给填上,但要是另外两家也跟着来要账就烦人了。也就是烦人的程度,谈不上什么威胁。税务出身的蒋勇才沉稳说好,自己去尝试面对。挂上电话,让卫东把局面描述了下:“喏,经验教训出来了,我们在商州的项目,从一开始就强调尽量不要贷款,就那么稍稍微的尝试帮购房者担保贷款,遇到政策波动立刻炸锅,阿明,你跟吴生云都是非常聪明的生意人,但在内地做事一定要考虑到政策因素,完全避开不可能,完全依赖更危险,中间这个度非常重要。”他甚至说了句很有水平的话:“尤其是在这种波动时候,拼命想依赖谁来躲避局面,只会越来越糟糕。”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在这种抖筛子似的局面中,不是被淘汰掉就是选择依附留存。最后化为一堆泡影。刚才还提出要贷款完成三千多户城建公司地产项目的池世明,浑身都在出冷汗。 真要是上了这趟车,他辛苦积攒好几年的地产资金,嗖的就没了。老耿现在就喜欢穿牛仔面料的工装,背上还有江州城建的字样。尽力听懂这局面,但不说话。几位港商代表也参加日常工作会,还得秦羽烨当翻译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主要是观察让卫东的表情,觉得他很稳定,就赶紧交头接耳开小会。秦羽烨又在那边听得眼神亮晶晶。就这么会儿,张经理也打电话过来,说他那边的关系得到消息,让卫东他们正在办理的到东瀛考察签证都被搁置了。因为现在出国考察的几乎都牵扯到进口国外设备,也是外汇管理的重灾区。彻底把让卫东逗笑:“这也太殃及池鱼了,切记呀各位。”推动开拓工作的时候艰难展开,这收紧的时候倒是蛮快嘛。收起桌上的屋顶园瞎画图起身,只有秦羽烨会问:“你去哪”让

卫东笑:“这边这位爷半年不到开了三十多家企业,全部是银行借贷开起来的,必然都给晾沙滩上,我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捡漏的可以搞回来。”

秦羽烨这个把月已经回款利润几十万在账上,十八岁少女“创业”成功也有点雀跃:“我跟你去捡!”港商代表听了连忙鼓动:“对对对,资金我们没有问题,我们来,东少这绝对是好机会,我们全力支持你抄底!”让卫东本来只是随口,尤启立开疆拓土的功力的确很强,他都跟在后头捡了好几次漏,现在本来只是习惯性的去看看。听了这话,反而有点恍然。没想到在经济发达的hk,这本就是商界常情。机会其实无处不在,任何时候都有人跌落,也有人趁机抄底大赚。这种政策波动的确是一把铡刀,但在高手眼里反而又是一轮割韭菜的机会。三四十年后经常说八十年代是赚钱的黄金时期。真正经历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他这种开天眼的预知感受,身在其中其实凶险得要命,后世看到的不过是成功幸运儿,大多数残渣都被悄无声息的碾碎在港商团队就算了,这时候简直有种趾高气扬去收债的黄世仁感受,不带。让卫东也不想让他们这时候过度参与内地项目,以hk现在的优势地位,帮他们就是当买办二鬼子卖家底儿。秦羽烨这白毛女也不用跟着:“你还是好好的把产能提高,并且尽快协助亨叔他们这几家厂开工,这个时候现金流才是最重要的。”服装厂对他的帮助很明显。卫生巾厂日收一百多万,毛利二十来万已经差不多到极限,而且其中供销社的回款还有周期,各地分公司回款也参差不齐。照相机的上限更低,收录机、sod蜜甚至熟食品都受限于产能。唯独牛仔裤进入以后,唰唰的冲到内部第二的地位,好卖回款快,产能更是可以大幅度提升。如果把这四家服饰厂都搞起来,甚至可以内部调整产能的余地就超级大了,哪个类型好卖就倾向哪家厂,市场受挫就稍微转移下做别的。服装行业绝对是八十年代比房地产还靠谱的正经生意。秦羽烨就不会纠缠,听了认真说好。池世明和老耿都要去动物园那边,搭让卫东的车顺便聊几句。唐主任也跟着下来上车,他回两三公里外的经开区办公室,他这个级别现在还没到配车的地步。叮嘱说春节前已经发了严禁各级机关跟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那会儿还没多少人注意,觉得属于不痛不痒的日常政策。可三月开始逐渐严厉,现在临近第一季度完成,有些地方在追究放贷有关人员的渎职罪,所以才立刻雷厉风行起来,幸好你们没多少贷款。让卫东他们三人领悟力真的完全不同。唐主任也是本着同条战壕的态度善意提醒。他下车后,老耿锁紧眉不说话,肯定是感觉到外面的世界干活儿确实多,但需要考虑的复杂局面也更多。让卫东则感叹这种管理,上面放一寸,接受了内地教育、hk熏陶的池世明却低头琢磨:“老唐这话……是不是说明江州会有一波单位企业的清退,我们可以抄底啊”让卫东才被提醒到:“哦哦哦,这肯定!”所以这就是性格天资的区别,有些人确实更能抓住机会。只言片语中的体会感悟都解热按不同。但让卫东的“经验”才是最值钱的:“可反过来想想,如果我们去接盘这种清退的企业,不得已吐出来人会甘心吗接下来又会怎么操作呢”他在商州几十年见得多了。池世明立刻倏然而惊,他天资聪明更有见识,一点拨就能反应过来:“这是浑水,要么明里暗里持股,要么眼热不爽的穿小鞋,这种肥肉吃不得,会立刻掉进你说的那种官商局面。”让卫东满意极了,都是聪明人,四十多岁的老尤和三十多的金卓群根本不会听他劝。但池世明就能吸收听取,还立刻喜笑颜开的跟他击掌。击败一层心魔的感觉,就跟打了场胜仗差不多。老耿在旁边看了也露出罕见的微笑。心甘情愿的把这些复杂算计,都交给这俩年轻人去折腾。所以有些人能一同走下去,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