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这下真成国际大导演了

“获得第6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影片是……”

“《钢的琴》——吴迪!”

话音刚落,付一舟的破锣嗓子就开震了。

“吴导!金棕榈!咱们中了!”

“哈哈,吴导,恭喜!”

王千原也激动地起身,狠狠搂住李杰和付一舟。

虽然他没能拿影帝,秦海露也没拿影后,但一座金棕榈,什么都回来了!

还有什么比它更具备说服力的吗?

没有!

毕竟,戛纳的奖项一直很少,大多数情况下,组委会为了平衡,不会把金棕榈、影后/影帝颁发给同一个剧组。

“以及《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恭喜二位!”

听到后面还有一个,王千原、付一舟皆是神色一愣。

双黄蛋啊?

与此同时,卢米埃尔大厅的很多人都愣了。

多少年没有双黄蛋了?

上一次还是十几年前。

而且这次的双黄蛋,两部都是亚洲电影。

难道戛纳官方要押注亚洲市场吗?

是的。

另外那一部《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也是亚洲电影,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是泰国人。

另一边。

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内,看到金棕榈爆双,直播间内的讨论量瞬间激增。

【卧槽艹,双黄蛋?】

【双黄蛋怎么了?双黄蛋不是蛋吗?】

【哈哈,总归有点遗憾啊,上一次《霸王别姬》也是双黄蛋】

【那又怎么了,《霸王别姬》在影史的地位,毋庸置疑】

【话说《钢的琴》到底讲了些什么啊,只看新闻报导,只知道讲下岗的事】

【估计又是什么伤痕文学那一套吧?】

【……】

【说伤痕文学的那个呢,我踏马就在戛纳,首映礼看了,人家哪里伤痕了?明显是一个温馨的家庭故事】

【呵呵,家庭故事能拿奖?】

【腌入味了吧,戛纳跟柏林不是一回事,去翻翻历届金棕榈名单】

【要说伤痕,霸王别姬才更像】

【胡几把说,哪里像了?别逮着几个画面就乱讲,陈恺歌是国内第一导演!】

【第一?去多看几遍《无极》!】

【……】

接下来的直播间全乱了,各种拉踩、引战,老谋子、凯子哥、田壮壮、李桉等等有名的导演,全被拉进战场。

新琅网总部。

“快,快,头版全换成吴迪!”

“把范彬彬的龙袍照撤下来!”

总编抓着咖啡杯在工位间穿梭,一边走,一边道。

“现在,立刻做一个娱乐版专题《从畅销书作家到戛纳》!”

“采编组,准备联系吴迪。”

“技术组,专题页面先做起来。”

小编小雨顶着黑眼圈疯狂敲键盘,显示器映出她亢奋的脸。

她除了是小编,还是‘吴迪’的铁杆书迷!

哈哈!

吴迪大大牛逼!

不让凯子哥专美于前!

第二座金棕榈!

牛逼!

……

电影宫。

“再次感谢组委会,感谢《钢的琴》剧组的全体成员。”

发表完获奖感言,李杰微微鞠躬。

台下。

掌声,如潮。

那张脸,过分的年轻。

虽然没能打破金棕榈最年轻获奖记录,但在一众平均50+的获奖导演中,‘吴迪’太年轻。

而且,他还是一位全球知名的畅销书作家。

论成就,那边要更强一点。

不过,现在不好说了。

金棕榈的影响力,全球都认可。

“沈导,恭喜!”

“恭喜!”

下台之后,剧情的其他人又一次送上拥抱。

接下来的流程跟常规获奖影片差不多,所有获奖人、剧组都会移师电影宫外面。

面对全球媒体,拍照留念。

然后。

采访!

这边,李杰在接受采访,那边,国内已经‘沸腾’了。

影视圈、媒体圈,以及李杰的书粉圈全部沸腾。

随便点开一个中文社区,每十个新发的帖子里,至少有一两个跟李杰有关的讨论。

这已经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

如果不是李杰的书粉众多,普通导演拿奖,可没有现在这场面。

即使有。

那也得延后几天。

……

翌日。

电影节虽然结束了,但李杰并没有直接回国。

他还滞留在戛纳。

一方面是接受一些采访,另外一一方面是为了卖片。

一般而言,金棕榈奖能让一部电影溢价几倍。

不过。

这一块事务,李杰交给了付一舟。

当了那么久的执行制片,是时候扶正了!

三天后。

付一舟将一份细致的报价单呈给了李杰。

“就按照这个方案来吧。”

大致扫了一眼,李杰就定下了交易方。

《钢的琴》终究是一部偏文艺向的小成本电影,即使拿了金棕榈,报价也不会太高。

全球版权,零零总总卖了700万美金。

……

电影局。

当投影幕布定格在《钢的琴》最后一个镜头,周副局长摘下眼镜,指关节敲了敲铺满烟头的会议桌。

“说说看,这片子怎么过审的?”

审片组长老吴擦着冷汗站起来。

“我们当时重点审了下岗元素,但吴迪处理得很巧妙。您看这场戏……”

快进画面停在高炉废墟前,下岗工人们用钢水浇筑琴架。

“他把时代阵痛转化成父爱叙事,既保留批判性又不越线……”

“胡闹!”

周副局突然拍桌。

“谁教你们用技术手段规避审查?这是投机取巧!”

满座噤若寒蝉时,门口传来局长的声音。

“好啦,奖都拿了,这时候还讨论这些有什么用?”

说着,他又道出一个消息。

“刚接到驻法大使的电话,法国那边邀请《钢的琴》参加中法文化年开幕展映。”

此话一出,现场只有墙上的欧米茄挂钟滴答作响。

半晌,周副局盯着画面里冒热气的钢水,突然笑出声。

“通知电影频道,准备做一个专题报道。”

见状,局长笑着点了点头。

老周啊,还是太敏感了。

当初《钢的琴》过审时,他关注过,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东西,今天这场会,完全没必要开。

不过。

这些事没必要说出来。

点一下,那就够了。

这不。

老周很快就转变了观念。

这才对嘛。

对待年轻人,应该多一点点鼓励。

别什么事都上纲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