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三君薨,一圣陨,仁者无敌

  洛瑜出世以来,在列国之中大展身手,联络盟友维系平衡,直到今日,姬姜联盟再次对秦楚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姬昭有些孤寂的坐在桃花树下,这里多了几个石凳,因为他这一次醒来了很多年,不想跪坐了,再美的风景每天都看也会看腻,但是姬昭望着千里的桃林,却总是笑意盈盈。

  

  

  

   【你获得了气运点……】

  

  

  

   【你的气运点获取速度加快了……】

  

  

  

   这些消息在东迁之后的这些年里不断地显现着,除了每日固定数量的气运点之外,姬昭发现气运点竟然有了小幅度的提升。

  

  

  

   在他的世界之中,那些桃树的生长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证明邦周的运势真的没有丝毫的衰落,洛辞、洛言、洛瑜这三代家主竟然真的成了邦周的擎天之柱。

  

  

  

   姬昭望了望那团异常压抑的黑云,沉默了一下,将一道气运向着洛瑜身上送去。

  

  

  

   做完这些,他微微闭上眼,身子直挺挺的向后倾倒,地上无数的桃花瓣瞬间卷起将他包裹起来。

  

  

  

   空间开始破碎,所有的桃花、桃树化为齑粉,世间的一切都在姬昭闭目的一瞬间化作一片混沌。

  

  

  

   姬昭再次让自己陷入了沉睡之中,他还不是真正的神,望断时间长河的寂寥还无法忍受。

  

  

  

  

  

   他的目光望向了遥远的洛邑,突然难以抑制的升起了一个想法,“如果六百年前,武王将王位交给素王时,素王没有拒绝呢?

  

  

  

   现在的邦周会是什么样子?

  

  

  

   还会是现在这样的人间炼狱吗?”

  

  

  

   这个想法一出现他就打了一个寒蝉,做了一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学问,却在生命的最后,怀疑起了这一切。

  

  

  

   “父亲!”

  

  

  

   洛瑜一声悲鸣,无数人哗啦啦的冲了进来,纷纷悲声痛哭,孔子抹了抹泪,在史书之上记下了,“冬月酉时,公薨。”

  

  

  

   痛哭之声,从宫中传出,仅仅片刻,整座昭城之中全部都是悲戚之声,随着代表国君逝去的钟声响彻夜空,浩大的颂圣之声从宫中传来,十万人同唱素王安魂,送别一位仁慈的国君。

  

  

  

   一年三君薨,签订弭兵之盟的五国之中,属于姬姜联盟这一方的已经全部逝去,颖水和议的姬姜四国之中,也只剩下吴侯庆忌。

  

  

  

   孔子一路从雪中走来,他听着响彻洛国上空的颂圣之声,热血又沸腾起来,回到屋中取出自己所著的书,开始修改起来。

  

  

  

   他这一生,少年之时在学宫之中求学,前代洛侯辞认为他是大贤之人,待他很好,恩情很重,太子言与他与友,言必称仲尼公。

  

  

  

   后来他想要在这世上行王道,却被拒绝,于是他离开了洛国。

  

  

  

   他带着无数的学生,拜访了一个又一个国君,宣扬他的学说,但是一个又一个国君拒绝了他。

  

  

  

   他经历了雨雪风霜,却矢志不渝。

  

  

  

   所有的国君都想要立刻就能富国强兵的法门,但是这世上除了掠夺,哪里有这些的法门呢?

  

  

  

   孔丘是何等智慧高深的圣人啊,他难道真的不懂那些吗?

  

  

  

   他的学生问他,既然君主想要强国,为何不顺从他呢?

  

  

  

   孔丘沉默许久,说道:“强大了君主,却让子民成为奴隶,这是不对的。

  

  

  

   稳固了君主的统治,却让子民脑袋里面空空如也,这是要推翻他的。

  

  

  

   让子民饥饿,不断地劳作却只能果腹,这样君主就能更好的控制,这是独夫所做的。

  

  

  

   素王的道路是让国家和子民一起强大,我遵从素王的道。”

  

  

  

   现在回想起来,孔子眼中微微垂泪,“孝公啊,您明白丘是一定会回来的,您明白天下只有洛国才能实现这些,所以您让丘多多著书。”

  

  

  

   当他回到学宫之时,他的弟子发现他似乎改变了一些,他总是平平静静的,倒有些像是昔年的伯阳公。

  

  

  

   但是伯阳公是宛如大海一般的静,仲尼公则是宛如太阳一般,温暖如春,问之,则曰:仁者无敌。

  

  

  

   直到他病倒,他的弟子们纷纷回到他的身边,他依旧用轻微的声音传授着那些道理,他的弟子们哭泣着开始整理他的言论。

  

  

  

   直到弥留之际,洛瑜来到这里,望着眼前这位圣贤,带着崇敬之意问道:“仲尼公,您在学宫数十年,可有什么片语之言要留下吗?”

  

  

  

   孔子笑道:“敬鬼神而远之,敬素王而亲之!吾知伯阳公矣!”

  

  

  

   言罢,溘然长逝,洛瑜愕然,众人惑之,书之。

  

  

  

   ……

  

  

  

   曾子问曰:何为仁?

  

  

  

   子曰:晋文薨,天子赐谥,公卿扶灵,万国吊唁,盛之至矣。

  

  

  

   及至襄公薨逝,天下之间,处处颂圣,三千里山河泣血,三百万生民泣泪,此为仁之至矣!——《论语·问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