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会试(下)

    会试的流程跟乡试差不多,都是考三场,一场连考三天,考生得自带蜡烛和食物,这三天内,吃喝拉撒睡都得在考场内解决。且说贾环排队入场后,经过唱名、担保、搜检等一系列的反作弊措施后,终于领到了号牌入座,静静地等待开考。

    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正是翰林学士、赐南书房行走的赵明诚。赵明诚,表字德晦,如今可谓是炙手可热的朝堂新贵,天子近臣,东林一系的首脑人物。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东林一系先是凭借扬州私盐窝案扳倒了义忠亲王,接着兵部尚书王子腾也因为修祖坟逾制而革职,至此,太上皇康平帝失去了左臂右膀。

    紧接着,东林一系又借助「扬州盐私窝」案牵出「倒卖盐引」案,操控舆论,对太上皇一系的旧勋贵集团穷追猛打,终于把内阁和户部的控制权抢到手。

    所以说,目前的朝堂上的形势已经完全逆转了,乾盛帝控制了内阁、六部当中的礼部、兵部、工部和户部。另外,都察院、大理寺、鸿胪寺、通政司、六科给事中等也大部份为东林一系掌握,至此,御极八载的乾盛帝总算彻底摆脱了太上皇康平帝的影响,真正做到君临天下,而与此同时,东林一系也借此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时人称之为东林党。

    言归正传,且说天色完全亮起时,主考官赵明诚带着十八名同考官,春风得意地巡视了一遍考场,然后吩咐下发考卷。

    贾环拿到考卷后并不急着看题,先把姓名、贯籍、考号等个人信息填好,检验无误后便闭目养神,直至开考的云板敲响,这才睁开眼睛,深吸一口气,正式开始做题。

    第一场是正场,也是最重要的一场,若取中便等于通过了这次会试,所以必须慎之又慎,而贾环是志在必得的,他可不想两年后再考一次。

    跟乡试一般,第一场共有三道四书题、四道五经题,换而言之,三天内要完成七篇八股文,而其中第一篇四书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能不能入阅卷考官的法眼,看第一篇便知分晓了。

    贾环凝神静气,迅速进入状态,只见那考卷上第一道四书题的论题赫然写着: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贾环不由虎躯一震再震,实在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啧啧,这运气来了,真特么的挡都挡不住啊,这不是老王的「高考」满分作文吗?都入选高中课文了。

    原来此句考题出自《论语·颜回》篇,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不足,如何?」

    有若曰:「盍彻?」

    曰:「二,吾犹不足,如何其彻?」

    曰:「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足?」

    翻译成大白话的大概意思就是:鲁哀公问有若(人名):「爱卿呀,今年收成不好,国库用度不足,怎么办呢?」

    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百分之十的)彻锐?」

    哀公不爽道:「收百分二十的税,我还不够用呢,怎么能实行百分之十的彻税?」

    有若回答说:「如果百姓用度足,您怎么会不足?如果百姓用度不足,您又怎么会足?」

    大明成化十一年的会试便刚好出了这道题,题目跟这一模一样,当时有个很有名的举子叫王鳌,他写了一篇满分作文,并且凭借此文摘下了本届会试第一名的桂冠,荣膺会元。老王的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文彩斐然,条理清晰,铿锵有力,乃一时之雄文,甚至入选了后世的高中语文课本,贾环当年可是念得滚瓜烂熟的。

    王鳌乃大明成化年间人,而这个红楼世界中没有明朝,自然也没有老王这个人物,所以贾同学心安理得地提笔破题: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然后承题: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贾同学一挥而就,一炷香时间不到,一篇满分八股文便跃然纸上了,啧啧,这挂开得连他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接着又「不好意思」地将文章仔细誊写到考卷上,然后又「不好意思」地开始做第二题。

    一眨眼,三天时间便过去了,二月十一日,会试的第一场结束,考生们陆续交卷离场,贾环其实提前半天便答完卷了,不过为免过于高调,还是等到傍晚,考试正式结束了,这才交卷离场。

    贾环走出龙门时,竟然正好又遇上了张溥、张廷枢、吴昌时、吴伟业等一行人,只见张溥和吴伟业二人均春风满面,眉带喜色,显然考得不错,倒是当初乡试第二名的张廷枢神色凝重,而脾气最臭的吴昌时则失魂落魄的,大概率是考砸了。

    「贾解元考得如何?」吴伟业有点期待地问道,可惜贾环只是波澜不惊地吐出两个字「尚可」,根本瞧不出虚实。

    张溥目光一闪,笑吟吟地道:「恭喜贾同学,想必这次的会元又非你莫属了,离大三元再近一步,可喜可贺。」

    吴昌时考砸了,心情正是不好,冷笑一声道:「那可未必。正所谓:一支独秀不成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大晋人才济济,尚若真让贾子明蝉联大小三元,实乃我辈读书人的悲哀,非国之幸也!」

    贾环淡然一笑道:「吴同学所言极是,不过贾环才疏学浅,能侥幸通过会试便烧高香了,又岂敢妄想会元。」说完径自行了开去,风度高下立判。

    吴昌时冷哼一声道:「虚伪,我就不信这小子不想拿会员。」

    且说贾环走出了龙门,发现山长孙承宗已在那等候了,这次参加考试的十三人中,已经有九人出来了,大部分神色凝重,估计都考得不太好。

    「贾子明出来了,考得如何?」贾环还没向孙承宗见礼,性急的李白度便抢上前问道。

    贾环微笑道:「还行,应该能取中。」

    孙承宗闻言捋须微笑道:「那就好,凭子明的才学,那是十拿九稳的。」

    众同窗纷纷恭喜,李白度这小子则唉声叹气地道:「恭喜贾同学,反正我是完了,竟然记错了"里仁为美"的出处,这次肯定命落孙山了。」

    贾环很是无语,「里仁为美」正是考卷上的第二道四书题,你小子竟然连圣人这句话的出处都记不得了,如何「代圣人立言」?洗洗睡吧,当初大家年前一起补习时,见你小子读书挺刻苦的,结果关键时刻却掉链子。

    众人又等了一会,柳毅、卢象升、黄聪三人也陆续出来了,柳毅神色平静,卢象升表情忐忑、黄聪则是一脸的懊恼,看样子两年后还得继续当「考霸」,算上这次,这位仁兄已经是五进宫了,妥妥的会试「钉子户」。

    「守正这次可有把握?」孙承宗问道。

    柳毅点头道:「感觉还行。」

    孙承宗捋须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你这几年的经历何尝不是一种修行,人生的阅历和感悟乃宝贵财富,从你平时的文章便看得出,你的确长进了不少。」

    黄聪苦着脸自嘲道:「学生已考了五次了,难道还不够苦?」

    「老黄,如果这次还取不中,证明你没这方面的天赋,可以考虑回家乡种田,含饴弄孙了。」孙承宗幽默地道。

    众人都笑了起来。

    孙承宗的目光最后望向卢象升,捋须道:「为师最放心的是卢建斗,因为科举不中,可以改武举。」

    卢象升自嘲道:「没关系,黄师兄都考了五次,这次不中,学生大不了再考几次,实在不行便投笔从戎,总比黄师兄种田强。」

    众人不由再次大笑起来,均觉心境又上了一层,黄聪挥了挥拳头道:「第一场虽然考得一般,但二三场发挥出色的话,还有机会!」

    孙承宗点头道:「没错,大家回家好好休息,准备明日第二场。」

    于是乎,众人分道扬镳,各自回下榻的地方休息恢复精神,贾环回到阅微居,匆匆填饱肚子,洗了个澡,然后倒头便睡,其间薛林诸女都陆续前来看望,见贾环正休息,均略坐一会便离开了。

    第二日是二月十二,正是林黛玉的生辰,由于贾母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早几天已经吩咐王熙凤给林黛玉办寿宴。

    所以一大早,林黛玉便起床盛装打扮了,但心里总觉缺了点什么,提不起劲来,偏生贾宝玉又没眼色,一大早便来烦着她,作低伏小,甜言蜜语,实在腻烦得很。

    「林妹妹,这胭脂是我亲手调制的,加入了御用的木樨清露,你就试试吧,我帮你涂上,保准好看!」贾宝玉献宝似的,软磨硬泡,试图说服林黛玉涂上他自制的胭脂。

    如果是原著中,大脸宝这招指定管用,但现在的林黛玉,一颗芳心早系于贾环一人身上,又岂会接受大脸宝如此过份的举动。

    然而大宝玉不知是没眼色,还是脸皮厚,被拒绝后仍然纠缠不休,连紫鹃都看不过眼了,林黛玉正要发作,外面的婆子报道:「晴雯来给姑娘送花了!」

    话音刚下,便见晴雯捧着一只花瓶袅袅娜娜地进来,但见里面插了几支新开的桃花,煞是好看,一面笑道:「阅微居的桃树刚好开了,又适逢林姑娘芳辰,三爷今日出门考试前特意亲手剪了几枝,用清水供在瓶中,让婢子给姑娘送来呢。」

    林黛玉顿时黛眉舒展,瞬间比那桃花,似乎还要娇艳妩媚几分,心里甜丝丝的,点头道:「环弟有心了,代我谢你们三爷,紫鹃,取赏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