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8章 窑口
曾凡确实通过九只埙的协奏共鸣穿越到了南宋末年,不过他是主动有意识的穿越,当然也能自主回去。
在本源位面和蛮荒位面有过多次穿越经历,他对于身体的穿越并不陌生,当然也不再热衷于去改变那个时空的历史,他主要是研究埙声共鸣和时空穿越之间的关联,摸索其中的规律。
原先是借助感应能力穿越,还需要寻找时空锚点,相似的平行时空太多,随机的成分也很大,哪怕相同的时空锚点,初始条件相同,也可能有很多细节上的误差,到不了真正想要去的时空。
通过这次无意的发现,曾凡对于时空有了新的理解,当然也进行了多次不同的尝试。
除了穿越不同的时空,他主要是测试如何精确的定位,定位想要去的时空时间和位置,精确控制返回的时间和位置,尝试两个时空之间的意识同步、时间调整等等。
这样的实验正好错过了胡刚他们上楼的时间,也让吕瑶三个误打误撞穿越了过去,她们刚刚消失在屋子里,曾凡就穿越了回来,差一步没有拦住她们。
曾凡刚才没在屋子里,可是他的五感早就超于常人,房间里多出几个人的气味,什么时间进来,在哪些位置停留过,停留了多久,他脑海中能还原当时的画面,进来的人对他来说都是熟人,这样的场景还原不需要刻意去想,瞬间就能感应到。
有的事情能自然而然的做到,有的就很难做到,就像吕瑶猜测的那样,想要确定她们穿越的时空,对曾凡来说就不容易了,可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从头开始研究。
她们穿越过去那一刻,新的平行时空就产生了,无穷的数量也导致了定位一个特定的平行时空难度非常大。
一个平行时空节点相当于海量微观粒子的瞬间状态切片,一个粒子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定位错误,三个大活人的增加,也让新的平行时空和曾凡设置的穿越点产生很大的差异,曾凡需要找出差异的部分,然后才能精确定位,过去把她们捞回来。
更麻烦的是吕瑶带的能量球,虽然能很大程度保证她们的安全,也让她们有了更多选择,每一次选择都会导致至少一个新的平行时空产生,对曾凡定位来说难度降低了,可是对她们三个人,那就未必是好事了。
根据曾凡最新的感悟,一个人在无数平行时空中所有的个体意识在高维时空互通,总能量应该是固定值,不同的人差异不会太大。
人的每一个选择会产生一个平行时空,意识能量就会分割一次,一个人所在的平行时空越多,单个意识能量越弱,换句话说,觉醒的可能性越小。
从负责任的角度来说,曾凡应该找到她们刚穿越过去的时间点,把她们捞回来,这样做的定位难度也最大。
他也不能耽误太多时间,三个大活人在他这里失踪,时间长了肯定有人找过来,到时候他解释不清。
以他的能力当然可以一走了之,别人也拿他没办法,不过那违反他的原则,不在他的选项之内。
觉醒之后他可以获得强大的感应能力,但也丧失了诸多可能性,他的选择就是他的唯一未来,没有其他平行时空分散意识能量,是他不断向上突破的基础,坚持原则和保持专注,才能不断凝聚意识,也是他持续突破的必要条件。
到了曾凡当前的境界,可以很轻松的控制自己的欲望,他对吕瑶没有想法,所以能量球送出去就切断了感应连接,这也是他来到这个时空二十几年修行的成果,原先根本做不到这点,现在反而成了麻烦。
不然的话,吕瑶携带着能量球,对曾凡来说应该很容易定位,现在恰恰成了最大的变数。
曾凡并不懊悔,重复一次他还会做同样的选择,遇到新问题解决就是了,解决不同的问题,本来就是他修行的一部分。
胡刚从山上回来,刚走进院门口,餐厅里刘芳芳和黄琪琪、蓝梅正在吃早饭,猜测曾凡到底去了哪里,她们当然想不到,曾凡一直没离开过那间屋子。
用手轻轻转动窗台上的一只独孔埙,随后一阵清风吹过,曾凡的身影又消失在房间里。
刚移动过的独孔埙轻微晃了晃,随后掉到了地上,砰的一声没有摔碎,反而滚动起来,仿佛有意识一样,躲藏到了靠墙的工作台下面。
曾凡出现的空间地点和吕瑶她们三个一样,同样在三米多高的半空中,按照地球经纬度标识,就是胡刚家小楼上,曾凡住的房间位置。
不过在七百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翠绿的山林,景德镇还没有进入最繁荣的时代,这里也没有被矿工开采过,算是人迹罕至的地带。
同样的地点他已经过来多次,当然不会摔倒,只是这次发现脚下有了变化。
原先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地方,现在多出一块两米见方的花岗岩巨石,表面被磨的非常平整,雕刻着一幅八仙过海的图画,图画下面刻了一行汉语拼音加阿拉伯数字的留言。
可能是怕别人解读,又怕他不明白,才用这样的方式,留言意思也很简单,每年八月十五半夜十二点在此等待,后面还有三个人的名字拼音。
这块石头几乎和地面平齐,表面很多地方被新生藤蔓覆盖,不刻意寻找都难以发现,看上面覆盖的尘土层,留下的时间最少也有三个月以上了。
别说三个手无寸铁的女人,换成男人也搬不动这块几十吨的石头,显然她们对能量球的使用到了相当水平。
不过对曾凡来说,也是好消息,她们要是混在普通人中,还真的难以寻找,既然会使用能量球,肯定不甘于平凡,找起来应该容易许多。
曾凡没有出去找人,那样费时费力,也未必就能找到,而是花了十几天时间在山外面的景德镇转悠,最终在镇南面买下一座工艺落后的窑口,准备提升他们的效率,帮他们改进工艺。
这个年代虽然有简陋的户籍制度,在这个蒙古人大兵压境,物价飞涨的时代,那些实行了几百年制度也早就漏洞百出,形同虚设了,没有人仔细查询他的来历,看到他手里的金子就行了。
景德镇归属浮梁县管辖,两地相距不过十几里地,地契过户手续有钱好办事,几天时间他就成了本地有产一族,在镇内有一处三进宅院和临街店铺,城南山脚下拥有了十几顷山地,一口四十多米长的龙窑,还有附近村子雇佣的近百名工匠伙计。
窑口所在的地方也是一处庄园,很多窑工一家子都住在这里,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做工,这个时代也没有劳动保护法,待遇高低全凭东家良心。
当然,想要别人卖力工作,也不能太没良心,尤其是有技术的老工匠,在这里也是稀缺人才,会受到相当的优待,很多窑户一家子住在庄园里,夫妻都在这里做工,他们的归属感比曾凡这个外来人更强。
这时候全镇烧瓷工匠几万人,这样规模的窑口上百家,曾凡认为很落后的青白瓷工艺,却是当前的主流,主要供应普通百姓的日常使用,产销量巨大。
窑口原先的东家也不是本地人,人家产业众多,这里只是不起眼的一处,利润日渐微薄,正准备出手,于是和不差金子的曾凡一拍即合,很快完成了过户。
庄园内运营自成一体,原料磨制,胎坯成型,施釉装饰,入窑烧制,包含店铺销售运输,都有专门的经管人员,原先的东家也只派来几个核心管理,曾凡接手后提拔了几个人,明确他们的责任,有事情向他汇报,其他一切照旧,整个窑口的易主没有发生什么的波动。
对于普通的窑工来说,只要他们的生活能继续,就没有什么可担心,反正都是打工,东家是谁也就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