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高邮元军的对策

就在扬州城外的中军大帐这里,一群圣武军将领正在讨论脱脱和高邮知府李齐的时候,另一边,他们口中所说的高邮知府李齐,此时还并没意识到自己送上去的那封建议屯田疏,究竟引起了怎样的后果。

当然李齐现在也来不及想这些,因为从十四日开始,高邮城外就出现了圣武军白甲骑兵的活动身影,总数近一千骑,而只过了短短一天,马上就又传来圣武军主力包围扬州的讯息,这一下顿时就让他坐不住了。

李齐一个元统元年的状元郎,做官这么多年,其实也没什么可为人称道的重大政绩,真正为人著称的,大概也就是去年刘福通刚刚起事,天下四处皆有反贼的时候,他提前获知了泰州的王克柔想要造反,将此人提前抓获,后又成功招抚了想要劫狱的李华甫。

这一连串的动作,让扬州、高邮这一片区域,一直没能出现如芝麻李、鲁锦、徐寿辉这样的大反贼,成功为元廷保住了江北沿海的盐税重地,虽然也只是多保了一年时间.因为原历史上的明年,也就是西元1353年,至正十三年年初,张士诚就在这一片造反了。

如果这么说的话,再加上原历史上他去招抚张士诚的事迹,那直接给此人冠一个‘擅于招抚’的标签,好像也不为过。

可就是这样一位‘擅于招抚’的元朝状元,却也深刻明白,像是芝麻李、鲁锦、徐寿辉之流,这种大反贼是绝对没办法招抚的。

这些人那都是直接奔著改朝换代去的,因此对于鲁锦的圣武军,他只能选择死磕,没有妥协招抚的可能。

这跟李华甫那种只想劫狱救个恩公的反贼不一样,从性质上来说,鲁锦更加恶劣。

虽然历史上元廷的确派人招抚过刘福通、朱元璋、张士诚、方国珍这些人,可那也是在脱脱死后,元廷中央大军土崩瓦解,元廷明确知道自己确实打不过,没本事剿灭这些红巾军的时候,才不得已向他们妥协而已。

但现在脱脱可还没死呢,元廷的中央大军也还在.而在此时的高邮城中,听到朱亮祖已经带兵包围了扬州的时候,一众元廷的高官们都坐不住了。

坐镇于此处的河南江北行省平章‘达识帖睦迩’顿时急道。

“扬州那里到底有多少敌军,城内守军如何,到底能不能守住?“丞相如今已在大都收获军粮,最迟再有大半个月,就能率军抵达,我们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丢了扬州和高邮,不然就算丞相剿灭了芝麻李,那这漕运也还是打不通,你们可有什么办法?”

高邮本地的万户官亦剌思当即说道,“平章大人,扬州城高池深,城内守军最少也有两万,而且扬州城人口三四十万,就算在城中临时征募,也能招募出两三万大军,这就能凑出四五万守军。

“再加上扬州城中还有武库,不缺军械,还有左丞偰哲笃坐镇,这次过来的庐州红巾贼,至多也不过三四万之数,他们想要攻下扬州,恐怕也不是这么容易的。

“平章大人倒也不必如此忧心,或许等到那些反贼没了粮草,其军就能自退呢?”

“这不可能!”

谁知达识帖睦迩还没有表态,李齐就率先反对了这个看法。

亦剌思顿时蹙眉问道,“为何不可能?”

李齐当即解释道,“若是一年前的庐州贼,倒真有你说的那种可能,可如今他们已经占了江浙三路之地,你觉得他们还会缺粮草,再加上集庆、镇江两路,与扬州只有一江之隔,反贼又有强大水师,随时都可从江南运粮供应大军,你想等到他们吃光了粮草自行退兵,这如何可能?“我看现在最应该担心粮草的,并非是庐州贼,而是扬州城内的守军,扬州是坚城巨城不错,可城内的数十万人口,那也是要张嘴吃饭的。

“反贼即便一时半刻打不下来,可只要他们长期围城,再遣偏师去扫荡泰州等地,彻底断了扬州的供应,恐怕要不了多久,扬州就会因为缺粮而自溃了。”

“这”听到李齐的分析,亦剌思顿时也无法反驳。

平章达识帖睦迩闻言反而更忧虑了,见李齐分析的更加靠谱,当即又向李齐问道。

“李知府,那你可有什么办法,不求将这庐州贼彻底剿灭,只求在丞相率军到来之前,能将贼兵逼回江南或是庐州路,解了扬州之围,确保扬州到淮安的漕运畅通,如此等丞相大军一到,我们也好为丞相筹粮反攻啊。”

李齐想了想才说道。

“这庐州鲁贼我亦有关注,此贼虽未如韩山童、徐寿辉那般称王称帝,可其反意昭昭,却比之二者更坚,为人也更加奸猾,兵略也更甚于二者。

“韩、徐之流出兵没有方略,打到哪算哪,打不过还会退回去,这庐州鲁贼却谋定后动,不出兵则已,出则必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绝非易与之辈。

“自其在巢湖作乱以来,一战陷庐州、六安,二战败康茂才,连夺沿江数座州县,三战陷定远、濠州,触及安丰路,四战更是直接吞并整个安庆路。

“待吞并安庆后,其所部足足半年没有动作,可却趁著这次徐贼东征失败,江南空虚之际果断出兵渡江,旬月之间又陷江东三路,其攻势之猛,出兵之果决,战机之把控,绝非等闲。

“这次刚刚打下建康,还不到数日,就派兵进攻扬州路,短短数日连克四城,攻势迅猛,来意坚决,想要将其逼退,恐怕并不容易,不过也不是全无机会。”

达识帖睦迩听著李齐的分析介绍,那是越听越心凉,听到李齐说还有机会,顿时又追问起来,“什么机会?”

李齐当即说道,“如今咱们高邮城外大约有一千贼兵的甲骑,已经在城外徘徊两日,却迟迟不见贼兵的大军前来,而贼军主力今日突然现身扬州城外。

“观其现在的布置,这明显就是准备看住一个,吃掉另一个的打算。

“因此我判断鲁贼这次攻略江北的兵力,似乎并不算多,像是扬州、高邮这样的大城,其全部主力加在一起,也只有把握攻下其中的一座。

“正因为他们无力分心同时对付两座大城,担心高邮会出兵救援,所以才会派一千甲骑来监视高邮。

“如此一来,我们只要能凑出三四万大军反攻过去,哪怕只是靠近扬州,做出一副准备救援的姿态,也能使其自行给扬州撤围。

“到时咱们三四万大军即便不与他们交战,只是停在数里外扎营坚守营寨,他们也不敢继续围攻高邮,不然等他们攻城正酣之时,咱们突然从后面杀出,扬州城内守军兵力同样不少,一旦给他来个内外夹击,说不定还能将这股贼兵尽数剿灭。”

然而这次又不等达识帖睦迩说话,一旁的高邮万户亦剌思,终于挑到了可以反驳的角度,顿时说道,“你怎么能肯定贼军兵力就一定少,万一他们是故意引诱高邮出兵救援,准备来个围城打援呢。

“没错,他们在扬州城外的兵力确实不算多,可李知府你自己刚刚也说了,鲁贼可以从江南运粮,既然粮食都能运,难道他就不能从江南运兵过来吗?“万一他已经运了更多的贼兵渡江北上,就等咱们带著援兵过去,渡江的贼军突然从咱们身后杀出,夺了高邮城怎么办?那我们出去救援扬州的几万大军,岂不是陷入了无依无靠,还被贼军两面夹击的境地?”

李齐被自己刚刚提出的理由怼了回来,也是噎的够呛,想了半天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但他还是坚持道。

“那就稳妥一点,我们只要做出救援的姿态,虚张声势,坚守营寨,起码也能让贼兵从扬州撤围,转而与我对峙。

“只要对峙起来,咱们再想办法调集更多兵力,不论是从淮东也好,江南也罢,只要兵力够多,肯定能将鲁贼江北的触手逼退,正好到时候丞相的大军也差不多到了,咱们也能跟著丞相一起打回庐州去,端了鲁贼的老巢。”

这下亦剌思闻言也不说话了,达识帖睦迩闻言想了想,还是点头道,“这个办法稳妥,咱们现在还是先想办法将贼兵逼退再说,不然丞相到来之后,发现咱们把扬州丢了,你我都要跟著吃罪,在丞相到来之前,起码也要保住扬州不失,咱们也好给丞相有个交代。

“只是我们既要守住高邮,又要派兵给扬州解围,上哪去弄三四万大军呢?”李齐当即说道,“这个我早有打算,如今高邮城内就有募集计程车卒和本地官兵万五千人,咱们可以留一万人守高邮,再从城外招五千人,这样就能拿出一万兵力。

“另外丁溪那边还有个本地豪强,名叫刘子仁,多次向我请求募集义兵,保卫乡里,我之前一直没同意,可如今既然贼军已经兵临城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不如干脆封他一个义兵元帅,让他从沿海的盐场募集一万青壮成军。”

达识帖睦迩听的连连点头,“可就算加上这人,这也才两万之兵啊。”

李齐顿时又道,“泰州那边也可以出兵支援,我去岁招抚的那个泰州判官李华甫,此人也算是个知兵之人,可以让他在泰州募兵一万,与咱们合兵一处,一起救援扬州。”

达识帖睦迩当即皱了皱眉,“去岁起兵想要劫狱的那个,此人可靠吗?”

见达识不太相信此人,李齐顿时笑道,“这李华甫自从去岁受了招安之后,食髓知味,说知道了做官的好处,之前还跑来帮我给朝廷出谋划策,那调中原流民去大都屯田的想法,便是他跟我提起的,经我完善之后才呈给丞相。

“此人之前还多次哀求我,想凭此谏言献策之功,让我帮忙再给他升一级,这样的人,怎么会不可靠呢?”

达识帖睦迩顿时惊讶道,“竟还有这等事?若此人真有这个能耐,再加上之前献策的功劳,那给他升一级倒也不是不行,此事我直接做主了,升他为泰州同知,你既然与他有旧,就亲自派人去跟他说,只要这次能再立新功,我还能直接向丞相为他请功!”

李齐闻言顿时笑道,“有平章大人这句话,那此事就稳妥了,咱们高邮出兵一万,刘子仁出兵一万,再加上李华甫那边的泰州兵,凑出三万大军,不求能将贼兵击败,只要能逼著他们给扬州撤围即可。

“到时候贼军一旦撤围,扬州城内的守军也可以出城跟咱们会兵一处,五六万大军一起,说不定能将贼兵赶回滁州去。”

达识帖睦迩当即点点头,“如此最好,快去派人给那两人传信,贼军凶顽,攻势迅猛,谁知扬州究竟能撑多久,你派人速去速回,莫要耽搁时间。”

“是!”

于是乎,就在朱亮祖包围扬州的当晚,高邮这边就已经商量出对策,并且连夜派快马去给刘子仁和李华甫传信,十六日凌晨,天还未亮,李华甫就被人急匆匆的唤醒,收到了高邮知府李齐让他募兵的讯息。

“什么?升我做泰州同知?让我募兵救援扬州?李府尹不是疯了吧?现在扬州城外可是最少有几万贼兵,我能不能守住泰州都不知道,怎么去救扬州?

“要我说,扬州城城高池深,城内几十万人口,如此巨城,贼兵怎么可能轻易攻下,不如让城中守军严守城池,等贼兵没了粮草定会自行退兵。”

李华甫又不是傻子,明知道扬州外围的圣武军是自己人,他怎么可能去帮李齐做事,而且现在就已经到十六日凌晨了,距离鲁锦命令的17日破晓起事夺城,只剩下不到十四个时辰的时间,他现在正在布置人手怎么起事呢,哪有功夫帮李齐去给扬州解围。

来替李齐传信的,正是李齐身边从老家跟来的长随老仆,之前就见过李华甫几次,听到他这么说,当即解释道。

“相公说那庐州贼如今占了江东三路,又有水师,怎么可能会缺了粮食,他们能从江南源源不断的运粮过来,绝不可能轻易退兵,只有聚大兵才能将其逼退。

“而且李大判也无需担心,相公说了,并非要跟那庐州贼真打,只需凑出三万人马,做出救援扬州之势,停在数里外扎营固守,那贼军担心被咱们和扬州内外夹击,自然不敢继续攻城,这扬州之围也就解了,到时扬州解围,城内守军也能出来跟咱们会合,五六万大军汇集一处,还能怕了贼军不成?”

李华甫闻言顿时心中一惊,他不知道鲁锦这次江北之战的全盘布置,但却听刚刚实习回来的闫都宪几人说过,这次江北之战确实比较仓促,兵力也不算多,说是有五个师的兵力,实际上只有朱亮祖的36军两个师算是主攻。

卞元亨和他的108师虽然也算主力,但这个师现在还只存在于纸面上,连兵都还没招够呢,40军的两个师也是刚刚扩编而成,这次只帮忙占地,并不帮忙作战。

因此李齐判断这次攻打江北的圣武军兵力不足,其实也不算说错,要是真让李齐做成了这件事,怕是真的会影响圣武军这次攻略江北的计划。

李华甫顿时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表面不动声色,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笑著说道。

“哈哈哈哈,原来只是派兵过去虚张声势,李府尹这招倒是好计策,那我懂了,请使者这就回去向李府尹回复,就说我知道了,等天一亮就去募兵,只是我募到一万士卒之后,该怎么去跟李府尹会合,去哪里会合?”

那李齐的长随家仆当即说道,“相公说那庐州贼强悍,大判不必带著新兵乱走,以免被贼军盯上,募兵之后全部放在泰州城中即可,一来可守泰州不失,二来在城中练兵,等到需要会兵之时,相公自会率大军前来接应。”

李华甫闻言顿时一拍巴掌,赞道,“如此安排那就更好了,还是李府尹想得周到啊,那就这么说定了,还请使者速速回去复命,就说让府尹大人放心,咱晓得怎么做。”

李华甫说著还往那长随家仆的手里塞了锭银子,这才笑眯眯的将其打发走,然而等这人刚走,他立刻就换了一副面容,急匆匆的回到住处。

屋内昏黄的油灯下,有一名儒袍书生正等在那里,此人名叫肖安,正是泰州站站长闵子顺专门派过来,负责给李华甫做联络官的,等李华甫正式起事后,肖安也会留在军中,从今以后直接转为19团的训导官。

肖安见李华甫回来,连忙问道,“出了何事,大半夜的还有人来找你,可是出了什么意外?”

李华甫点点头,“是出了点意外,但我不知道对咱们的影响大不大,还请肖训导帮忙参谋参谋。”

于是李华甫当即把李齐的计划说了一遍,听的肖安顿时皱眉不语,肖安想了想才说道。

“你我都不知如今具体战事如何,还是不要胡乱猜测的好,我建议将此讯息原委,原封不动的上报给36军的朱总管,他是此次江北战役的主将,自然比咱们更了解大局,咱们只需要听他的命令列事就行,千万别画蛇添足,好心办了坏事,影响了大帅的布置。

“至于李齐让你募兵,这倒是正好,你干脆以元军的名义,直接募兵进城,这样咱们起事也更稳妥一些,等城里有了咱们的兵,到时不管李齐来,还是朱总管来,咱们只管等著就是。”

李华甫闻言点点头,“这样也好,只是我听说朱总管已经围了扬州,恐怕明日天一亮他们就要攻城了,要是给他们送讯息,应该越快越好,是你派人去送,还是我派人去?”

肖安当即道,“我派人去吧,走情报站的渠道送去,更快,而且大军那边知道是情报站的讯息,也会更加相信一些。”

“那好,肖训导自己小心,我派人送你。”

“好。”肖安点了点头,套上一身黑色披风,顿时隐入夜色之中,没过多久,城外的一处农庄里,就有一匹快马朝著西面的扬州狂奔而去。

如今扬州已经被围,周围几乎也没了元军的势力,即便策马狂奔,也不会有人在意了。

而在扬州这边,朱亮祖和廖永安跟诸将讲完了战略,又商量了明天的攻城布置,就让大家回去休息了,等到十六日清晨卯时初,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城外的圣武军大营正在埋锅造饭,准备让士卒吃朝食。

正在此时,从泰州赶来的快马突然被外围的骑哨拦住,听闻对方是泰州情报处的,有重要军情禀报,朱亮祖立刻就让亲兵把人带了过来,等看完了对方送来的讯息,朱亮祖倒也没有惊慌,而是不屑的笑了笑,这才对亲兵说道,“去叫各团指挥来中军议事。”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