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策论选材(中)
第336章 策论选材(中)
听到鲁锦提出的三个问题,众人面面相觑,之前几天他们刚刚看了鲁锦前几次的考试题目,已经知道了这位大帅不重经义,只重实用之学,而且出题也颇有水平。
最早一次的何为国,直接为他造反找到了理论依据,这次的策论更加实用,上来就问财政、人心、施政,可谓针针见血,直击要害。
尤其是像‘要不要继续使用纸币’这种重大国策问题,即便是放在元朝中枢,那也要宰辅重臣集体商议才能讨论出结果的,而且还不一定能干好,没看见大元现在的财政都已经崩溃了吗。
这样的问题如果用来考普通的寻常书生,那的确是难了些,可堂下坐的这一帮都是什么人?
汪广洋,杨宪,光是大明开国的宰相,这里就有两位,还有好几个六部尚书,要是连这群人都答不上来,那还做什么宰相尚书,鲁锦可是对这些人有很多期待的。
见众人都没开口说话,鲁锦又说道。
“诸君可以畅所欲言,今日大伙汇聚一堂,不就是为了匡扶天下,救亡图存吗,若是说得好了,你们今日所献之策就能成为国策,说错了也不要紧,人又不可能全知全能,百般事物能有一二精通已是大才,若有疏漏,说出来大伙也能一起讨论,查漏补缺嘛。”
众人这才不再矜持,只是让鲁锦没想到的是,第一个发言的既不是杨宪,也不是汪广洋,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儒士。
只见一名年约三十岁的儒士起身朝着鲁锦作揖行礼,这才道,“在下周祯,字文典,建康江宁县本地人,愿为大帅试言一二。”
之所以说他名不见经传,其实只是鲁锦不认识他,明初的文官他就认得那有数的几位,但这个周祯其实也不简单,此人是明朝开国首任刑部尚书,曾参与编写过大明律!
鲁锦摆了摆手,“先生不必多礼,请坐下说。”
“多谢大帅。”周祯这才坐下说道。
“在下以为钞法不必废除,但需换新,发行新钞以更替元廷废钞,同时铜钱也不应废除,而是与新钞共用。
“所谓万般结果皆有成因,交子、宝钞之类之所以能够出现,并被百姓接受使用,盖因铜钱稀缺,不够使用,前宋川峡四路不得已铸铁钱以为日用,但铁钱沉重易腐,商贾多无法运输,这才出现交子,由富商互相作保,异地支取,宋廷见其便利,这才推而广之。
“前宋缺钱一为历朝开采铜矿,铜矿日益稀少,二为支给辽金岁币,每年近百万之巨,导致铜钱大量外流,国内的铜钱入不敷出,这才不得已使用纸币。
“而当今暴元,自元世祖建国,曾下令禁止使用铜钱,一律只用宝钞,世祖薨逝后虽解除铜钱禁令,但历任元主从未增铸铜钱,再加上富户贪官将其余铜钱窖藏,导致如今铜钱更加稀缺。
“因此,若贸然将钞票废除,不仅许多百姓家中积蓄将一夜清空,而且市井之间宝钞废除后的空缺,又无足够铜钱用来填补,只怕要出现以物易物之景,民间百姓定然更加困顿。
“故而纵使钞法有诸多弊病,现在也非用不可,但同时也要大量铸造新钱,逐步填补空缺,直到将钞法废除。”
鲁锦闻言点了点头,总结道,“先生的意思是说,纸币有诸多弊病,需要废除,但又不能一下子直接废了,需得先铸造足量铜钱,供百姓使用,将宝钞取而代之,然后再将其废除,是这个意思吧?”
周祯当即抱拳道,“正是如此。”
鲁锦顿时反问道,“可要是铸造的铜钱一直不够用呢?铜矿是石头,不可能凭空长出来,先生刚才也说了,中国的铜矿就那么多,历朝历代都在开采,日渐枯竭,前宋新铸铜钱尚不能满足日用,这才出现交子,那先生觉得我该上哪去找那么多铜矿来铸钱呢?
“若是铜钱一直不够用,那这纸币岂不是一直不能废除?”
周祯再次解释道,“在下以为,如今铜矿虽然日益稀少,可我中国地大物博,不可能连铸造日用铜钱的铜料都没有,只要朝廷能主动坚持铸钱,再加上不用外贡岁币,同时量入为出,节省铜料,例如颁布法令,不许用铜器陪葬,不许寺庙道观之流铸造铜像铜钟,今后一律改铸铁钟,那我中国的铜料只铸铜钱,应该还是足够的。”
好家伙,这把主意都打到寺庙的铜钟上去了,不知道那些和尚听了会作何感想。
鲁锦闻言点点头,“这倒也是个办法,其他先生还有何高见?”
杨宪这时也说道,“在下也以为可以钱钞并用,但发行新钞,一来需得谨防元廷或其他豪强仿造假钞,二不可滥发太多,元廷开河变钞本就激起民愤,若我们也如此,恐怕也会失了民心。”
鲁锦点点头,“言之有理,是得谨慎一些,还有吗?”
这时又有一人起身拱手道,“大帅,在下也以为可钱钞并用,但将来也不用将钞票废除。”
“哦?为何不用废除?”鲁锦总算来了兴趣,见这人也约摸二三十岁的样子,便问道,“请先生自报姓名籍贯。”
这人才又道,“回禀大帅,在下刘璋,字子雨,丹阳县人。”
“刘先生请讲,为何纸币不用废除?”
刘璋当即解释道,“因为这世上,无论是铜钱还是交钞,本都不应该存在,它们之所以存在,盖因百姓之间以物易物之不便,才会有这种大家都认其价值的等价物作为中间媒介品存在。
“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刚才周先生说要铸造足够的铜钱,那多少铜钱才算是足够?在下以为,够不够用不在铜钱数量本身,而在商货的多寡,若铸造的钱币刚好能够买下全天下所有的土地,房宅,粮食,布匹,商货,那么这个钱才算正好够用,可这天下的货物价值真就有个定数吗?余私以为是没有的。
“因为只要国家繁荣,百业振兴,百姓和商贾自会生产出更多的商货,一旦商货增多,则钱币必然又会不足,所以铜钱永远也没有够用的那一天,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废除交钞?
“退一步讲,即便真有一天铜钱够用了,可只要还有商贾买卖货物,那么大批量的交易,铜钱运输繁重,远没有交钞使用方便,因此就算有了足够的铜钱,商贾依然需要交钞来进行大笔交易,就算朝廷强制废除纸币,商贾仍然会寻找价值更高,且又比铜钱运输方便的等价物来买卖商货,比如金银。
“所以禁是禁不住的,就如治水,堵不如疏,纸币虽弊病多,但却有其方便之处,制定国策不可掩耳盗铃,视而不见,若纸币真一无是处,前宋和元廷又岂非没有贤能智者,他们难道就看不见吗?
“故而在下以为,钞法不可废,但用起来也应当慎之又慎,尤其是当下最重的六种弊端,若发行新钞,则非改不可,若不改,新钞早晚如同元廷的宝钞一样沦为废纸。”
在场众人听完,有人连连点头,有人则皱眉沉思,被反驳的周祯倒也大度,此人的政见与他类似,也同意钱钞并用,只是在最终要不要彻底废除交钞方面产生了分歧。
而且此人说的确实有道理,就算铜钱够用了,可只要还有商业行为,需要大笔交易,就肯定需要价值更高的中间品存在,即便没了交钞,也会有金银代替,所以他也想听听刘璋还有什么高论。
鲁锦则是听的眼前一亮,周祯所说的建议,算是比较实用的方案,也比较适合当下的情况,杨宪的发言只能算是查漏补缺,但刘璋说的却直击货币本质。
尤其是他说的‘等价物’‘中间媒介品’,以及从货值和币值的平衡关系,隐隐参悟了‘通货紧缩’的概念,只是刘璋到底是个古人,没学过这些现代理论和名词,因此没说出来,但这足以让鲁锦高看他一眼了。
于是鲁锦当即又问道,“那么纸钞的六种弊病又是什么,还请先生细细讲来。”
刘璋当即朝着鲁锦一拱手,又朝周祯拱了拱手,表示歉意,然后这才继续道。
“钞法六症乃在下一家之言,若有说的不对之处,还请大帅和诸位先生斧正。
“六症之害,一曰折旧费,元廷用旧钞换新钞,不能足额兑换,每次大换钞时掠夺民财且不说,单说这同一种宝钞之间,用旧钞换新钞,仍然要扣除折旧费,一贯旧钞只能换到八九百文新钞,官府称其为工本费。
“朝廷印制新钞,需要制造专用纸张和墨水,这些都需要成本,其实官府收工本费也无可厚非,这本是从金银铜钱时代就有的东西,那时称为火耗。
“但纸币与金银铜钱不同,铜钱不会腐烂,百姓使用铜钱,也几乎用不着兑换新钱,因此即便有火耗,百姓也浑然不知,真正需要付火耗的,是那些拿铜钱铸器的富户。
“可纸币不同,纸币脆弱不堪使用,用久了就必须换新钞,但每次换新钞,自己手中的钱就平白少了一两成,百姓便因此不爱用钞。
“另外交钞虽与铜钱同为货币,但两者还略有不同,铜钱本身自有其价值,即便不用来做钱币,也可以用来铸造其他器物,可纸钞不同,此物之所以能替代钱币,全靠信誉二字,最早的交子是商贾互相作保,后来推广就成了朝廷作保。
“可如今朝廷自己发行的宝钞,却不给足额兑换新钞,岂不是自毁根基?人无信不立,国无信还能立吗?
“因此在下以为,若大帅发行新钞,这印制新钞的工本费,必须得帅府自己出,不能转嫁给百姓,此症若不改,那便是帅府毁了自己的信誉。”
众人闻言都点了点头,这个工本费一般人确实注意不到,说起来铜钱也有火耗,但铜钱耐用啊,百姓用不着交火耗,但纸币需要经常更换,谁会愿意自己的钱凭白贬值一两成呢,多换几次,岂不是家产都没了?
鲁锦也点头赞道,“说的不错,还有其他五弊呢?”
“这第二条,便是由第一条的折旧费引出,如今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都将破烂的旧钞称为昏钞,有那贪官污吏,以查处假钞之名,硬说百姓手中的昏钞是假钞,直接没收,强抢百姓钱财,还有的直接不给昏钞兑换新钞。“最后导致百姓手中的昏钞只能烂在手里,既无法兑换新钞,又不敢轻易拿出来交易,害怕被贪官污吏直接以假钞之名抢了去,甚为可怜。
“因此大帅若发行新钞,就得定下,不论钞票再旧再烂,都得给百姓足额兑换,如此百姓才能喜用新钞。”
鲁锦闻言顿时惊讶道,“还有这种以查假钞之名行抢劫民财之事的?此事当真吗?”
“确有其事。”刘璋当即点头肯定道。
“该杀!”鲁锦握紧拳头一锤桌子,然后才对刘璋说道,“先生请继续说。”
刘璋于是又说道,“这纸钞之弊,三曰根本。
“在下刚才就说,铜钱尚有其价值,而钞票若不能兑换货物,则如同废纸一张,拿来当厕筹都嫌墨迹掉色,因此想赋予钞票价值,非得有实物做本不可。
“元廷最初以生丝或丝绸为钞本,然每年生产多少生丝根本无从计数,寻常百姓也不需要兑换丝绸,这就导致朝廷根本就不知道有多少股本,一旦缺钱就开始滥印超发,百姓也无从得知,只能承受钞票贬值。
“如今大帅若发行新钞,也得有实物做本,且得是百姓必用,又认其价值,还要官府容易管控之物,如今百业凋敝,人民穷困,大帅又要养军四处征战,想来帅府是没有足够的金银用来做本钱的。”
鲁锦闻言当即点了点头,刘璋见状就说道,“秘书局的掌书百室先生前几日与吾等说,大帅在庐江开了铁冶,还在定远凿出了盐井,如今大军又攻占了淮扬的三十六路盐场,何不以盐铁做本,将新钞与盐铁绑定,如此,无论大帅发行多少新钞,百姓至少都能换到足够的食盐和铁器。
“如今大帅四处征战,到处要钱,若发新钞肯定会多少超发一些,若能将新钞与食盐绑定,那百姓手中的新钞即便贬值,也至少比暴元的宝钞要坚挺的多,百姓也不会有太多怨言。”
这次不等鲁锦说话,坐在旁边的李善长就听的连连点头,“这倒是个好法子,只要定下食盐与新钞的兑换比例,即可按食盐产量发钞,只是这定价容易,百姓若想购买食盐,又该如何兑换?多大地方设一个盐钞所?”
刘璋当即道,“大帅不是在县下设有镇公所吗,可在每个镇上设一官营店铺售卖盐铁,规定其只能按价兑换,如此既可用盐铁做本发行新钞,又可杜绝私人贩盐扰乱物价。”
鲁锦脑中灵光一闪,脱口而出,“供销社?”
“额,叫什么无所谓,不过大帅所说的供销社,这名字倒也贴切。”刘璋小小拍了记马屁。
鲁锦点点头,“还有三弊呢?”
刘璋顿时又道,“四曰不能超发,虽然现在发行新钞,肯定不可避免超发,但还是应当克制,刚才百室先生说得好,可先定下一个食盐铁器与新钞的价格,然后再按食盐产量发行新钞,略多一点也可,但只能用来救急,比如超发百万贯,则要等着食盐产量把这百万贯的空缺货值补足,才可继续发钞。”
鲁锦点头评价道,“救急不救穷,刚才先生也说了,铜钱和纸币都不是真正的价值,国家想要富裕,还是应该多多生产,可以供百姓买卖的货物多了,才是真正的富裕。”
刘璋顿时连连颌首,“正是此理。”
“第五呢?”
“五曰面额,余私以为,既然要钱钞并用,平常百姓日用,其实还是以五十文以内的铜钱为主,几乎用不上太大的钞票,有大面额交易需求的多为商贾。
“因此为了尽量少的影响小民,同时也是为了节省帅府印钞的开支,新钞应该尽量不印小面额,从五十文起印最好,五十文以下可以用铜钱。”
此言一出,一直没找到机会反驳的周祯总算又开口了。
“子雨所言的这第五条,在下不敢苟同。”
刘璋当即拱手道,“请先生赐教。”
周祯顿时道,“如今正是因为百姓缺少铜钱,才不得已使用纸钞,若有足够的铜钱,那印不印钞其实对寻常百姓影响也不大,只是那些商贾不太方便罢了。
“可子雨却要在百姓最缺小钱的时候,不印小钱,百姓岂不是仍然无钱可用?”
刘璋皱眉想了想,当即点头道,“先生言之有理,这点倒是在下疏忽了。”
鲁锦也说道,“这条是周先生说的对,现阶段还是应该铸钱印钞一起来,待铜钱铸造足够数量,再逐渐减少小额纸币的印制,以节省印钞开支,这第六条呢?”
刘璋当即说道,“这第六条,便是新钞本身!
“一来交子或者宝钞,这两种名字的信誉都已被宋元两朝败光,百姓闻之色变,因此发行新钞得换新名字,还要改样式,与交子宝钞作为区分,移木建信,给新钞重新建立信誉。”
鲁锦想了想说道,“用券如何?丹书铁券,券这个字本身就有票据、凭证之意,既然是以盐铁为本,可叫盐铁券,诸位以为如何?”
李善长当即问道,“不叫通行券,或者加上年号王号之类的吗?”
鲁锦摇了摇头,“盐铁券只是过渡性质的临时钞票,以解当下的钱荒,今后若正式建国,肯定会发行新版钞票,到时可以再改名字,改的更正式一些。”
旁边的杨宪这时也说道,“盐铁券这个名字好,既有钞票凭据的含义,又直白的与盐铁绑定,百姓一听就知道这新钞可以用来换盐铁,对新钞也肯定更加信任,而且还能与钱钞的交子和宝钞做出区分。”
鲁锦点了点头,“那名字就这么定了,除了名字和样式,还有呢?”
刘璋又道,“这所谓的新钞本身,除了名字和样式,工墨成本,纸张,还有防伪技法,都要更新。
“元廷宝钞用桑皮纸印制,本意是桑能养蚕,百姓不忍砍伐,由此来控制生产印钞用纸的材料,以防奸人制作假钞,可桑树终究还是养蚕之物,是生产的资材,元廷怕百姓砍伐取树皮,可自己为了造印钞纸,却大肆砍伐桑木。
“伐桑造纸,实乃暴殄天物,有了这些桑树不知又能多养多少蚕,生产多少丝绸。
“所以新钞用纸应该更换其他材料,既要廉价,又要方便朝廷控制,还不能让奸人轻易仿制,最好还要更加耐用,增加使用时间,减少兑换新钞的速度,新纸的寿命若能有以前桑皮纸的两倍,就可以少更换一次钞票,这就能节约很多印钞开支。
“最后还有防伪技法,宋元两朝的钞法败坏,除了超发滥发,盗印伪钞也是一大根源,需要提高更高深的防伪技法,既要百姓能够方便辨认真伪,又要歹人不能轻易仿制盗印,而且工本费也不能太高,否则得不偿失。”
鲁锦闻言当即赞道,“子雨真大才也,这钞法的诸多弊症,就数你说的最言之有物,你是怎么发现这些问题的?”
刘璋当即拱手谦虚道,“家父乃是丹阳县胥吏,大帅的兵攻略丹阳县时,家父随县令献城归附,家父平时在衙门里便多与这宝钞和假钞打交道,我听的多了些,便记了下来,些许拙见,只望能为大帅作为新政参考。”
鲁锦见状当即道,“你可愿为我印制新钞?”
刘璋立刻起身,深深一揖,“固所愿也,不敢请尔,璋多谢主公赏识!”
“哈哈哈哈,不必多礼,你且先坐吧。”鲁锦顿时抬手虚扶了一把。
此举立刻看的在场某些人羡慕眼红起来,这就得了个差事,主管新钞印制,这官位怕是最少也得三品的户部侍郎打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