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夏煜奏对
第339章 夏煜奏对
这次的特招结束后,鲁锦收获了一大批人才,极大缓解了帅府的人手不足,新入职的这一批人纷纷被安插到帅府的各个部门。
新组建一个造币局,由丹阳来的刘璋充任提举,负责铸造铜钱和印制新钞事宜,暂时还在筹备之中,隶属方面由鲁锦直接管辖,没挂在财户司下面。
江宁本地人周祯,被补为财户司主事,相当于户部的第四把手。
那个安徽广德县来的钱用壬,被补为刑名司主事,之前的刑名司掌司被鲁锦外放去做知府了,新来的也不好直接提拔为掌司,所以先从主事干着,掌司暂时空缺。
句容士子孙炎,被安排组建相当于最高法的‘正法院’,官职是‘同知正法院事’,相当于大理寺少卿,名为二把手,实际一把手空缺。
来建康‘留学’的太原人杨宪,被录为督察院佥都御使,相当于督察院的老四,暂时负责完善督察院制度。
做过元廷漠北省级高官的秦从龙,还有汪广洋,被招进秘书局做顾问,可以留着当储相,也能外放去主持省级政务。
除此之外,还有十几人也被帅府录用,陈遇被封为‘崇文馆博士’,带着五六个人负责编中国通史,陈遇为主编。
营造司的掌司许济川暂时留在庐州那边没过来,鲁锦这边又缺工部的办事员给他干活,于是又录了两个叫‘王素’‘陈元恭’的营造司主事,给他打下手,负责找人和传令。
甚至还有两个字和文章写的好的,被他录为‘起居郎’,负责写起居注,同时帮他起草文书.
最后还剩下一些才能一般的,也被他塞到各个部门打下手,当高级公务员。
不过最后落选的这一批,里面有一个很特殊,此人落选并非没有才能,而是单纯不适合这些文官的职位,这人叫夏煜,字允中,也是江宁本地人,由冯国用亲自举荐,说此人熟读兵法,知兵略,可以录到武院做事。
原历史上,朱元璋在江南收的一大批文人,只有刘基刘伯温和这个夏煜两人懂兵略,朱元璋亲自外出作战时,基本上不带其他文官,只有刘基和夏煜两个随驾,负责出谋划策。
等给这些人安排完职务,鲁锦又让顺天知府纪轩给他们安排住处和办公场所,汪广洋被李善长带走熟悉政务,秦从龙被鲁锦叫去标注漠北的地图,等地图修改完,他这才把夏煜叫来单独召见。
帅府后院的中堂里,那副刚修改完标注的大地图就挂在厅里,鲁锦对夏煜直接问道。
“夏先生可看的懂这副舆图?”
夏煜连忙上前查看,发现这副地图很不一般,这不是寻常那种抽象的地图,而是一副类似前宋‘禹迹石刻图’的平面地图,不仅有经纬线,还有比例尺标注,最关键的是,这副地图所测绘的范围大的离谱,并非只有中国传统的九州概念,而是涵盖整个‘亚洲’。
东到白令海峡,甚至还有日本,琉球,吕宋一直到南洋的满剌加(马六甲),北到北冰洋,南到印度,西到黑海,连汉朝的葱领,唐朝的波斯都有标注。
夏煜目光扫向东北方向,发现日本上面还有库页岛,库页岛上面还有个标注流鬼国的地方(勘察加半岛),在往上还有个楚科奇半岛,一直向东延伸到大海深处。
他有些惊讶道,“这副舆图很像前宋时的‘禹迹石刻图’,前宋有个名士沈括,擅地理,其根据魏晋裴秀所创制图六体,用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图上距离),高下(高程),方邪(坡度),迂直(曲率),测绘过一副类似的舆图,只是范围没有大帅这副舆图那么广,只记载了九州之地。”
末了夏煜又盯着日本北面一个标注为‘澄州’的大岛问道,“大帅这副舆图准吗?”
“肯定有些许误差,但大致是准的,怎么了?”鲁锦也顺着他的目光看向日本北边的北海道。
夏煜再次问道,“这倭国北部竟有个大岛,与元廷的辽阳行省库页岛相接,而且既不属于元廷,又不属于日本倭国,面积还有浙东十路之地那么大,这个岛上没有国家和人口吗?”
鲁锦介绍道,“有野人部落,但没有国家,与库页岛上是同一人种,他们自称阿伊努人,以狩猎采集,或渡海劫掠倭寇为生,倭寇管他们叫虾夷人,还设有征夷大将军,征讨的就是这些人。”
夏煜有些疑惑道,“既然只有野人部落,又无小国,还无大国管辖,那大帅这副舆图上所标注的澄州,还有这札幌,温泉,这些地名又是哪来的?”
鲁锦解释道,“澄州的名字是我取的,因为此岛多火山,有些已经熄灭的火山口中形成了天然的湖泊,岛上这种高山湖泊很多,还有几条大河,淡水充足,水质清冽,故而取水质澄清之意,为此地命名。
“至于札幌,那是当地阿伊努人的土语,意为大河河口的河岸,这个札幌是一条大河的入海口,并无城镇,而是一片野地,岛东面的温泉是因为此地多火山,有天然温泉,可在冬日赏雪沐浴,故而被我取名温泉。”
夏煜闻言顿时捶手顿足,“可惜啊,想不到东海之中竟还有如此宝地,真是可惜。”
鲁锦莞尔笑道,“可惜什么?”
夏煜回过神来,连忙拱手道,“哦,回禀大帅,在下是觉得,若是元世祖时知道倭国北面还有一个这样的大岛,并且与辽阳行省相连,那当初东征之时,也许就能走北面这条路,也不会发生两次东征都损失惨重,无功而返的悲剧了。”
鲁锦意味深长道,“哦,是吗,那我要是再告诉你,此地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冬季多雪,却没有漠北那般寒冷,也无南方那般的蛇虫瘴气,土地肥沃,宜种水稻,宜稼五谷,森林茂密,水草丰美,若用来种地,可养千万人口,若用来牧马,可养数十万匹战马。
“而且此岛面积有四个琼州岛那么大,北边距离库页岛只有不到百里,南边距离倭国也只有七八十里海路,乘船不到一个时辰就能在倭国登岸,你又觉得如何?”
夏煜眼睛一眯,“大帅此言当真?”
“当然是真,我骗你有何好处。”
夏煜当即道,“那以后定要将此岛纳入版图,移民开垦,种地牧马。”
鲁锦好奇道,“你想打倭国?”
夏煜又道,“先不说要不要打倭国,此岛地处南北要冲,位于神州与倭国中间,岛上又无强国,只要将此地拿下,便可以用来制衡倭国,若倭人再敢派倭寇劫掠我中国沿海,轻则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从此岛出兵劫掠倭国,重则可以此岛为基,囤重兵直接登陆灭其国祚,有此岛在手,倭国从此再也不敢与中国为敌。”
鲁锦当即起身赞道,“你眼光不错,能看出此地乃四方要冲所在,也不像其他儒生那样迂腐保守,不愿开疆拓土。“诸葛武侯曾言,为将者不知天文地理,何以为将?元廷便是没搞清倭国周边的地理,更不知海洋气候,每次都挑飓风季节出兵,这才会导致两次惨败,损兵十几万人,可见地理气候对军事的重要性。
“刚才中堂三问,你从未发言,冯先生跟我说,此三问非你所长,他向我举荐你,说你熟读兵法,通晓兵略,或可入武院为官,那我便来考考你,你觉得当今天下这个局势,我圣武军接下来该向何处发展?”
夏煜连忙拱手道,“承蒙大帅厚爱,不嫌在下资质鲁钝,愿意单独召见,在下以为,当今天下局势,元廷虽病入膏肓,但其身躯尚存,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尚有六成余力。
“义军势头虽盛,但与元廷相比还尚弱小,那些拥兵千百人,自卫于乡野邬堡之人不提,单说大帅和刘福通,徐寿辉这三家,三家义军加起来也只占四成,暂时还不足以北伐,将元廷彻底灭亡。
“而徐、刘两家,此时身躯虽弱,但斗志高昂,同样不可小觑,若此时与二者相斗,不仅占不到便宜,还会担上骂名,易被元廷所趁,最终将义军各个击破。
“反观元廷,虽然其身躯尚存,但元廷辖地政衰民怨,反而是易取之地,是以,在下以为大帅此时应先取元地,不仅可以削弱元廷残躯,还可吞食其血肉,壮大自身。
“易经坤卦有云,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元廷由盛转衰,此时便是这头病入膏肓的老龙战于郊野之时,只要不停的吞噬其血肉,壮大自身,此消彼长,当义军力足七成,化蛟成龙,元廷只剩三分残躯时,便是乘胜北伐,一举将其灭亡之刻。”
鲁锦闻言点点头,“跟我想的差不多,那具体呢,现在我军西据淮南,庐州、安庆,北据淮扬,南据金陵、镇江,下一步又该吞噬元廷的哪块血肉?”
夏煜顿时又说道,“这争天下便如同下棋,此时尚处于棋局之初,正是布局抢点圈地之时,这下棋之道又有金角银边草肚皮之说。
“如今刘福通、杜遵道部,割据中原,乃四战之地,四周又无依仗,便是那最下乘的草肚皮,徐寿辉部割据荆湖,虽也是四战之地,但其背后却有大别山可为依靠,虽也艰难,但总有一步气眼,不至于轻易灭亡。
“而我军独占淮扬,庐州、安庆、金陵之地,虽也是四战之地,但好歹已经摸到了棋盘的边,前景更加光明,因此,在下以为当务之急,是尽收浙东,东及东海,彻底占据棋盘这条银边,便可再无后顾之忧,全力向内攻略。
“浙东乃膏腴之地,每年向大都输送粮秣数百万石,人口粮食充足,又处边地,只要能将其一口吞下,至少要让元廷这头老龙损失两成元气,彻底转衰,从此再无主动征讨义军之力,只能被动招架。
“而我军却能壮硕两分,大帅若不能拿下浙东,我军虽盛,却是无根浮萍,拿下浙东这块膏腴之地,才能真正拥有问鼎天下的根基。”
鲁锦饶有兴趣的看着他问道,“屠龙术?”
夏煜连忙拱手,“不敢称屠龙术,只是围棋中杀大龙的招数而已。”
鲁锦点点头,没有在这个用词上纠缠,他一个现代人,还真不在乎屠不屠龙的那一套,于是又问道。
“那拿下浙东之后,又该向何处进兵?”
夏煜又道,“既占了江淮、江浙这条银边,便该着手布子圈地,此时刘福通在北,徐寿辉在南,我军地处东边又有庐州伸向中原,元廷这条大龙未死,三家尚有情面可言,一旦元廷身死,或只剩最后一口气,便是三家翻脸之时,到时又是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
“大帅身为三足之一,应尽量避免其余二者合流,否则于大帅不利,所以要发挥庐州这个伸向中原的优势,将二者分割开来,各个击破。
“自古以来,北朝若想侵占南朝,那么南下的通道,或者说南北通联之处,只有四条路可走,分别是汉中到巴蜀,南阳到荆襄,庐州到当涂,扬州到镇江。
“现在这四条通道,大帅已占据东面两处,汉中和巴蜀地理封闭,又离我军太远,暂时不提也罢,但南阳到荆襄这条路,徐刘两家暂时还未插手,大帅应在拿下浙东后,尽快攻占此地,绝断南北联系,使徐刘二人不能媾和。
“于东面这边,向南有安庆这个控扼大江的关口,但大帅只拿到一半,应尽快拿下大江东岸的徽州和饶州,与安庆东西呼应,彻底卡死长江通道,北面则可从淮安进兵齐鲁,如此便可坐拥三吴、江淮、齐鲁这条膏腴边地,形成三支伸向内陆的矛头,犹如一支三叉戟或镗钯,控扼整个天下形势。
“一旦势成,南可从荆襄江西同时出兵,两路夹击荆湖的徐寿辉,北可从南阳进兵陕州,齐鲁进兵中原,两路夹击中原的刘福通,将二者各个击破,待将二者一统,便可北伐一统天下。”
鲁锦闻言看了他一眼,这货居然把自己的想法猜了个七七八八,他前几天才刚命令包毓向南阳和荆襄布置情报站来着,从江汉平原和江西,两面夹击中间湖北的徐寿辉。
那为何夏煜在原历史上没给朱元璋出这个主意呢?大概是因为左君弼在庐州合肥挡了他十几年,导致老朱的势力一直不能向西朝南阳发展吧。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庐州就是鲁锦的起家之地,有了这个伸向中原的跳板,朱元璋无法攻略的南阳,却在鲁锦面前敞开大门,多了一条路,自然就能走出不一样的招式。
鲁锦点点头,也没评价他说的对不对,而是直接道,“你的地理和眼光确实不错,有些水平,但武院各司,却好像没有适合你的职位,如今只有一个军备司空缺,但你肯定不擅长打造器械装备,火枪火炮那些估计你也不懂。
“要不你到武院侍从室做个郎官吧,随驾左右,以备咨询,顺便帮我跑跑腿,收发武院各司机要文书。”
夏煜连忙深深一揖,“多谢主公赏识!”
正在二人君臣相得之时,鲁锦的亲兵李定邦突然从门外闯了进来,“大帅,好消息,而且是两个,您想先听哪一个?”
鲁锦闻言顿时骂道,“滚蛋,都是好消息还用分先后,而且你就算不说,老子也能猜得出来。”
李定邦顿时歪头疑惑道,“真的?”
鲁锦嗤笑一声,“废话,算算日子也知道是什么事,要么是张温把我妻儿接过来了,要么是江北那边送来了捷报,淮安和清河两城被攻克了吧?”
才刚13岁的李定邦顿时惊讶道,“还真让大帅猜中了,这是江北的捷报,张督师已经乘船靠岸,刚才派人来报,让遣马车去岸边接夫人和公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