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是谁害了你家

第162章是谁害了你家

“和尚,你叫什么”

朱重八原本还在发愣,自己又不是带兵的将军,为什么会冒出严惩那两个小兵的想法,正当此时,鲁锦的一句问话突然让他回过神来,再抬头去看时,只见鲁锦已经翻身下马,看向皇觉寺里面。

他这才说道,“咱叫朱重八。”

鲁锦挑了挑眉,明知故问,“朱重八怎是个俗名,都说出家无家,你没有法号吗”

朱重八闻言当即解释道,“咱没有度牒,当年入寺出家时咱才十五岁,主持只收咱做行童,就没给咱取法号。”

鲁锦点点头,便阔步向寺内走去,寺里还有几个和尚,见鲁锦一身甲胄,腰里还挂着长剑,身后还跟着一群士卒,顿时面色大变,连忙看向跟在鲁锦身旁的朱重八,用眼神询问他怎么回事,但朱重八也弄不清鲁锦的意图,也许他只是进来看看呢

来到正殿门前,鲁锦看着里面的泥胎佛像,不屑一顾,扫了眼寺庙的陈设,还有那几个小心翼翼跟在后面的和尚,鲁锦突然对朱重八说道。

“朱重八,你知道我平生最厌恶什么人吗”

朱重八见鲁锦那面露不善的目光,心里福至心灵,脱口而出道,“和尚”

鲁锦诧异的瞥了他一眼,“你怎么知道”

寺里其他几个和尚闻言全都不禁面色大变,更加惊恐。

朱重八却好似明白了鲁锦什么意思,“因为咱也不喜欢和尚。”

“哦为何”

朱重八当即道,“因为和尚不事生产,却要百姓的香火供养,咱觉得这不好。”

鲁锦闻言点点头,颇为赞同的样子,“是啊,你看看你,弱冠之年的精壮汉子,好胳膊好腿,四肢健全,口舌灵便,头脑也不痴傻,这样的一个好人,为何不去种田做工,娶妻生子,给父母尽孝呢”

朱重八深吸一口气,“你刚才不是看了那封信,出家出家,咱要是有家,又何至于栖身在寺庙呢”

鲁锦点点头,又问道,“那你家呢”

朱重八心中骂道,这人有病吧,怎就喜欢揭人伤疤。

不过看着周围一圈士卒,还有惊惧忐忑的师兄们,他还是说道。

“至正四年,淮西大灾,那年咱濠州水旱蝗疫轮着番的来,咱爹咱娘,咱大哥,大哥家的长子,全都饿死了,大姐早已出嫁,全家死的只剩咱跟二哥两人。

“咱跟二哥抱头痛哭,可哭完还得想法子活下去,二哥去了别处做赘婿,我实在是饿的慌,又无处可去,便经人介绍来了这寺中做个行童,虽也吃不饱,但好歹留了条命在。”

鲁锦闻言搭话道,“那你家人还不少,大灾之前过的还不错吧,令尊是做什么营生的”

“佃耕刘家的田土。”朱重八此时生不出气来,只当是这位反贼头目来了解民情,索性跟鲁锦聊了起来。

鲁锦又道,“佃耕别人的田产,你家自己没有土地吗”

朱重八眼睛瞥向天空,似是陷入回忆,这才道,“自打咱出世的时候,家里就没了土地,不过咱听先考说,咱祖父还在的时候,家里是有地的。”

鲁锦闻言蹙眉,故意装作疑惑的问道,“那你家祖上既然有地,至正四年以前,濠州又无甚大灾,你家为何会落到如今这步田地”

朱重八皱了皱眉,是啊,既然家里有地,若是无甚大灾,其实自耕农的承压能力还是很强的,可当初家里为何又没落了呢,他不太清楚,只听爹娘当初说过,似乎是因为税赋的事情。

鲁锦见他没说话,看了他一眼,便又故意引导着说道。

“我猜一定是元廷的苛政,细数元廷苛政,最害人者莫过于诸色户籍,你家想必也是因此破家,你可知你祖上是何户籍”

这朱重八还真知道,经鲁锦这么一提醒,顿时回忆起来,“咱听先考说,咱家以前是淘金户。”

鲁锦点点头,“这就对的上了,你想啊,你祖上是淘金户,每年要给鞑子皇帝上缴黄金,可这里又没有金沙,你祖父便要先种田,再把粮食卖了去换金子交赋税,这样的苛政之下,你家没有家破人亡才是怪事,你觉得我说的对不对”

朱重八点了点头,虽然他不懂什么叫通货膨胀,可也知道宝钞这东西贬值很快,金银的价格却一直非常高,而他家被定成淘金户,此地没有金沙,却还要不停的给鞑子皇帝交黄金,这不破家就怪了。

见他只是点了点头,却没说话,鲁锦顿时好奇道。

“难道你就不恨那些鞑子吗鞑子入主了中原,迫害我们汉人,又多施行暴政,不知体恤百姓,诸色户籍且不论,便是饲养牛马还要给草料呢,农户家里的牛马病了都得想法子医治。

“可这鞑子皇帝却只顾自己享乐,内斗,江淮之地大灾,朝廷不仅不派人赈济,减免赋税,反而还趁机放印子钱,大发横财,这岂是君主所为

“那大都里的鞑子皇帝,那些放印子钱的色目官吏,那些尸位素餐的贪官污吏,他们但凡做一点人事,早些治水,逢灾荒之年给你家赈济些粮食,你一家也不会全都饿死。

“即便如此,你也甘心当个顺民,不敢为父母报仇吗”

朱重八闻言看了鲁锦一眼,心道原来你是来拱火的,说的倒是简单,还不是想让咱给你当兵,他想了想才道,“你想让咱投军”

然而鲁锦的反应却出乎他的预料,只见鲁锦摇了摇头说道,“濠州招兵已有数日,你却从未前去投军,你自己都不曾想着为死去的父母兄弟讨回公道,我又何必强逼你一个出家人去杀人呢”

朱重八愣了愣,不解道,“大帅既不想让咱投军,那刚才何必又.”

“何必跟你说那么多”鲁锦看了他一眼,伸手一指寺门外的布告方向。

“鞑子皇帝可以不管他的百姓死活,可我却不同,如今濠州已经在我的治下,明知敌军要来,难道我会看着百姓被鞑子抓走去填沟壑吗

“你们这皇觉寺的和尚,我看也别留在这了,都是好手好脚的,却在这里浪费粮食,若是等元军来把你们抓了,说不定还要逼着你们先登去耗城上的金汁滚油。

“与其被逼着窝囊的死,不如自食其力,我给你们两个去处,或去种地纳粮,或去做工,如何”这次不等朱重八回话,旁边几个和尚就站出两步问道,“真能种地做工吗去什么地方”

鲁锦扭头瞅了那边一眼,这才道,“去庐州,去定远,都可以。”

几个和尚也怕死,他们也担心会像鲁锦说的那样,被抓去攻城先登,这些和尚本来也都是苦命人,现在有个种地做工的机会自然要争取一下。

当即又有人问道,“敢问,大帅,若是去种地,是给人佃耕还是,还是”

那和尚想问是否分田,但又不好意思,觉得直接要土地似乎也太过分了些,这大帅又不是殿里的菩萨,咋可能有求必应,便是真菩萨也不一定能事事显灵啊。

鲁锦哪里听不出他的意思,当即说道,“想问是否分地是吧分地也可以,若为民户,可以自己开荒,一人十亩,若是十亩不够吃,还可以佃耕我军将士的土地。

“若是愿意做内卫军,则每人能分二十亩,做圣武军每人能直接分五十亩,你怎么选”

朱重八闻言蹙起了眉,刚才汤和给他的那封信中,就说可以帮安排进内卫军,信里说的也不明白,他到现在还不清楚这内卫军和圣武军有何区别。

于是立刻问道,“大帅,不知这内卫军和圣武军有何区别”

鲁锦又回过头来,看着朱重八笑了笑,这才解释道,“内卫军是地方守军,平时只在村中操练,农闲时才会到县中集训,平时官府若有召唤,也要帮官府做些缉盗,收税之事,战时也只需守城,或是押送粮草,若是被征召出县作战,还有另外的行饷,出府,出省,出国,则另有行饷。

“至于圣武军吗,那就是野战军了,一声令下,让你去哪就得去哪,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此言一出,旁边几个和尚对视一眼,纷纷喊道,“我愿做内卫,还请大帅收留。”

“俺也做内卫军,俺要二十亩地就行。”

几个和尚纷纷表态,都想当内卫军,在他们看来,当民户才有十亩地,若是自己一个人,十亩地自然够吃了,可若是将来讨媳妇,再有了娃,十亩地怕是不顶用,若是给人佃耕,又容易被田主拿捏。

这内卫军就极好,虽然才二十亩地,但土地不够也能佃耕别家田地,有个内卫的身份,平时帮官府跑跑腿,就算佃耕别家土地,也不容易被欺负,而且打仗也不用跑远,只在县里守守城,这活命的几率就大多了。

可朱重八就不一样了,他现在就孤身一人,别说二十亩,就算是十亩,他一个人估计都种不完,更别提再去佃耕别家的土地,他自己又没家人帮忙耕种。

若是为了多十亩地而选内卫军,那还不如干脆去当那圣武军,反正当什么兵都得打仗,打仗就得拼命,那何不用命多换三十亩地,五十亩地自己肯定种不过来,那干脆安心当兵打仗,田地招人佃耕就是。

更何况如今兵祸在即,他又无处可去,说不定此番还能因祸得福,弄到几十亩地,在军中立些战功,将来弄个小官,自己家还能继续传递香火,若是不答应,只怕自家就真的绝户了。

于是他这才说道,“那咱去当圣武军,真能给五十亩地”

鲁锦有些诧异,没想到朱重八又突然想当兵了,他刚才可是表现的挺抗拒的呢。

鲁锦点了点头,“自然是给五十亩,我若言而无信,如何号令全军。”

“那咱就当圣武军,可是这地给俺分在哪”

鲁锦想了想才道,“圣武军编制已满,暂时没有扩军计划,你晚了一天,不过禁卫军和圣武军待遇相同,是我的亲军,你若是愿意投军,那就得跟我去庐州,你想把自己的田分在哪庐州定远还是濠州这边”

朱重八想了想官道上那支新军,怕不是那就是这位大帅的亲军吧。

鲁锦提出的这个说法,又让他犯了选择困难症,他想把地分在濠州,这边有他爹娘的分地,要是能留在这里,说不定将来还能寻回一些亲人,可鲁锦的部队却不在这,想当兵就得去庐州,但是这去了庐州,只怕自己的亲人就再也寻不回了。

朱重八犹豫片刻,还是试探着提问道。

“大帅,若是咱跟你去庐州当兵,田也分在庐州,那咱将来还能回濠州吗,咱爹娘的坟茔还在此处,还有些亲戚在北边,咱要是回不来,咱怕他们找不见咱。”

鲁锦想了想问道,“你还有什么亲戚”

朱重八闻言迟疑了一下,其实他也不知道有哪些亲人还活着,不过也只是留个念想罢了,但他还是说道,“有个嫁到盱眙的大姐,姐夫家姓李,还有二哥,大嫂家或许也还在。”

鲁锦闻言一愣,姓李的姐夫,这怕不是李文忠一家吧,那他大嫂家的那个侄儿,说不定就是初任大都督朱文正,虽然这货政治情商不咋地,但打仗还是可以的。

鲁锦想了想才说道,“你若是知道他们在何处,倒是可以写封书信找人送去,至于会不会回来,那就说不准了,或许等将来天下承平时,可以放你们回家看看。”

朱重八闻言点点头,也明白鲁锦的意思,打下天下,没了战争,天下承平,那自然可以回家,可若是打不下天下,或许自己也肯定战死了吧,那还寻个屁的亲。

他想了想还是说道,“我想给他们写封信。”

“可以。”鲁锦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既可以收买人心,说不定还能捞俩大将,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

“多谢大帅。”朱重八立刻拱手致谢道。

看着愿意从军的朱重八,鲁锦又好奇问道,“你既然父母坟茔都在此地,为何却想去庐州分田”

朱重八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当下便不再犹豫,当即解释道,“此地濒临淮河,多有水患,庐州靠着淝河跟巢湖,水旱从人,那边鲜少有大灾,再说大帅不是说这边要打仗了吗,那就算分了田,如今没了百姓,恐怕也没人佃耕咱的土地。

“至于父母坟茔,咱爹娘下葬时连个棺椁都没有,将来咱若立功得了赏赐,一定买副棺椁,给爹娘迁坟重新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