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幽灵的萌芽

若是以民间的反应来看,自然是需要支持的,因为凡是不支持,你让他们不穿嫘祖纺纱机织出的布匹,不吃集中规模化养殖的鸡鸭猪牛羊等肉食,夏天不吃刨冰,冬天不上暖气,不坐热炕,不使用四轮马车,不踏上水泥路,不住水泥房屋,不用水密船舱性的船只做生意等等,他们愿意吗?

肯定会出现真香定律。

另外,对于文人来说,或者是识得字的人群来说,活字印刷的出现,现在的每一个报刊都在使用,让那些反对的人不看报可否?

活字印刷的出现,使得书的价格也变得很低,让那些反对的学子们不用活字印刷出来的书可否?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是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降低了生产成本的体现。

此外还有种种,都是李恪举得日常例子。

它们表现出工匠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提高了生产力之后,对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变化。

当然了,既然要安心的研究格物,自然是需要格物的总批示吧,也就是格物院的院训,指导思想,这个是绝对需要的,对一个事物下一个论调,是对于占据话语权的儒家来说,是隐在骨子里。

毕竟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争的就是话语权,思想的领导权。

李恪的这类报纸发表后,李恪就成了工匠这方面的指导思想了。

他说格物应该具备那些,那格物具备什么条件或者思想就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李恪的这张报纸一出现,立马就脱销了,大唐圣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天下独一份,大唐圣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给工匠说理,更是独一份,开了历史的先河。

自然了,即便李恪的这边文章讲的有理有据,也依旧会有人对李恪进行批判,那是因为现如今的大唐,唯心论占据了绝对优势,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那一时间点开始,就是唯心论占据主导思想的开始。

所以,在大唐出现不讲任何客观事实就妄加批评的唯心理论,李恪也全都尽量视而不见。

为什么是尽量呢?

因为只有越处于底层的人,唯物论的人才会越多,因为他们不唯物就活不下去。

但是一但有一些生活资本的人,就开始不可避免的唯心论了,但偏偏这些在大唐才真的可以发声,发出的声音有人听,他们自称为民。

与民争利,就是与他们争利。

这是儒家占据话语权的体现,李恪这时候不会对儒家进行打击,因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让“天子”这个词有了不切实际的理论依据,也是唯心主义的。

李恪不能在这个时候冲破这个理论依据,毕竟相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下,出现的社会是相应的。

现如今的大唐,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只是开了一个门,一脚还没踏进去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下的社会体质,也依然是封建主义。

打乱了这个封建主义,李恪找不到在这个时候可以替换它的社会制度。

这个,也是李恪不说出工匠对于大唐的终极贡献,不对,是对于整个天下的终极贡献。

李恪现在还不敢说,但李恪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就一定会这方面的讨论,这篇文章释放的不仅是工匠的律令压迫上的解除,更释放出一个幽灵。

这个终极的工匠贡献,可以追溯到最初的祖先传说。

即燧人氏钻木取火工艺下,出现了可以让人们自己可以控制的火焰,用火焰制作熟食,促进脑部发育,三祖第一祖的存在。

第二个就是神农氏种田技术,他发现了可食用植物在非自然环境下,可以有认为有限控制的谷物生长规律,获得了谷物种植技术,使得天下的人们不用为了食物再去和野兽搏杀。

还有就是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自然界生长的植物,对同属于自然内人类的影响,食用他们后,可以减少自己的病痛。

第三个,就是有巢氏建造房屋了,又是一客观规律,还有仓颉造字,轩辕氏张姓祖先发明的弓等等,数不胜数。

每一项工匠技艺的发现或者发明,都对整个天下带来极大的社会进步。

李恪是不敢说出来的,因为发明了这些工匠技艺的人,不是当了人群共主,就是当了可以举足轻重的大臣。

实在是太过爆炸性的新闻了。

但这确实是暗藏着天下发展的规律。

谁重视工匠,重视科学,重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那么谁就能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这些科学知识,也就能让人变得更文明。

从古至今,历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