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阳泉关

大军过了葱岭,到达天山北麓,回去报信的军士早已经过去。

现在李恪的大军,以前的千万牛羊早在安西四镇时就吃的差不多了,之后又过了葱岭,早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剩下的就是近百万匹战马,二十九万头骆驼,还有各种金银财宝。

这一路上,李恪的兵马每到西域一国,他的大军就会被以倾国之力备养,一路走走停停,路过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死亡之海,终于来到了阳泉关。

看着地图上距离阳泉关相据不到百里的路程,李恪不仅感叹:西出阳关无故人,现在东进阳关,就算是回到家乡了。

“是啊,皇上,我们离家三年多,终于是回家了!”李牧的眼睛有些发红,这数万里远征,终于是快要结束了。

李元霸则是一点也无所谓,对他来的,哪里都一样,其实说起来他还是更喜欢这三年的远征,这一路走一路杀,他自认为过的很充实。

但回到大唐后又认为过的很安心,总之对于李元霸而言,是分不出有什么喜忧的。

李恪端起案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问向旁边的副将道:“阳泉关方向可有什么消息?”

“禀皇上。”

副将道:“诸葛亮丞相在半个月前就带领着半数的文武百官到达阳泉关,从前天开始,每天都出门三十里相迎。”

“嗯,算算路程,百里的距离,明天就能看到他们了。”李恪伸了伸胳膊,笑着说道。

第二天,唐军依次拔营,继续向阳泉关赶去,行至天黑,终于的看到了前来迎接的各文武官员。

“臣,诸葛亮,携领文武大臣们,见过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诸葛亮带领着后面数百官员,朗声说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恪站在前面,看见这数百官员,笑着说道:“诸位爱卿,平身。”

“谢皇上!”

“诸位爱卿辛苦了,朕远征三年,无时无刻都不在想着诸位爱卿,还有国内子民啊!”李恪感慨的说道。

“禀皇上,臣等也时刻惦记着陛下。”

“嗯,好啊,诸位大臣今天就现在这军中大帐休息一晚,明晚一起赶赴阳泉关!”李恪豪迈的说道。

“是,皇上。”

各大文武官员都进入安排的帅帐就寝时,李恪的大帐中,诸葛亮开始向李恪介绍这三年来大唐的情况。

“近三年来大唐基本还算安稳,各地无战事,将士们就把目标盯在了藏迹于各大山林的响马之上。

全国各地赋税稳步增长,各地官员调度也基本如常,科举制度依旧还在进行中。”

“嗯,重点说说几个地区的情况。”李恪点点头说道。

“关中近三年来风调雨顺,人口密集,各国往来贸易商队络绎不绝,每年科举之时,全国来往士子有数万之巨,各地大师也纷纷来到长安讲学,是整个大唐最富裕的地方。”

“蜀中整体制度还算安稳,人口浓密程度也仅次于关中,是全国盐税最多的地方,巴蜀南中地区,那些山地夷人也纷纷驯服王化,开始出山建城;

山东鱼盐之利丰厚,由于世家大族产灭后,山东的自耕农增加不少,赋税也跟着上来了。

只是每年夏天大海狂风不定,年年造成损失,给当地财政增加了不少负担。幽州地区处于苦寒,为边塞防御重镇,人口不多也不算少,从赋税情况来看,稍显贫困。

中原地区近年来黄河泛滥减少,蝗虫灾害虽时有发生,但从未超过一县之地,也算是风调雨顺。

河东地区一切和三年前一样,扬州,荆州与广州与交趾等地,也与三年前基本一样。”

“嗯,荀爱卿,这三年来,你好徐爱卿,诸葛爱卿三人辛苦了。”李恪笑着说道。

“为皇上分忧,是臣子的本分。”诸葛亮说道。

“嗯,这三年来朕西征五万里,见识了不少东西,灭了四大帝国,也同时收了四大番属国,也同样想设立四个都护府,他们分别是里海都护府,红海都护府,赤日都护府和西海都护府,每个都护府为刺史级别,从二品封疆大吏。

朕打算回到关中后,把这三十万大军解甲归田,然后再招募三十万人,组成四个军团,再招募四位行军大总管,前往这四

个都护府驻扎。”李恪说道。

“这……皇上,我大唐刚打完仗,眼下正是四海承平,休养生息的时候,这三十万大军的犒赏还没打发下去,这时候又招募三十万大军,这对朝廷来说,财政方面是个不小的负担啊。”诸葛亮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