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大军解甲

“皇上,这样连升两级,会不会引起军队的不满啊。”诸葛亮担心的问道。

因为军队作战只认军功,有军功者才能升职,像这样获得军功后又连升两级,不符合军功升爵制度,会引起军队的大量不满,造成的后果也同样十分严重,因为无军功连升两级,而且还是群体性的连生两级,这样下去,军功升职的硬道理就平白无故的增加了大量水分,短期看起来没什么,但一但开了这么个坏头,以后就很难制止了。

“呵呵。”

李恪吃了一口羊肉后笑道:“你知道朕为何要专门挑选这些只会打仗,而且无家可归的将士们去西方四大都护府吗?”

“这……”

诸葛亮听到李恪这么说,心里一惊,颤声问道:“皇上,皇上难道是不打算让这些将士回归大唐了?”

“对,朕打算让他们在那里生根,发芽,然后开枝散叶。”李恪说道。

“那四大都护府,面积加起来有咱们两个大唐那么大,这一来回的边费,从军费还有各种粮草辎重,补给,如果不是一次性的行军,那对朝廷的财政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这样的花费,朕还是很心疼的。”

“那,皇上对兵员方面是不是做一些管控?”

诸葛亮说道:“毕竟是一去不复回,如果在家里有什么牵绊,就容易造成军心不稳了。”

“对,所以在征兵的兵源方面,朕还是有打算了,目前想到的是有三种人不征,一是有妻儿老小不征,二是家中现存只有两子不征,三是四十岁以上不征。

此外还有三必征:一是当过山匪强盗男子必征,二是犯官必征,三是赘婿必征。”

“嗯,皇上,这样的话,就减少了很多麻烦,至少对民间来说,还是比较安稳的。”诸葛亮赞同说道。

“对,确立的被征人员后,还有就是这些人员怎么到达玉门关了。爱卿,你有什么看法?”李恪问道。

“这,臣以为,走水路比较合适。”诸葛亮说道。

李恪也点点头,显然赞同诸葛亮的意见。水

路虽然看起来比陆路长,但一旦上船之后,这些征卒在粮草消耗方面就会减少很多。

毕竟一个人一天走七八十里,需要消耗的粮食肯定比坐一天消耗的粮食多。

而且只要是水路,沿途必有繁茂集市,这样粮草补给方面也十分方便。

“嗯,中原、山东,幽州,荆州,扬州和广州六地可以走水路,巴蜀地区,就只能走蜀道了。”李恪说道。

这个时期的长江三峡,湍急程度和暗礁密集程度比黄河更甚,大型船只十分难以通行。

“陛下,征兵,集结都解决了,那去了西方四大都护府后,如何让他们扎根呢?”诸葛亮又问道。

“哈哈,这个当然是和当地女子成婚了,当大军到达当地驻扎之后,都护府官员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相亲,为军中儿郎找对象,然后让他们在当地成家立业,建立生产建设兵团,成为唐人聚集地,以后还会陆续有死刑犯,罪囚去那里服劳役的。”李恪说道。

“丞相,你今天回去好好想想,拟个章子,后天交给我,然后再发往长安让大臣们讨论,一个月后,就必须下达征兵命令,两个月后,我必须要在这里看到第一批征卒过来!”

“是,皇上。”诸葛亮说道。

第二天早上,三十万唐军又开始拔营,从早上行军带到晚上,过了阳泉关,到了玉门关外五里处扎营。

出征的氏士卒们看到远处抬眼可望的玉门关,心里早已激动万分,恨不得立马跨过玉门关与亲人团聚。

当军队到达玉门关外,当天晚上,李恪就在中军大帐内宴请各军左右将军与大将军,一群人纵情畅饮,并在喝歌酒中完成了封赏,交出大印第三天一大早,他们就纷纷带领自己的亲兵进入玉门关,往各自的家赶去。

第四天,全军开始执行一道奇怪的命令,问军中谁不愿意回家,还想继续打仗,完全采取自愿,任何人都不得逼迫。这道命令在时刻想念回家的大军中下达,十分的怪异,军中各营的将士都认为不会有人站出来的。

但是没让他们想到的是,各营还真有人站出来了,这些人从普通士卒到各个百将都有,千将及校尉这两个级别,就没有了。

这让李恪心里稍微有些失落,毕竟伍长屯长是军队之基,单校尉和千将则是军队的主干力量,没了这些人,军队就很难成型。

“唉,算了,强扭的瓜不甜,就这样吧。”李恪心里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