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基本顺利

京畿道府尹在把这件事上报给李恪后,李恪并没有在意,让右威卫的将士们将这些馈赠全部照单全收,但不允许他们进入建造区域,只派出一位将军前去应付。

总之就是一句话,送钱粮建材,欢迎,想办事?门都没有。

以后不仅是胡商,李恪还下令,今后凡是来关内道经商的商人,想来三辅地区的落脚的,大宗货物交易也在渭北市地区,所以,现在的渭北市未来官员,也在统计将来来往的商户人数,来对城市规划做出调整。

渭北市也已经为此发出衙门署令,渭北市内没有宵禁制度。

当然了,大唐仅仅一个渭北市并不能代表什么,李恪已经对各地除江南两道的州府衙门做出指示,凡州府以上着,借建议在交通便利之处复制一座渭北市,以便商旅进行交易,统一管理。

至于沿海部门,则是下命令了,强制建立没有城墙没有宵禁制度的坊市,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进行建立,如果当地交通便利的地方已经被占据,那就看看能不能再旁边另建一座进行取代。总之,是一定药建立。

这是李恪为经济发展铺下的路子,早已经在去年就已经铺下,他打算把大唐这张饼做大,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至于军事上,就是军校制度已经武器装备问题了,这里在今年年初时定下的规矩。

军校制度,这个是硬范例,想要有军改,必须要有先进的治军理念,已经相应的军官进步。

军官,是一支军队的骨干,要变整支军队,就要从军官开始。

先系统的培养出军官,然后在依靠军官来治理军队。

海军如此,陆军也如此,不能让半吊子的来带兵。

这个只是刚刚开始。

再有就是官制制度,若是较真算,这个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不过那是在江南两道水灾的局势下,顺势而为的改革制度,也就仅此一次。

而且,想这样的机会,来一次伤国体一次,代价太大了,所以李恪并不打算直接动大手术,而且一点点的从小进行改进。

就比如这一次,先把税务局从户部摘出来,成立一道完善的税务体系来进行收税,先把钱袋子这件事情稳住,至于之后的改革,看机会吧。

事物的发展,一定是要遵循客观规律的存在,这是一个改变不了的客观事实问题。

遵循着这个规律,你就能成功,如果不遵循,那么肯定失败,这是必然的。

李恪也打算一直遵循这个问题。

在李恪与荀彧搞完论坛后,时光飞逝,一下子就到了四月份时节,此时的渭北市已经全部建造完毕,全都是最基础的两层住宅楼,四丈大小,一间楼房一月五贯,一年六十贯。

就这也是最基本的租价,因为渭北市已经根据地域问题做出不同地方的租价定价,绝不会出现整座城市全都是一个租价这么奇葩的事情出现。

这么贵的租地价格,依旧被那些胡商趋之若鹜。

因为李恪早已经下了规定,之后大宗货物交易,在关内道只认渭北市,除此之外,一切在渭北市之外的大宗货物交易,收税增加两成。

此政令一出,自然就绝了这些商人想在渭北市之外的地方进行交易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打算想买下渭北市的房产,并且是大量买进,对此,李恪也对这些人做出了警告,渭北市将来是经济中心,房产问题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如此重要的收入来源,朝廷是不能放手的。

至于什么与民争利问题,直接就被李恪堵住嘴了,能在这里租下房产,还打算买的人,身价资本,不能说是平民吧。

李恪根本就没打算对这些人放松。

经济中心有了,自然还有就是工业中心了,今年自二月份开始,嫘祖纺纱机工厂,在朝廷的政令下,已经全部在华阴位置建设厂房,这里地处大河与渭水交界,向东是茫茫大海,向北一路航行是陇右道的西域胡商。

正是一片非常重要的航道。

朝廷已经在华阴县靠近大河处修建港口,打算为以后的航运做出铺垫。

此外还有海商,经过半年的建造,第一批新建船只已经下海开始经商,不过他们也只是负责沿海地区的商贸,至于远洋航行,还是那些老牌商会把

持着。

经济方面,总体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好的开头,开元二年,李恪期望着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是大唐盛世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