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高月
第六百章 此路不通
小
大
函谷关位于弘农县和桃林县之间,它和潼关一起,构成了关中东大门的两级防御。
此时,陈棱就在函谷关内,率领三千士兵驻扎关城防御。
陈棱从江南返回后,得到了天子杨广的赞赏,夸赞他忠心可嘉,当即任命他为三关都督,率一万军队驻防潼关、蒲津关和函谷关。
此时,陈棱站在关城上方,注视着下面过关的民众,一里外来了两名骑马之人,看样子像似主仆关系,男子身穿青衣儒袍,腰配一把长剑,年约三十岁左右。
后面的仆人显然是他的护卫,长得高大强壮,陈棱注视着两人走近,前面男子外表看起来像个读书人,但气质绝不像读书人,尤其他胯下马,可不是普通民马,分明是一匹战马,陈棱顿时起了疑心,喝令手下士兵道:“把两名骑马人扣下,给我严加审问!”
两名骑兵人被抓住,在死亡威胁之下,随从很快便交代了,骑马人竟然是杨玄感之弟杨行民,他们正是从洛阳的杨玄感大营归来。
陈棱立刻下令对杨行民用大刑,杨行民熬不住重刑,很快便交代了他和和杨玄感准备里应外合,夺取函谷关的计划、
夜色中,一支五百人的军队离开了弘农县,向六十里外的函谷关疾速进发。
这支军队正是杨家养的武士,由杨玄感之弟杨万项统领,杨万项也是一名鹰扬郎将,使一杆马槊,武艺高强。
按照杨家的计划,他们将率军埋伏在函谷关附近,到今晚四更时分,杨玄感大军会进攻函谷关,杨万项则从西面攻打函谷关,里应外合,便可一鼓作气夺取函谷关。
一更时分,队伍从南部官道出来,前面便是崤函古道,弘农郡位于崤函古道的南面,大概在距离函谷关约三十里左右有一条岔道,向东的官道是去洛阳,而向南的官道则是去弘农郡。
杨万项骑在马上,警惕地看着两边的坡地树林,安静得有点可怕,甚至连虫鸣声都没有了。
杨万项忽然感到树林内有杀气,他连忙勒住战马,就在这时,只听一阵梆子声响起,两边树林内的弩矢如雨点般向他们射来。
家丁武士们措不及防,顿时一片惨叫。
杨万项大惊失色,挥舞长槊拨打弩矢,忽然小腿一阵钻心剧痛,他的神思一阵恍惚,强劲的弩矢瞬间插满了他的全身。
杨万项眼前一黑,翻身落马。
“杀啊!”
两边树林内伏兵四起,杀了出来,为首大将正是陈棱,剩下的杨家武士吓得纷纷跪地投降。
四更时分,杨玄感大军抵达了函谷关,关城上忽然燃起了三堆火,这是双方约定的信号,杨玄感大喜,亲自率领五千骑兵向函谷关冲去。
马蹄声如雷,黄尘滚滚,但就在距离函谷关还有百步时,忽然一阵人仰马翻,战马惨嘶,数百匹战马摔倒,后面骑兵跟着冲了上来,城头上箭矢如雨,骑兵们一片片栽倒。
杨玄感忍痛爬起身,翻身骑一匹空马,大喊道:“撤退!撤退!”
后面骑兵纷纷掉头,狼狈撤退,杨玄感遭到伏击,伤亡千余人,他自己也摔断一条胳膊,后背中了三箭,好在他盔甲厚实,都是皮肉伤。
杨玄感率军仓惶逃回,军医连忙上前给他医治,杨玄感心中愤恨之极,同时又担心家族出事。
天亮时,一百多名被抓的伤兵释放回来,还给杨玄感带来一封信。
是陈棱写给他的信,陈棱要求杨玄感中午前立刻撤军,否则就抓捕弘农杨氏全部族人。
“以造反叛乱罪斩之!”
杨玄感心中无奈,连忙派人把李密请来商议,李密叹口气道:“之前李子雄劝明公走武关道,原因就是陈棱守潼关和函谷关,我们攻打洛阳快半个月,陈棱怎么会不知道,怎么可能没有准备,明公,我们就算侥幸攻破了函谷关,也攻不下潼关。”
兄弟杨积善也上前道:“兄长必须立刻做决断,一旦天子大军杀来,把我们堵在崤函道上,那时我们上天无路,下地无门,都得饿死了。”
杨玄感心中惶恐,立刻道:“那就回撤洛阳,南下去武关!”
大军好不容易走到函谷关,又得掉头向回走,士兵们怨声载道,士气开始低落了。
数天后,杨玄感大军又回到洛阳,这时,天子杨广的先锋屈突通率领三万军队杀回来了。
杨玄感连忙命令韩世谔率三万军去迎战,掩护自己南撤。
杨玄感率领八万大军仓惶南下南阳郡,韩世谔率军迎战屈突通,双方虽然都是三万军队,但军队战斗力完全不同,韩世谔军队被屈突通一战击溃,韩世谔走投无路,只得率军投降了屈突通。
十天后,天子杨广终于返回了洛阳,虽然身心疲惫,他还是先去御书房接见阴世师,询问杨玄感造反的情况,
阴世师汇报了杨玄感造反的过程以及攻打洛阳的情况。
“陛下,虽然杨玄感有十几万大军,但军队几乎都没有什么训练,也没有实战经验,同时也缺乏攻城武器,他们尽管天天攻城,但威胁并不大,战斗力也不强悍,微臣不负陛下重托,总算把京城守住了。”
杨广点点头,“辛苦爱卿了,现在杨玄感情况如何?”
“他先去了函谷关,但过不去,又退回洛阳南下了,向荆襄方向去了,不知道他会不会杀进荆襄,那边情况一直传不过来,微臣也不知晓,不过听说晋王也出兵了,就不知是否会堵住荆襄?”
“你派人去打探了吗?”
“已经派人去了,但还没有消息传回来。”
杨广也有些疲惫了,下令朝廷好好安抚洛阳民众,他自己回宫休息去了。
当天晚上,阴世师匆匆赶到内宫,有紧急军情禀报。
杨广在麟德殿接见了阴世师。
“启禀殿下,微臣刚刚得到消息,杨玄感十万大军五天前在南阳郡分兵两路,一路去攻打武关,一路去攻打襄阳,在襄阳和晋王的军队大战,杨玄感军队大败,他率领残军向武关方向逃去了。”
杨广一惊,连忙问道:“武关那边有消息吗?”
阴世师摇摇头,“武关和上洛郡都没有消息。”
杨广心中焦虑,连忙令道:“立刻派人赶去关中打探消息,朕要知道杨玄感的最新情况!”
话音刚落,有宦官禀报,“陛下,虞相国有紧急大事求见!”
此时,陈棱就在函谷关内,率领三千士兵驻扎关城防御。
陈棱从江南返回后,得到了天子杨广的赞赏,夸赞他忠心可嘉,当即任命他为三关都督,率一万军队驻防潼关、蒲津关和函谷关。
此时,陈棱站在关城上方,注视着下面过关的民众,一里外来了两名骑马之人,看样子像似主仆关系,男子身穿青衣儒袍,腰配一把长剑,年约三十岁左右。
后面的仆人显然是他的护卫,长得高大强壮,陈棱注视着两人走近,前面男子外表看起来像个读书人,但气质绝不像读书人,尤其他胯下马,可不是普通民马,分明是一匹战马,陈棱顿时起了疑心,喝令手下士兵道:“把两名骑马人扣下,给我严加审问!”
两名骑兵人被抓住,在死亡威胁之下,随从很快便交代了,骑马人竟然是杨玄感之弟杨行民,他们正是从洛阳的杨玄感大营归来。
陈棱立刻下令对杨行民用大刑,杨行民熬不住重刑,很快便交代了他和和杨玄感准备里应外合,夺取函谷关的计划、
夜色中,一支五百人的军队离开了弘农县,向六十里外的函谷关疾速进发。
这支军队正是杨家养的武士,由杨玄感之弟杨万项统领,杨万项也是一名鹰扬郎将,使一杆马槊,武艺高强。
按照杨家的计划,他们将率军埋伏在函谷关附近,到今晚四更时分,杨玄感大军会进攻函谷关,杨万项则从西面攻打函谷关,里应外合,便可一鼓作气夺取函谷关。
一更时分,队伍从南部官道出来,前面便是崤函古道,弘农郡位于崤函古道的南面,大概在距离函谷关约三十里左右有一条岔道,向东的官道是去洛阳,而向南的官道则是去弘农郡。
杨万项骑在马上,警惕地看着两边的坡地树林,安静得有点可怕,甚至连虫鸣声都没有了。
杨万项忽然感到树林内有杀气,他连忙勒住战马,就在这时,只听一阵梆子声响起,两边树林内的弩矢如雨点般向他们射来。
家丁武士们措不及防,顿时一片惨叫。
杨万项大惊失色,挥舞长槊拨打弩矢,忽然小腿一阵钻心剧痛,他的神思一阵恍惚,强劲的弩矢瞬间插满了他的全身。
杨万项眼前一黑,翻身落马。
“杀啊!”
两边树林内伏兵四起,杀了出来,为首大将正是陈棱,剩下的杨家武士吓得纷纷跪地投降。
四更时分,杨玄感大军抵达了函谷关,关城上忽然燃起了三堆火,这是双方约定的信号,杨玄感大喜,亲自率领五千骑兵向函谷关冲去。
马蹄声如雷,黄尘滚滚,但就在距离函谷关还有百步时,忽然一阵人仰马翻,战马惨嘶,数百匹战马摔倒,后面骑兵跟着冲了上来,城头上箭矢如雨,骑兵们一片片栽倒。
杨玄感忍痛爬起身,翻身骑一匹空马,大喊道:“撤退!撤退!”
后面骑兵纷纷掉头,狼狈撤退,杨玄感遭到伏击,伤亡千余人,他自己也摔断一条胳膊,后背中了三箭,好在他盔甲厚实,都是皮肉伤。
杨玄感率军仓惶逃回,军医连忙上前给他医治,杨玄感心中愤恨之极,同时又担心家族出事。
天亮时,一百多名被抓的伤兵释放回来,还给杨玄感带来一封信。
是陈棱写给他的信,陈棱要求杨玄感中午前立刻撤军,否则就抓捕弘农杨氏全部族人。
“以造反叛乱罪斩之!”
杨玄感心中无奈,连忙派人把李密请来商议,李密叹口气道:“之前李子雄劝明公走武关道,原因就是陈棱守潼关和函谷关,我们攻打洛阳快半个月,陈棱怎么会不知道,怎么可能没有准备,明公,我们就算侥幸攻破了函谷关,也攻不下潼关。”
兄弟杨积善也上前道:“兄长必须立刻做决断,一旦天子大军杀来,把我们堵在崤函道上,那时我们上天无路,下地无门,都得饿死了。”
杨玄感心中惶恐,立刻道:“那就回撤洛阳,南下去武关!”
大军好不容易走到函谷关,又得掉头向回走,士兵们怨声载道,士气开始低落了。
数天后,杨玄感大军又回到洛阳,这时,天子杨广的先锋屈突通率领三万军队杀回来了。
杨玄感连忙命令韩世谔率三万军去迎战,掩护自己南撤。
杨玄感率领八万大军仓惶南下南阳郡,韩世谔率军迎战屈突通,双方虽然都是三万军队,但军队战斗力完全不同,韩世谔军队被屈突通一战击溃,韩世谔走投无路,只得率军投降了屈突通。
十天后,天子杨广终于返回了洛阳,虽然身心疲惫,他还是先去御书房接见阴世师,询问杨玄感造反的情况,
阴世师汇报了杨玄感造反的过程以及攻打洛阳的情况。
“陛下,虽然杨玄感有十几万大军,但军队几乎都没有什么训练,也没有实战经验,同时也缺乏攻城武器,他们尽管天天攻城,但威胁并不大,战斗力也不强悍,微臣不负陛下重托,总算把京城守住了。”
杨广点点头,“辛苦爱卿了,现在杨玄感情况如何?”
“他先去了函谷关,但过不去,又退回洛阳南下了,向荆襄方向去了,不知道他会不会杀进荆襄,那边情况一直传不过来,微臣也不知晓,不过听说晋王也出兵了,就不知是否会堵住荆襄?”
“你派人去打探了吗?”
“已经派人去了,但还没有消息传回来。”
杨广也有些疲惫了,下令朝廷好好安抚洛阳民众,他自己回宫休息去了。
当天晚上,阴世师匆匆赶到内宫,有紧急军情禀报。
杨广在麟德殿接见了阴世师。
“启禀殿下,微臣刚刚得到消息,杨玄感十万大军五天前在南阳郡分兵两路,一路去攻打武关,一路去攻打襄阳,在襄阳和晋王的军队大战,杨玄感军队大败,他率领残军向武关方向逃去了。”
杨广一惊,连忙问道:“武关那边有消息吗?”
阴世师摇摇头,“武关和上洛郡都没有消息。”
杨广心中焦虑,连忙令道:“立刻派人赶去关中打探消息,朕要知道杨玄感的最新情况!”
话音刚落,有宦官禀报,“陛下,虞相国有紧急大事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