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偷梁换柱

    不多时,虞世基匆匆赶来,躬身道:“陛下,微臣刚刚听到一个萧夏,杨裕在长安造反了!“

    “谁?”杨广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前太子杨勇的次子,平原王杨裕。”

    杨广顿时瞪大了眼睛,他简直觉得不可思议,自从四年前太子杨勇一家失踪,便再也没有消息,杨广也渐渐把他们淡忘了。

    没想到杨勇的儿子居然造反了,杨广负手在大堂上来回踱步,又急问道:“那西京留守杨庆呢?他可是有三万大军。”

    郇王杨庆是重要皇族,他是西京长安皇族势力的代表,被封为宗正寺卿兼西京留守。

    “陛下,就是杨庆支持杨裕造反,不光是杨庆,还有关中道观察使杨智积、太极宫守杨士贵、卫王杨集也都支持杨裕谋反。”

    杨广身体晃了晃,差点摔倒,他颓然坐下,杨庆、杨集、杨士贵、杨智积、长安派皇族的四大支柱都支持杨裕造反,皇族分裂了。

    这个打击比杨玄感造反严重多了,这是动摇社稷根基了。

    “他们为什么要造反?为什么要和朕做对?”杨广咬牙切齿问道。

    虞世基和阴世师无言以对,其实两人都明白,就是因为去年高句丽之战惨败,导致大量权贵士族反对天子。

    这次第二次征讨高句丽,所以权贵的造反开始了,杨玄感代表了一部分士族,平原王杨裕造反就代表了皇族。

    天下真的要大乱了,阴世师道:“陛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趁他们刚开始造反,势力比较弱,立刻调集大军去关中镇压,把杨玄感和杨裕一并剿灭。”

    杨广点点头,“让朕考虑一下,明天一早商议此事!”

    次日一早,长安那边又传来消息,虎贲郎将宋老生趁陈棱防守函谷关的机会,率军夺取了潼关,潼关守将全部投降宋老生,陈棱只得反守函谷关东面。

    杨广大怒,当即派鱼俱罗率十万大军前去镇压长安的反叛。

    长安一座大宅内,十几名长安派皇族济济一堂,同时还有几名关陇贵族的代表也在座,元寿、独孤纂、侯莫陈泰、窦威四人。

    大隋的皇族一直就有两个派别,一个是长安派,一个是洛阳派。

    长安派是以郇王杨庆为首,包括蔡王杨智积、卫王杨集、汴王杨士贵等等,洛阳派当然是包括天子杨广、观王杨雄、陈王杨达等人。

    但此时坐在上首的却是前太子杨勇以及他的代表,次子杨裕。

    另外秦王杨俊也在,而汉王杨谅在齐王杨暕造反后,被天子下令毒杀。

    太子杨勇身体已经完全垮了,骨瘦如柴,而且处于一种半痴癫状态,用他儿子杨裕的话说,他父亲整天就处于一种幻想之中,自言自语,说自己是天帝派来的人,来挽救隋朝,还说自己原本是另一个朝代的人。

    郇王杨庆虽然是长安派皇族首领,但他却不想出头,便推荐杨裕为大隋皇位继承人,杨裕当然不会拒绝,一口答应了,被众人拥戴为兴太子。

    但说到底还是实力决定地位,杨庆是长安留守,有三万军队在手,所以名义上杨裕是他们新主,但实权还是掌握在杨庆手中。

    杨庆问元寿道:“大将军,杨玄感会带多少军队来关中?还有,怎么从杨玄感手中夺取军权?”

    元寿笑眯眯道:“杨玄感大概有六万军队,目前已经到上洛郡,但不用担心,杨玄感的几名掌军大将都是我们的人,而且他已经受伤,给他治伤的军医也被我们收买了,只要我们需要,随时可以让他归天!”

    杨庆捋须笑道:“原来如此,杨玄感忙碌一场,最后给人做了嫁衣啊!”

    众人大笑,这时,杨勇忽然喊了几句,众人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一起向杨裕望去。

    杨裕翻译道:“我父亲说,昏君会血洗洛阳的关陇贵族!”

    众人面面相觑,杨庆连忙问元寿道:“请问元氏家主和独孤家主现在在哪里?”

    元寿平静道:“他们已经离开洛阳了,走河东道来关中,估计已经快进关中了。”

    独孤纂是独孤家族创始人独孤信的长孙,也是独孤家族的嫡长子,一旦独孤陀去世,他就是独孤家族的新家主。

    独孤纂年约四十余岁,爵封赵国公,为人非常稳重。

    独孤纂和元寿交换了一个极为隐秘的眼色,独孤纂缓缓道:“大家请放心,我们策划多年,关陇贵族各个家族都已进关中,昏君伤害不了我们。”

    关陇贵族原本只是支持杨勇,但万万没想到,以杨庆为首的长安派皇族也联系到了杨勇,虽然有点出乎关陇贵族的意料,但几大家族商议后,还是决定充分利用长安皇族来推翻天子杨广的合法性。

    双方很快达成一致,推举杨勇为新帝,以杨裕为延兴太子。

    但对关陇贵族而言,他们真正看中的是萧夏或者李渊,杨勇只是过渡,长安皇族也只是利用而已。

    不过就算是利用,杨勇现在的状态也无法成为天子,他们只得暂时把一心想成为皇帝的杨裕推出来。

    这时,元寿之子元敏匆匆赶来禀报,“天子派鱼俱罗统帅十万大军前来进攻关中,另外,杨玄感大军也到了商洛县。”

    元寿点点头,给窦威使个眼色,两人起身对杨庆道:“大家分头行动吧!我们去收割杨玄感!”

    ………

    杨玄感的六万军队目前驻扎在商洛县,原因是杨玄感伤情严重了,他在函谷关时后背中了三箭,但被铁甲有效挡住,后背只是受了一点皮肉之伤。

    稍微治疗一下就好了,但不知怎么回事,他后背的伤口开始溃烂起来,杨玄感发烧晕厥,显然是伤口感染了。

    李密来到杨玄感的大帐前,他看了一眼军医,军医向他点了点头。

    李密走进了大帐,只见杨玄感躺在床榻上,满眼通红。

    兄弟杨积善坐在一旁照顾兄长,杨积善叹口气对李密道:“军医说箭头有毒,发现时已经晚了。”

    “我们尽力吧!你先去,我和明公谈一些事情。”

    杨积善点点头,又握了握兄长的手,起身走了。

    李密在杨玄感面前坐下道:“刚刚得到消息,敌军在追击我们,距我们只有五十里了,现在兄长得暂时把权力交给其他人。”

    杨玄感嘶哑着声音道:“交给.玄纵!”

    李密在纸上写了一份军权暂时移交书,把文书和笔递给杨玄感,“你看看,这样行不行?”

    杨玄感眼睛十分模糊,大概看了一眼,模糊中是一份权力移交书,移交人是自己和兄弟杨玄纵,他便提笔签下自己的名字,又画了押。

    杨玄感起兵时没有准备印章兵符之类,所有的重要军令都是由他签字画押。

    李密接过文书点点头,“兄长好好休息,我这就去找玄纵安排!”

    李密起身走了,他来到自己大帐,放下帐门,抽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在移交书上轻轻一挑,写着杨玄纵名字的纸便被挑了起来。

    原来只是一张小纸条贴在纸上,李密把杨玄纵的名字写在了小纸条上,杨玄感视线模糊,看不清那其实是两张纸。

    李密重新在纸上空白处写下了窦德玄的名字。

    窦德玄自然也是杨武会成员之一,他是虎贲郎将,被杨玄感任命为第二军大将军,杨玄纵是第一卫大将军。

    窦德玄是关陇贵族中窦家的子弟,也是独孤陀安插在杨玄感军队中的重要人物。

    最后被李密又一个小伎俩,便将六万大军的军权移交给了窦德玄。

    这时,军医给杨玄感喝下最后一碗治伤药,杨玄感彻底晕厥过去,再也无法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