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趁虚而入?

\"所以这奏报,便是这偏居一隅的莫朝有感于末日将近,故而向往大明求援?\"

轻轻敲击着眼前的桌案片刻,面容清瘦的朱由校便是不辨喜怒的询问道,深邃的眸子中猛然射出了一道精光。

如若莫氏求援在先,那么大明便有了插手安南的理由,也算不上\"师出无名\"。

\"陛下,万万不可。\"

\"攘外必先安内,如今我大明饱受内忧外患之苦,岂可穷兵黩武!\"

在场的朝臣们皆是跟朱由校共事多时,对于其脾气秉性早有了解,一瞧其意味深长的表情,便是大概猜到了这位年轻天子的心中所想,故而赶忙惊惶无措的劝谏道。

开玩笑!

这天启二年还没结束呢,朝廷便已然对辽东,山东,南京等地拥兵,消耗粮草辎重不计其数,眼下又要对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安南动兵?

姑且不考虑大明如今还能否像国朝初年那样,一路势如破竹的平定安南国内部各方势力,光是治理安南的成本,便足以令朝廷望而却步。

\"咳咳..\"

\"诸位卿家误会了。\"

兴许是被人猜中心事,朱由校消瘦的脸颊上涌现出一抹转瞬即逝的羞红,随即便是连忙摆手。

虽说他确实有心\"开疆扩土\",将安南重新纳入大明的版图,但也知晓如今的大明看似仍然是一头东亚巨兽,但实际上已然是强弩之末,随时有可能因为一根突如其来的稻草而轰然倒塌。

\"陛下,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虽然伏诛,但西南土司依旧蠢蠢欲动,我大明切不可轻举妄动,因小失大。\"

\"安南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还望陛下三思。\"

事关重大,尽管已是得到了朱由校的\"许诺\",但内阁首辅方从哲和次辅刘一璟仍是不敢放松警惕,赶忙起身回营。

\"朕明白。\"

\"两位先生放心,朕绝无向安南动兵之意。\"

见方从哲和刘一璟表情严肃,朱由校也只得耐着性子多解决了一句,但眼眸深处却隐隐有不甘涌现。

军机稍纵即逝,可惜了!

闻听此话,暖阁中的朝臣们大多如释重负,本是有些冷凝的气氛也瞬间热切起来,唯有兵部尚书王在晋的神情颇为落寞,忍不住吧唧了一下嘴。

昨日傍晚他在得知安南莫氏求援之后,便是连夜翻遍了嘉靖年间的古籍兵册,仿照当年毛伯温准备出兵安南的计划,粗略制定了一条出兵战略。

但眼下瞧周围同僚们义正言辞的模样,这战略怕是短时间内派不上用场了。

\"如今奢氏已定,贵州和云南两地的土司们可有异样?\"

因为知晓出兵安南无望,朱由校索性退而求次,将话题转移至位于大明边陲的云贵地区,神情也不是最初那般淡然。

纵观大明两百余年的国祚,这些在西南边陲世代传承的土司们可谓是野心勃勃,不管中枢朝廷势弱与否,时不时便会跳出来生事。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云贵地区便曾爆发\"沙普之乱\",这场同样是由西南土司发动的叛乱虽然不如\"奢安之乱\"那般人尽皆知,但依旧对大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回陛下,如今三省总理鲁钦正率兵坐镇永宁兵备道,云贵两省的土司们暂无异样..\"

涉及军国大事,暖阁中的朝臣们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兵部尚书王在晋,而这位身材魁梧的文官在短暂沉吟之后,便是声音洪亮的回禀道。

自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兵败身亡之后,被其家族世代掌控的\"永宁宣抚司\"便被朝廷改土归流,并由三省总理鲁钦亲自坐镇,于当地招募兵丁,整饬行伍,震慑云贵川三省的土司们。

\"还不够..\"

意味深长的低喃了一句之后,朱由校便命身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取来了大明的疆域图,并盯着西南角落处被用红笔重点标注的关隘要塞一阵失神。

如今四川的战火虽是平息,但在贵州水西传承了千余年的\"安氏\"依旧屹立不倒,其族中的大长老安邦彦更是大权在握,全然没有受到奢崇明败亡的波及。

此外,云南黔国公沐昌祚虽是借着奢崇明败亡的当口,亲自率兵缉拿了曾在乌撒府上蹿下跳的土官安效良,但并没有余力对乌撒府\"改土归流\"。

换句话说,这座扼守云贵川三省交通要塞的咽喉之地,仍是被安氏族人掌握在手中。

朝廷若是想要进一步掌控川贵地区,还需要加强在当地的驻军。

\"兵部,四川和贵州的新兵们也操练的差不多了吧?\"半晌,朱由校的思绪被耳畔旁窸窸窣窣的私语声所打断,其目光也是投向了兵部尚书王在晋。

自从奢氏叛乱被黄得功和鲁钦率兵平定之后,四川巡抚徐可求和贵州巡抚李枟便曾分别上书朝廷,请求招募新兵,操练行伍。

其中作为石柱宣慰司秦良玉的胞弟秦民屏更是被朱由校擢升为贵州总兵,坐镇贵阳府城,以威慑蠢蠢欲动的水西土司。

\"回禀陛下,应当是颇有成效..\"

脸皮微微抽动之后,王在晋便是模棱两可的回应道,心中隐隐有些无奈,他又没有千里眼,顺风耳,如何能够得知四川和贵州士卒们的操练情况?

不过那三省总理鲁钦和贵州总兵秦民屏均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在朝廷能够保证足额足饷的情况下,一年多的时间足以令一群新兵蛋子们脱胎换骨了。

\"既如此,便传令三省总理鲁钦,令其率兵移驻云南曲靖府,以防不靖。\"满意的点了点头之后,朱由校转而继续命令道,修长的手指不住的敲打着作为云南门户的曲靖府。

现任黔国公沐昌祚虽是对朝廷忠心耿耿,在云南各地土司的心目中也享有不菲的影响力,但其终究年事已高,且重病缠身,日后怕是难以继续替朝廷效力。

而其长子又在万历年间病逝,长孙沐启元又是一个云南当地人尽皆知的纨绔子弟,他必须要提前布局云南,以防不靖。

\"遵旨。\"

稍作沉吟之后,兵部尚书王在晋便起身拱手称是,但深邃的目光中却夹杂了一丝不解。

天子突然向云南调兵,究竟是为了震慑川贵两地的土司,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例如为出兵安南,提前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