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日志刹车很及时

第1530章 人际关系调查,重大线索

杨林继续汇报。

“在卧室,血迹分布较为分散,有滴落状血迹和少量喷射状血迹。滴落状血迹表明受害者受伤后有过移动,而喷射状血迹则对应着李丽娟颈部和胸部的伤口,说明凶手在卧室对李丽娟进行了攻击,且攻击过程较为迅速、猛烈。”

“至于郑斌,在他的头部致命伤位置附近,有大量的血泊和溅射状血迹。溅射状血迹的形态和分布范围表明,凶器以较大的力量击中郑斌头部,导致血液向四周溅射,这与法医鉴定中郑斌头部遭受钝器重击的结果相符。”

通过杨林的详细汇报,现场勘查结果与法医的解剖鉴定相互印证,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陆川听完汇报后,总结道:“根据现有的勘查和鉴定结果,我们可以确定嫌疑人的大致特征和犯罪过程。接下来,要加大对符合嫌疑人特征人员的排查力度,同时继续深挖现场线索,”

之后陆川起身站在白板前,上面贴满了三名死者的照片以及他们的人际关系网。“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三名死者的人际关系调查是关键。尤其是郑海涛,他近期的行为和接触的人很可能与案件有直接关连。张辉、王帅,你们负责调查郑海涛在工厂的情况,重点关注他和领导的冲突;我和杨林去走访郑海涛的亲友,了解他家庭方面的情况。”陆川迅速分配任务。

案情问题会很快结束,各方面继续投入了新的线索挖掘当中。

法医和现场勘察这边的任务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一些,尤其是法医这边后续的工作基本上有了基础就行了。另外杨林和杨森这边和技术组那边还要继续对现场发现的指纹进行鉴定分析。但是一直没有匹配到相关的犯罪嫌疑人,不过相比较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线索。

另一边张辉和王帅来到郑海涛工作的工厂,找到他的车间主任赵强。“赵主任,我们在调查郑海涛遇害的案子,听说他和您之前因为工作的事有过矛盾,能详细说说吗?”张辉开门见山地问道。

赵强叹了口气,说道:“唉,那都是工作上的事儿。前段时间厂里接了个大订单,工期紧,任务重。郑海涛想请假,说家里有急事,可这订单关乎工厂存亡,我没同意。后来他工作状态不好,出了点小差错,我就批评了他几句,没想到他反应还挺大,跟我吵了一架。但我真没想到会出这种事啊。”

王帅追问道:“那之后呢?他有没有再提请假的事儿?或者表现出什么异常?”赵强回忆了一下,说:“之后他倒是没再提请假,就是干活更没劲头了。不过,大概一周前,我看到他在厂门口和一个陌生男人说话,那男人看起来挺凶的,两人聊了一会儿,郑海涛脸色就变得很难看。”

与此同时,陆川和杨林来到郑海涛的老家,见到了他的叔叔。“叔,海涛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我们想了解一下他家里的情况。听说他母亲生病了?”陆川说道。

郑海涛的叔叔红着眼眶,哽咽着说:“是啊,他母亲得了癌症,已经是晚期了。一个月前,为了给她治病,海涛借了 25万的高利贷。本来想着能多撑些日子,可没想到……”

陆川和杨林对视一眼,心中一紧。“那借高利贷的事儿,海涛跟谁借的?催账的人有没有找上门?”陆川问道。叔叔摇了摇头:“这我不太清楚,只知道是个挺厉害的主儿。前几天我去看海涛他母亲,听她说有个凶巴巴的男人来家里找过海涛,说是要钱的。”回到支队,各方调查信息汇总。“看来郑海涛因为母亲的病借了高利贷,经济压力巨大。案发前一天和他接触的神秘男人,很可能就是高利贷催收人员。”陆川分析道。

张辉补充道:“而且他在工厂因为请假和工作失误的事儿,跟领导有冲突,工作上也不顺心。这些压力叠加在一起,会不会引发了什么矛盾,导致悲剧发生?”

为了进一步确定神秘男人的身份,警方通过郑海涛的通讯记录,找到了几个可疑号码。经过调查,其中一个号码频繁与郑海涛联系,且在案发后就停用了。警方顺着这条线索,追踪到了一个名叫刘猛的人,此人有多次高利贷催收的前科。

陆川、张辉和王帅等人迅速前往刘猛的住处。那是一个位于城郊的破旧出租屋,周围环境杂乱。陆川等人小心翼翼地靠近屋子,张辉上前敲门:“刘猛,开门,我们是警察!”

屋内一阵慌乱,过了一会儿,门缓缓打开,刘猛满脸堆笑:“警官,找我有啥事儿?”陆川目光如炬,盯着刘猛:“我们在调查郑海涛一家遇害的案子,你认识他吧?”

刘猛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镇定:“认识,他跟我借了钱,我就催催账,别的事儿我可没干啊。”王帅冷哼一声:“催账?案发前一天你是不是和他见过面?之后你的号码为什么停用了?”

刘猛眼神闪躲,支支吾吾道:“我……我那不是怕他不还钱嘛,跟他见面就是再催催。停用号码是因为我想换个号,方便做生意。”陆川严肃地说:“刘猛,你最好如实交代,隐瞒不报后果很严重。你催账的时候,有没有去过他家?有没有见过其他人?”

刘猛沉默片刻,擦了擦额

头的汗:“我……我去过他家一次,就前几天。当时就见到他和他老婆,没见其他人。我就是要钱,真没干别的。”

尽管刘猛矢口否认与案件有关,但警方并没有放松警惕。从刘猛的表现来看,他嫌疑极大。接下来,警方将继续收集证据,对刘猛的行踪、人际关系展开更深入的调查。

刑侦支队办公室内,气氛凝重而压抑。对刘猛和高利贷公司的调查陷入了僵局,虽然刘猛有重大嫌疑,但经过细致摸排,案发当晚他在另一个城市替高利贷公司催收债务,有多人作证,确实没有作案时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