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几个调动

开封。

枢密院重新启用王厚,调秦凤路、熙河路、环庆路等各路禁军,再次进行熙河开边。大宋就是喜欢反复折腾自已的国力。

赵佶委派童贯作为监军跟随西军西进,宦官做监军在大宋非常随意没有定例,职权也是有大有小,这取决于统兵之将和宦官本人的履历。童贯这次去西北是自已邀来的机会,在开封宦官的权势是被士大夫集团整天压制住的,童贯不想只是弄钱,要有突破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大西北,这是一个有梦想的太监。

……

王厚这次压下了进军的节奏,上次贬谪经历让他悟出一个道理,如果准备不充分他踏上征途,后续补给后勤包括必要时候的援兵,根本不是在前方的他能左右的。那不如把一切全部准备好,毕其功于一役。对于他这个主将来说,成败得把握在自已手里,不能交给后方的人。哪怕输也是自已来输。

王厚和枢密院的争吵由此而来,他甚至预备好了中枢撤换他的准备,与其带着一群战士到了青唐再与后方折腾,把兄弟命丢别人手里。不如不去那个青唐,他又不是第一次被贬谪。

童贯在这次争论中站到了王厚这边,他是监军也不想失败,现在王厚要多准备他只会支持,他的支持在这场争端中起到极大作用。赵佶很相信身边的人,前方主将和监军又达成一致,他的态度偏向于王厚。蔡京和童贯两个人关系一直很好,他们在利益上又没有冲突,蔡京也选择支持压着枢密院他老弟尽可能满足前方需求。

各路物资往熙河路倾斜,大批兵员也往那边齐聚。秦凤路和永兴军路几路军队大举西调,大宋在西夏战场取得优势,最直接受益的就是这两路,它们实际和西夏已不再接壤,成为了切实的后方。

……

清风寨。

杨元奇收到童贯的来信,询问他是否有意西进,童贯在信函中明确说道愿意和枢密院沟通,以他为副将职位领一路军队。童贯也清楚清风明月寨对杨家的重要,提及事成他会放他军队东归定边。

如果没有前世的记忆,杨元奇会选择和童贯配合,这实在是个非常好的条件。只是杨元奇清楚一旦他同意,他自然而然会成为童贯旗下西军的一部分。未来他会少了很多自主权。童贯最后也的确彻底分裂了西军,带着一大半西军东征西讨,成就了他辉煌的战绩,以太监封王,却最后把西军推进了覆灭的深渊。

这实在是一封不好回的信函,不管他语气如何谦逊,理由如何充分,杨元奇事实上拒绝了童贯。他的确有这个资本拒绝现在的童贯,未来呢?他拒绝的是未来西北最大帅臣伸出来的橄榄枝。

最后西征熙河开边的主将是王厚,副将是高永年。

……

杨元奇写了另外一封信函给高俅,说起童贯的事,隐约希望高俅在中枢能够维护杨家军的利益,高俅虽然现在只是开封禁军,他需要边境彪悍将领的支持,这也是他在军中稳步爬升的路。这封信怎么看怎么都有点投名状的意味。

杨元奇说起熙河开边战事,西夏不得不防。这不是一纸合约能阻止的,他们一定会有动作,这也关乎西夏的安全空间。大宋要是彻底实现对青唐的统治,下一个难受的就是西夏,他们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压缩。杨元奇认为环庆路、鄜延路等东中边应该有所动作给西夏压力,不让他们有空西顾。

高俅整理了个折子给赵佶述说此战的关键,他对西夏的忧虑,这个折子在枢密院和政事堂讨论也得到大家的认同。泾原路和熙河路因为大军西调,那里又直面西夏和青唐地区,被它们夹在中间,最好就是加强警备,隔断西夏和青唐的联系,真正能骚扰西夏的还是东边的环庆路和鄜延路。只要这边大军齐集,不需要大举进兵,西夏都非常尴尬首尾难顾。

赵佶最后调高俅北上监军,协调环庆路和鄜延路部分军队,作为此战的侧翼,必要时候给予西夏压力,让他们不能轻举妄动。杨家军、刘家军(刘仲武部),张蕴洪州军开始集结。只是在物资上面,中枢调来的不多。这里只为威吓西夏。

……

杨元奇一声叹息,赵佶最后选择的是他的身边人。不是说他身边人一定不行,而是对比一直在西北前线的将领,他们有个最大的缺陷,他们的未来不在西北。和文臣一般,这里只是他们的进身之阶。在西北战事顺风顺水时候,这不会影响什么,遇到挫折则会各有各的打算,他们有的是退路。

杨元奇看着沙盘,一直在谋划。高俅北上监军,这是他最好的机会,他需要一场战事彻底稳固清风明月寨。西夏不会给他太多时间,大宋也是,童贯也是。这是他真正意义上挑动历史的棋局,他相信他一

定能影响高俅,不是他们关系如何好,而是高俅也需要一场胜利,哪怕看得过眼都行。特别如果童贯在青唐战事上取得成就,高俅不可能不触动。他们两个崛起得太相似,他不能被童贯压下去。

杨元奇敲着沙盘边缘,盐州、宥州、洪州、定边、庆州、环州,这就是他的棋盘,虽然小了点,足够他发挥一下。

……

童贯已经去到秦州,王厚和他配合相得益彰,他们彼此需要。高俅离开开封前写了封举荐信,以杨兴武为环庆路兵马主管,协调环庆路的军队。以张蕴为鄜延路主管,协调洪州和保安军的军队。

中枢部分采纳了高俅的举荐,张蕴为鄜延路兵马主管,协调洪州和保安军;杨兴武的任职被杯葛,中枢提杨元奇为环庆路兵马副主管,协调定边和庆州的军队。把环州排除在外,限制了杨家的权利。朝堂很乐意杨家军北上去和西夏厮杀,却不愿杨家就此势力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