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炮兵航空化
指导员一听,顿时吃了一惊。
堤坝的加固材料还好说,无非就是钢管、沙土和编织袋,这些东西当地就能提供。
就算大堤决口导致道路中断,他们这些舟桥旅的壮小伙子在,人扛肩挑也能运过来。
但问题是,那些专用的工程机械怎么办?
别说现在j市上下都在大转移,什么都没剩下,就算当地能提供,又怎么运到一线去?
那些东西可不是钢管、编织袋,人人拿点,来回几趟就能搞定。那些家伙动辄十几、二十吨,别说他们一个连,就是一个团也搞不定啊。
不仅指导员如此想,一旁的林欣和重云也同样如此。他们都是工程兵,哪里不清楚专用工程机械的样子。
于是,年轻的重云忍不住吐槽了一句:“那些工程机械一个个都那么大,道路断了进不来,这是让我们接收还是给我们添麻烦来了?”
“突突~~~”
重云话音刚落,驻地外的天空就传来一阵螺旋桨的轰鸣。
与此同时,那位通信兵抹了把脸上的汗,憨厚一笑:“所以这次旅部说了,咱们也豪气一回,搞一次空运!”
“这意味着什么?”
面对林欣异常激动且郑重的提问,重云有些懵。不就是能运一台pt-50推土机吗?能意味着什么?
加固第二道堤坝会更快、更轻松?
重云绞尽脑汁也就只能想到这么多。要是平时,他早就脱口而出了。
但现在,包括指导员在内,跑出来查看情况的军官以及老兵们,都和林欣一样,脸上带着难以言喻的兴奋,就像见到了久违的女神一样。
恨不得立刻扑上去亲两口。
重云虽然能力一般,但并不代表他笨。要是还看不出自家班长和指导员的兴奋另有原因,那他就可以去找块豆腐撞死了。
于是他支支吾吾地忍住没说出心里话。
而林欣也并不是非要让这个刚入伍不到半年的新兵蛋子说出个一二三来;
他只是看到能够吊运10吨重量的直升机,实在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不得不把心中的喜悦全部表达出来才痛快。
“如果上次演习,咱们能得到这样的支援,老子能让主力部队半小时之内强渡济水河,绝对不会给蓝军任何可乘之机。”
结果重云这边还被自家班长弄得一头雾水呢。
指导员愣了一会儿后,终于看到那架吊装着pt-50推土机的庞大直升机扑面而来。他不由得双手相击,恨恨地叹了一句。
此话一出,重云等新兵还没什么感觉,但林欣这样的老兵脸上却都浮现出了懊恼与赞同交织的复杂神色。
没办法,谁让半年前b军区组织的红蓝对抗演习中,舟桥旅就是因为远程机动拖拖拉拉的呢。
由于浮桥搭建不及时,蓝军部队抢先一步构筑了沿河防御阵地,并趁机发动突击,舟桥旅险些全军覆没。
这一战,红军主力部队在济水河畔被耽搁了太久,不仅错失了绝佳的进攻时机,反而被蓝军利用河道形成的突出部,差点将红军主力包围。
事后,导演部判定舟桥旅对战败负有主要责任。
对此,舟桥旅的官兵们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却很不服气。
原因很简单,舟桥旅虽然是专业的工程兵部队,但配备的装备并不够专业。
特别是他们使用的工程机械,很多都是民用产品简单涂刷军绿色就上了战场,根本没有考虑过战场环境的特殊性。
这些设备在安稳的施工环境下或许没问题,但要让它们远程机动,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快速搭设浮桥,就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那些仓促参军的民用工程设备,在战场环境下的机动能力实在让人堪忧。
比如一台东方红75推土机,拼尽全力也只能跑到45公里每小时,却要求在2小时内抵达180公里外的济水河畔。
没有拖车,没有牵引车,就靠这台以拖拉机为底子的推土机,简直是天方夜谭。
因此,当舟桥旅接到命令时,他们就知道,这不是一场怎么赢的战斗,而是如何输得不那么难看的问题。
然而,如果他们当时能有吊装10吨重型直升机的支援,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只需几个架次,就能将舟桥旅的几台核心架桥车和战斗工兵迅速送达济水河畔。
无论是时效性还是突然性,都能达到极致。
在抗洪一线,指导员和林欣等人也只是想想而已。但在距离一线不远的抗洪抢险前沿指挥部的楼顶上,舟桥旅的部队领导已经开始向查看陆航部队向一线吊运专用工程机械的总部首长诉说起来。
“首长,您放心,三台10吨级的pt-50推土机,三台10吨级的bq-38吊车,再加三台10吨级的ps-12挖掘机。”
“我保证在两天内完成第二道堤坝的加固任务。而且,这次直-8……哦不,是直-8plus
!”
舟桥旅领导说着,目光就瞟向了这次带队支援抗洪一线的陆航部队某部部队长凝光,询问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凝光无奈,只能小声提醒:“是直-8plus,别忘了。”
“对,就是这个直-8plus发挥了这么大作用。”
“特别是它贴合我们工程兵部队的需求,所以我建议,给我们工程兵部队也配备几架,也不多,五架就够。”
舟桥旅领导因为口音的缘故,这番话说得颇为喜感,特别是“plus”被他说成了“普拉丝儿”,有种土味的时尚感。
然而,周围的各部队领导却没人能笑得出来。
因为很明显,舟桥旅领导这是在公开向上级要装备,而且还是极具战术价值的超级装备。
那可是吊装能力达到10吨,实用升限8200米,航程800公里,能承载32名全副武装士兵或18具担架,甚至能混装一辆搭载105mm无坐力火炮的212吉普车和22名全副武装士兵,或者直接在货舱内搭载8.2吨货物的重型直升机。
没错,舟桥部队领导口中的直-8plus就是一款名副其实的重型直升机。
这东西对一支军队来说,可不仅仅是为工程兵部队铺路搭桥的工程机械那么简单,其意义之大,早已超出了战术范畴,达到了战略的高度。
因为想要陆军插上翅膀,没有重型直升机是行不通的。
正因为如此,舟桥旅领导一开口就要五架。
其他部队领导哪里肯干,一线作战部队还没怎么着呢,作为支援力量的工程兵就想要五架直-8plus,这怎么可能。
于是,一位炮兵部队的领导当即就不满了。
他毫不客气地开口怼了过去:“工程兵部队还是先等等吧,依我看,最应该装备的应该是我们炮兵部队。”
“直-8plus货仓承载能力8.2吨,外部吊装10吨,复合装载吊装重量9.3吨,刚好是我们一个66式152mm加榴炮炮班的全部体量。”
“5.7吨的炮,1.3吨的弹药,还有9个全副武装的炮班成员,简直完美匹配。”
“说实话,当初半吊子直-15搭载86式122mm榴弹炮炮班做炮兵空中机动试验时,我就持保留意见。”
“一来直-15不够成熟,二来86式的威力太小,口径才122mm,顶多算个师属火炮。”
“66式152mm加榴炮,那可是集团军的宝贝重炮,要是能和直-8plus搭配起来,炮兵的战斗力简直能一飞冲天!”炮兵部队的领导越说越激动,连“一飞冲天”这样的词都冒出来了。
也难怪他这么兴奋,直-8plus这种重型直升机对炮兵战斗力的提升,简直是明摆着的。
“陈队,对于这次用直升机牵引火炮,你有什么看法?”屈菁菁问道。
“我觉得,咱们现在急需这种重载武装直升机,运送问题一解决,火力自然就跟上去了。”陈夏回答道。
“没错,这样就算战线拉得再长,我们的火力也能跟上战场的节奏。”
“嗯,我不敢说一定能怎样,但我觉得这种牵引火炮更适合长距离作战,能协调远程火力打击,提升士气,做到战必胜,攻必克。”
“我还是觉得咱们的无人机更给力。”安然插了一句。
“但有些对地打击任务,还是牵引炮更靠谱。”陈夏反驳道。
炮兵,特别是冷战后的现代化炮兵,除了保持强大火力外,更看重的是机动性。
一方面,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突进需要炮兵能跟上节奏,随时提供火力支援;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反炮兵雷达等先进电子装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反炮兵火力的反应速度,炮兵部队很难在一个阵地停留太久。
这种情况下,炮兵必须具备极强的机动性。
为此,以前以华夏为首的一些国家大力推进炮兵机械化发展,研发出一系列能够伴随机械化部队前进、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自行火炮系统。
而那些笨重的牵引式火炮,则交给了战斗力较弱的二线部队或动员部队,作为精锐机械化部队的补充或支援。
从华夏研制的2a65式152mm加榴炮就能看出来。
这款被誉为华夏时代性能最出色的集团军级火炮系统,在前华夏的军备体系中,其实只是2s19型自行榴弹炮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它的牵引火炮更多是用于性能测试、弹药试射和装备评估,剩下的就是出口到叙利亚、伊拉克等地赚点外汇。
说白了,就是刷经验和赚钱的工具而已。
远没有2s19型自行榴弹炮那么重要。
只是因为华夏突然解体,俄罗斯经济断崖式下跌,无力承担成本更高的2s19型自行榴弹炮的采购。
不得已只能用廉价的牵引版本来应付原本装备2s19型自行榴弹炮的炮兵部队,这才
让2a65式152mm加榴炮显得有点分量。
实际上,如果华夏不解体的话,整个华夏地面部队在90年代中期就能基本淘汰牵引式火炮,完成炮兵机械化改造,将炮兵能力再提升一个台阶。
而与之相反的,以米国为核心的西方国家虽然也重视重装机械化的自行火炮发展,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牵引式火炮。
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提升炮兵的机动性。
那就是在尽可能降低火炮整体重量的同时,将直升机这种高机动性航空装备纳入陆军作战体系。
特别是炮兵的作战体系中,从而给炮兵插上翅膀,让火力无限延伸。
于是,米国从英国引进了l119型105mm超轻型榴弹炮,并改进成m119型105mm超轻型榴弹炮。同时,他们还在积极开展新一代超轻型155mm榴弹炮的研制工作。
与此同时,米国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大量采购ch-53h“超级种马”和ch-47d“支奴干”重型直升机。
这两者的结合,使得米国炮兵的机动能力非常强大。
以海湾战争为例,无论是101空中突击师、82空降师,还是陆战队远征第一旅,这些在美军建制中属于典型的轻型部队。
即便面对实力强悍的伊拉克共和卫队,他们也不落下风。除了强有力的空中火力支援外,这些部队的炮兵部队能够伴随主力部队行动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在此过程中,搭载成建制炮兵部队的重型直升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到国内,无论是前华夏的炮兵机械化,还是米国人的炮兵航空化,都让我们国内的炮兵部队羡慕不已。
奈何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部队经费有限。
除了极少数精锐战备值班力量能够装备83式152mm自行榴弹炮或85式122mm自行榴弹炮外,大多数部队还是只能使用传统的牵引式火炮。
尽管大部分炮兵部队都配备了汽车等摩托化装备,但机动能力仍然很差。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作战能力已经严重落后。
关于炮兵航空化,连机械化这种相对低成本的事情都还没搞定,炮兵部队哪敢奢望航空化啊?
就算心里有想法,国内有能装下整建制炮兵部队的重型直升机吗?
“我们从来没接触过这种东西,这条路肯定难走。”屈菁菁说。
“再难,我们也得走。”陈夏坚定地回答。
“为什么这么说呢?”安然不解地问。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和米国、西方的关系就可能闹僵。”陈夏解释道。
“所以,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们不仅要研究无人机技术,还得把步兵、炮兵往天上送,发挥我们的优势,让那些看不起我们的资本主义国家吃亏。”
也因此,炮兵部队这些年过得挺憋屈,除了装备了一些进口的炮兵雷达和几门用于阅兵、展示的155mm牵引式火炮,几乎没什么新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