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这叫烟花?九点睡觉睡不着

第422章 直升机试用

炮兵部队就算有心想在战法上有所突破,也没那条件,没有硬件支持,一切都只是空谈,只能继续抱着老炮啃老本。

没办法,现在包括炮兵在内的大部分陆军兵种都不是建设的重点。

所以,炮兵部队的领导一见到总部首长,就像唐僧念经一样,唠叨个不停,无非就是要钱,要钱,还是要钱。

这次受命带部队去抗洪一线,因为是紧急任务,算是稍微收敛了点。

但舟桥旅的官兵几个小时内就抵达j市,迅速投入到第二道堤坝的加固工作中,形势马上好转,这位炮兵部队的领导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当着其他部队领导的面,他不好说什么,打算等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去找总部首长单独唠叨。

他也没办法,谁让他是总部首长的老部下呢,新兵的时候还跟总部首长睡过一个大通铺,也没什么好顾忌的,只要能磨到经费就行。

结果他刚打定主意,晚上要去总部首长那里磨个通宵,总部首长就把他们一众部队领导拉到楼顶。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三架直-8plus吊运三台10吨级的推土机支援舟桥旅的场景。

炮兵部队的领导直接被震撼到了,有那么一瞬间,他老眼昏花,竟然把吊运的pt-50推土机看成了59-1型130mm加农炮。

脑海里更是不断回响着一句话:炮兵航空化……炮兵航空化……炮兵航空化……

这句话就像刷屏一样,还特别有节奏!

于是,他打算晚上去找总部首长时,换个话题,不要经费了,改要直-8plus算了。

毕竟,东西比钱实在,如果总部首长答应,什么都好说,各种条件都能谈;要是不答应……哼……别怪他撕破脸搞出点绯闻来!

然而,就在他下定决心,晚上要去找总部首长拼一拼的时候,工程兵部队的领导竟然厚着脸皮,直接向总部首长要起了直-8plus重型直升机。

而且一开口就是五架。

这怎么行?直-8plus重型直升机只能是炮兵的,是他的,谁都不能抢,于是炮兵部队的领导就像一门大炮一样,冲着工程兵部队的领导就开火……

炮兵部队的领导就像他操作过的大炮一样,一开口就火药味十足,威力惊人,三两下就把工程兵部队的领导怼得哑口无言。

可就在炮兵部队的领导说出十架、二十架的数字,准备好好争取一番的时候。

放下望远镜的总部首长只说了一句话,就让炮兵部队领导的一颗热心凉透了。

总部首长说:“目前总部经费有限,所以你们别争了,先紧着陆航部队来,等过几年,总部手头宽裕了,再把多余的配额分给你们。”

说完,总部首长把手里的望远镜递给身旁的田军,转身就下楼去了,连头都没回一下。

炮兵部队的领导愣了一下,想追过去解释一下,但这个念头刚一起来,就被他压下去了。

他本来都准备好去总部首长那里磨嘴皮子了,之所以望而却步,原因很简单,他感受到了总部首长浓浓的怒意。

是的,不是那种一般的生气,而是那种一点就燃,能烧成一片的怒意。

炮兵部队的领导心里就犯嘀咕了,这谁把总部首长惹成这样了?

抗洪抢险的形势?

不可能啊,你看那搅拌机、打桩机、推土机,还有后面的挖掘机、吊车都陆续过来了。

第二道堤坝明天就能加固好,大概率能挡住第6号洪峰,身后的千里沃野算是保住了,这么好的情况,总部首长没理由,也没必要发火啊。

这是怎么回事呢?

炮兵部队的领导看着自己一头雾水,干脆拦下了正准备走的保卫干事田军,厚着脸皮问了一句。

结果他话刚开个头,就被田军抬手打断了:“您就别多问了,首长的脾气您还不知道?我就这么跟您说吧,这几天您别去找骂挨就对了。”

“这么严重?到底是因为啥啊?”炮兵部队的领导赶忙追问。

“可能是哪个重点建设的部队没达到要求吧,具体的您也别问我,反正您别去自讨没趣就行。”田军扔下这句模棱两可的话,就带着人急匆匆地去追总部首长了。

炮兵部队首长听了这话,先是一愣,随后一双锐利的眼睛就盯住了还站在原地的陆航某部队长凝光。

为啥呢?因为最近陆军部队重点建设的兵种里,陆航部队占的比重可不小。

说来也是,米军的101空中突击师在海湾战争的表现实在是太抢眼了,引得世界各国纷纷效仿。

可结果呢,除了俄罗斯这个继承了华夏家底的军事大国外,没一个国家能玩转这种靠大规模直升机机群快速机动的大型作战单位。

当晚,总部首长就给陈夏打了个电话。

“陈队啊,咱们的经济啊,真是跟不上啊。”

总部首长还没说啥,陈夏就知道他啥意思了。

“哎,我也难啊,经济确实不行,没钱更新新装备。您先撑着点,咬咬牙就过去了。我这边天天研究新东西,都快累趴下了。”陈夏也开始诉苦。

“是啊,我也知道陈队你的难处。可是项目拿不下来,我也没法跟你交代啊,下面的人我都没给好脸色看。”

这一聊就是半个小时……

也是没办法,这种空中突击师的装备要求实在是太高了,轻型、中型、重型直升机都得配套,还得有相当数量的专用武装直升机。

这四种直升机得相互配合,才能构建起整建制的空中快速突击力量。

海湾战争一结束,国内的陆航部队就嚷嚷着要学米国101空中突击师。

可那时候,除了几款轻型直升机,连个像样的中型直升机都没有,还空中突击呢,不被人直接打下来就谢天谢地了。

之后几年,总部和陆航投了不少钱,弄出了直9、直8、直12、直15等一堆型号。

而且,部分型号还参加了边疆喀喇昆仑山口的救灾行动,展现出不错的高原性能。特别是直15,在后来的军演中频频搭载86式122mm炮兵班快速突击,上演了一幕幕炮兵航空化的“实锤”场景。

按理说,这时候的陆航部队就算建不起空中突击师,最起码也能搭个架子了。

毕竟直15在中型直升机里也算是佼佼者了,再加上同样属于中型的直8和进口的俄制米171,最起码有个雏形了。可结果呢?

空中突击部队连个影儿都没有。

为啥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国产的直8和直15自身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性能上根本满足不了部队的需求。

没办法立刻采购,只能买俄制的米171直升机。虽然这直升机技术水平不算高,但胜在皮实耐用。问题是,光有米171也撑不起空中突击部队啊。

就这样,空中突击部队的事儿又黄了。

那有人就问了,直8和直15怎么搞了这么久还是不行?要知道,一个是国内直升机领域的领头羊瓷都直升机有限公司,另一个是横跨航空航天领域的大型科技企业陈夏的附属厂。

从哪方面看都不应该差到这个地步,发展了近十年竟然拿不出一款部队能用的直升机!

对此,瓷都直升机有限公司和陈夏附属厂都是一肚子苦水。

瓷都直升机有限公司各种直升机理论和技术都不缺,就缺那颗砰砰跳的心脏——直升机专用涡轮轴发动机。

心脏病解决不了,瓷都直升机有限公司其他方面技术再强也没用。

陈夏附属厂呢,恰恰相反,涡轮轴发动机早几年就能自产了,性能也不比国外的差多少。

而且,陈夏附属厂在直升机动力、材料和工艺这些单项上,不说全球顶尖吧,那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可把这些先进的东西整合到一款直升机上就完蛋了。

不是机体结构强度不够,就是各种故障不断。总而言之,在直升机方面,陈夏附属厂的系统整合能力太差了。

直升机这东西,在所有航空器里,对经验的依赖可是数一数二的,没的说。

你看全世界,能造固定翼飞机的国家不少,但真正能研发生产直升机的,屈指可数。

掰着手指头算算,也就两个半国家能行,一个是米国,一个是以前的华夏,还有半个是欧洲那些国家合一块儿。其他的,根本玩不转。

就连技术一流,号称有工匠精神的日本,都不敢轻易涉足直升机这个航空制造的细分领域。

是他们没能力?没技术?还是没设备?

都不是,他们缺的就是直升机生产的经验。

陈夏附属厂也碰上了这个问题。轻型和入门级中型直升机,有赵教授把关,屈菁菁手下的唐缘等人主导,还算能应付得来。

但一到稍大点的中型直升机,赵教授都有点迷糊,更别说其他人了。

这就是为什么陈夏附属厂早就造出了直15,却一直迟迟无法定型的原因。

不是说陈夏附属厂技术不行,实在是缺乏直升机系统整合的经验,没法优化直15。

最后没办法,陈夏附属厂只能停了直15项目,全力支持还能勉强撑住的直12。

所以这些年,你看陈夏附属厂的宣传片里,直12都取代直15,成了他们直升机的形象代表了。

说到这,炮兵部队领导心里就犯嘀咕,直8是瓷都直升机有限公司的产品,难不成他们又掉链子了,影响了总部首长的全盘计划?

凝光又不傻,刚才总部首长走的时候,还有田军那些不明不白的话,他都看在眼里,听在耳里,哪里不知道自己又被推出来背锅了。

总部首长为什么这么生气?

还不是因为陈夏附属厂换了套路,和瓷都直升机有限公司联手,一个出涡轮轴发动机,一个负责系统集成。

这么强强联合,才造出了直-8plus重型直升机!

对,就是因为陈夏玩了新花样,不再死磕自己搞直升机,而是找瓷都直升机有限公司合作,这才让总部首长火冒三丈。

其实总部首长并不是反对陈夏这么做。

相反,只要能让部队的装备更上一层楼,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别说是合作了,就是合并,总部首长都会全力支持。

问题是,你们陈夏附属厂和瓷都直升机有限公司合作,技术上应该是一加一大于二,价钱上也应该是一减一小于零才对啊。

结果呢,直-8plus重型直升机的单价直接飙到了1.8亿人民币。

想当年引进苏-27战斗机才多少钱?

也就一亿人民币出头,那可是第三代重型空优战斗机。结果现在一架直升机,竟然比三代重型战斗机还要贵80%。

总部首长看到直-8plus的报价时,眼睛都瞪直了。

根本就不相信这个数字是真的。国产装备的成本不是应该更低吗?怎么直-8plus这么高?

1.8亿人民币,陈夏附属厂和瓷都直升机有限公司到底是合作搞研发,还是合伙抢钱呢?

可让总部首长郁闷的是,就这么个比苏-27还要贵的航空装备。

陆军航空兵部队、空军空降兵部队、海军陆战队和舰载直升机部队,却都一个个馋得流口水,大喊着我要、我要、我就要。

这就像是一个辛辛苦苦养家糊口的老父亲,面对四个不顾家境,拼死拼活也要买兰博基尼装逼的败家儿子。

你想想老父亲的心情会有多糟糕,简直就想指着这几个不孝子大骂一顿。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自大事件之后,陈夏是提高了军费比例,每年的军费增长也进入了快车道。

但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部队欠账太多。

别的不说,十几年来,部队人员的福利待遇一直都很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总不能指望官兵们只靠一腔热血去当兵打仗吧?

官兵们也是人,也有家庭要养,有老婆孩子要照顾。待遇上不去,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谁又来保卫她?

所以这些年,军费增长的大头,大部分都被用来提高人员福利了。

剩下的钱,就用来重点建设一些兵种和装备。

比如说陆军,吸取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国内把之前重点建设的装甲兵和炮兵暂缓了下来,转而全力支持野战防空部队的组建和扩充。

原因其实很简单,未来的战争里,要是对空防御问题解决不了,甭管你的坦克多牛,炮兵火力多猛,都只能是敌方空中力量的活靶子,有多少灭多少,没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