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风华东有扶苏
第五百九十四章 开战
小
大
十月十一,魏军出长城。
几乎是同一时间,原本将大营立在燕山山脉背后的辽军也做出了相同的动作,囤积于此的辽国中京道大军几乎倾巢而出,陈兵十二万于潮河以北,皮室重骑铁甲如黑云压城,属珊轻骑游弋两翼,奚族步兵方阵森然如林,如此声势,几乎再现了当年辽国出草原而鞭挞天下的情形,如果再算上大营里留守的三万步卒,辽国开拔到长城脚下的兵力甚至远远超过了李易一开始的预期,达到了十五万这个骇人的数字。
十五万人...其中还包括数万重骑以及草原轻骑,当世估计也就只有辽国这种体量的帝国才能掏出来了,因为他们根本不缺养马地,相比之下魏国几乎调动了国内所有的战马,以及彻底解决了西北的边患,才能在北境边境上摸出来几万骑兵,而且这些骑兵还要分散在三条战线,尤其是西京道杨盛部的西凉铁骑更是占了大头,这就让气势汹汹出长城而北伐的魏军在开战之前,就直面了一股扑面而来的压力。
当斥候将辽军堵在燕山山脉的准确兵力回报到中军大营时,几乎肉眼可见的,从靖王顾怀到主帅李易,再到下面的各路主将、偏将,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坦然自若。
从没有低估过辽国,但没有想过玩起命来的辽国居然能有这种体量。
那么魏国北线的兵力有多少呢?
神机营、幽燕铁骑、重甲步卒三大营,算上辅助重步卒以及骑兵着甲的辅兵,还有顾怀亲临前线所带来的地方戍卫军队和预备兵力,也才堪堪不到八万之数,换在几年前,这是一个让所有魏人都会发出惊喜叫喊的数字,因为这八万人是实打实的能上战场作战的军队,其中大部分还配备了虽不如神机营先进但仍具备杀伤力的火枪,而且这还只是三线之一,明显代表了魏国的军事动员能力在这几年内几乎翻了几番--只是当对上辽国中京道的十五万大军后,便显得那般不够看。
果然,只要有草原这个根基之地,哪怕辽国输了伤筋动骨的几仗,比如精锐骑兵奔袭魏国京城死伤大半,比如黄河畔数万辽国步卒被逼得跳河,比如白沟河一战辽国失了四道之一,十余万大军灰飞烟灭,这些换做其他国家早已经是灭顶之灾,然而换成辽国,只要真正走到了玩命的那一步,不计代价之下,他们的军力依然能让每一个敌人都感到战栗。
魏军的大营扎在了潮河以南,并没有贸然渡河进攻燕山,而辽军也没有在潮河以北扎营,显然是失去了野战无敌的信心,哪怕兵力占优,也打算借助燕山山脉抵御住魏军气势汹汹的北伐,这或许会让部分辽人感觉耻辱,但换做任何一个清醒的将领,都知道这才是最理智的选择,白沟河一战的教训还不够深刻么?魏军早已今非昔比,何必因为一些过时的骄傲放弃燕山这么个天然的屏障?潮河的河水甚至还不如白沟河深!拒河扎营,赢了还好,输了连后撤都成问题,到时候燕山便会成为断掉他们后路的天堑!
默契,理智,这便是魏辽两军此刻的状态,数年来无论是机缘巧合还是人定胜天,大势终究走到了这一步,魏国开始北伐,辽国铁血应战,双方都承担不起失败的代价,所以哪怕是能给战争的天平再加上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胜算,此刻双方的将领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做。
“敌军的配置,和孤所料不差,重骑压阵,步卒堵住山隘,轻骑外围巡弋试探战机...唯一的好消息在于皮室铁甲重骑是辽国的家底,满打满算偌大辽国也只能供养不到一万,此刻燕山背后只有四千,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战局,但有了火炮,他们就不再是能彻底压倒一场战争的利器。”
魏军大帐里,顾怀负手站在沙盘一侧,原本应该站在主位的北线大军主帅李易按着剑柄站在他身后,满眼的沉着冷静,并没有因为顾怀入营整个大军便以顾怀为主而有丝毫怨意--或者说,对于李易这种平日里温润如玉谨言慎行的性格,无论顾怀做什么,他都不会对顾怀有丝毫的不满或者怨念。
这不是愚忠,而是理念与行径的高度一致后自然产生的纯粹信任,就像影子永远不会怀疑前方的那个人会和自己走上不一样的道路一样。
随着顾怀的开口,原本因为斥候送回消息而气氛凝滞的帐内空气顿时一松,努力绷直身子几乎连腿都开始打哆嗦的几个将领放松下来,而顾怀则是看向自己身后的李易,问道:
“你觉得该怎么打?”
李易没有贸然回答,他的目光先落到了潮河,片刻后又移到了燕山那道唯一能直入中京道的山隘口,仔细地审视着那些代表着辽军兵力、兵种的旗子,等到几个将领的呼吸声在等待中都开始粗重,他才坚定地开口:
“不能避。”
顾怀听懂了他的意思:“嗯,孤也是这么觉得...细说下去。”
“我军北伐,开百年未有之先河,再兼王爷亲临前线,在王爷从无败绩的鼓舞之下,我军军心、士气俱在顶峰,再加上此乃北伐第一战,若是我军畏辽军兵力,燕山之险而避开,则军心士气荡然无存,几年征战叠加优势以及火器加持下的北伐,就会成为一场笑话,此乃其一。”
顾怀微微点头。
“其次,燕山山脉横亘在辽国中京道与幽燕交界处,北上关隘虽多,但能容大军从容通过的,不过四处,其中两处距离较远,大军行军容易露出破绽,后勤粮草也成问题,而另外两处,一处便在眼前,一处则是在潮河上游一百里外,若是同时攻打两处,我军本就兵力不足,更容易失去战场优势,而且辽军在另一处隘口也必然有所布置,所以这一战若想通过燕山,必然只有死战,避无可避,此乃其二。”
听到要硬打那几乎囤积了十余万大军的燕山山脉隘口,几个将领的脸色都变了变,然而顾怀的神情却没有丝毫波动,只是问道:
“还有吗?”
李易的目光从沙盘上移开,和顾怀的目光对视,坚定点头:
“有!”
“辽军兵势虽众,但兵力来自于各处,其中有驻扎上京的精锐铁骑,也有来自草原各部的游猎轻骑,更有原本戍卫地方的各部步卒,所以必定不能同心协力,如指臂使,而且山隘狭窄,辽军无法将兵力彻底铺开,只能选择步卒前压铁骑压阵的摆法,这就给了兵力不足敌方的我军机会,一个真真正正不用任何战术、算计,与辽军真刀真枪厮杀一场的机会,”李易说,“而且最重要的是,得益于王爷近年在北境工业区让造作司的不断改进,神机营的火枪,如今军中的火炮,俱已脱胎换骨,在正面作战中,辽军重骑已经不再是无法抗衡的力量,所以我军为何要避?此乃北伐大势,我军已经有了和辽国拼死一战的资本,不如堂皇胜之,让天下人都知道,魏辽相争,大魏必胜!”
“好!”顾怀满意颔首,轻轻拍了拍手掌,目光中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与欣慰,“说得好,孤很满意!为何要避?何必去避?数年卧薪尝胆,数年举步维艰,终于走到了今天这一步,若是连这点正面死战的胆气都没有,孤才会失望!你们记住,这一战和之前截然不同,不再是辽国南侵,大魏拼命求得一线生机,而是大魏挟大势北伐,要让辽国灭国!这是孤要教给你们的底气,有了这份底气,你们才知道在接下来的大战里,自己该做些什么!”
他转身走向一旁的椅子,轻轻坐下,微笑道:“传令吧,孤说过,这一次,你才是主帅,把孤当一个看客就好,真正给辽国下葬的,是你们。”
李易按住剑柄,微微俯首称是,然后大步走到帅位,冷喝道:“众将听令!”
一阵甲胄铿锵轻响,众将纷纷挺直身体,李易的目光从他们脸上扫过,大战前的点将,开始了。
“传本帅军令,全军渡河扎营,攻打七平山隘,死战不退!此战当以火器破辽军骄气,以血肉磨辽军锋芒,待敌疲时,我军便要过燕山,锁中京!”
“丁良弼!你部重甲步卒,当迎首战!命你部以钩镰枪、塔盾结突阵全力进攻山口,不得后退半步,若是畏战怯战,本帅拿你是问!”
一个将领大步出列,凛然称是,年轻的脸上满是坚毅,领命而出帅帐。
“索宏胜!你部幽燕铁骑,隐于山丘后待命,若无本帅军令,不许妄动!”
又一个将领站了出来,在椅子上平静看着这一幕的顾怀眉头微微一挑,突然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当初在江南平白莲教时,那个跟在李易身边的小校...李易把幽燕铁骑交给了他么?也难怪,毕竟是跟随着李易从江南一路打到了这里,就如自己培养李易一样,李易身边,也早就聚集起了一批足以称得上耀眼的将星。
“窦滨!命你率神机营,护卫重甲步卒侧翼,敌方轻骑众多,必定会从侧翼袭扰,若是被他们得手,步卒攻不下山隘,让你的亲卫把你的脑袋送回帅帐,给本帅一个交代!”
“是!”神机营当初在陈平离职镇守边境后接任的将领拱手领命,又朝一旁默默听着的顾怀行了军礼,这才转身掀开帐帘,大步走了出去。
阳光透过掀起的帐帘洒进大帐,一道道军令在李易冷硬的脸庞下传出,一个个将领领命而去,越来越空的大帐里,顾怀端起茶杯,吹了吹升腾的雾气,看着那奔赴战场的一道道身影,轻轻笑了起来。
赵轩啊赵轩,没能亲眼见证这当当初在江南,我们认为异想天开但又无比期盼的一幕,还真是替你感到可惜...
几乎是同一时间,原本将大营立在燕山山脉背后的辽军也做出了相同的动作,囤积于此的辽国中京道大军几乎倾巢而出,陈兵十二万于潮河以北,皮室重骑铁甲如黑云压城,属珊轻骑游弋两翼,奚族步兵方阵森然如林,如此声势,几乎再现了当年辽国出草原而鞭挞天下的情形,如果再算上大营里留守的三万步卒,辽国开拔到长城脚下的兵力甚至远远超过了李易一开始的预期,达到了十五万这个骇人的数字。
十五万人...其中还包括数万重骑以及草原轻骑,当世估计也就只有辽国这种体量的帝国才能掏出来了,因为他们根本不缺养马地,相比之下魏国几乎调动了国内所有的战马,以及彻底解决了西北的边患,才能在北境边境上摸出来几万骑兵,而且这些骑兵还要分散在三条战线,尤其是西京道杨盛部的西凉铁骑更是占了大头,这就让气势汹汹出长城而北伐的魏军在开战之前,就直面了一股扑面而来的压力。
当斥候将辽军堵在燕山山脉的准确兵力回报到中军大营时,几乎肉眼可见的,从靖王顾怀到主帅李易,再到下面的各路主将、偏将,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坦然自若。
从没有低估过辽国,但没有想过玩起命来的辽国居然能有这种体量。
那么魏国北线的兵力有多少呢?
神机营、幽燕铁骑、重甲步卒三大营,算上辅助重步卒以及骑兵着甲的辅兵,还有顾怀亲临前线所带来的地方戍卫军队和预备兵力,也才堪堪不到八万之数,换在几年前,这是一个让所有魏人都会发出惊喜叫喊的数字,因为这八万人是实打实的能上战场作战的军队,其中大部分还配备了虽不如神机营先进但仍具备杀伤力的火枪,而且这还只是三线之一,明显代表了魏国的军事动员能力在这几年内几乎翻了几番--只是当对上辽国中京道的十五万大军后,便显得那般不够看。
果然,只要有草原这个根基之地,哪怕辽国输了伤筋动骨的几仗,比如精锐骑兵奔袭魏国京城死伤大半,比如黄河畔数万辽国步卒被逼得跳河,比如白沟河一战辽国失了四道之一,十余万大军灰飞烟灭,这些换做其他国家早已经是灭顶之灾,然而换成辽国,只要真正走到了玩命的那一步,不计代价之下,他们的军力依然能让每一个敌人都感到战栗。
魏军的大营扎在了潮河以南,并没有贸然渡河进攻燕山,而辽军也没有在潮河以北扎营,显然是失去了野战无敌的信心,哪怕兵力占优,也打算借助燕山山脉抵御住魏军气势汹汹的北伐,这或许会让部分辽人感觉耻辱,但换做任何一个清醒的将领,都知道这才是最理智的选择,白沟河一战的教训还不够深刻么?魏军早已今非昔比,何必因为一些过时的骄傲放弃燕山这么个天然的屏障?潮河的河水甚至还不如白沟河深!拒河扎营,赢了还好,输了连后撤都成问题,到时候燕山便会成为断掉他们后路的天堑!
默契,理智,这便是魏辽两军此刻的状态,数年来无论是机缘巧合还是人定胜天,大势终究走到了这一步,魏国开始北伐,辽国铁血应战,双方都承担不起失败的代价,所以哪怕是能给战争的天平再加上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胜算,此刻双方的将领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做。
“敌军的配置,和孤所料不差,重骑压阵,步卒堵住山隘,轻骑外围巡弋试探战机...唯一的好消息在于皮室铁甲重骑是辽国的家底,满打满算偌大辽国也只能供养不到一万,此刻燕山背后只有四千,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战局,但有了火炮,他们就不再是能彻底压倒一场战争的利器。”
魏军大帐里,顾怀负手站在沙盘一侧,原本应该站在主位的北线大军主帅李易按着剑柄站在他身后,满眼的沉着冷静,并没有因为顾怀入营整个大军便以顾怀为主而有丝毫怨意--或者说,对于李易这种平日里温润如玉谨言慎行的性格,无论顾怀做什么,他都不会对顾怀有丝毫的不满或者怨念。
这不是愚忠,而是理念与行径的高度一致后自然产生的纯粹信任,就像影子永远不会怀疑前方的那个人会和自己走上不一样的道路一样。
随着顾怀的开口,原本因为斥候送回消息而气氛凝滞的帐内空气顿时一松,努力绷直身子几乎连腿都开始打哆嗦的几个将领放松下来,而顾怀则是看向自己身后的李易,问道:
“你觉得该怎么打?”
李易没有贸然回答,他的目光先落到了潮河,片刻后又移到了燕山那道唯一能直入中京道的山隘口,仔细地审视着那些代表着辽军兵力、兵种的旗子,等到几个将领的呼吸声在等待中都开始粗重,他才坚定地开口:
“不能避。”
顾怀听懂了他的意思:“嗯,孤也是这么觉得...细说下去。”
“我军北伐,开百年未有之先河,再兼王爷亲临前线,在王爷从无败绩的鼓舞之下,我军军心、士气俱在顶峰,再加上此乃北伐第一战,若是我军畏辽军兵力,燕山之险而避开,则军心士气荡然无存,几年征战叠加优势以及火器加持下的北伐,就会成为一场笑话,此乃其一。”
顾怀微微点头。
“其次,燕山山脉横亘在辽国中京道与幽燕交界处,北上关隘虽多,但能容大军从容通过的,不过四处,其中两处距离较远,大军行军容易露出破绽,后勤粮草也成问题,而另外两处,一处便在眼前,一处则是在潮河上游一百里外,若是同时攻打两处,我军本就兵力不足,更容易失去战场优势,而且辽军在另一处隘口也必然有所布置,所以这一战若想通过燕山,必然只有死战,避无可避,此乃其二。”
听到要硬打那几乎囤积了十余万大军的燕山山脉隘口,几个将领的脸色都变了变,然而顾怀的神情却没有丝毫波动,只是问道:
“还有吗?”
李易的目光从沙盘上移开,和顾怀的目光对视,坚定点头:
“有!”
“辽军兵势虽众,但兵力来自于各处,其中有驻扎上京的精锐铁骑,也有来自草原各部的游猎轻骑,更有原本戍卫地方的各部步卒,所以必定不能同心协力,如指臂使,而且山隘狭窄,辽军无法将兵力彻底铺开,只能选择步卒前压铁骑压阵的摆法,这就给了兵力不足敌方的我军机会,一个真真正正不用任何战术、算计,与辽军真刀真枪厮杀一场的机会,”李易说,“而且最重要的是,得益于王爷近年在北境工业区让造作司的不断改进,神机营的火枪,如今军中的火炮,俱已脱胎换骨,在正面作战中,辽军重骑已经不再是无法抗衡的力量,所以我军为何要避?此乃北伐大势,我军已经有了和辽国拼死一战的资本,不如堂皇胜之,让天下人都知道,魏辽相争,大魏必胜!”
“好!”顾怀满意颔首,轻轻拍了拍手掌,目光中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与欣慰,“说得好,孤很满意!为何要避?何必去避?数年卧薪尝胆,数年举步维艰,终于走到了今天这一步,若是连这点正面死战的胆气都没有,孤才会失望!你们记住,这一战和之前截然不同,不再是辽国南侵,大魏拼命求得一线生机,而是大魏挟大势北伐,要让辽国灭国!这是孤要教给你们的底气,有了这份底气,你们才知道在接下来的大战里,自己该做些什么!”
他转身走向一旁的椅子,轻轻坐下,微笑道:“传令吧,孤说过,这一次,你才是主帅,把孤当一个看客就好,真正给辽国下葬的,是你们。”
李易按住剑柄,微微俯首称是,然后大步走到帅位,冷喝道:“众将听令!”
一阵甲胄铿锵轻响,众将纷纷挺直身体,李易的目光从他们脸上扫过,大战前的点将,开始了。
“传本帅军令,全军渡河扎营,攻打七平山隘,死战不退!此战当以火器破辽军骄气,以血肉磨辽军锋芒,待敌疲时,我军便要过燕山,锁中京!”
“丁良弼!你部重甲步卒,当迎首战!命你部以钩镰枪、塔盾结突阵全力进攻山口,不得后退半步,若是畏战怯战,本帅拿你是问!”
一个将领大步出列,凛然称是,年轻的脸上满是坚毅,领命而出帅帐。
“索宏胜!你部幽燕铁骑,隐于山丘后待命,若无本帅军令,不许妄动!”
又一个将领站了出来,在椅子上平静看着这一幕的顾怀眉头微微一挑,突然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当初在江南平白莲教时,那个跟在李易身边的小校...李易把幽燕铁骑交给了他么?也难怪,毕竟是跟随着李易从江南一路打到了这里,就如自己培养李易一样,李易身边,也早就聚集起了一批足以称得上耀眼的将星。
“窦滨!命你率神机营,护卫重甲步卒侧翼,敌方轻骑众多,必定会从侧翼袭扰,若是被他们得手,步卒攻不下山隘,让你的亲卫把你的脑袋送回帅帐,给本帅一个交代!”
“是!”神机营当初在陈平离职镇守边境后接任的将领拱手领命,又朝一旁默默听着的顾怀行了军礼,这才转身掀开帐帘,大步走了出去。
阳光透过掀起的帐帘洒进大帐,一道道军令在李易冷硬的脸庞下传出,一个个将领领命而去,越来越空的大帐里,顾怀端起茶杯,吹了吹升腾的雾气,看着那奔赴战场的一道道身影,轻轻笑了起来。
赵轩啊赵轩,没能亲眼见证这当当初在江南,我们认为异想天开但又无比期盼的一幕,还真是替你感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