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割据政权定都何处?广神千古!
天幕也在继续。
【大一统王朝,基本上就是长安、洛阳、北京。】
【但如果不是大一统王朝呢?】
【如果只是一个割据政权,会把首都选在哪里?】
【当然,我们这里指的是最起码三分天下水平的割据王朝。】
【太小的政权也没得选不是?】
【第四是南朝的不二选择,南京。】
【南京北濒长江天险,东依钟山龙蟠,诸葛亮曾赞其“钟山龙蟠,石城虎踞”。】
【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王气充足的古都。】
【风水学上堪称顶级风水。】
【但同时也是中国最悲情的十朝都会。】
【孙权建石头城,开创“因山为城,临江为池”的建都模式。】
【朱元璋筑明城墙,青砖包砌,平均高度12米,35.3公里城垣设置13616个垛口,藏兵洞200座。】
【南京的地理优势是很明晰的。】
【长江最窄处仅1.2公里,燕子矶、采石矶、金山三处天险,让石勒、拓跋焘等豪杰,以及他们北方铁骑望江兴叹。】
【南朝陈霸先也凭此天堑,以三万水军大破北齐十万大军。】
【同时,南京也是南方的文化中枢。】
【鸡鸣寺旧址,曾为梁武帝“舍身”之地。】
【秦淮河畔,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
【夫子庙碑廊的《孔子问礼图碑》,则见证儒学南传。】
【但定都南京的王朝,似乎也都有历史魔咒。】
【定都南京的政权,基本都是短命王朝。】
【国祚最长的东晋104年,不算短,但开局就是逃难状态的天崩。】
【又是“王与马共天下”门阀乱政,皇权长期旁落。】
……
【而占据了中原的割据政权,包括小一统政权,则优选开封。】
【第五是开封。】
【开封地处黄河南岸,战国魏惠王开凿鸿沟,始成水陆枢纽;】
【北宋时“汴京富丽天下无”,《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开封定都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交通!】
【在唐朝覆灭之后,关于首都是洛阳还是开封?】
【其实经历过好几次的反复拉扯。】
【但最终,开封靠近粮食主产区,水运便利的优势,还是让开封击败了洛阳,巩固了首都的位置。】
【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水贯都”,形成复杂的水运网络。】
【但开封成也黄河,败也黄河。】
【金元以降,黄河六次改道将开封城深埋地下。】
【考古发现,龙亭公园地下3米是明周王府遗址,8米处见金代皇城,12米深处竟有唐代汴州城基址。】
【而开封最大的问题,还是作为首都的安全问题。】
【开封一片开阔大平原,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特别是开封作为首都的五代乱世,本身就是连年兵灾。】
【而后契丹崛起,占据燕云。】
【草原铁骑畅通无阻的直达黄河,威胁开封。】
【更是放大了开封定都的风险。】
【北宋只能在开封,囤积大量的禁军,极大的影响了北宋的财政。】
【后梁、北宋的死亡,都与定都开封脱不了关系。】
……
天幕外。
北宋。
赵匡胤看到这里。
不由得心里一愣!
什么意思?
大宋就是因为定都开封所以亡了?
虽然天幕没有讲大宋到底是怎么亡的,但推演一下当年李存勖闪电战突袭开封。
赵匡胤似乎也已经猜出了是怎么一回事。
自己就说定都开封不行,太危险了。
“在德不在险?”
“这话说的好听!但现实也是要认清的啊。”
“以山河之险,方能固守天下。”
“明天的朝会,朕得再提一提迁都的事。”
“就是……”赵匡胤又不禁皱眉。
“到底有多少人会反对!”
……
【第六是杭州。】
【这也是一个南方割据政权的选择,而且比南京更加安全。】
【杭州西接天幕山,东临钱塘江,五代吴越国“保境安民”奠定基础。】
【南宋升格行在,成就东南第一州。】
【西湖水利系统历经钱镠、苏轼、杨孟瑛三次大修,可调蓄水量达1000万立方米。】
【《梦粱录》记载临安城“每日消耗生猪万头”,商铺昼夜经营“直至四更方静”。】
【但杭州终究不是用兵之地。】
【水网地形制约骑兵发展,只能拖延防御,无法进攻进取。】
【如果要北伐中原,还得定都南京。】
【南宋定都杭州,只为苟且。】
……
【最后则是安阳,也是邺城。】
【但因为现代行政区域划分。】
【导致继承了邺城古都名号的安阳,其境内没多少邺城遗迹。】
【想看邺城的历史古迹,得从河南安阳去河北邯郸。】
【安阳北倚太行,南望黄河,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商王盘庚迁殷开启255年稳定期。】
【在古代很长的时间里,安阳都称为邺城。】
【邺城是在曹操的经营下逐渐崛起的。】
【曹操将邺城作为自己的政治中心,在此大兴土木,修建了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等著名建筑。】
【而从三国时的邺城开始,一直到隋唐,邺城也一直是河北第一城。】
【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朝代相继在此建都。】
【但邺城虽然土地肥沃,交通便利。】
【可周边缺乏天然的战略屏障,属于四战之地,】
【又频繁水患。】
【加之河流改道,导致古邺城沦为一个村。】
天幕视频在介绍完安阳之后,宣告结束。
大量的弹幕也纷纷飞出。
《看完了视频,感觉洛阳第一,洛阳的十三朝是正史记载的十三朝,长安十三朝有滥竽充数的朝代。》
《九鼎都在洛邑,孰轻孰重可见一斑。》
《金陵龙脉都挖断了,都是短命鬼。》
《大运河在隋唐后成为了定都的关键啊。》
《广神千古!》
《耶律德光自己也考虑定都开封。》
《为什么没有郑州?郑州当首都也不少!》
《阿姆斯特郑也能算古都?》
《问题来了,有洛阳有开封这么出名,为啥选了这俩中间的郑州当省会?》
《杭州也是古都,我是没想到的。》
《杭州就一个南宋,一个吴越,远不如邺城,甚至不如成都。》
《南宋定都在此只有一个原因:开摆。》
《大同感觉也能排上。》
《我会选三亚,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无敌!》
《自我流放是吧?》
《邺城到底归哪儿啊?》
《我就是临漳的,建国初期我们这里属于安阳,后来划分到邯郸的。》
《曹操高陵也在安阳,证明邺城在安阳没错。》
而古人们看完了历代古都的盛衰兴亡。
也是纷纷有感而发。
秦朝。
嬴政呵呵一笑。
“感觉大秦的咸阳还是最好的。”
“无论是开拓进取,还是防守以待天时。”
“包括关中的开阔,以及资源自然,都已经十分优秀。”
“只是后世人口太多,导致关中不堪重负。”
“这一点,也不是问题。”
“毕竟关中平原的开发潜力还很大!”
“再加上继续开拓大秦帝国西部、北部边境,关中的生态环境能稳住。”
明朝。
刘伯温掐指推算:“幽燕之地确合星象,足以成就帝王之基本,但是北地粮秣全仗漕运……“
“怪不得天幕里的弹幕说,广神千古,的确是名不虚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