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如何博闻强记
“夫子,怎么样才能做到博闻强记?”
塾堂上,谢东阳很羡慕贺邦泰背书的能力,于是举手问出了这个问题。
“二叔,我也想知道,我每次都是背了前面忘了后面,太烦了!”陈学礼皱着小脸,很是苦闷。
蒙童教学,关乎进度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背书。
陈凡很欣慰陈学礼和谢东阳能发现自己的问题。
两个孩子在天资上确实比起贺邦泰差了很多,甚至比薛甲秀、王瑛都不如。
至于周炳先,这家伙现在虽然收敛多了,但读书上还是属算盘珠的,拨一下动一下,没有完全发掘出他想学、要学的动力源泉来,可以暂且不论。
陈学礼、谢东阳想学,这是好事,陈凡思索了一会儿开口道:“夫子可以教你们一个办法,如果你们能坚持,那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陈学礼二人眼睛一亮:“想学、能坚持!”
除了二人,其它几人也连连点头,甚至周炳先都装作玩手指,实则竖起耳朵偷听。
“历城人叶弈绳曾言强记之法云:某性钝,每读一书,遇意所喜好,即札录之。”
“录讫,乃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亦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
“务期精熟,一字不遗,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之,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
“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前段,数年之后,腹笥(音:嗣)渐富!”
这个办法记录在《蒿庵闲话》这本书里,陈凡以前看过,深以为然。
其实办法很简单,并没有什么特别,无非是将书里一些好的章节、片段摘录下来,贴在墙上,每日反复背诵。
数年之后,就大有成效。
很像另一个世界的孩子学习英语,家长为了给孩子营造学习英语的语境,所以经常会在各种物品上贴小条子。
台灯:table lamp
马桶:flush toilet
……
因为认知的水平不等,在陈凡看起来颇为正常的学习方法,在这些孩子眼中却成了通往成功的金钥匙。
陈学礼闻言大喜:“二叔,那我要把《论语》每一章都贴在床头墙上,日日温习!”
陈凡瞪了他一眼,这小家伙,始终改不过来呢。
都说了,工作的时候要称“植物”!
二叔二叔的叫着,就是为了彰显自己在塾堂的“特殊”地位。
你叫二叔了,丫头怎么办?
……
一节课上完,孩子们全都在埋头抄写自己记不熟的句子。
陈凡却把他们全都赶出塾堂,叫他们出去玩去。
童子乐于嬉游,少适其性,益加鼓舞;
劳苦拘束,反倒会让孩童对书本和学习产生厌弃之心。
所以给孩子充分的玩耍时间,有时候反而可以让孩子读书更加认真。
果然,一听说夫子“逼着”他们出去玩耍,周炳先带头,就连贺邦泰都兴奋地一溜烟跑出塾堂,转眼在院子里丢起石子来了。
陈凡正在塾堂整理教具,这时一个声音传来。
“陈夫子教授子弟背书,其方甚好,我在外间听了,也是获益良多啊!”门口,徐述肃然而立,抄陈凡抱拳行礼。
他的身旁还站着一个少年,陈凡看去,不正是前些日子还饱受过敏性鼻炎困扰的徐拯吗?
“夫子,我又来上学啦!”徐拯兴奋地打量着塾堂,显然很是想念跟一群小朋友一起读书的日子。
陈凡也很惊喜:“怎么?鼻子好了?不打喷嚏了?”
徐述点头道:“还要感谢夫子给的良方,之前吃了几个郎中的药都没有见效,夫子的那道食疗方,拯兒只吃了两日,便不打喷嚏了!”
原来如此,这徐述,之前还说要跟自己这弘毅塾切割,不再把徐拯送来读书了。
呵呵,尝到甜头了,知道回头了。
一本正经,看不出一点吃回头草的臊眉耷眼啊。
这个洞庭湖的老麻雀。
“年幼时我于宁波,岳丈教我十二篇熟文,每日必从心里过一两遍,余坚持两年,果中生员。”徐述还在聊心得讲体
会。
陈凡没有搭话,只是笑着看着他在那吹牛。
徐述见状,知道再绕圈子就没意思了,于是轻咳两声道:“拯兒,出去和同窗们玩吧,父亲跟夫子说几句话。”
徐拯闻言顿时兴奋转身,转眼没影儿了。
徐述待他走后才道:“夫子塾中之事,我这两天也听说了。”
沉吟一会儿,徐述又道:“夫子且请放心,不管杨县令在海陵能待多久,夫子的弘毅塾,我徐家都会看顾的!”
陈凡上次去徐府,想用赁契存文一事,提醒徐家,从而让徐家感激自己,为自己去县衙游说。
可徐家已经知道了此事,徐述自然不提那两处码头的事情,而是直接对陈凡做出了安全上的保证。
陈凡却只是笑了笑拱手道:“那便谢过小石公了,不过,陈凡还有一个请求。”
徐述点了点头:“你说。”
“钱家霸凌乡里,想来在京城做官的钱裕也是有责任的,若是有御史参劾一二才好约束一二。”
徐述闻言皱眉,他的岳父虽然是太仆寺卿,但为了这件事动用关系求到言官那,他还在权衡利弊得失。
谁知陈凡笑了笑:“不是真要小石公联系言官,只要小石公放出风来即可!”
“嗯?”徐述微微诧异。
……
果然,徐述走后没两天,海陵县便传出个消息来,说是徐家请京中相熟的吏科科长,以及两个给事中,弹劾吏部验封司主事钱裕放纵家人、为祸乡里、杀人霸田、无恶不作。
消息一经传出,顿时便轰动了整个海陵。
之前凤凰墩的龚家龚裕福和刘家的刘德理就因罪下狱。
本以为海陵钱家这次会逃过一劫,谁知徐家不依不饶,竟丝毫不给县令杨廷选的面子,直接要从京中发力,弹劾钱家兄弟。
到这会,众人才突然记起,好些年没在海陵生活的徐家,依然还保留着祖上海陵名宦的底蕴。
县衙的门子很快便找了过来,请陈凡去县衙一叙。
那门子说话很是客气,并且催促很急。
陈凡微微一笑,果然来了。
你杨廷选不是犹豫吗?
那我逼你一把,帮你做个“好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