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三州之地,如何能守住?
二龙山宝珠寺外,孔亮带着几个精悍的兄弟,站在山门之前,眉头紧锁,心中满是不悦。
听到报信喽啰那句“寨主正在风流,不让旁人打扰”,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哼,这邓龙也太不像话了!”孔亮身旁的一个兄弟低声抱怨道,“咱们大老远跑来,他竟如此怠慢!”
孔亮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
“先别冲动,咱们此行是为了大事,不可因小失大。”话虽这么说,他眼中的不满却愈发明显,也就是修学了些时日,有些养气功夫,否则放到之前,哪里还有这话,直接便打上山去,烧了他的鸟寺!
离开二龙山后,孔亮一行马不停蹄,奔赴清真山。
当他们沿着蜿蜒的山路登上山顶时,已近深夜。
山寨的了望哨发现了他们,很快,一群手持兵器的喽啰便将他们团团围住。
“你们是什么人?深夜上山,所为何事?”一个头目模样的喽啰大声喝问道。
孔亮不慌不忙,上前一步,双手抱拳说道:“在下孔亮,来自白虎山。前来与贵寨商讨大事的。”
喽啰们听了,面面相觑,眼中露出一丝犹豫。
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让他们进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迈着虎虎生风的步伐大步走来,此人正是清真山的二寨主,铁城墙周兴。
他身披一件粗布披风,手持长枪,古铜色的脸庞透着一股豪迈。
“早听闻孔家兄弟名号,依托梁山,在江湖上留下偌大名气!今日来小寨,小寨也是蓬荜生辉啊!” 周兴哈哈大笑着,一边说着一边热情地迎了上来。
孔亮连忙上前,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周寨主过奖了,我兄弟二人不过是在江湖上讨口饭吃,侥幸得了些虚名罢了。今日冒昧前来,还望寨主海涵。”
周兴大手一挥,笑道:“孔兄弟太客气了,江湖儿女,不必拘礼。既然来了,就是我清真山的贵客。”说着,他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诸位请进,有事咱们到寨中再详谈。”
众人随着周兴走进山寨,只见山寨内灯火通明,整齐排列的营帐和忙碌的喽啰们显示出这里的井然有序。
周兴将孔亮等人引至一间宽敞的大厅,厅内桌椅摆放整齐,墙上挂着几张兽皮,两边陈列着各类兵刃。
待众人落座,周兴亲自为孔亮等人斟茶,说道:“孔兄弟,我家大哥和其余兄弟如今不在山上,否则定当设宴款待,不似如今怠慢!不过既然有事前来,咱们江湖中人,直来直去,但说无妨。”
孔亮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清了清嗓子,说道:“周寨主,实不相瞒,我兄弟二人此次来,是奉梁山之主,飞熊姜齐之命,想邀请贵寨与我们联合。”
周兴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上下打量了一番孔亮,沉默片刻后说道:“孔兄弟,我自然信得过你们兄弟的为人,也知道梁山在江湖上素有威名。只是,堂堂梁山之主,安能知道俺们这小寨?兄弟莫非唬俺?”
东京汴梁,夜幕深沉,万籁俱寂。
童贯府邸内,灯火早已熄灭,整个宅院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
童贯刚刚睡下,鼾声微微。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大人,陛下急召!”一名侍女气喘吁吁地冲进房间,在童贯的床边低声喊道。
童贯猛地从睡梦中惊醒,眼睛还未完全睁开,便感到一阵不悦。
但听到是陛下急召,他瞬间清醒过来,睡意全无。
“什么?陛下急召?”他声音沙哑地问道,脸上露出一丝疑惑和不安。
“是的,大人。宫里的公公刚到,正在前厅等着呢。”侍女连忙回答道。
童贯迅速坐起身来,揉了揉眼睛,伸手接过一旁丫鬟递来的衣物,开始匆忙穿戴。
穿戴整齐后,童贯快步走出房间,来到前厅,只见一个身着太监服饰的人正焦急地来回踱步。
“童枢密,您可算起来了。陛下在宫里等着您呢,快随我走吧。”那太监一见到童贯,便急切地说道。
童贯点了点头,也不多说,跟着太监快步走出了府邸。府邸外,一辆马车早已等候在那里。童贯上了马车,马车便在夜色中疾驰而去。
一路上,童贯也问了小太监为何急召,但那小太监哪里知道,只说是边关之事。
马车很快便到了皇宫。
童贯下了车,跟着太监走进宫门。
皇宫内,灯火通明,侍卫们整齐地站在道路两旁,气氛显得格外紧张。
童贯的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终于,童贯来到了赵佶的寝宫。他整了整衣衫,定了定神,然后走进房间。
“微臣童贯,参见陛下。”
“童贯,起来吧。”赵佶的声音从床榻上传来,带着一丝疲惫。
童贯站起身来,抬头望去,只见陛下坐在床榻上,脸色阴沉,忙低头问道:“陛下,深夜召微臣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赵佶微微叹了口气,说道:“童贯,朕刚刚收到消息,辽国天祚帝已经出兵,欲直取我朝代州、丰州、府州三地,你可知此事?”
“什么?”童贯大惊失色,原本还算镇定的脸上瞬间布满了震惊与慌乱,他猛地转头看向了梁师成。
梁师成在一旁微微叹了口气,神情凝重地说道:“皇城司的暗间在辽国南京析津府得到的消息,一路疾驰回报,生生累死十几匹马,自己也说完消息之后,脱力而死!”
童贯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这……这可如何是好?”
“代州守将是谁?”赵佶皱眉问道。
“老将军杨怀玉!”童贯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一些,连忙回答道,“杨怀玉虽为老将,经验丰富,但代州兵力有限,面对辽国的大军压境,能否抵挡得住,臣实在难以预料。”
“府州守将?”赵佶接着问道。
“折克行之子,折可大!”童贯答道,“折可大虽出身将门,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然其父折克行于大观年间病故,政和元年才葬于府州天平山,其人之前一直担任荣州团练使,今年才被提为府州知府,辽军此次来势汹汹,折可大能否守住府州,臣……不敢断言。”
赵佶听了,心中一沉,身子整个瘫在床上,“如此老的老,小的小!三州之地,怕是守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