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你莫不是看不起?

曹真愣了一下:“你想就带三千人就攻打陇右?”

曹休笑了:“子丹莫非在说笑?如今蜀贼在陇右已经势成,三千人如何能打得下来,我却没有自大的毛病。”

曹真诧异的看着曹休,随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还记得曹休去东南之前,与自己见过一面,那时候的曹休是辅政大臣,如何的不可一世,如今却变得沉稳了许多。

“文烈这样说,我就放心了,陛下已经下诏调动兵马到关中,等兵到,你我各领一军,管教诸葛亮首尾不能相顾!”

曹休点点头。

曹真却继续说道:“如今我在陈仓防备蜀贼,你且回长安坐镇,如今世家步步紧逼,朝中没有咱们宗室的重臣在,我不放心。”

曹休一怔:“子丹的意思是?”

曹真的话却没有说透,而是语重心长的说道:“文烈,在朝中,你是群臣之首,也是宗室重臣,有些话你能说,有些事你能做,而我却不能,非是我不敢,实在是我不能!”

曹休心领神会:“这个我明白,我这就赶回长安去。”

曹真却又说道:“你回去之后,一定要请陛下返回都城,若是等兵到了之后,你我两路分兵而进,若有一支汉军偷袭长安,陛下若在,你我回不回师?”

曹休一听就明白了:“也好,我会尽量说服陛下尽快回銮的!”

曹真一把抓住曹休的手:“文烈,辛苦你了!”

曹休哈哈大笑:“子丹尽管放心就是了,有你我二人在,这大魏稳如泰山!”

……

大汉建兴六年九月十八,汉中。

诸葛亮收到了冀县军议司发来的奏报,看完了奏报之后,诸葛亮却笑了:“这个李曜,还算有些机灵,既然他要戏耍一下曹魏,我也不是不能配合。”

说着,却在一张帛布上写下了一句话,找出一个竹筒,将帛布塞了进去。

“来人。”

一名下人走了进来:“丞相。”

诸葛亮将手里的竹筒递给他,叮嘱道:“此信送到军议司洛阳分司去,不可耽误!”

下人恭敬的接过竹筒,退出了大帐。

下人刚走,却见杨仪却进来了。

“丞相,刚刚接到密报,曹魏大司马曹休已经从扬州返回了长安,或许与我大汉有关!”

诸葛亮闻言,眉头却是一皱:“曹休坐镇扬州,应对东吴的威胁,如今他却回到了长安?他有没有带兵回来?带了多少兵马?”

杨仪愣了一下,赶紧说道:“丞相,听细作说,曹休带了三千人马回来,丞相问这个做甚?”

诸葛亮却长叹了一口气:“若曹文烈孤身回来,那估计是东南方向,东吴击败了魏军,可如今曹休还带了三千兵回来,那就说明东南那边,东吴八成是败了。”

杨仪却是不懂了,赶紧问道:“丞相这是何意?”

诸葛亮却说道:“若是曹休败了,曹休的所有兵力都要留守扬州诸地,怎会带兵回来?若是曹休胜了,没了东吴的威胁,他才能从扬州调兵回来!”

“原来如此!”杨仪恍然大悟,却是说道:“丞相,曹休此来,必是为了陇右,你看,要不要再拨付一些兵马去陇右?”

诸葛亮却摇了摇头:“不用了,曹魏就算想要动兵,没有半年的时间是出不了兵的,半年之后,曹魏还能不能出兵还不一定呢!”

他的语气之中似乎另有深意,杨仪也不敢多问,刚要出去,却见姜维掀开帘子进来,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些笑意。

“丞相,冀县长李曜派人给你送了一份厚礼。”

诸葛亮一怔,一个县长给自己送什么礼?再说了,自己身为大汉丞相,用得着你给我送礼吗?

“送的何物?”

杨仪本来是要出去的,此时却留了下来,这样的场面可不是经常能见到的。

姜维没有回答诸葛亮的话,而是让人抬进来两口箱子,然后打开箱盖。

诸葛亮定睛一看,却见两口箱子里装的好像是书一样的东西。

他拿着鹅毛扇,走了过去,随手拿起一本,正是礼记。

他随手翻了几页,眉头却皱了起来。

“这书,似乎不是抄写的?还有这纸,似乎也不是佐伯纸,也不是麻纸。”

姜维却笑道:“丞相,我问了送礼的人,这纸是冀县自己产的,名曰李公纸,这书也不是抄的,而是印的,就丞相手里拿的这本礼记,就印了不下三千本!其余书籍也印了不数千本,这箱子里装的就是冀县能找到的所有书籍!”

诸葛亮听完,也不置可否,而是放下了手里的礼记,拿起了另外一本,却是春秋。

杨仪一脸的不可置信,上前也拿起一本论语就翻看了起来。

诸葛亮翻了翻春秋,却是长叹一声:“李曜大才,此举却是利于天下读书人,功德无量啊!”

他清楚的记得,若不是他诸葛家也是世家,家中从小就有不少藏书,到了荆州之后,无论是他岳父还是水镜先生,哪一个不是藏书的大家?

也正是因为如此多的藏书

,才造就了如今的诸葛孔明!

可是那些家中没有藏书还想读书的人该怎么办呢?只能想办法去抄书,过程之艰难,却没有那么简单,所以读书人尊贵就是因为求学之艰难。

而如今李曜李皓宸竟然已经可以批量印刷书籍,这对那些想读书,却没有渠道获得书籍的人来说,却是又多了一条路。

诸葛亮这才说李皓宸功德无量!

姜维此时却说道:“丞相,李曜还送来了五千匹李公纸,说是供给丞相使用,若是觉得比笨重的简牍好用,他可以大量提供给朝廷,每刀只收十文钱!”

诸葛亮笑了:“他是要和朝廷做生意?这李公纸比起竹简自然是要请便的多,可是他却没有想过,若是朝廷都用了这李公纸,那些为朝廷砍伐竹子的百姓却该如何生活?事要一点一点的做,饭得一口一口的吃!却是急不得的!”

他想了想,正要回几案给李皓宸书写回信,却是对姜维说道:“取几张李公纸来。”

姜维立刻就取来了几张雪白的李公纸,铺在诸葛亮的几案上。

诸葛亮刷刷点点写了一封回信,却是笑着对姜维说道:“此纸吸墨,确实不错,命人将此信送给李曜,他看了信,自然就明白了我想要什么。”

姜维点点头,双手接过回信,将其折了折,就放进了怀里。

诸葛亮却笑着说道:“威公啊,你在汉中也找找,看看有没有箱子里没有的书,若有,就一起给李曜送过去,既然他能印,就让他印出来!”

杨仪这才从书里回过神来,向诸葛亮行了一礼:“诺!”

诸葛亮羽扇轻摇,心中却在说,李曜啊李曜,你还能给我多少的惊喜!

……

冀县。

李皓宸正看着面前的这个看上去最少也有五十年级的老头一阵无奈。

一个月的时间,来到冀县的流民已经高达五千多人,其中大部分却都是从凉州逃过来的。

马岱和陈式在凉州的攻势并不算顺利,凉州的魏国官员铁了心要与魏国共存亡,誓死不降,却也让战火越发的激烈了。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金城郡,这些从凉州来的流民,大部分都是金城郡的百姓。

来到冀县,一听说在这里落脚就可以获得土地,流民们立刻就不走了。

而冀县的人口也在慢慢的增加。

这些流民中也有不少寒门子弟,认识字,读过一些书,却无力耕种,就来县衙,想要从李皓宸这里讨要一官半职来养活自己。

如今站在李皓宸面前的这个老头就是其中之一。

这老头自称姓韩,据说与韩遂还有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可当李皓宸询问他都会些什么的时候,他却子曰诗云的说了一大堆不知所云的东西,让李皓宸头大无比。

李皓宸有心不用这个老韩头,却又想用他来做个示范,千金买马骨的故事,他还是知道的,就算这老韩头是坨屎,他如今也只能强忍着吃下去。

李皓宸强忍着心中的不适,硬是从脸上挤出了一抹笑意。

“那个,韩老丈,你可教过人?”

老韩头名叫韩嘉,闻言却是微微的点了点头。

“小老儿做过阎家私塾的先生。”

凉州阎家,好大的名头,李皓宸心中却是一喜,他总算知道可以让这老韩头去干啥了!

搞教育去!

搞教育这事,李皓宸一直想办,只是因为手里没人,这才拖了下来,如今老韩头的出现,不正是给他送人来了么?

就老韩头这做派,说实话,将其他的事交给他,李皓宸都不放心,但是让他去教学生,李皓宸却没有了这样的顾忌。

却是笑着说道:“韩公,既然如此,那本县还真有一事想要麻烦韩公!”

老韩头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

“县尊有话请讲便是,韩某必然尽力而为!”

李皓宸笑道:“本县想请韩公在县学担任校官祭酒一职。”

老韩头一愣:“教书的?”

李皓宸只是微微一笑:“韩公莫不是看不起这校官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