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粮食够吃吗?
一听这话,老韩头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县尊,小老儿在阎家就教书,怎么到了冀县还教书?小老儿满腹经纶,可谓大才,县尊不如用小老儿为门下小吏,保证能让县尊眼界大开!”
李皓宸一听,不自觉的打了一个激灵,这老韩头还想让他眼界大开?
他上下打量了一下老韩头,发现老韩头虽然穿着斯文,却处处显露出寒酸,想来也是手里比较拮据,而且能从金城到冀县来,这身体想来应该不错。
李皓宸轻笑一声:“韩公,我冀县之前没有县学,韩公来,本县才设了县学,这样说来,韩公就是县学的开创者,冀县学若能流传千古,韩公之名必然不会落下,想来韩公淡薄名利,对这个应该也不在意吧?”
韩嘉一愣,也不知道想起了什么,脸上突然一红,却是低下了头。
李皓宸看着这个老头露出小女儿之态,心中一阵恶寒,赶紧转过头来,却是继续说道:“而且从今天之后,我冀县官员都要出之县学,韩公相当于我冀县官员之师,这不比做个小吏来的更好么?”
韩嘉明显有些心动了,却是小声问道:“那,那,待遇……”
有门!李皓宸笑了,赶紧说道:“待遇好说,年俸百石,另外,若有一人能从县学毕业,本县另外赏十文!”
韩嘉在心里就开始算起账来,过了一会儿,好像下定了某种决心,朗声对李皓宸说道:“愿为县尊效力!”
李皓宸大笑:“韩公既然同意,那就先去县学休息,明日本县会将县学要教授的学问告之韩公,来人,送韩公去县学!”
当即就有下人来,带着韩嘉往县学而去。
韩嘉走后,李皓宸又花了大半个时辰,将剩下的十几名文士都给面试了一遍,只是没有一个让李皓宸眼前一亮的,这些文人中,那些看上去老实的,让李皓宸同样送去了县学当老师去,而看上去还算机灵的,就留在衙门里当个书吏,先考察考察。
忙完了这些,李皓宸才长出了一口气,经过今天的面试,冀县的干部队伍就算是补充了一些,起码梁储、陈茂他们不会还跟以前一样忙了。
但是,李皓宸最在意的还是县学,在后世生活过的人,自然知道知识改变命运这不是一句空话,而三国时代的识字率低的让人觉得可怕!
他如今就是在想该如何让冀县城里的百姓都将自家儿郎送到县学去读书识字,如今冀县的百姓虽然分了地,日子有了盼头,可生活却依旧不算太好,家中的孩子都要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些家里的孩子七八岁的已经算是劳力了!
所以如何才能让老百姓们都心甘情愿送孩子去县学读书呢?
在李皓宸看来,办法无非就是奖或罚!
只是无论是奖还是罚,由县里来办都不合适,不过,或许可以采用一下奖学金制度。
李皓宸却是将后世大学里的奖学金制度给想起来了,后世的奖学金和贫困生的助学金制度是不是可以拿出来用用?
你说有黑幕有内定也好,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两个制度还是帮助了不少家庭贫困之人。
奖学金制度倒是还好说,可是贫困生的助学金制度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毕竟在李皓宸看来,冀县的百姓里就没有几户是不贫困的!
真要是开了这个口子,县里的财政恐怕受不了!
他想了半天,都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却也只能将助学金给放在了一边,而在几案上端端正正的写下了《县学助学金相关事项》几个大字。
李皓宸正写着,却听到门外传来声音。
“县尊,杨廷掾求见。”
李皓宸头也没抬:“请!”
过了一会儿,却见杨歧快步走了进来,脸上还带着笑意。
“县尊,丞相遣人送了书信过来。”
说着将手中封住的书信递给了李皓宸。
李皓宸放下笔,接过书信,却轻咦了一声:“咦,这是李公纸?”
杨歧却笑了:“县尊,看来丞相对李公纸很满意啊,回信就用上了!”
李皓宸微微一笑,诸葛亮也是读书人,这天下但凡是读书人的,谁会对纸这样轻便的东西不喜欢呢。
他打开诸葛亮的信,可刚看了两行就笑了。
杨歧不明所以,却是问道:“县尊为何发笑?”
李皓宸却将诸葛亮的信亮给杨歧看,并且笑着说道:“丞相让我造纸的法子交出去,说是要在成都和汉中开两个官办的造纸作坊,并且说不让我白掏,他愿意每年给冀县一万匹蜀锦的售卖权。”
杨歧却是眼前一亮:“县尊,丞相这是在让利与我冀县啊,这是好事啊!”
李皓宸笑着摇摇头:“文山啊,你只看到我冀县得了一万匹蜀锦,却没有想到这些蜀锦也是需要成本的么?一匹蜀锦到我冀县最少也要卖到五千钱,也就是蜀锦的利润丞相已经收走了,而且从蜀中到冀县的距离总比从蜀中到中原和东吴的距离要短吧?”
杨歧听得有些模糊,听到这里却是疑惑的问道:“的确如此,但是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李皓宸笑道:“运到我冀县,丞相三个月就可以回一次款,若是运到中原和东吴,说不定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才能见到钱,即便在中原和东吴能赚到更多的钱,可风险也大啊!如今可好,丞相将钱先收回去了,风险却留给了我冀县世家,我如今算知道,为何蜀中世家斗不过丞相了,这就是一个水平的!”
杨歧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县尊明查!”
不过话是这样说,但是李皓宸却知道,这的确是诸葛亮给自己脸了,要知道蜀锦之利,谁不心动?可诸葛亮却从来没有松过口,这次能给冀县一万匹,的确是天大的面子!
若是蜀中世家能得到这一万匹蜀锦,怕是什么条件都会答应!
所以李皓宸已经打算就将造纸的法子给诸葛亮了,还好诸葛亮起码还用蜀锦来换,就算诸葛亮不用蜀锦来换,自己还不是一样要给他?
李皓宸将诸葛亮的书信收了起来,却是对杨歧说道:“文山,你来的正好,来帮我参详一下,我定的这个制度如何!”
杨歧走过来,向几案上一看,正好看见了那份助学金制度,仔细看完之后,却有些惊讶的向李皓宸问道:“县尊,入县学的,每月考试获得第一名的可以获得助学金五千钱?第二名到第五名也有钱拿?不过,县尊,考试是啥玩意?”
李皓宸这才反应过来,这个时代恐怕还没有考试这样的说法,他想了想,却说道:“类似于对策,策论之类的东西吧!”
杨歧一听,却是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随即,他的眉头却又皱了起来。
“不过,县尊,一个县学,不过教授一些粗浅的学问,能行对策?”
李皓宸笑了:“这事等开始考试了再说,你就说如此可以吗?”
杨歧点点头,却又摇摇头:“县尊此策,虽然短期内能见效,但是放长远来看,却非良策。”
李皓宸一愣,赶紧问道:“为何?”
杨歧笑了:“县尊试想,县尊一旦将这东西贴出去,城中百姓为了这五千钱,必然会蜂拥送其子入县学,而一旦自家的子女没能获得这助学金,想来下个月就不会再将其子送来,如此县尊的一片苦心,岂不是就浪费了?”
李皓宸想了想,杨歧的话似乎也有道理,这个时候的人可没有后世的人的意识,就算借钱也要送孩子上学。
而且后世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实行的助学金制度,而是从大学才开始的。
李皓宸想明白了,却对杨歧说道:“那以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杨歧想了想,却对李皓宸说道:“县尊,以下官之见,与其将这些钱赏给那些考试的前几名,还不如补贴给县学,但凡入学之人,县学都包一顿饭,如此城里的老百姓自然就会送人去了。”
李皓宸一听就笑了,这招好啊,只是李皓宸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却也没有想到一顿饭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一顿饭就可以了?”李皓宸还是有些不相信。
杨歧笑道:“县尊不知,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个年龄的孩子真的挺能吃的,这一顿饭却可以为百姓家省出不少的口粮呢!”
李皓宸点点头:“如此甚好,那就按文山说的办吧,不过孩子的事算解决了,那父母该怎么办?”
杨歧笑了:“县尊不要着急,先解决了孩子的问题,再来解决父母的问题。”
李皓宸莞尔一笑,一拍脑门:“是我急了,那就先解决孩子的问题!”
他立刻将自己写的助学金制度给撕了,请杨歧执笔,重新写了一份告示。
告示写完之后,杨歧却笑道:“县尊此策,惠及万民!惠及万民啊!只是,下官却有一点不明,还请县尊赐教。”
李皓宸一怔:“哪一点不明白?”
杨歧笑着说道:“县里的粮食够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