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日子应该这样过
崔娴能一次收入这么多,也是全凭借真本事。费伯荣自是不眼红,若不是崔娴烧制出来陶寿棺,他这大笔差价也没机会赚。甚至因为他手中有陶寿棺,连带社会地位都有所提升。
俩人站定在院子里,看那几个徒弟搬运陶寿棺。
费伯荣很欣赏崔娴的能力,对她的手艺也很信服。合作过几次,她拿出来的东西都是保质保量。长远来看,这是个绝对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
但在商言商,关于陶寿棺在市场的受欢迎程度,费伯荣只字未提。甚至也丝毫没跟崔娴透露,他是以什么价格出手的。
崔娴也没询问过,双方这样合作,她少了许多要亲自解决麻烦的困扰,也能让作坊不被太多人关注。
曾经这里发生的惨案,其中原因肯定脱离不开金钱的驱使。
再者,现在社员们都盯着知青口袋里的钱财呢,她这若是人来人往太多,恐怕也难以逃脱被借钱的命运。
稍有不慎,就会引来社员的恶意报复。为了长久安宁,她愿意舍掉一些利益。当然,现在每个月的这些收入对她来说,完全够用。知足常乐、知足长安嘛。
费伯荣忽的想起来一件事儿,关于人牙子绑架知青的。听闻,对方专门针对落单的女知青,他提醒崔娴出入注意一点。
尤其是她单独住,真若是出了什么差池,想呼叫喊人都来不及。
崔娴点头应承,对于人贩子绑架知青的事情,她知道的比费伯荣更多。不过也没言明,她曾经也是受害者之一。
提起来独住这件事儿,崔娴还真有事情请费伯荣帮忙。之前宋坤提议,让她在作坊里养只大型犬看家护院的事儿,她也跟冒队长说过了。
只不过生产队这段时间,都没有狗崽子出生。所以崔娴委托费师傅,帮忙买2条刚出生的小狗来看家。
也不急于一时,看好品质,最好是大型犬,若是没有小型犬也行。
费伯荣了然,养两条小狗看家护院,对独住的人来说的确可行。让崔娴放心,他回去之后就留意着。临走的时候,还去了一趟崔娴这的公共卫生间。
那几个徒弟走的时候,心中多是有点遗憾。上次在崔娴这吃的那碗面,让他们回味好久。可惜了,今日没有能留下吃饭的理由。
崔娴也没时间探究费伯荣几个人的目光,送走人之后又钻入到工作室。
等到下午冒家四兄弟挖土收工的时候,招呼崔娴,她这才从工作室里出来。今天最后一天,崔娴把本子拿出来,让他们都在上面签字。
目光落在上平台的台阶上,这活儿他们几个干的很细致。每一个台阶都很平整,跨度也不太大,很适合她踩着上去。
见楼梯都已经完工,她都有点迫不及待,想上去窑顶平台,看看更远处是一番什么光景。
签完名,四个人收拾好工具,跟崔娴道别离开。冒老大的手中,拿着剩余的烟丝,照例回去之后跟弟弟们都均分了。
作坊仅剩崔娴一人,她把费伯荣运来的2吨煤,全部缩小,收进百宝箱中,用一个大药瓶装着。崔娴制陶,燃料费基本为零,煤炭暂时用不上太多。而且这些煤炭收起来,比放在外面更稳妥。
这边刚收放妥当,就听到宋坤回来的动静。崔娴从窑洞里出来,见宋坤一脸荡漾的模样,看来此行与冯朝旭相谈甚欢。
全然没有,之前每次回来时候的丧气模样。
崔娴眼尖的看到,他后车座上放着的袋子,疑惑,难不成冯朝旭后知后觉,开始体谅宋坤的不易。他拿去贴补冯朝旭的细粮,被她给拒绝了?
不过这想法,当看真切袋子上凹凸不平痕迹的时候,就打消了。里面装着的,应该是土豆。
宋坤把车子停放好,把后车座的袋子拿下来。这一袋子果然都是土豆,大约有十斤,宋坤说这是冯朝旭名下借到的粗粮。
知道他把细粮都带过去,冯朝旭很感动,跟他说了不少贴心话。所以宋坤一路回来,别提多高兴。
他在女朋友心中,有很重的分量。只不过冯朝旭脸皮薄,有些话不好意思说出口而已。
崔娴见,宋坤盯着土豆都深情款款的样子,只能无声叹息。蹲在袋子旁边,看了一眼土豆的质量,还不错,能用来留种。
她将来是打算要大规模栽种土豆的,干脆让宋坤把这土豆都卖给自己。试探的问出口,他愿不愿意卖。要是因为这袋子土豆,是冯朝旭送给他的,宋坤要当宝贝的守着,崔娴也不会强人所难。
宋坤刚才看着土豆,的确是想起来冯朝旭的深情款款。但那情绪也就转瞬即逝,再怎么睹物思人,也架不住土豆真噎人。
听崔娴说完话,宋坤毫不犹豫把土豆往厨房一扔。“卖什么,我吃了你那么多粮食,当我现在交一点粗粮。等哪天我有钱粮了,再多还你点。”
他这豪气一掷,崔娴自是不好抠门,留下他吃完饭。宋坤正等着这茬儿呢,单手揣着裤子口袋,吹着口哨轻车熟路的进了工作室。
看崔娴这一天没少忙活,又做了不少坯子。低着头,端详那些方盘子。
崔娴忙着做晚饭,也没时间搭理他。晚饭吃的煎饺,配肉丸汤,宋坤又小酌一杯竹叶青。
对比中午在郭家沟冯朝旭那里的伙食,现在才是真享受。酒足饭饱,宋坤又想起来冯朝旭一提吃饭,就苦着一张脸,他要是不多给送去点细粮,冯朝旭的日子是真不好过。
再看他,托了崔娴的福,相比较所有知青,他的日子过的是最舒坦的。宋坤感叹:过日子就要这样才幸福呢。
吃过饭,宋坤回去安置点。崔娴把做好的60个盘子,和一堆砖头烧好了。玻璃罩和方盘子的契合度非常好。
也不枉费,她这几日的时间都在工作室里消磨。对方盘的坯子修修改改,烧制出来的成品她很满意。
临睡前,崔娴见那一把催芽的水稻,都已经发芽了。证明催芽方法正确,她把剩下的稻谷,按照上次的过程,全部进行催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