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算计盟友
“主公,左人城叛军城主步六孤顺,以及一干叛军将领已让我军甄别出来,请主公发落。”就在大家欢迎怡峰的时候,王思政兴冲冲的步入大堂,他身后的韦孝宽、斛律光、王雄和一队士兵还押来了二十多个披头散发、五花大绑的俘虏。
“做得不错。”卫铉目光看了看堂下面色如土的俘虏,目光瞬间就被一个身穿金光闪闪铜铠的中年将领吸引住了。
对此,卫铉有些无法理解:叛军诸将个个都是身穿玄色铁铠,与普通士卒的铠甲颜色相近,唯独他一个人身得金光闪闪的,这不是吸引箭矢又是什么?不过分明是步六孤顺的将领也有可能太过自信、或者没有亲自上战场,故而将耀眼的铠甲当做大旗一般的存在。
想到这想,卫铉向他问道:“你就是步六孤顺?”
“正是。”步六孤顺迎上卫铉的目光,身体出现了刹那的间僵硬,但随即就被鲜卑贵族骨子里的优越感所替代,他直起腰杆、昂起头颅,神情不屑的看向卫铉,鼻腔也冷哼了一声。
“不必审问,直接拉下去砍了。”卫铉冷冷的下令道。
“喏。”王雄一记扫蹚腿把步六孤顺摞倒在地,一把抓住迎面朝天的步六孤顺的后领,如同拖死狗一般往门外拖去。
步六孤顺仰起来的脸刹那间变得惨白,他双眼圆睁的看着卫铉,难以相信卫铉问都不问就要杀他,直到被王雄拖到门槛前,这才清醒过来,大声说道:“等一等!”
王雄回头看着双手抓住门槛的步六孤顺,眼中露出一抹厌恶之色,然后向卫铉请示:“将军……?”
“我是步六孤家家主的弟弟、亲弟弟。你们不能杀我。”步六孤顺心中万分后悔,都落入敌手了,还摆什么架子啊?
“拖出去。”卫铉厌恶的挥了挥手,他原以为步六孤顺有什么惊人之言,没想到是自报家门、要用家族来压制来恐吓;他步六孤顺真自己是《西游“戏”》里的神仙坐骑?还是以为打仗是游戏?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步六孤顺终于明白卫铉不是跟他开玩笑、也不是先兵后礼;后领上传来的巨大力道也让抓住门槛的双手力尽松开了一些,然后被王雄奋力一拉,拖出了门外。而在地面之上居然出现一道水渍。一股骚臭味伴随着步六孤顺一声声凄厉的求饶声,弥漫大堂之中。
忽然之间,求饶到一半的凄厉声戛然而止,不一会儿工夫,王雄提着一颗人头回到门外,对卫铉禀报:“将军,末将已经杀了。”
“步六孤顺是葛荣拜兄,他的人头到了章武王手上,定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找个木盒装好,派人迅速送给章武王。”卫灵还没有到来,卫铉也不知元融是什么态度,他吩咐完毕,又说道:“同时将我们这边的消息告诉章武王,请他想办法帮我们牵制叛军主力。”
“末将遵命。”王雄拎着步六孤顺的人头退走。
“诸位,我想我们可以好好谈话了。”卫铉没有理会王雄,面带笑容的向忐忑不安的俘虏们说道。只是他的微笑落在俘虏们的眼中,他们都觉得与之前要杀步六孤顺时候的笑容实在是如出一辙;以至于没有一人敢说话。
“将军,有紧急军情。”就在死一般的安静之中,一名斥候队主大步入内,将一份军情交给卫铉。
卫铉看完军情,让人将一干俘虏押走。然后向众将说道:“军情上说,郝长倾巢出动,率六千大军向西南方向奔来。望都城主将葛煌的声势更大,他引九千人马南下,另有四千辅兵运载粮草、兵仗,一路上遮天蔽日、声势浩大。看样子,他们是准备左右夹攻,与我军决一死战了。”
卫铉麾下尽是战将,没有一个人是战时能够出谋划策的军师级人物;便是身为骁果军长史、且没有参与这场战争的王佑也只是一个政务高手,而不是军事上的谋略家。
如果按照目前的“小打小闹”来说,卫铉自己倒是可能撑得住,但要是涉及到几十万人的大战,以他现在的水平还不够,所以他现在需要类似于张良、郭嘉、赵彦深、高颎、杨尚希、房谋杜断的顶级战略家。但是他前世水平有限、学历史学不到家,根本不知道这个时期的南北朝还有谁是军事家;若是现在有网络,卫铉定然求助万能的网友;之后再根据网友提供的消息和线索,将现在的、尚未成长起来的军事家弄到身边。(注)
众将不了解望都城主将葛煌、高昌城主将郝长,没有擅自发言,初来乍到的怡峰生活在这片地域,倒是知道叛军将领间的一些矛盾,他见所有人都在默默思索,便鼓起勇气步入大堂中间,拱手道:“主公,依末将之见,叛军左右来犯、决一死战是真,可夹攻那就未必了。”
众人闻言,纷纷抬眸看向怡峰这个大个子。
卫铉做事讲究群策群力、集众人之智为己用,不会因为某个位卑的人当众发言而呵斥;虽然他也求贤若渴,可他绝对不会用折辱自己人的方式讨好、收揽到访的名人。闻言便看向颇为忐忑怡峰,微笑道:“何以见得?”
说着,卫铉又安慰道:“我们没有那么多规矩,景阜今后有什么良言良策,都能大胆直言。”
一般来说,卫铉在正规场合从来不以字叫人,但是怡峰十分紧张,连说话都有些结结巴巴,于是他便以字来称呼,以示亲近的同时,让他觉得自己在鼓励和支持他。
“谢主公。”怡峰可不是满脑子都是肌肉的人,他看到主公没有责怪自己,心下暗自松了一口气;而后又发现主公支持自己大胆发言,心中感激至极。
他深施一礼,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这才说道:“主公、诸位将军。葛煌是个有勇无谋、心高气傲的莽夫,不过由于他是葛荣的堂兄,又统率葛氏亲军;所以步六孤顺和任祥、韩楼、郝长等人都让着他。可他非但没有理解大家不想内斗的良苦用心,反而觉得别人都服他、怕他,行事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将叛军一干主将尽数得罪了,彼此之间两看两相恶。而葛荣诚然欣赏他对自己的忠诚,却又厌恶他惹是生非的本事,于是这番东征,干脆就让他留守望都城,让大家各行其事、眼不见必不烦。”
介绍至此,怡峰又说道:“以他的骄傲狂妄的脾性来说,末将觉得他有两种做法:一是理所当然的让郝长听他号令;二是坐视郝长败亡,之后再打败我军。而郝长在叛军之中也是一个厉害人物,他明白葛煌秉性、了解葛煌才能,肯定不会听命葛煌。所以对我军而言,这是两支军队,而不是一支上下一心的军队。”
卫铉听懂了怡峰的意思,问道:“景阜的意思是利用叛军主将矛盾、逐个击破?”
“末将正是此意。”事关军机大事的意见不仅仅仅只是提出来就行了,还要承担一定的后果;心态不够强大的人基于此虑,都喜欢有所保留,不会把话说死,而是以委婉的口吻劝说。但怡峰心态够强,也不缺魄力,待众人因为卫铉的提问而看向自己,他扛下压力和后果,毫不犹豫的认了下来。
“景阜所言极是,且入座。”卫铉很是照顾怡峰情绪,等他入座,他才向众将说道:“景阜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我决定打他个时间差,诸位以为如何?”
“末将附议。”众将跟卫铉久了,自然明白时间差是什么意思。
坐在下首的窦泰等到大堂安静下来,忽然起身道:“将军,末将有一个想法。”
窦泰是骁果军第二军、果毅军副军主。不过由于骁果军第一军骁勇军、第二军果毅军自队主及其以上的将领全部是卫铉一手提拔,所以作为后来者的骁勇军副军主尧雄、果毅军军主段荣和副军主窦泰在军中存在感不强。但是卫铉宁可小瞧自己,也不会小瞧他们,只不过骁果军两军、威武军(辅兵)、扬武军(屯田军)毕竟是他的嫡系,毕竟是他的立世之本,自然不会贸然将军权交给还不是嫡系的大将;此时他见窦泰有话说,很给面子的拱手道:“窦将军有话请讲。”
“将军,怡都伯所言极是。而叛军高层的矛盾,的的确确是我军逐个击破的机会,但我们不能太过自私、不能独占此大功……”窦泰在众人愕然的注视之下;他不苟言笑的冷着脸,向卫铉拱手道:“相州李刺史、赵郡李太守对我军帮助极大,他们不但给予我军数不之不尽武器装备、粮食物资,还令李士约率相州三千精骑、赵郡五百精骑助战,可如今,他们寸功未立,愚以为有些功劳可以让他们立一立。比如说葛煌为首的乌合之众,可以交给李士约将军,相信以他的能力、以麾下精锐的战力,定能歼灭叛军。”
此言一出,卫铉和念贤、尧雄、达奚武、蔡俊等人都用古怪的目光看向窦泰:这哪是给李士约立功啊,分明就是让他带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他们那些老狐狸能够理解窦泰的用心,但是段韶和王思政、斛律光、韦孝宽、怡峰等小将都听呆了。他们涉世未世,诚然明白窦泰的用心所有,但是窦泰保全自身、让友军上前的做法几乎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尤其是平时显得少年老成、实际只有十二岁的斛律光更是听得一片凌乱,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居然还能这样?居然还能这样做?
当然了,年少的他们虽然有三观尽毁的感受,可是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亲疏之念,如果都是去打硬仗,那他们肯定希望身为外人的“李氏”军队出战,而不是他们骁果军;所以他们并不觉得作为自己人的窦泰不对。
“窦将军所言极是。我们绝对不能太过自私,否则会没有朋友的。可李士约将军毕竟年少,着实无法承担大任,”卫铉忍着笑,一本正经的说道:“为了防止出错,便请杨检校刺史为将,率定州军、相州军攻克郝长军,我等负责对付兵多将广的葛煌。”
见过李士约的人听到“年少”二字,尽皆目瞪口呆、面面相觑:您卫将军今年只有十五岁;李士约都是三十好几的人了,他的孩子估计都比卫铉都要大,可卫铉现在竟然说人家“年少”。这也未免太搞笑了吧?
卫铉的心态就是这样,连他都忘了自己的年纪,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般少年老成。他见大家都认同窦泰的建议,接着说道:“请杨刺史、李将军尽快前来议事。”
————————
注:万能的读者们,除了卫铉麾下这些人以外;我只知道苏绰是宰相级大神、改革家、政治家,而杨尚希尚未出生。请问这个时期的南北朝,还有谁是顶级军师、宰相、战略家?还有谁是未来的顶级军事家、宰相、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