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再添良将
战场上跪地投降实乃世间最愚蠢、死得最快的行为,因为冲刺而来的敌军士兵不会管这些;他们在冲刺过程中,出于责任所在,又防止后续袍泽将自己撞倒踩死,人人都会奋勇直接,将近在眼前活物尽数杀死。所以但凡有点脑子的士兵即便想要投降,他们也会避开正面之敌,然后跑到旁边下跪,而不是傻不拉叽的跪在气势汹汹的敌军正面。
但是以卫铉为首的三千五百名士兵全部是骑兵,当若干惠率领的第二镇将士死死顶住步六孤顺一千骑兵之时,卫铉和厍狄干率军从左右包抄而上,从而让三军的阵式从最先的“人”字形锋矢阵变成了“v”形阵。
叛军步卒被包在中间,即便是想跑、想投降,左右两侧的骁果军骑兵出于种种考虑,也没有理会他们,只管闷头用长兵器刺击、刺杀。
就在敌我双方交战之际,寇洛率领的第四镇、刘朝率领的第五镇已经成功登陆;他们越过战场、一左一右的纵马向前,然后调转马头,从敌军背后掩杀而至。
整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仅仅只有一个时辰左右,步六孤顺所带来的大军在一望无垠、视野开阔的平原之内,连一名士兵都逃不掉,五千多名士兵要么被杀死、要么成了骁果军的俘虏。
这样的结果,令后续的将士感到异常的遗憾。他们全都没有想到敌军这般不经打,他们都还没有参战呢,可敌军居然完了。与此同时,全军将士又有一种难以掩饰的骄傲和自豪,对于未来的战争更加充满了信心。
对于骁果军取得的干脆利落的大胜,定州检校刺史杨津一行人和李士约为首的相州军全部看呆了;他们原以为是一场惨烈的血战,可结果,竟然打成了这个样子?
相州刺史李神的长子李士约今年只有二十八岁,正值崇拜英雄、向往沙场的年纪,心中也没有那么多私心杂念,他只看得热血沸腾,恨不能成为其中一员。
口才不好的杨津却是一头大智若愚、腹有锦绣的老狐狸,他知道骁果军只是一支成军不久的军队,全军将士主要由斛律洛阳和费也头牧子的降兵俘虏构成,然而这样一支东拼西凑的军队竟然这般凶悍、厉害。要是换作尔朱荣身经百战、骁勇善战的嫡系军,战斗力又将是何等的恐怖?
他不敢想,也无法想象;但是此时此刻;他终于理解朝廷为什么对底蕴不深的尔朱荣戒备有加了。
卫铉可不管这些。他歼灭敌军主力以后,便将战场和伤兵交给了达奚武为首的辅兵、韩轨为首的屯田军,以及相州军,自己则和念贤、尧雄等将率领战兵杀向左人城。
骁果军战兵全军皆骑,中途又轻松击溃了步六孤顺的后军,继而全速向前,于当天下午逼降了有城无兵的左人城副将。而左人城这个被葛荣视为最坚固、最重要三大犄色之一,就这般轻松落入骁果军之手。
时至戌时四刻(20点),卫铉已然掌控了左人城,并且令人将城中耆老请来城守府谈话。
左人城还是鲜于修礼起兵的地方;鲜于修礼起兵之初,他为了向六镇军民证明自己与朝廷不共戴天,居然当众杀了四千多老百姓,以示自己反抗到底、不死不休的决心。侥幸活下来老百姓面对如此惨无人道的酷烈的手段,即便心向朝廷,也不敢公然抵触,否则就会步左邻右里的后尘。
卫铉理解老百姓的难处,并没有为难他们的意思,他之所以将城中耆老召集而来,只是希望他们约束好族人,像之前那样“冷眼旁观”就够了。
待十五名白发苍苍的老人、以及陪伴他们而来的二十多名青壮到来。卫铉和颜悦色的说道:“诸位,这是官兵与叛军之间的战斗,与你们无关;你们以前怎么生活,接下来就那般生活,无需担心官兵为难你们。”
“有天军在此,我等十分放心。请将军放心,我等定然约束族人,不给将军添麻烦。”无论相信还是不相信,但是“人为刀俎我为鱼”的耆老们和陪伴他们的青壮给足了卫铉面子,都把场面给做足了。
卫铉只是希望他们不给自己添乱,并不在意是不是真心实意,他好生安抚一番,便让他们回去了。可是等到众人走出大门,一名身材魁梧、英气勃勃的青年却忽然转身返回了大堂。
他大步走上前来,向卫铉深施一礼,一字一顿的说道:“草民想要为将军效力,恳请将军收留。”
这家伙既高大又粗壮,便是骁果军最高大的若干惠也比他矮了半个头,卫铉想不注意都难;见他忽然走了回来,还说为自己效力,而不是为朝廷效力。卫铉顿时来了兴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有何本事?”
念贤和尧雄等将也都饶有兴致看着堂中的大个子;众人看他那难得一见的体格,都觉得此人即便武艺粗糙不堪,也有常人难敌的力气。更让人赞赏的是此人的心态,他虽然单独面对众人,但是极有大将之风,一直从容不迫、沉着冷静,毫无局促不安的样子。
“禀将军,草民名叫怡峰、字景阜,今年二十岁岁,草民祖籍辽西郡,原为孤竹国默台氏,高祖父默台宽公曾经是后燕官员,道武帝时,高祖领所辖百姓归附我朝,得授大羽真、长蛇公;后改姓为怡氏。而曾祖父生前,官至我朝冀州刺史。之后家道中落……”怡峰介绍完家世,又说起自己的本事:“将军,草民熟读兵法,使长矛,擅骑射。能在疾驰的马背上用开满的四石五强骑弓连射五十箭,箭箭都可以射中目标。”
众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看向怡峰的目光都充满了震撼:撇开他的家世不论,单是这份本事,骁果军上下就没有一人比得上;而且他的本事一试便能试出来,所以大家非但没有觉得他是在吹嘘,反而认为他是往低里报。
卫铉知道西魏八柱国双十二大将军,若干惠和达奚武、韦孝宽、王雄、怡峰就是双十二大将军之一。尔朱荣军和葛荣军更是史上东西二魏、北周北齐的人才基地;而他这一次出兵河北,其实也有敛才之意。只是他还没有碰上已然在叛军之中展露出角的宇文氏兄弟,怡峰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了。
以上五人和念贤、韩轨、尧雄、寇洛、段荣、窦泰、蔡俊、王思政、段韶、斛律光等人加起来,无疑是凑成了一支史上罕见的梦幻团队。而卫铉认真的梳理下来,不但体会到了正统势力的恐怖召集力,而且意识到老丈人除了给自己权力以外,还有很多潜力无限的人才。
这帮人只要没有夭折,定然能够大放异彩,甚至在拥有很多“古怪”理念的自己的启发下,他们有可能比史上还要厉害、成就还要高。
心念电转之间,卫铉向怡峰说道:“我的亲军还有缺一个都伯,景阜可愿担任?”
都伯就是百人将,相当于隋唐时期的旅帅。此职权力不大、麾下士兵不多,不过也要看是哪支军队的都伯。卫铉的亲军是他的家兵,各级将领在官面上连品级都没有,俸禄抚恤也是由他自己发放。但是亲军离卫铉最近、最受卫铉信任、亲军的各级将领也能更好的向卫铉展示自己的才华,所以他只要放出风声,说亲军还差一个都伯或队主,只怕骁果军里的副镇将、幢主、副幢主都会抢着来。
怡峰明白此理,也明白每个大将的亲军将领都是他的心腹亲信;他见卫铉不仅接纳了自己、还放心将陌生的自己任命为亲军都伯,顿时感激至极,一时间都不知如何开口才好。
过了良久,他才从震撼中平定下来,忽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单膝下跪,沉声道:“怡峰决不辜负主公厚望。”
这个年代的文武将官极少以全名自称,下跪更加不可能。也只有情绪到了一定高度,才会以自己的全名自称;怡峰默然这么久,然后以全名自称、当众以家将家奴的身份下跪拜主,实则是他深思熟虑的决定,而不是一时冲动所致。
“景阜免礼、景阜免礼!”卫铉大喜过望,连忙起身上前,双手将怡峰扶起。
“谢主公。”怡峰顺势而起,复又郑重的拜了九拜。
卫铉牵着他的手走上前来,向他一一介绍堂中将领。
怡峰五大三粗,看似粗犷不识礼数,实则彬彬有礼,大有名家子弟风范;众人知道“敬人实为敬己”之理,眼见怡峰礼数周全,也依足礼数还礼,并不因他初来乍到而傲慢。
尤其是若干惠对怡峰特别有兴趣,他原本军中最高大的存在,可这家伙竟然比他还高大,还邀请他抽空比武、比骑射。
——————
题外话:有读者认为古代一支军队在战争中损失三、四成以后,一定崩溃,必须崩溃;如果不崩溃,那就没有天理。
这种观点实在太绝对了,同时也是无知的表现。对于一些特殊的有信仰的精锐军队更不适用;比如说隋朝的达奚长儒军、韩洪军、李崇军(隋朝李崇)……就是特殊的军队。
尤其是李崇军,其实比大家熟悉的达奚长儒军还要悲壮。李崇率领的三千战兵、几千辅兵在幽州以北和近十万突厥军作战,他们干掉了敌军几万人,可他也像达奚长儒军那般弹尽粮绝、死伤惨重,李崇也战死了,全程没有一人投降、没有一人当逃兵。
全军上下只有几十个伤兵侥幸活下来,而这几十个伤兵还是突厥兵敬重他们、加以救治的。突厥人最后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投降突厥,当将军;二是返回隋朝。
这些士兵毫不犹豫,全部选择返回隋朝;其中一部分人被押往了北方,当时无法回归,可是他们始终没有为敌军效力,想方设法回来了。
所以“损失三四成以后,一定崩溃、必须崩溃”的概念太过绝对,而始终维护这个理念的人,既是瞧不起我族的先辈的信仰、信念,同时也是无知得可悲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