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295章 皇宫变故

式乾殿,胡太后刚要宣布解散,元明玉匆匆忙忙的从后侧门走了出来,将一张折叠的信笺呈递给胡太后。胡太后打开一看,倏而脸色铁青、目光阴冷,沉声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罢,你们去把之前说的那些事儿尽快办好。太师、大司马、尚书令、左仆射、卫大将军、武卫将军且先留下。”

“臣告退。”众人有感不对;除了点名留下的元雍、元悦、元徽、元彧、穆绍、李神轨,余者尽皆告辞离开。

等众人离开,胡太后起身对六人说道:“尔等与朕去一趟宣光殿。”

“臣遵命。”五人心头剧震,脸色凝重的紧随胡太后向宣光殿走去。

。。。。。

宣光殿,仍是那间偏殿,元诩和充华潘外怜一脸惊怒的看着胡彰,元诩难以置信的说道:“岳丈,你使人伪造一封一模一样的勤王诏书,由蜜多道人送出皇宫,然后还告密了?”

“唯有如此,陛下才能对我深信不疑;为了至尊大业,有些牺牲在所难免。”胡彰叹了一口气,低声解释道:“至尊,梅花卫近日盯得太紧了,从宣光殿出去的人都要搜身,便是臣也不例外。若是动用暗夜,只怕所有人都会暴露出来;还有那元蒺藜,她手中应该掌握了一些暗夜名单,然而近日不见踪影了。”

梅花卫是胡太后谍者,而暗夜则是元诩和元子攸在宣光政变之前建立起来的密谍力量,那时候元诩就密谋推翻胡太后了,其成员多是对胡太后不满的宫女、宦官、皇族子弟、低层官员,而他异母妹妹永泰公主也是其中一员;到了元乂政事怠惰、纲纪不举时,他们又暗自发展了一批。

跟明面上的帝党相比,暗夜才是元诩最核心的力量。而元诩虽然被幽禁于此,可是他还是通过暗夜能够了解外面的事情。

元诩面色微变,惊怒道:“元蒺藜不会落到梅花卫手上了吧?”

“暗夜未曾禀报,应当没有。”胡彰摇了摇头,又道:“那伪造的者、送信者已经永远‘消失’了。诏书还在我这,等此事过后,臣会想法子送出去。而伪造出来的,便是落入陛下之手,也奈何不了至尊;若陛下追究、问责,至尊当作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恐怕要委屈至尊了。”

元诩明白所谓的委屈是胡太后问责,脸色变幻片刻,沉声道:“委屈又算得了什么,难不成她敢杀了朕不成?”

胡彰自信的说道:“陛下不会做出如此不智之举。”

元诩默然点头,他也认为胡太后不敢杀子弑君,叮嘱道:“岳丈,她怕是要来了,你且出去避避。如果需要我们对质,便唱一出苦肉计。”

他上次不小心,害死了谷会、绍达,连自己也被幽禁于此,元诩可不想再折一名大将了。

胡彰正要依言离开偏殿。一直默不作声的潘外怜忽然说道:“胡公,梅花卫平时连您都要搜身,此刻既然惊扰了陛下,只怕您身上的诏书也保不住,若是被搜查出来,陛下怕是连您一家都不会放过。依奴之见,不如暂且由奴保管。”

胡彰心下一惊,连忙取出诏书,交给潘外怜:“还是充华考虑周全。”

说着,匆匆忙忙的行礼离开。

元诩知道潘外怜素来多智,忍不住问道:“充华,意欲何为?”

“至尊,胡将军连至尊的密函都敢拆开,且还是擅自主张杀人灭口,他还有什么事儿不敢做的?”潘外怜原本一个普通人家出身、毫无背景的宫女,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可她愣是以个人智慧成为大宦官成轨最宠爱的唯一的义女;成轨病逝之前,将自己在皇宫内外的所有势力都交给潘外怜。

潘外怜成为元诩的嫔妃之后,凭借父义留下来的势力,暗中代替元诩联络胡太后、元雍、穆绍等人,最终铲除了元乂。如今的她既是元诩的间谍,也是胡太后埋在元诩身边的棋子。不过她跟在元诩身边多年,元诩又是全心以待,而胡太后只是将她视为可有可无的棋子。所以她对元诩一些行为不认同,最后还是理所当然的为元诩做事,扮演着谍中谍的角色。

元诩听罢,沉吟道:“外怜之意是……?”

“胡将军终究是胡家人,而且看他慌不择路、落荒而逃的模样,显然没有把造信者、传信者的尸首处理好,也没有做好扫尾之事,同时也不是什么打死都不开口的忠臣烈士。一旦事情败露,他定然会出卖至尊,这就是我取来诏书的根本原因。”潘外怜默然片刻,又说道:“不过他有句话说得好:‘为了至尊大业,有些牺牲在所难免’。”

元诩若有所悟,说道:“外怜是说让人将发生的一切摁到他的头上?以此换取自由出入之便?”

“是。”潘外怜点了点头,道:“我觉得我出面最适合。”

“就依外怜之言。”元诩想了想,忧心忡忡的说道:“朕就怕他把暗影供出来。”

“一个待死之人说的话,又有几分可信?”潘外怜顿了顿,说道:“我会用身份之利,事先向陛下道出几名死士。”

“也好。”元诩道:“接下来由我一人面对好了,你也退下吧。”

“喏。”潘外怜应声而退。

。。。。。。。

不时,胡太后和六名大臣来到偏殿。元诩连忙起身行礼道:“孩儿拜见阿娘。”

“老妇受不得至尊之礼。”胡太后目光扫向元诩。元诩的城府倒是越来越深了,他做了那等事儿、对自己恨之入骨,居然还能做出平静、茫然的模样。

“臣见过至尊。”元雍等人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见胡太后一到就怼了上去,便以行礼的方式缓解。

“诸位臣公免礼。请坐请坐。”元诩热情的说道。

“谢至尊。”众臣见胡太后、元诩入座,这才坐下。

元诩故作不知的率先问道:“阿娘、诸位因何来此?”

胡太后已经派人追查,但此时尚未得到证据,耐下性子反问道:“如今国事艰难,至尊为何热衷册封异姓王?”

她所说的内容就是元诩上次让谷会、绍达送出的承诺。

“阿娘,朝廷所虑者,乃是雍州万俟丑奴、莫折念生,河北杜洛周、葛荣。彼等四贼经过数年发展壮大、广纳地方军民;人口日渐增高、兵锋愈加强盛。我大魏虽为天下正统,但南有南梁虎视眈眈、待机而动。朝廷因此才不敢全动平叛,致使四贼日渐势大,儿臣所言可对?”元诩所说这些,很多人都知道,也是很基本之事,可内忧外患的现状恰恰是魏朝进退维谷的关键。

胡太后点点头,面无表情的说道:“至尊所言,也不无道理,但不知至尊有何破局妙计?”

元诩见胡太后没有问责,而是摆起了道理,心头暗自松了口气,拱手道:“昔日秦朝强盛,不可一世,可它仍旧被各路诸侯推翻。楚后怀王熊心为了推翻暴秦,与诸侯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诸侯纷纷用命。今四贼强盛,朝廷疲惫,朝廷何不仿效楚后怀王、何不做出‘只要先破四贼之一,可授异姓王’之约定?有此一诺,何愁天下都督、将军、刺史、太守不尽力?”

“楚后怀王的结果又是如何?”元诩与胡太后讲史、论政实在太嫩了。她目光闪过一抹厉色,冷笑一声道:“朕来告诉你:借楚后怀王名义壮大的项羽,后来不愿继续听命楚后怀王,向诸将表示怀王乃是项氏所立,灭秦定天下的功劳在于他项羽与将士,与怀王没有半点关系,最终逼迫怀王迁郴县;项羽随即又暗使英布派人将怀王弑于郴城穷泉傍。”

胡太后看了他一眼,又道:“我朝前期为了夺取天下,对人才、对门第的需求极大,为了让他们全力支持魏朝,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在天赐元年九月(404年)一口气册封十多个异姓王、几百郡公县侯……但随着天下趋于太平,弊端也显现出来,其后历朝皇帝为了剪除隐患,不知做了多少努力、多少博弈。现如今,至尊竟然要在艰难之时走回头路,莫非真想当楚后怀王不成?”

“阿娘。先祖所定之制也是为了我大魏能够更好延续,然而我大魏王朝如今风雨飘摇,除了万俟丑奴、莫折念生、杜洛周、葛荣四贼以外,朝中和地方诸多要员也是狼子野心。”胡太后气场太大,元诩不敢与之对视,硬着头皮垂眸道:“朝廷若是不思变通、抱残守缺,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好江山步步衰弱、眼睁睁看着大好江山被乱臣贼子瓜分,与大好江山比,区区几个异姓王又算得了什么?还请阿娘三思。”

胡太后怒极,她死死的盯着元诩,良久才冷声道:“在至尊眼中,朕就是朝中野心最大的人吧?”

元诩心头一颤,不敢多言:在他和很多朝臣眼来,胡太后就是狼子野心,而且她“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样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对胡太后的憎恨远胜万俟丑奴、莫折念生、杜洛周、葛荣四贼。

偏殿之内,一时鸦雀无声。

元雍和元悦、元徽、元彧、穆绍、李神轨无话可说,他们偷偷看着的元诩目光,仿佛就是在看一个傻子。

胡太后的确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不臣”,但皇族正是在威望较高的带领下,方能勉强团结起来;一旦把权力交给不知天高地厚的元诩,或者以异姓王蛊惑各地都督、将军、刺史、太守,天下就会乱了套了,而因此感到身份大跌的皇族也会大为不满。

所以在这关键时刻,异姓王是绝对不能册封出去的。然而元诩一心夺权、鬼迷心窍,始终看不透这些;他不仅表现得孜孜不倦,还想以此为由、借助外力对付堪称是中流砥柱的胡太后。当真是令人失望至极。

胡太后有气无处使,她冷冷的瞥了元诩一眼,冷哼着甩袖走出偏殿。

这个逆子鼠目寸光、无知无畏,若是真开了封异姓王的口子,人人都能为了王位而蓄势;到时候,元诩这个当皇帝的,还有个屁用。

元雍等人向面露得色的元诩行了一礼,紧随胡太后离开。

一行人回到式乾殿,元雍见胡太后怒气节节攀升,惟恐她把元诩宰了,连忙出声道:“陛下,至尊年少,恐是有人在暗中挑拨。陛下还要加强皇宫守卫,以免不轨之徒接触至尊。”

“没想到仅仅只是安分几天时间,至尊又引出事端。”胡太后努力定下心以来,她将胡彰告密一事,合盘托出。然后将目光看向元雍,由于这里不是正式场合,她以亲近的称呼说道:“高阳王,你有何看法?”

元雍神色严肃,他缓缓地说道:“陛下,此事若是临时起意,倒是无妨。不过至尊非但没有丝毫紧急,反而神情自若的应答自如、明嘲暗讽,分明就是蓄谋已久、还有后招。”

李神轨也不是常人,很快就梳理出了几种可能,他亦是说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非心腹亲信不可知。胡彰将军负责宣光殿‘安全’,至尊岂有不避之理?可是胡将军竟然知道了,臣着实有些无法理解。”

胡太后瞬间反应过来,霍然道:“你是说胡彰已经投靠至尊,有意为之?”

“陛下,臣没有确凿证据,无法保证。”李神轨摇了摇头,拱手道:“如果有此可能,胡将军是贼喊捉贼,而蜜多道人是他们放出来的诱饵。如果不是的话,胡将军被利用了。但无论如何,蜜多道人的作用都是混淆视听,引取陛下注意,暗中其实还有人将真正的勤王诏送出了皇宫。”

“臣附议。”一旁的穆绍拱手道:“陛下,臣认同高阳王、武卫将军之说,然而臣认为蜜多道人也不能忽视,此人身上可能也有另外一份勤王诏。”

元诩、李神轨听得深以为然,不约而同的说道:“陛下,侍中言之有理,不可不防。”

元悦出声道:“陛下,我等慢了几刻或是几个时辰,当尽快作为。”

胡太后面色大变,厉声道:“大司马,你通过禁卫封锁皇城、宫城,任何人不得出入;李将军,你带人出宫缉拿蜜多道人;高阳王,你带人搜索宫禁;左仆射,你将胡彰给朕抓来。”

“喏!”众人连忙起身,依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