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卫铉当媒婆
正月十八日辰时初,上党行台都督府正堂内群英聚会,主从寒暄完毕,卫铉让代表军方的将官开口说话。军事虽然是极为重要的根本中的根本,但是它简单直接,先把上党军队遇到的问题解决了,再来处理千头万绪、需要字斟句酌的政务。
骁果军司马念贤、长史段荣、主簿柳师道,以及骁勇军军副尧雄、果毅军军主窦泰、威武军军主达奚武、扬武军军韩轨、辅军军主蔡俊、屯田军检校军主斛律光轮番汇报。
“不错不错。从目前来看,四军在大体上没有问题。只要慢慢地磨合、完善,新建的四支军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我们在创建之初就用骁勇军、果毅军的标准衡量,那就是强人所难了。”卫铉听完,心中很是开心。新编的四支大军在大方向没有错,一切按他要求组建、训练。
他点评完毕,语重心长的说道:“你们要么是全军主将、要么是各军主将,今后只要依律严格要求,那么下面的镇将、副将、幢主、副幢、校尉、都伯、队主也会按部就班行事,并且自觉在训练过程中解决如今存在的小问题。还望大家再接再厉,切勿骄傲自满、疏忽懈怠。”
“末将遵命。”骁果军军中高层轰然应命。被迫上任的斛律光没有应命,他等到大家重新入座,苦着脸拱手道:“主公,末将实在做不来检校军主,您还是让我回去当亲兵校尉吧。”
斛律光说的是真心话,他名义上长了一岁,可实际上还是一个虚岁十三的孩子;他是真的管不了五千大军,若非念贤、段荣、柳师道重点关照屯田军,屯田军真不知被他管什么鬼样子。
众人听罢,轰然大笑。念贤忍笑道:“主公,斛律明月这些日子尽心尽职,其心可嘉。可他确实力不从心,还是换个人吧!”
“没出息。”卫铉徉怒着呵护了斛律光一声,也忍俊不禁的笑了。他想了想,目视骁勇军第三镇镇将寇洛,说道:“寇将军,你和斛明月交换一番,你当屯田军检校军主,兼第一镇镇将;他来当第三镇镇将。”
他向师兄徐义道:“徐将军,你出任屯田军检校军主军副,兼第二镇镇将。”
骁果军只有骁勇军、果毅军的时候,是从第一、第二、第三到第十镇来排列。年底分置六军时,每军分为一、二、三、四、五镇,不再存在六、七、八、九、十镇。而军主和军副都是各兼第一镇、第二镇镇将。
徐义原本是第六镇镇将,属果毅军第一镇;军改之后,果毅军第一镇军权落入军主窦泰之手,而他本人则是升为果毅军司马。如今斛律光不愿意干,那卫铉也只好调整一番。
说着,卫铉目光看向梁御、李远、辛威说道:“梁将军,你出任威武军第四镇镇将,李将军出任威武军第五镇镇将、辛将军出任扬武军第五镇将军。”
经过卫铉这般安排下来,骁勇和果毅、威武、扬武四军各镇都有主将了。而他点名到的将领们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一起应命道:“多谢主公,末将定当全力以赴,以报主公不弃之恩。”
“我相信你们说到做到,都坐吧。”卫铉示意他们坐下,转而对陈元康、赵彦深(赵隐)、裴昂之、陈嘉之说道:“长猷任都督府司马、彦深任都督府主簿、昂之和嘉之任都督府参军事。”
“多谢主公。”陈元康、赵彦深、裴昂之、陈嘉之喜不自胜,连忙起身行礼道谢。
他们都知道上党行台军政分立,行台官员主管政务、骁果军高层管军事;两者各行其事、并行不悖。而都督府这个体系,则是属于卫铉个人的幕僚体系;卫铉所任命的官员与朝廷、与官方无关;但是被任命之后,看似是闲散之极,然而都是最为靠近卫铉的要职,而且是最容易施展自己的才华、最容易升迁的职务。
事毕,念贤行礼道:“主公,原辅军、屯田军不少将士有家眷、有田地;他们有了选择的权力以后,多数都卸甲归田了。可是来自太原和乐平二郡的和尚兵、来自河北的勇士都是孤家寡人,那些被裁减下来的人无牵无挂。我等虽然暂时安排进了屯田军、工曹将作营,却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嗯!”卫铉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说道:“那些孤家寡人野性未脱、精力旺盛,如果授予田地,他们未必能够安心经营;就此放归田野的话,多半变成祸害乡里的地痞。如果置之不理,他们又容易哗变,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给所有光棍找媳妇。他们一旦有了妻子、有了家庭,就等于有了牵挂,心性也会稳了下来。”
“主公。”念贤苦笑道:“我等也想过,然而上党诸郡与朔州、恒州、肆州、汾州不同,那四州饱受战火荼毒,出现了男少女多的状况,而我们上党诸郡很多年不受战火影响,男男女女都很稳定。官府急切之间,哪有几万名妇女?”
“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办法?”卫铉问道。
“有是有。”念贤道:“我和段长史、柳主薄、范司马等人商议过,我们想出的办法就是从朔州、恒州、肆州、汾州引入几万名孤苦无倚的妇女,然后嫁给那些、那些光棍。只不过此事需要主公做主。”
“嗯!”卫铉点了点头,向行台司马范宏问道:“范司马,行台这边有何想法?”
范宏连忙拱手道:“主公,行台这边与念司马等人商议过了,双方都觉得此法是最好的办法。只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资格接触五州刺史、大都督;此事还要主公主持。”
卫铉理解大家苦衷,说道:“我会分别写信给大都督、元并州、薛肆州、尔朱恒州、叱列汾州,请他们收拢孤苦无倚的妇女,然后送来上党。不过此事也要大把时间准备,不能解燃眉之急。”
他思考了一会儿,向主管工曹的贾琛说道:“贾工曹,我写一封信:说是在南北上党之间修一条直道,以此加强南北上党之间的联系,你可曾知晓此事?”
“卑职知晓。”贾琛拱手道:“主公,我等接到命令之后,已让工曹司韩丰司长带上勘舆师、能工巧匠前去勘测直道路线。韩司长他们一边走访民间,询问山道的水文条件、季节变化;一边绘图、一边核算。正是因为抱着谨慎之心,故而至今未归。不过走道北段没有大江大河,不受雨季淹没,所以北段随时都能动工。但是韩司长数日后,会回来汇报,卑职认为听取韩司长的禀报后,再做做决定也不晚。”
“谨慎是好事。等韩司长回来再说此事。”卫铉欣然一笑,又道:“韩司长回来以后,就让裁撤下来的人去修路,在‘以工代赈’的同时,消磨他们的野性。军政双方,都要重视起来。”
“喏。”众人应命。
接着,众人又议论起繁琐细小、却事关根本的政务。
卫铉在京城的时候,天天参朝,他发现朝堂要员在提出问题之时,多数只会提问题,并没有开出“对症下药的药方”。而上党行台官员在他影响之下,显得十分务实;他们不光提出问题,而且还会附上解决方案;甚至有人在提问题、献方案之后,还核算了成本。
这些表现、这种务实之风,无论是对也好、错也罢,卫铉都是加以褒奖和鼓励,若他们像朝堂要员那般只会挑毛病,却不办实事,那才叫他厌恶了呢。
上党七郡是他的基本盘,北上党三郡是核心中的核心。但是卫铉也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是包括七郡的南北两大富饶的盆地、七十多万人口,若是严查隐户、黑\/户,怕是有百万人,而长在太行山的各种珍贵药材果子、生在太行山的动物皮毛也能成为上党行台财政之源。另外还有很多很多石炭(煤)、铁矿,只要开发出几个矿藏,且手上拥有足够工匠,武器装备全部不用愁。
劣势也很明显,最为显著的是人才。军队人才倒是不愁,他早已在书信上和念贤等人商议过,今年要把一批行动不受影响的伤残将士甄选出来,然后分置七郡各县各乡,由他们负责训练县级、乡级武装;而主管治安的县尉今后主管治安,不像现在这般管理军队。
关键还是中低层治理人才少得可怜;而上党“速成班”学子也少,根本跟不上他扩张步伐,就算他现在把全部学子派出,也不够南上党四郡消化。
能工巧匠也没有多少,从而导致立在煤炭、铁矿之上的上党行台无法将之开发出来,更别说是打造成武器装备了。
但人才不是一年一收的庄稼,此事再急,也急不来。不过上党既然没有中低层治理人才,急切之间又培养不出来,那他也只能从其他地方引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