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312章 软禁卫铉在京?

卫府左堂,卫铉和韦孝宽、李穆一起会见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李士定。李士定有求无人,没有隐瞒,将河北局势一一道来。

作为统御全军讨北都督,李神在年底接到任命的第一时间,立刻率领一万五千名相州军和赵郡李家私家北上定州坐镇。同时召令各郡县和清河崔氏、长乐冯氏、魏郡袁氏、渤海高氏、渤海封氏等等地方名门响应朝廷政策,招募地方勇士,护卫桑梓;最终又得兵四万。

后方补给物资抵达以后,李神兵分两路。一路从中山郡出发,沿滱水北上,做出驰援定州北平郡的样子,实则收复瀛州高阳郡北部,断幽州刺史王延年、幽州司马崔绍、范阳太守卢琰等人的后路;一路从中山郡东进,沿着官道进军瀛州高阳郡进军。

第一路由殷州刺史崔楷率领,以殷州军以主,外加三万杂兵,总兵力四万五。第二路由李神亲领,他以相州军、李家军以为主,辅以一万杂兵,总兵兵力两万五。他们两路并进,约定在高阳郡汇合,歼灭王延年部。

之前王延年部拥兵四万,多次被坚守高阳城的源子雍打退,王延年部受到不少的损失,因此全部退回高阳新城休整,然后和北平郡的宇文泰部连成一片。然而宇文泰部在北平城也被杨津杀得大受重创,如今的兵力不足两万,且士气低落,应该是不堪战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两支互为犄角的叛军总兵力还有五万左右。而李神手中几乎没有什么精兵可言,还大胆的兵分两路,其实有些冒险了。更别说攻打涞源城的宇文洛生、任祥随时可能回来,他就这么率领几万杂兵与之对峙,最后能不能歼灭王延年,还是未知之数。但是李神也是别无选择,他必须在元孚到来之前遏制叛军势头,并且以威慑幽州南部的态势、从东部战场减轻任城王元彝的压力。

李神领军东进后,沿着官道行军数日,收复了高阳郡乐乡县,并且等到了收复定州中山郡蒲县和永宁县、瀛州高阳扶舆县和清苑县的崔楷军。

两路大军在高阳清苑县外汇合扎营,西北方的宇文泰令李弼、李天赐为将,率五千骑兵出击,打算利用骑兵优势袭扰,好让王延年部从容北撤。

敌我双方在清苑县打了几场,李弼和李天赐被斩首一千多级,随后便一心一意袭扰了。

这还不算,李神又抓住时机,亲自到“白洋淀”附近设下埋伏,于大年初三清晨击溃了王延年部,斩首和俘虏一万四千余人,使之直接败往北方的幽州,而不是去和宇文泰汇合。

李弼和李天赐见势不可为,只好退回幽州范阳县武阳城。

由此一来,高阳郡尽数被朝廷收复,瀛州再无叛军存在。

当李士定表述完毕,卫铉由衷的说道:“都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两,我看李相州是一个顶百、顶千顶万。李相州此役打得太精彩了;他不给敌人丝毫喘息机会、不给敌人知彼的机会,抓住机会便穷追猛打,使敌军都回不过神。”

说着,他目视李士定,又道:“但是接下来,怕是要堂堂正正的对决了,李相州身上压力可不小啊!”

大战发生之时,里应外合、诈城、反间计、奇袭之类的计谋只是辅助手段,关键还是硬碰硬、关键还是实力之间的较量。李神运用个人奇谋打得叛军措手不及,但是仍然无法改变他的弱势地位,因为他的兵全部是弱兵、杂兵。若是两军对垒的话,他的士兵肯定打不过久经沙场的叛军,甚至连叛军的冲杀而来的气势都承受不了。

只是这种话,卫铉也不好明说。

“河东公所言极是。”对于卫铉,李士定是十分的服气,而类似的话,他的父亲李神也曾说过;他欠了欠身道:“河东公,杜洛周让葛荣率领本部继续攻打天门关,自己率领五万精兵南下驰援。家父担心麾下士兵打不过,只好派我前来求救,恳请河东公再次出兵。”

卫铉听说李士定来访之时,心中就所预料了,他没有答应或拒绝,而是好奇的问道:“尚书左丞、冀州刺史元孚已然率领四万羽林军北上助战;以羽林军的兵力、战力而言,应该够了。况且我听说尚书左丞刚正不阿、一心为国,他不至于像源子雍那般吧?”

李士定有求于人,不敢隐瞒,实言道:“尚书左丞是不至于,但是家父觉得羽林军与麾下杂兵一般无异,如果发生大战、血战,也不顶用,所以请求河东公出兵。”

“李公子,我是想出兵征战,可是你找错了人了。”卫铉露出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摊开双手道:“我现在身在京城,你觉得我出得了兵么?”

“河东公这是……”李士定听了卫铉这番话,不禁怔了怔,本能的以为卫铉被朝廷软禁在京了。

“李公子,你还没有见过李兵部吧?如果没有,你还是去找李兵部!”卫铉也是一个小小的小诸侯了,他虽然恨不得立刻回到上党,但是胡太后多疑猜忌、接二连三对他动了杀机,所以姿态必须摆足,不能说走就走,只能无所事事的逗留在京城。

李士定的到来,无疑是给了他离开京城的合理借口,但不能由他在胡太后面前主动请战,而是要让别人到胡太后面前举荐他。身为武卫将军、兵部尚书的李神轨是胡太后的亲信,此人无疑是举荐自己出兵助战的最佳人选。

要是李神轨出面举荐,胡太后又能同意,卫铉就可以跳出牢笼,冠冕堂皇的离开京城。

“诚如河东公所言,我确实还没有见过李兵部。”李士定定下心神,连忙拱手作答。

李士定身怀重任,心急如焚。他入京之后,都没有和忙碌的李神轨见过一面,他仅仅只是与李府一名管事碰了个头,然后让对方带领自己找到卫府,根本不知卫铉此时的处境。

卫铉闻言,对他说道:“若陛下和李兵部、朝廷诸公让我出兵,卫某责无旁贷。”

“喏。”李士定与卫铉有过多番交流,心知对方快人快语,起身道:“河东公,事不宜迟,我这就去找李兵部。”

“请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