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109章 相互成就

卫铉告别斛律光、叱列长乂,疾步来到后帐会客“厅”,只见薛怀恩与两名年过四十的中年男子叙话,两人虽是风尘仆仆、灰尘满发,但是他俩显然从小就受过严格的礼仪训练,早已养成良好的坐卧行走习惯,此刻他们颈项笔直、腰杆挺拔,从骨子里透出一种雍容尊贵的气质。

一见卫铉入内,三人尽皆起身相迎。卫铉不待他们说话,大步上前拱手道:“卫铉拜见师叔、两位前辈。”

薛怀恩闻言,面露古怪之色,正待开口解释之时;那两名中年人却是如遇洪水猛兽一般,忙不迭的避到一旁,坚决不受卫铉此礼,反而向卫铉执晚辈礼,极有武人气度的中年人一礼及地:“河东薛庆之拜见世叔。”

文质彬彬的中年人亦是行礼道:“河东柳师道拜见世叔祖。”

一时间,卫铉都懵求了,他知道自己在河东名门里的辈分极高,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高得这么离谱,以至于一时反应不过来。

从眼前三人的年纪来分析,薛怀恩多半是自己的后辈,甚至是孙辈都有可能。

见卫铉看向自己,薛怀恩焉能不知他在想些什么?他与薛庆之是同辈,从世交上说,的确比卫铉低了一辈。他颇为尴尬的咳嗽了一声,示意薛、柳还有行礼呢。

“方才着实是太惊讶了,实在抱歉,免礼、免礼。”薛、柳二人以晚辈自居,那是他们家教好、门风好,如果真的以长辈自居,就是卫铉的不对了,此刻受到薛怀恩一提醒,连忙将他们扶起。

“世叔\/世叔祖客气了。”薛庆之和柳师道也猜到卫铉为何愣神,不过正统名门对辈分看得极重,认为晚辈拜见长辈是理所当然之事,而且他俩在本族的辈分比较高、且又不是意气用事的小愣头青,此时此刻忽然遇到一个小长辈,非但没有因为年纪上的差距感到难受,反而觉得很有意思。

寒暄完毕,各自入座。卫铉却又起身向两人拱了拱手,郑重的道:“两位也知道卫家现如今的处境,我又年少无知,对于我们三家的关系有些弄不清楚,还望海涵,但我知道薛、柳二族重情重义,一直照看卫家祖上坟茔;这份情义,卫铉刻不敢忘。”

“三族同气连枝,世代交好,理当如此。”薛庆之和柳师道欠了欠身,卫铉此礼他们代家族受了。

薛氏和柳氏是源远流长的名门大族,放到其他地方,那都是强大的存在,然而在河东却被闻喜裴氏压得死死的,而河东以北是太原王氏的天下、以西的关中是韦杜的天下、黄河以南又是弘农杨氏的天下,东边的河内司马氏虽然没落严重,但是司马氏又是裴氏的盟友,所以夹在中间的薛氏和柳氏很难对外扩张,如果以上党为基,然后借助官面上的力量迂回向南方的河内进军,他们就能打破地缘限制,这也是二族愿意参与卫铉计划的重要原因之一。

卫铉复又坐下,向两人说道:“两位前来,说明薛柳二族对对联合进军上党的计划颇有兴致,今后的商队,我们三族各占两成收益,另外四成捐赠给大都督,不知两族家主意下如何?”

收益的问题,卫铉其实已在写给薛氏和柳氏家主的信上提过,但是他现在还想提醒一下,以免日后出现冲突和矛盾。

薛庆之欠身道:“我族家主、族老对世叔的倡议毫无异议,不过我们只要一成收益,另一成交给世叔支配,还望世叔不要拒绝。”

“叔祖,柳家亦然。”柳师道也表明了自家态度。

薛氏和柳氏根本就不在意那一两成收益,他们在意的是卫铉这个人,故而愿意出人出力、参与到卫铉的计划当中;然而两族知道分文不取的话,反而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反而不利于以后的团结互助,于是决定只取一成,另一成则是用来协助卫铉崛起。

此中道理,卫铉自然看了出来,若两族一文不取,那他就欠下了巨大的、难以偿还的人情债了;而两族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些,所以他们明明就是想帮助自己崛起,但是又来了个“在商言商”、不让他欠下人情。

这份为他着想的心思,着实让人感动,他向两人行礼道:“薛柳二族顾念旧情,一心为我着想,更不愿让我欠下老大人情。这份心意,卫某感激不胜。”

“卫某如今一贫如洗,缺人缺钱,便领受了大家的好意。”

薛庆之、柳师道欣然还礼,他们也有考验卫铉的深意,如果卫铉看不穿家族的苦心,认为一切是理所当然,那么合作也只有这一回了。

薛怀恩听着卫铉得体应答,大感欣慰、松气的同时,又有浓重的心疼,毕竟卫铉只是一个半大孩子,可他却要担起此等重任。

卫铉目光看薛庆之,经薛怀恩方才的细细介绍,他知道对方字庆集,于是说道:“托大一声,便叫你庆集吧。”

“理当如此,无托大之说。世叔有话但说无妨。”薛庆之失笑道:“毕竟我们是自己人,用不着客套”

“我听元刺史说过你。他说你是龙丘县子、廷尉丞,暂时因事亲赋在家,他还说你是精通律令、善于断案之良才。”卫铉目视对方,继续说道:“如今肆州刺史一职空缺,你要是不嫌肆州贫瘠,我向大都督和元刺史举荐。”

事实上,元天穆本来就有此意,当时,他也借机提出以薛抗王的策略,于是元天穆果断决定向朝廷举荐薛庆之,但是此乃内部消息,薛庆之显然不知道。

此时提前说了,不管元天穆的举荐最后成与不成,薛氏和柳氏都以为是他向尔朱荣和元天穆举荐的结果,此外还能让两族意识到他在尔朱荣和元天穆面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对以后的合作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处。

此言一出,就连薛怀恩都感到难以置信,更别说是初来乍到的薛庆之和柳师道了。

薛庆之和柳师道相视一眼,前者面容上现出一丝震惊之色,问道:“当真?”

卫铉颔首道:“不假。”

薛庆之深吸一口气,起身行礼道:“只要世叔举荐,无论成与不成,我都铭记于心。”

卫铉点了点头:“好,那你回去静候音讯。”

“多谢世叔。”薛庆之欣喜之余,也不忘推荐旁边的柳师道,只见他躬身道:“世叔,师道长才政务,才干更在我之上,只是他一直没有出仕契机,故而担任柳氏管事之一,特向世叔举荐。”

“正好我也有此意。”卫铉答了一句,笑着向柳师道说道:“师道没有功名在身,又有打理家业的经验,而我这里正好缺少政务大才,你可担任新军检校主簿一职,只要做出政绩,我正式用大都督举荐,你看可好?”

军中政务全部由王佑一人负责,如今确实是没有什么事,但是却不利于长远大计;而柳师道是大半个自己人,如果他愿意当新军检校主簿、接管新军一部分政务,那是再好不过了。

“多谢叔祖厚爱,师道决不辜负叔祖厚爱!”柳师道想不到卫铉如此器重自己,一开口就让他担任检校主簿一职,神色激动的起身道谢。

安排妥当,卫铉向薛怀恩说道:“师叔,我明天就要率领新军讨伐费也头牧子,劳你带庆集、师道回家休息。”

新军驻地离梗阳不远,卫铉这六天时间都回家三次了,但是现在肯定回不了了。

薛怀恩终于知道军营为何这般忙碌了,他皱眉道:“明天就要出征?”

“对!”卫铉点了点头:“家中事,以及三族商队组建等事务,又要劳烦师叔了。”

“无妨,你们自己小心一些。”薛怀恩叹息一声,很是不放心的叮嘱了一番,而后起身向薛庆之和柳师道说道:“我们走吧。”

“世叔祖正值用人之际,侄儿即刻履行检校主簿之职。两位世叔请回。”柳师道无官无职,倒是十分洒脱,他表明了态度,又向薛庆之说道:“此中事儿,还望世叔向我家家主转告一声。”

薛庆之有官职在身,休假也是因为家中有事,自然不宜随军出征,他沉吟半晌,点头道:“也罢,我会将此间事如数转达。”

在河东的时候,薛怀恩其实已经代表卫铉和薛氏、柳氏达成了商业联盟的协议。薛氏和柳氏出人出钱,而卫铉今后在官面上为三家商盟保驾护航。

两人此番前来,主要是想要见一见卫铉、看他值不值得全力支持,不料卫铉比薛怀恩说的还要出色,而且乍一见面,就给了两族、两人天大重礼。

从这一点,薛庆之和柳师道不但看出卫铉在尔朱荣、元天穆面前有着难以想象的影响力,而且非常懂得感恩,他此番回去以后,定然说服两家家主,让两家加大支持力度,好使卫铉尽快成长起来。

而卫铉孤身一人,他过得越好,对薛氏和柳氏越加倚重;到那时候,三家完全就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他日面对裴氏等超级门阀、大势力之时,压力也不至于像现在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