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大人,方大人——”

替她牵马的那个一惊一乍的小吏奔了进来。

方清露放下邸报,看向来者。

“那个女壮汉——”

方清露打断他:“那人是个女子,跟汉子无关。”

“那个女子……”小吏怎么说怎么变扭,喘了几口气才道,“她那女儿,起疫了!”

方清露唰地起身往外走去,小吏急忙跟上。

“什么症状?”

“回大人话,高热,肚子肿大,一直下痢。”

“黄七这几日是不是没来当差?”

“是,今日晚间才来。”

“本官等会就写折子,你隔着墙叫他,让他递消息给宫里。”方清露疾步走向厢房,“传令,封锁府衙,不得放出一人。”

她摸出手帕掩住口鼻,在纸窗上抠出一洞,观察着那孩子的反应。

……

消息递进宫里时,秦玅观正准备用膳。

唐笙今日侍膳,一听是方清露递来的消息便警觉起来。这个时辰本不该有折子送来打搅秦玅观的,二娘送的急,想必是有要事。

“陛下。”她叫住秦玅观,“您别接。”

秦玅观顿手。

唐笙叫宫娥取来一壶酒,在折子上洒了些,静置了片刻才取过来。

“我念给您听可以么?”唐笙目光炯炯。

秦玅观亦觉察出了危机,颔首同意了。

她屏退左右,殿中只留下了唐笙和方汀。

唐笙故意同秦玅观隔开些距离,念了几行,眼睛便瞠大了。

高热、呕吐、下痢、咳血、腹肿有水声、皮肤粗黑……

有潜伏期。

读上半段时,唐笙的心是悬着的,二娘记录的最初几个症状秦玅观也对的上,读到后边唐笙才稍稍放下心来。

过去学过的传染病知识在脑海里翻覆了一遍,联想起雪融引起的山洪,唐笙心中浮现了一个猜测,但她也不敢确定,只得按捺着性子念完了全文。

殿内响起了念珠拨动声。

“太医院拨几个靠得住的人去。”秦玅观缓缓道,“查清到底是什么疫病,给出药方。”

她屈起指节抵着鼻尖,隐忍着喉头的痒涩,继续道:“京中不能有疫病,此事必定引起城中恐慌——”

“方汀,将院判叫来。”

“是。”方汀快步出殿。

秦玅观尚在病中,本就没有什么胃口,这份折子传来,更是没有心情了。

她最信得过的几个医官已在今日下午启程前往辽东,眼下太医院能用的人极少。

“陛下,辽东至京城要行几日?”唐笙轻声问。

“官府传递文书,最快也要三日。”秦玅观顿了顿道,“若是拖家带口步行至京城,至少也要一月。”

秦玅观的说法从侧面验证了唐笙的猜想。

唐笙犹豫再三,终于道:“陛下,微臣去吧。”

她在中医药方面虽有知识欠缺,但在传染病知识上,比起这个还没发明出显微镜的时代,积累还是比较丰富的。

只是,她在药方上的运用肯定没有日日和中草药打交道的医官娴熟。唐笙想要配个副手,同她一起去。

她已经在盘算着带着哪几本医书去京兆府了,却听得,不远处传来一道沙哑的声音。

秦玅观道:“不可。”

唐笙还想再说些什么,方姑姑却已领着太医院院判入内了,只好噤声。

院判看了方清露传来的折子,惊出了一身冷汗。

“陛下,从方大人呈报的症状来看,这是水蛊啊。”院判低低道,“赤壁之战,曹军溃败正是因为此症。”

“《诸病源候论》有言: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常欲饮水,皮肤粗黑,如似肿状。”院判深吸气,胡须有些颤,“若得此症,甚难医治。”

念珠拨动声止,灯火摇曳,秦玅观清瘦的面容更分明了。

“甚难医治?”

“是……此症由湿热邪毒引起,遇水则易染病……”

“不然!”唐笙出声打断,“此病虽然在水中传散,但却是由虫卵寄身体内致病,只要不触碰带有虫卵的水源,人同人是不会传染的。”

院判术精岐黄,妙手仁心,长治年间几次大疫皆是由他牵头阻断的。他虽疑心唐笙的说法,却又碍于秦玅观对唐笙的重视没有立即反驳。

“那唐大人是否拿得出治病之方?”

唐笙迟疑了片刻,旋即道:“我需要些时间。”

院判摇了摇头,虽无轻蔑之意,但看她的眼神却和长者看小辈类似。

他的话也让唐笙稍稍冷静,她此刻没有现代合成药物和医疗器械的帮助,短期内要想找到根除疫病的方法很难。

再者,这疫病万一不是她猜测的那样,而是其他疑难杂症……

唐笙想得越多,心中的忐忑不安之感便泛滥

得愈发严重。

冷水兜头浇了下来。

“周院判,依你所见,这疫病该如何阻隔。”

“回陛下话,对症下药,用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消除鼓胀。疫区封锁,死尸焚化——”

院判说了许多,但没有提及主要的隔断传播方式,唐笙很是心急。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法子必然导致疫病扩散,到时候满城风雨,秦玅观就更难处置了。

唐笙打断喋喋不休的院判,匆忙道:“陛下,微臣虽无法立即给出药方,但可以协助方大人阻断疫病传散。”

许久听不到御座上的人回应,唐笙抬眸,对上了秦玅观的视线。

她神色恹恹,面上很是不悦。

“不可。”

秦玅观斩钉截铁般说道。

第56章

今夜的京兆府兵荒马乱, 宫里来的御林卫围住了府衙,不许人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