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苏离(1)
第220章苏离(1)
其他院子里的丫鬟小厮们也都不用再当值,有的回家离家近的则回家过年了,有的离家远的则聚在一起,守岁。
并没有太过华丽的装备,有的只是一家人围在一起温馨的画面,此时,已经接近亥时了。
就在此时,桂妈妈突然神色激动的从外面进来,附在苏老夫人耳边低语。
只见苏老夫人一开始表情甚是激动,接着便是思念与欣喜,然而却只在脸上停留片刻,便是满脸的愤怒了。
苏玥妩还是第一次见到苏老夫人脸色转变的如此之快的!究竟是发生了何事?才会让祖母表情那么丰富?
然而,此时,心中有着疑惑的,不止苏玥妩一人,在座的众人皆是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但却没有任何人发问。
毕竟,跟着苏老夫人那么久了,有些事情,她只要不想说,你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从她口中打听出什么来的。那真是比用蜡烛封了口的信封还要严实!
就在众人以为苏老夫人不会说时,她却微微叹了一口气,望着众人的神色,伸手理了理并不凌乱的衣领,道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不孝女回来了。”
不孝女?是谁?众人疑惑不解。
等等!
能让苏老夫人称之为女儿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十二年前嫁到岳国去的苏离!
莫不是……苏离回来了?!
“不错,正是苏离!”苏老夫人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印证了众人的猜测。
苏离啊!这个她所谓的姑母……
苏玥妩陷入了沉思,对于苏离,其实苏玥妩是半点印象也没有的,因为她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远嫁了,若不是有一天爹爹突然说漏了嘴,苏玥妩甚至都不知道她还有个姑母。
然而,这并不是让苏玥妩陷入沉思的原因,而是,前世,从始至终,苏离都未曾回来过,而今,竟然在这个时节回来了?更何况,这个所谓的姑母苏离,连苏家被灭门,凌迟时,都未曾出面,不管怎么样,苏玥妩心中都不可能会对这个所谓的姑母,很有好感。
“祖母,苏离是何人?”苏玥妩佯做不解,与此同时,曲清欢也露出不解的神色,然而,其实她是知道这个人的,在她进苏府前,殿下就已经派人将苏家上上下下的主子的资料给她看了一遍,因此,她自然知晓苏离是谁。
不过,苏离离开时,曲清欢还未来苏府,因此,她若是对此显示的很淡定的话,怕是会露出什么马脚来!因此,曲清欢才跟着苏玥妩的话,疑惑的看望着苏老夫人。
苏离离开时,苏清和、苏此煊(苏玥妩大伯的大儿子)、苏以煊、苏茹萱等人皆已经隐约记事儿了,特别是庶长子苏此煊,那时已经十二岁了,已然是个小男子汉了,记得最是清楚,就连苏清和也已经五岁了,也该记事儿了。
因此,听到苏离的名字时,并不陌生,且还记得这个姑母,在幼年对他们极好,可惜,当时年幼,许多事情,已然记不大清了。
只见苏沉夫妇与苏沉兄长苏志夫妇皆是一副难以言喻的神情,不知是欢喜,还是愤怒!
苏老夫人没有开口,其他人自然也不会说。
良久,苏老夫人才带着缅怀的神情,叙述着有关苏离的事情……
苏离,丞相府嫡女,苏老夫人最疼爱的孩子,性情直爽不做作,善良大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堪称京城第一才女!然而……这一切,却在苏离十六岁时突然变了……
分割线———————————————————————————————————————
“爹爹!娘亲!那该死的岳国,又派兵攻打咱们乌金国了!约过人好讨厌!”一个身着火红色衣裳的花季少女,跑到书房,对着一对年轻的夫妇道。
“离儿,乱世中,打仗在所难免的。”男子揉了揉少女苏离的头顶,温和道。
“可是……离儿不喜欢打仗,打仗会死好多人的……且,大哥也在军营中,离儿担心……”苏离神色充满的担忧。
“傻离儿,沉儿是做的军师,出谋划策的,又不上战场,担心他作甚,再者,沉儿都快弱冠了,还能不会把自己照顾好吗?”苏离父亲淡淡道,然而,目光中的担忧却出卖了他。
苏离咬了咬唇,不再说话。心里却做了另一个决定,一个改变了她一生的决定……
翌日,苏离闺房只留下书信一封,而被窝整整齐齐的,一起温度都没有,显然,昨夜里并未有任何人躺在这里。
早上收拾房子的丫鬟,发现写封信后,便赶紧去找老爷夫人了……
“果然,还是出来的日子比较自由!”一个瘦小的男子感受着阳光传来的温暖,张开双臂,情不自禁喟叹道。
此人,正是之前离家出走的苏离。
打仗的地方离京城很远,苏离赶了约半个月的路程,这才风尘仆仆的感到了两军交战的边界——虞城。
因为两军交战是在野外,因此并未波及虞城里的百姓。
城外战火连天,城内却依旧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由此可见,带兵反击的将军,定是一位很得民心的将军!
到了虞城之后,苏离也就不急着赶路了,再加上,天色渐晚,虽说虞城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但晚上也不见得很安全!
因此,苏离便在虞城住了一晚,天一亮,才出城去野外,寻找自家兄长苏沉!
然而,却在半路遇到了埋伏,苏离被捉了个始料不及!
待苏离回过神后,才发现,她已经在了敌国军营了!
此时,军营中,还有不少人与她一样,被五花大绑着,苏离从未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心下突然有些害怕,但又有这么些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兴奋!
帐篷中有五个被绑着的人,三男两女,哦!不,她如今也是男子装扮!应是四男一女。周围不乏一些拿着兵器的士兵,一丝不苟、威严的站着,仿佛一颗松树似的!
他们只是四肢被绑着,敌军并未用布条之类的塞着他们嘴巴,因此他们是可以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