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祭祖

第219章祭祖

不知不觉,君珩已经说了将近一个时辰了,此时,外面的天已经大亮!太阳低低的挂在天空,似乎也在为过年而兴奋的欲低下头来,看看这人间的美好!

众人在偏厅用了个早膳,这次并未用屏风隔开,且君珩也牢牢挨着苏玥妩的位置。这让君珩心中很是满意,嘴角的笑容就没有下来过!

在用膳的过程中,苏老夫人、苏沉夫妇,以及苏清和都在暗自打量着君珩,虽然已成定局,可他们就是想再观察观察,信王殿下的人品。

君珩用膳极为高贵,从不张口吞下去过多食物,一举一动皆自带光环,令人赏心悦目!让人不由自主的就会跟着他的动作走!

用过膳后,又临近年关,事务繁忙,君珩自然不好再打扰丞相府众人,因此,便离开了。

此时,丞相府各个地方的门幅已经换好,阖府上下也都在打扫着丞相府的卫生,保证处处清洁!

苏玥妩怀中抱着丸子在房内发呆,想着接下来要做的事儿。

圣旨上并未说是哪天成亲,只说择良辰,因此,苏玥妩也不确定是何事,但有种感觉,就是皇上绝对会在众国皆在时让他们二人成亲的!也算是个见证了,倘若真的如此的话,那么她离自由的日子可就愈发远了……

苏玥妩可不认为,成亲后,君珩会让她在外面抛头露面!再者,即便君珩同意,怕是皇上也不会同意的!毕竟,她一旦入了皇家门,便是皇家人了,一举一动皆代表着皇室的颜面……

忙碌的一天总是过得十分快,且,冬季白天又十分短暂,不过酉时,太阳便下山了。

苏玥妩用过膳后,便早早就入睡了,因为,明天还有非常重要的事情!

每年一到到腊月,家家户户就要开始治办年事了。

而年事最重要者莫过于祭祖,且祭祖一般都是在大年三十,就是明日……且祭祖也是一年中最大的礼仪了!

翌日一早,苏玥妩还不等旁人来催促,便早早的起来了,待穿戴整齐后,东莲等人才进来。

苏玥妩便带着东莲等人去了苏老夫人的院子,吃个团圆饭!

用过膳后,便要准备祭祖了。

苏老夫人在用膳时,就已经提前派人先把宗祠打开,让下人打扫去了,同时收拾一些供器,为饭后的祭祀做准备。

在苏玥妩等人用过膳后,苏玥妩的大伯一家便来了。

苏家支脉甚少,除却苏沉一个嫡出,苏玥妩还有一个庶出大伯,以及嫡出的姑母,然而,姑母早就在十二年前便嫁给了一个游客,四处飘荡,已经十多年未曾回来过了。

苏玥妩只在很小的时候见过这个所谓的姑母,然而,当时,是在太小,不记事儿,因此,早就忘了那个姑母长什么样子了,只记得后来,祖母气急了,更是说出“就当她从未生活这个女儿”这样的话!于是,姑母还就真的不曾回来过……

见只有大伯一家人,苏老夫人的脸色又沉了下来,但想到接下来的事情,便硬生生的将这种不好的情绪隐藏了起来。

反正那个人已经十多年未曾回来过了,今年,祭祖也不差她!何况,她早就不认她这个女儿了!再回来祭祖又有何用?!

苏老夫人用过膳后,便带着众人前往宗祠,因着,宗祠一直有人打扫,且方才又派人打扫了一下,因此,众人到时,宗祠早就已经一尘不染了!

因为苏夫人有诰封,要先进宫朝贺,然后才能来到宗祠,因此,苏老夫人带着众人进来后,并未有任何动作,显然是在等苏夫人。

因为每年三十,是祭祖之日,皇宫里也并未多做挽留,因此,苏夫人不消半个时辰,便从皇宫里回来了,此时,众人早就已经排列好,等待着苏夫人回来后的祭祖。

苏老夫人一列,苏沉与其兄长兄嫂一列,剩下的小辈儿们又一列。

主祭人是丞相府的嫡长子,即苏清和,即便苏清和上面有两个兄长,但因为是庶出,能进来宗祠已是仁慈,更别提让他们做主祭人了!

陪祭的则是苏玥妩与曲清欢。苏玥妩双手捧着玉帛,曲清欢则持着一炷香。

祭祀这才刚刚开始……

乐队奏着乐,听着倒也挺是庄重肃穆的,总共是要祭祀三次的,然后再依次敬酒,接着便是所有参加祭祀者一起行礼。

曲清欢那着那一炷香,在祭祀时,双手奉给了苏老夫人,苏老夫人拜过后,再给苏沉,苏沉再给其兄长、然后,苏夫人、苏沉兄嫂、苏清和、苏玥妩……依次类推。

虽然苏沉兄长年岁长于苏沉,但到底是庶出,因此,便是苏沉先拜。

一系列的事情后,祭祖才算是告一段落。

接下来,苏沉兄长一家,又待在丞相府中,用过午膳与晚膳,便一直待在丞相府中,等着天黑。

天黑了便可以开始守岁了。

苏玥妩等人在苏家长辈的安排下,将闺房里的剪刀都给系了起来,且将抽屉之类的都紧紧闭着,将一些能用到的东西,都提前拿了出来,因为,在守岁的过程中,是不允许开抽屉的!

待做完一系列的事情后,小辈儿们这才团聚到苏老夫人的院子,给苏老夫人拜年。

先由苏夫人与其同为妯娌向苏老夫人行礼,然后再各自带着自己的小辈儿们,男子一起,女子一起,分别向苏老夫人行礼,接着,小辈儿们便分别给自己的父母自己叔伯拜年,是为拜见长者。

拜完长者之后,还要拜兄长以及姐姐。这时,便没有了嫡庶之分,按照年龄排顺序。

接着,便是要等着下人们的拜年了。众位主子分别按照嫡庶、长幼依次坐着,接受着小厮丫鬟们的行礼。

受礼的同时还要开始散压岁钱,包括准备好的一些首饰和荷包银钱等。

于是乎,便形成了一种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晚辈再给丫鬟小厮压岁钱!只不过,数量面值不等罢了。

待收过、散过压岁钱后,众人这才开始聚在一起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