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红星电子研究所

赵部长眼前一亮:\"没错!那片区域足有两万平米,地势隐蔽,交通便利,非常适合改造成研发基地!\"

军方首长似乎对这个方案很满意:\"我们可以派工兵部队协助建设,加快进度。同时,派特种部队负责安保工作,确保绝对安全。\"

科学院老院士提出了另一个重要问题:\"研发基地的建制如何设置?归属哪个部门管理?\"

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这确实是个敏感问题。

如此重要的项目,各方都希望能有一定的主导权,但谁也不愿意完全交由他人掌控。

就在气氛略显尴尬之际,李明远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研发基地可以采用联合建制,由军方、科学院、工业部和轧钢厂共同组成领导委员会,重大决策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日常运行由技术总监负责,我愿意担任这个职务,向委员会负责。\"

这个提议似乎很好地平衡了各方利益,又保证了研发工作的独立性和系统性。

军方首长、科学院老院士和工业部代表交换了一下眼色,都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赵部长补充道:\"为了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研发基地应该有一定的行政独立性,可以直接向上级汇报,不受过多行政层级干扰。\"

军方首长思考片刻,郑重地说:\"考虑到项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建议研发基地直接向最高决策层汇报,获得特殊授权,可以跨部门调度资源。\"

这个提议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一致赞同。

一个直属高层、由多部门联合领导、拥有特殊授权的研发基地,将能最大限度地汇聚资源,加速技术突破。

科学院老院士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个研发基地应该有个正式名称,不能总叫'基地'。\"

\"电子技术研究所?\"有人建议。

\"计算机研发中心?\"另一人提议。

李明远摇摇头:\"这些名称都过于具体,容易暴露研发方向。我建议用一个代号,既简洁,又能体现我们的目标。\"

\"什么代号比较合适呢?\"赵部长问道。

李明远想了想,郑重地说:\"我建议命名为'星辰计划'。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像星辰一样照亮未来的科技之路。\"

会议室里一片赞叹声,这个名称既有诗意,又富含远大抱负,完美地概括了项目的性质和目标。

\"就叫'星辰计划'!\"军方首长拍板决定,\"下一步,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人员组织、设施建设、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

赵部长立刻接过话茬:\"我建议成立一个筹备小组,由各方派代表参加,共同制定方案。筹备小组可以立即开始工作,确保一周内拿出初步方案,两周内开始实质性建设。\"

这个提议得到了一致通过。

会议气氛变得更加热烈,各方代表开始讨论具体的人员安排和资源投入。

之前的紧张对峙已经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共同期待和对合作的积极态度。

军方首长看着兴奋讨论的众人,突然轻声对李明远说:\"李总工,我必须承认,今天是我军旅生涯中最震撼的一天之一。你展示的这些技术,超出了我的想象。\"

会议结束时,各方代表带着满心的激动和期待离开,承诺尽快落实各自的任务。

军方首长临走前,特意嘱咐随行的参谋,立即向高层汇报今天的情况,申请特殊授权。

当所有人都离开后,会议室里只剩下李明远和赵部长。

赵部长长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明远啊,你今天可真是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你早就准备好了这一手,是不是?\"

李明远微微一笑:\"算是有所准备吧。\"

\"那你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拿出这些图纸,而是要等到局势紧张时才亮出来?\"赵部长好奇地问。

李明远的眼神变得深邃:\"部长,有些成果过早公开,反而不利于它们的发展。只有在各方都充分认识到技术重要性的时候,才能获得最大的支持和理解。\"

赵部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考虑得很周到。不过,这些图纸真的只是你一个人设计的吗?太不可思议了。\"

李明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每一项技术突破背后,都有无数前人的积累和思考。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一些而已。\"

赵部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似乎想要看透这个年轻人的内心:\"无论如何,'星辰计划'将是一个划时代的工程。我很荣幸能参与其中,见证历史的创造。\"

两人走出会议室,站在轧钢厂的大门前,望着夕阳下的厂区。

不远处,那片将要改造成\"星辰计划\"研发基地的闲置区域,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宁静。

从明天开始,那里将成为一个忙碌的工地,数千名工人、工程师和科学家将共同建设一个改变国家命运的科技摇篮。

\"部长,\"李明远突然说,\"明天我们就开始筹备工作吧。时间紧迫,每一天都很宝贵。\"

赵部长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好!明天一早,我就召集厂里的骨干,启动前期准备工作。\"

……

三天后,轧钢厂李明远的办公室。

\"明远!明远!大喜事啊!\"赵部长像个喝高了的大学生一样冲进办公室,手里挥舞着一份红头文件,整个人激动得满脸通红。

李明远正在桌前专注地调试一个小型电路板,闻声抬头,看到赵部长这副模样,不禁莞尔。

在这个时代,能让一位堂堂部长如此失态的,恐怕只有一件事。

\"批下来了?\"

\"批了!全批了!\"赵部长一屁股坐在李明远对面的椅子上,大手一甩,将那份红头文件摊在桌上,

\"不仅批了,还给了特殊权限!直接命名为'红星电子研究所',可以跨部门调度资源!\"

李明远拿起文件仔细浏览,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笑意。

\"五千万!\"赵部长伸出五个手指头,激动地几乎要跳起来,

\"特批五千万专项经费!这相当于十个中型工厂的年产值总和!\"

李明远心中暗笑,在他那个时代,五千万也就够买几套二环内的房子。

但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确实是一笔天文数字。

\"部长,别高兴太早,\"李明远放下文件,提醒道,\"资金是到位了,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计算机不是简单拼装就能做出来的,我们需要组建一支顶尖团队。\"

赵部长拍拍胸脯,\"这你放心,高层已经下了死命令,全国各地的精英技术人员都在往这赶。很多人连夜打包行李,连家里人都来不及告别就上路了。\"

话音刚落,窗外突然传来阵阵轰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