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赚钱的法门

“一亩地一千多斤的产量,真要有那一天,俺就回去种地了,”汴祥摇头说道。

他自己就是庄家出身,对田地里的收获到底该有多少,自然也是一清二楚。

上等的良田,上好的麦种,亩产能有两石,也就是两百四十斤,就已经算是高产了!怎么可能会有亩产上千斤这种事!

两人说话间,已是来到了小黄山,

这里有一小片谷地,如今算是梁山的禁地,除了头领之外,闲杂人等,一律不许靠近。

“哥哥,汴祥兄弟回来了!”扈三娘通报了一声。

晁渊这才回过神,走回田边,望着汴祥笑道,

“看兄弟这满脸的喜气,此次下山,肯定又是收获颇丰了?”

“哥哥猜的不错,”汴祥喜滋滋得说道,“那谋财害命得张员外按照裴孔目的判决,被俺直接砍了脑袋,从他家里,足足搜出了两万石得粮食,还有上万贯的钱财!”

“如今这些钱粮都堆在水泊岸边,只等着阮家兄弟拿船运回山寨!”

“给百姓的那份留了吗?”晁渊问道。

“哥哥放心,这种事俺可不会忘,”汴祥赶忙说道,“还是按老规矩,每人留了两石粮食,两贯铜钱。”

“对了,哥哥,阮家兄弟这些天忙活什么呢?怎么经常不见人影?”汴祥纳闷道,“以往俺们下山回来,他们都是早早就把船只驶到湖岸等候,今天没见着他们,俺还以为是山寨里出了什么事呢!”

“阮家兄弟也有他们要忙的事,等以后你就知道,”

晁渊微微一笑,这梁山方圆八百里水泊,自然也不能浪费,

他前世学过一种养殖珍珠之法,前两天刚教给阮家三兄弟,三人最近正忙着选蚌蛤的养殖地址呢。

提到这珍珠养殖,还有一番趣事,

原来晁渊见小黄山上这一亩的麦种在梁山上引起了诸多议论,很多人都不信能有亩产千斤之事!

所以在兑换到珍珠养殖之法,将它交给阮家三兄弟时,晁渊还颇费了一番口舌,让三兄弟不管信不信,都要照着养殖方法上的操作去做!

他是担心阮家三兄弟不信珍珠养殖这回事,从而在日常养殖中懈怠,却不想阮家兄弟听了后,脸上却只有惊喜,不仅没有不信晁渊说的,反而迫不及待地让他赶紧教授那珍珠养殖之法。

晁渊纳闷之下,赶忙询问,这才知道,原来此时的北宋,竟然已经有珍珠养殖技术了!

三四十年前,在庞元英所著的《文昌杂录》中,便详细记载了人工育珠的始创者和方法,

“礼部侍郎谢公言有一养珠法……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开口,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经两秋,即成真珠矣!”

庞元英,便是庞籍之子,

这庞籍虽与后世传闻的那位庞太师同姓,也有人将其当为庞太师的原型,但据考证,两人其实并没有关系。

庞籍是北宋名臣,抗击西夏,提拔燕青,为政清廉。而那庞太师的原型,该是仁宗年间的外戚张尧佐才对!

这庞元英身为宰辅之子,自然是见多识广,所以才记录下了这珍珠养殖的创始者和方法。

只是此事虽已在民间传开,但那《文昌杂录》却不好找,便是有幸见过的,也多对其敝帚自珍。

一般民众,都只知珍珠能通过养殖蚌蛤获得,却从未见过详细的办法。

阮家三兄弟世代渔民,自然也听过这事,却从未想到,晁渊这里竟然就有养殖珍珠的详细法门!.

珍珠养殖之事,乃是晁渊为梁山弄出的一个财路,他倒不是有意隐瞒,只是此事还在筹备中,总要等阮家三兄弟弄得差不多了,再告知众人,

而除了珍珠养殖这条生财之道外,

晁渊还能想到的赚钱之法,便是前世他看穿越小说时,已经被用烂了的提炼精盐之法与炼制白糖之法。

前者,买了粗盐,提炼成精盐,转眼间就是几倍的利润,

后者,此时还没有后世那种雪白的白砂糖,仅有的红中带黄或发黑的赤砂糖,也都是珍稀物品,价格甚贵。

福建那边虽然已经有了白砂糖,但色泽发黄,所谓的白砂也只是指黄中带着点白。

而用晁渊所知的黄泥水淋造白糖法,可轻易产出大量雪白的砂糖。

这两者,梁山如今已经生产出了不少,却并没有拿去换成钱财,而是放在水泊东南西北的四个酒店里进行专卖!

精盐与白砂糖刚一在酒店中露面,便瞬间吸引了无数的目光,只要是做生意的,无不看出了其中的商机。

但在看到梁山卖这精盐与白砂糖,竟然不收银钱,而是要用粮食、牲口、药材、布匹、兽皮、木材、生铁、硝石、硫磺、木炭、牛角、牛筋等物交换后,不少商人立刻便打了退堂鼓,

这些东西里,好些都是违禁物品,明眼人一看梁山收购这些,就知其所图不小,哪还再敢和梁山沾惹。

却也终是有那胆大的,又或者是贯做私商买卖的,才敢弄来这些东西,与梁山进行交易!

晁渊弄出这个以物易物,也是没办法,这些能换精盐和白砂糖的物品,都是梁山发展所必须的!

有的是日常用品,有的则是军需之物。

虽然用银钱也能买的到,但一来还要梁山派人去专门购买,二来,里面的有些违禁物品,没有门路,还买不到。

晁渊这才干脆直接放弃自己购买,而是以精盐和白砂糖诱惑各处商人,凑齐这些物品后,给梁山送上门来。

这段时日,靠着精盐与白砂糖,梁山收购最多的就是粮食,其次是药材、布匹,生铁虽然少,却也弄到了两三千斤。

汤隆以及他管辖的铁匠们有了原料,终于不用再整日无所事事了,他们首要的工作,便是给梁山士卒打造足够的兵器。

先前分户籍扩军之时,因梁山缺铁,晁渊虽将梁山步卒扩展至了六个都,

但尴尬地是,其中有近半的士卒,手中却没有趁手的兵器,只能以农具代替。

如今总算弄到了不少生铁,也能让士卒换下手里的农具了!

至于铠甲甲衣,靠着收购到的兽皮,梁山上也已经开始制造皮甲。而更好的铁质甲衣,像是乌锤甲、朱漆山文甲、金漆铁甲这些,因为都要用到生铁,也只能等士卒的兵器全部换装完成后,生铁若有剩余,再开始打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