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江北战役打响
第313章 江北战役打响
见这傅友德态度还算恭敬,朱亮祖顿时满意的捋了捋胡子。
傅友德他们也没办法不恭敬,毕竟是有求于人嘛,这个时候除了鲁锦,谁还会大方的卖给他们铁甲呢,须知值此危急之时,能多一副铁甲,徐州就能多一分战力。
朱亮祖闻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家李帅可知我军已经攻取建康之事?”
傅友德和李喜喜顿时一惊,互相对视一眼,都有些惊讶于圣武军的进攻速度,当下实话实说道。
“李帅确实知道贵军已经渡江,也听说贵军正在向集庆路进兵,但打下建康之事,恐怕暂时还未得知,不知贵军的鲁帅究竟如何答复?”
“哦,是这样啊,既然你我两家都是友军,你们暂时还不知晓江南情形,那不如我先给你通通气如何。
“我家大帅亲自领兵自当涂渡江,连战连捷,阵斩江浙行省两员平章,还有参政、达鲁花赤,万户,元帅数人,如今集庆路、镇江路、太平路已经全部落入我军手中,此战历时一月,共歼灭元军近二十万!”
朱亮祖说着这些话,顿时傲气的抬起了头,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好似这一仗他也参加了一般。
果然,这话一出,傅友德和李喜喜顿时露出更加惊讶的表情,傅友德连忙道贺道,“那倒是我们消息闭塞了,没想到贵军竟取得如此大胜,我这先替我家李帅恭喜贵军大捷,不过既然贵军歼灭敌军如此之多,那想来应该缴获不菲吧,不知这支援之事?”
朱亮祖闻言顿时露出一副为难之状,当即说道。
“诶,使者怕是会错了意,这歼灭又非全都杀死,我家大帅这几仗光是抓获的俘虏就有十几万,如今既然踏足江南,自然也要防备江南元军反扑,是以便用这些降兵扩编了不少新军,又从当地募兵扩编了些,如今仅是新扩编的兵力就有不下二十万。
“想来你也知道元军那些民兵,能有几成披甲?缴获三四万甲胄,尚不足装备新军,我军甲胄尚且不足,又哪有多余的甲胄支援给你们李帅呢?”
李喜喜闻言顿时就想发作,却被朱亮祖抬手打断。
“不过我家大帅又说了,答应别人的承诺,不可轻易毁弃,大丈夫一言九鼎,怎可毁诺弃信?
“再说脱脱即将南下的消息,本就是我家大帅派人告知的,提醒贵军加强防御,卖与贵军甲胄的,也是我家大帅,如今脱脱真要来了,他断然不会在这时,因为两千甲胄行对贵军掣肘的不义之举,否则岂非戕害了友军?
“因此这第五批的两千副铁甲,仍按原来说好的卖与贵军,只需你们将相应的物资押来,我们当面交易,财货两清,如何?”
两人闻言顿时松了口气,傅友德再次抱拳道,“鲁帅为人仗义,守诺重信,吾等早有耳闻,那我在这里就先替我家李帅谢过了,但是贵军就真不能再支援一些兵甲?
“贵军虽然扩编新军不少,可江南元军此时新败,贵军威势无两,想来短时间内不会再有大战,而北面脱脱的元廷中央军,却近在眼前,事有轻重缓急,还是希望鲁帅能援助则个,而且贵军又有铁厂,甲胄产量颇丰,新军甲胄不过是早一个月,晚一个月的事而已。”
傅友德说到此处话锋一转,又暗示道,“再说贵军的鲁帅也在书信中说过‘唇亡齿寒’的道理,想来不用我再多说,如今我军在北,贵军在南,若是我军被脱脱击败,脱脱兵临城下,贵军又哪来的机会从容出兵,四处讨伐呢?朱总管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哈哈哈哈.”朱亮祖闻言顿时大笑道,“有没有道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天下没哪个人能如我家大帅这般大方,自己的甲胄尚不够用,还信守承诺卖给贵军两千副,若你我两军换位处之,你们会信守承诺卖给我们吗?”
李喜喜和傅友德闻言都一阵沉默,如果是换位思考,要是芝麻李做主,他可能会卖,要是赵均用做主,那是断然不会守诺卖甲的,你缺甲胄我更缺,现在这个时候,鲁锦没有毁信确实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朱亮祖继续道,“再说这唇亡齿寒,贵军也不用觉得我军占了便宜,你们的确为我军挡住了北面之敌,可我军又何尝不是为你们挡住了南面之敌呢?若无我军在南面牵制,元廷的江浙淮南又能调集多少兵力,从你们身后进攻呢?
“我们两军本就谁也不欠谁的,要不是我家大帅说元廷未灭,天下义军皆是一家兄弟,也不可能卖给你们甲胄,不是吗?
“可是话又说回来,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你我两军公平交易,各取所需,自无不可,但要我军用自己的缴获白白支援贵军,那也是不可能的,我就问一句,我家鲁帅出铁甲装备贵军,贵军的甲士可愿听从我们鲁帅的调遣吗?”
李喜喜又和傅友德对视了一眼,圣武军出武装,芝麻李听从鲁锦调遣,这种事自然是不可能的,看来援助的事是没戏了,他们本来也就是试探一下,鲁锦能支援更好,不给也没关系。
于是李喜喜又出声问道,“既然鲁帅不愿支援兵甲,那也无妨,两军本就是友军,千万别因此事伤了情面。
“只是在下在濠州也有近半月的时间,亲眼见到贵军在濠州增兵,鲁帅又在江南扩兵二十万,既然贵军兵力如此之多,不知到了关键时刻,贵军可否派遣兵力来徐州协防?”
“嘁——”一直没说话的俞通源闻言顿时嗤笑一声,当即说道。
“使者莫要与我们说笑,让我军出兵协防?敢问我军的粮草谁来提供?守下的城池要归谁治理,我们出兵帮你们守城,那请问能让我们在贵军的地盘征兵征粮收税吗?若是不能,我军出兵的伤亡谁来抚恤?这些若都不能做到,就请不要说这种笑话。”
俞通源的话说的毫不客气,顿时就让李喜喜和傅友德的脸色难看起来,朱亮祖见状连忙打起了圆场。
“直接出兵帮你们守城是肯定不行的,但到了关键时刻,我军也能从侧面出兵帮你们牵制一下脱脱的元军,说不定可以引走一些元军,分摊徐州的压力。”朱亮祖当即道。
李喜喜和傅友德闻言顿时一惊,傅友德连忙追问道,“我见朱总管的兵力这些日子正在集结,昨日还有贵军一个团赶来,可是要向外出兵,不知道是准备打谁?”
朱亮祖捋着胡子笑了笑说道,“这个就不劳使者费心了,反正我圣武军是反元义军,要出兵也肯定是去对付元军,至于到底打谁,恕我无可奉告,不过要不了几天,贵军肯定能听到风声。”
傅友德看了李喜喜一眼,又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我家李帅想见你们鲁帅一面,有些事想和他商谈,不知可否帮忙通传。”
朱亮祖闻言皱了皱眉,“这个,派人帮你们通传可以,但见面我估计很难,大帅现在忙的很,他可没空去你们徐州,估计你们李帅也不可能去建康,那该在何处会面?
“如果真有事情商谈,我看倒不如让你们李帅派个使者,直接渡江去建康面见鲁帅,或者我们派个使者去徐州,再不行还可以书信往来嘛,如今脱脱马上要来,你们李帅难道不忙吗,还有时间找我家大帅见面?”
傅友德想了想说道,“既如此,可否容我先回去向李帅禀报,然后再做决定?”
朱亮祖当即点头答应道,“当然可以,你我两军虽非同盟,可到底同为义军,又是友邻,称一声友军也不为过,贵军的李帅有事,尽可以派使者去寻我家大帅,成与不成,再让他们商量便是。”
傅友德闻言当即抱拳道,“朱总管说的是,你我两军当然是友军,既然如此,这十月份的物资我已带来,不知可否今日交易甲胄,我正好带甲胄回去,再和李帅讲明此间之事,到时再派人来联系。”
“可以,不过我马上就要调防了,今后贵军想要联络,还是来濠州,找这位俞督师即可,到时他自会帮你们通传。”
李喜喜和傅友德都看了俞通源一眼,当下点了点头,“那今后就劳烦俞督师了。”
“无妨,不过是派人通传而已。”俞通源也点头答应下来。
于是众人当即开始清点物资,交易甲胄。
这次傅友德和李喜喜虽然没谈成援助和出兵协防,但好歹完成了第五次交易,带了两千副铁甲回去,怎么也算是个交代,而且对即将发生的大战而言,这两千新增的甲士,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战力。
双方完成交易后,傅友德和李喜喜当即带着甲胄离开,俞通源也派人将物资押送到庐州那边,收来的耕牛要分给移民,母马要送去茅滩场的养马场,棉花送去庐州的纺织厂。
圣武军虽然卖出去不少甲胄,但也不算吃亏,总算是换回了一些紧缺的物资。
濠州的事情忙完,朱亮祖一天也没多待,当即率领102师拔营,向着来安方向行军,前往战役出发地点集结。
接下来的几天,和州到采石矶的江面上十分忙碌,往来的船只不断,运送着各种物资和部队,鲁锦也在这边盯着扩军和调兵遣将的事情。
俞通海和张德胜的40军整编后被调到镇江集结,准备渡江。
叶升的116师整编后,被鲁锦调去已经改名的镇江府,三个团分别镇守镇江、丹阳和金坛三城,一边守城一边练兵,这样等东征的时候就不用调来调去了,直接从丹阳就能出发。
卞元亨也从定远把兵接了过来,经过简单整训之后,前往镇江集结。
吕珍和闫都宪接到各自的一千新兵后,也在水师的运送下,于夜间从泰兴偷偷渡江,吕珍直接让手下将领,带着这些新兵潜伏到泰兴城外的村子里,又私下里召集一些以前跟着自己贩盐的手下,让他们分别去乡下召集兵力,不要声张。
然后联络泰兴当地的情报小组,在情报人员的帮助下,分批分次往城里藏了三百多人,还让这些人带进去一百颗手榴弹,和一些骨朵、矛头之类的兵器,把短矛的矛杆藏在卖柴的柴捆中送入城中,到了城内再组装到一起,准备随时策应城外的部队起事。
和吕珍这边相比,闫都宪的泰州就比较简单了,李华甫本来就是泰州判官,面张四还是泰州千户,他们在城里本来就有兵,再加上有李华甫这个当官的掩护,很容易就把一些兵器和火器送入城中,闫都宪带去的那一千新兵,也被他们藏到了泰州郊外的庄子里,只等城里起事,他们就能在城外募兵响应。
与此同时,原本守在镇江路的常遇春109师,还有刚刚重建的廖永坚107师,两个师六个团的兵力,也被鲁锦调去了当涂县,暂时在那里驻守练兵。
同时让常遇春派出斥候哨探芜湖的情况,让他们准备向芜湖和池州路进兵,顺着长江江岸一路打过去。
这是鲁锦给华南方面军准备的底子,常遇春这样的大将之才,如果不能用来单领一路大军,就实在太可惜了。
到了初八这天,收到命令的郭子兴也渡江来到了建康,鲁锦在府衙召见了郭子兴和曹良臣。
“这次扩编升职的,都是跟我渡江的有功之臣,按理说第八团没有战功,是不应该给你们升职的。”
郭子兴闻言不动声色,鲁锦叫他们过来不就是为了扩军的吗,现在说这个无非是想压一压他们,或者给他们施恩,让他们承情,所以他也没出声。
鲁锦这时又说道,“但接下来攻打浙东还需要很多兵力,新扩编的兵力都算上也不够,于是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你们第八团拿来扩编最合适。
“郭指挥投咱们圣武军时间也不短了,第八团的番号也算靠前,良臣更是原第四团的老将,现在通海、通源、张德胜他们几个都已经升到了督师,也不能让你们这些老将一直干看着,所以我准备把你们的第八团扩编成117师。
“不过事先说好,你们没有战功,若是直接授予督师职位,难免让人说闲话,因此扩编后的117师,由郭公来担任代理督师,良臣担任代理副督师。
“你们的职位都是暂代的,想要把这个代理两字去掉,还要在这次的东征之战拿出真本事出来,这样给你们扶正,别人也说不出什么闲话,都明白吗?”
“明白!”曹良臣当即抱拳领命。
郭子兴也感激道,“多谢大帅给咱们这个机会,这次咱一定好好表现。”
鲁锦听出他话中的意思,当即笑着道,“这次郭天叙跟着第四团渡江,表现的就很不错,这次扩军也升到了团指挥使,郭公你可得好好上进啊,不然将来就要让自己的儿子超过去了。”
郭子兴话里的意思是鲁锦以前故意不给他机会,是在故意压制他,他虽然不说但不代表不懂。
鲁锦也用郭天叙的事情回他,虽然我是压制了你,可你儿子我可没压着,只要好好打仗,作战用命的,我想压制也压制不住,毕竟有功不赏如何服众,你自己一直没有机会,还不是上次作战的时候不够积极?
“哈哈哈哈。”郭子兴闻言尴尬一笑,当即说道,“青出于蓝胜于蓝,倒也不是坏事,咱老郭岁数大了,也不知道还能替大帅打几年仗,咱家这几个小子早点顶用才好,反正他们升的再快,我也是他们老子。”
鲁锦点点头,“正好郭天叙这几天也在扩军练兵,暂时就住在城外大营中,他听说我将你召来,可是着实高兴了一天,听说昨日还给你准备了好酒呢,一会你们父子见了面,可得好好聚聚。”
“哈哈哈哈,还算那小子孝顺。”郭子兴当即捋着胡子笑道。
曹良臣则是在一旁问起了正事,“大帅,这次东征什么时候出兵,具体是个什么章程?”
鲁锦解释道,“你们最多只有一个月的扩军练兵时间,从我这出去就先去扩军,具体的东征安排,这次东征分为南北两路,同时进兵,你们117师隶属于南路军序列,主将是朱寿,到时可以让朱寿给你们安排,他会给你们开会说清楚的。”
“是,那我就没问题了。”
两人当即就告退就忙活扩军之事去了。
鲁锦这边也在和冯国用、杨恒等人商量新兵的装备问题,这次扩军那么多,兵甲的缺口是个很大的问题。
兵器倒不是很缺,这次渡江之后,庐州那边送来了积攒大半年的七八万支大枪,再加上缴获的十几万元军的兵器,新扩编的部队做到人手一支兵器是不难的,关键还是甲胄。
这次渡江之战,从当涂和采石矶开始算起,一直到攻下建康城,累计缴获了四万三千多副各式甲胄,铁甲和皮甲差不多各占一半。
之前从庐州也送来近三万副制式布面铁甲,第一轮扩军的时候已经分下去了一大半,还剩一万多副,只够再装备三个团。
华东方面军的总兵力,不算那个骑兵团和炮团的话,一共是28个步兵团,而且炮团和骑兵团本来就有甲胄,另外杨璟、俞通海、张德胜、以及朱寿和张温的火枪团,这五个团也是本来就有甲胄的。
渡江后送来剩下的那些甲胄,还可以再装备三个团,这就是八个团了,还差二十个团的甲胄。
这20个团里还有两个是新扩编的先登团,他们本来各自就有一个营的甲胄,还缺六个营的甲胄而已,算一个半团的缺口。
从上个月九月初十补充铁甲,到十一月十五东征开始,中间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铁厂又能生产大约一万六七千副制式铁甲,如果只配发给各团的四个战兵营,辅兵营不发甲胄的话,这样又能装备五个团。
如此一来,就还只剩大概14个团的缺口。
缴获的43000副各式甲胄,如果只装备战兵,不给辅兵,连勤杂人员都不算的话,那每团四个营的战兵就是3200人,这缴获的四万多副甲胄,差不多正好能装备13个团,就只差一两个团的缺口。
暂时也只能这样了,再多的甲胄鲁锦也不可能凭空变出来。
然后缴获的两万多副元军铁甲,也优先给主攻部队使用,剩下的皮甲分给二线部队,最后用来填线的镇守部队,暂时则分不到甲胄,比如镇守常州和溧阳的部队,距离后方最近,这两个团就不用装备甲胄了,反正离着近,等将来再生产出新的,也可以就近给他们补充。
这样一来,华东方面军的兵甲缺口就差不多能糊弄平了,只是现在需要甲胄的又何止只有杨璟的部队。
马上要开始的江北战役,肯定也要扩编很多部队,而鲁锦现在连未来一个多月的甲胄产量都已经预支出去了
时间就在这样紧张的准备中一天天过去,终于到了十月十一这天,已经抵达来安前线的朱亮祖和廖永忠向鲁锦发信,35军六个团的大军集结,开始向东面的扬州路进军,江北战役正式打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