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真正的齐射

第230章真正的齐射

为了尽可能的增加射程,当初设计火枪的时候,鲁锦就尽量把枪管拉长,最后定型时更是搞出了足有1.1米长的枪管,加上枪托足有1.45米,再加上一把半米多长的刺刀,全枪加起来足有两米长。

这放在冷兵器里自然是短枪,但放在火枪里,这个长度已经略显夸张了。

长身管的优点,自然是带来了超长的射程,使其在两百米的距离仍然十分具备杀伤力,200米打无甲目标集群,那基本是挨着就死。

除非两百米外的敌军全都披甲,同时装备盾牌,才能挡得住这么远的火枪齐射。

除了射程,鲁锦为了提高命中率,还命令制式弹药一律使用每发五颗弹丸的霰弹,经实际测试,虽然单枪打单个目标的命中率只有15%左右,但是打集群目标的时候,命中率就会突然上升到恐怖的75%以上,对两百米的距离来说,这个命中率已经非常夸张了。

不过这个距离打霰弹,虽然命中率不低,但想要打穿铁甲也还是不容易。

后续的破甲测试中,当距离拉近到180米的时候,破甲概率就会大幅度上升,当距离到150米的时候,只要被最大的那颗弹丸命中,几乎百分百能破甲,小弹丸的破甲率也能提高到80%。

当拉近到120米左右的时候,即便是小弹丸,也是必破铁甲。

当然,这里说的甲都是2毫米后的均质轧制钢板,有的可能还达不到钢的标准,顶多算是软钢,但这個测试结果依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听起来似乎有些离谱,但所谓的小弹丸实际上并不小,大弹丸和枪的口径一样,直径都是16毫米,可小弹丸的直径也有9毫米,比常见的鹿弹直径还大一些,大就代表重,重量上去了,存能效果就好,破甲机率就高。

如此,就引出一个问题,既然远距离的命中率和杀伤威力都不低,那我为什么非要承受巨大的伤亡,怼到30米的距离再齐射

而且30米距离齐射,每人最多打一两轮,就要刺刀冲锋了,那士兵还带那么多弹药干嘛不是纯纯多余吗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文人描述军事战场时,多喜欢用春秋笔法,或是十分夸张的描述,夸张人数,夸张武器效果等等,那么会不会希望的文人也有一样的毛病

承受巨大的伤亡,抵近到30码的距离再来一轮齐射,这种战绩不否认它真实存在,但会不会只是以偏盖全,实际上只有一两次这样的战绩,却被人吹成每场都是如此

还有所谓的齐射,是全团一起齐射,还是营连级的齐射会不会是西方的文人把营连级的齐射当成了全军齐射

鲁锦之所以会怀疑,是因为本身实际操作就很难。

就拿指挥来说,一个成年男性的肩膀,在排队时少说也得占据60厘米,也就是0.6米,而欧洲的排队枪毙时期,一个排有38人,四个排组一个连,三到四个连组一个营,两三个营组一个团,那一个团就是1500人左右。

1500人,分成三排,一排500人,每人占据0.6米,这个战列线也得有300米宽。

在没有人均对讲机的情况下,如何指挥三百米宽战线上的500人同时开火

别说英军有鼓乐,英军的鼓乐是步鼓,是用来控制行进步伐的,开火的口令一般还是靠军官用嘴喊,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人喊破嗓子也只能传出50米,站在队伍中间也只能控制一百米的战线,更何况战场上还有火枪火炮的开火声,人声都不一定能传那么远

所以怎么控制500人同时开火

那些文学作品里所谓的齐射,会不会是分成多段的,营连级递次开火如果是连级的齐射,一个连才一百多人,排成三排才20米宽,这就比较容易控制了,看起来也实际一些。

鲁锦毕竟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他了解的那些营销号科普,大多也是一知半解,其实历史上的英军真实情况,也有‘按伍射击’这种战术,战列线的每一纵队算是一伍,通常会有五六个人,如果排成三个横排,那每列就只有三人,称为‘缺伍’。

真实的战场齐射,也并非全军一起齐射,因为根本控制不了那么长的战线,这是真实的物理条件限制的,文学作品再怎么吹,也改变不了物理事实。

所以火枪兵齐射究竟该怎么齐射,怎么训练,鲁锦也是搞得一个头俩大,没办法,只能继续做实验,把军队拉出来搞一下演习,就能发现实际中的问题了。

还有圣武军的编制,基层都是四四制,这是为了方便组成方阵,但打排枪进攻的时候,要排成三排还是四排呢

“第一排,预备,举枪,瞄准,开火!”

砰砰砰砰——

一阵火光闪过,第一排开火后立刻从第二排阵列的缝隙中穿过,绕到后排开始装弹。

“第二排,预备,举枪,瞄准,开火!”

砰砰砰砰——

又是一阵齐射,两轮过后,原本士卒站立的地方已经被浓郁的硝烟弥漫,所有人都被呛的屏住呼吸,眯起了眼睛,装弹速度也受到不少影响。

有人想要前进或者后退,想走出烟雾区,但轻易离开阵型是绝不允许的,因此众人都感觉有些难受。

如此继续,等到第三轮齐射的时候,受到硝烟的影响,第三轮的士卒已经无法正常瞄准了,只能将火枪举平,大致瞄准正前方,然后开火了事。

接下来又是两排齐射,前排跪姿射击,二排立姿射击,这个时候就很难插下第三排了,如果插第三排,那只能让前两排全蹲下,然后第三排再开火,如果不这样做,那第三排就只能把枪伸到第二排的士兵缝隙中间,但是这样射击产生的火光、噪音和烟雾,都会极大的影响前面的士兵,所以并不建议这么做。

等几轮简单的测试做完,鲁锦再次把营连级军官们叫到了一起,让大家各抒己见,看看今后的阵型怎么安排合适。

郭英训练火枪兵时间最长,率先发言道。

“大帅,我觉得列成两排是最合适的,前排跪姿射击,后排立姿射击,前后互不影响,而且还能发挥出最大的火力,保管一轮就能将敌军打崩。”这次还不等鲁锦说话,新来的甄元奇就说道。

“我觉得还是三排的好,为何虽然两排一次齐射的火力比较猛,但我觉得其实这样打火力有些浪费了,反正这火枪也不可能把人打穿,尤其是敌军第一排全部披甲的时候,你一排齐射,还是两排齐射,其实都只能打到敌军最外层的那一排。

“而且短时间齐射两排,虽然火力强了,但却后继乏力,你放完这一轮,两排要同时装弹,那你装弹的这段时间就是破绽,若是敌军趁此时机,派骑兵冲阵,你连反击的能力都没有。

“而三排轮射才是最合适的,三排轮转不休,一排打完退后装弹,二排射,二排打完退后装弹三排射,等三排也打放完毕,第一排也装好弹了,如此轮番射击装弹,可使攻势连绵不绝,敌军绝冲不到近前来。

“可若是列成两排,即便不同时开火,而是轮流射击,那轮换装弹的时间也是不够的,你第一排打完,这边正装弹呢,第二排也打完了,这时候第一排还没准备好,就又出了破绽。”

“正是如此,我也觉得三排合适。”甄元吉这个哥哥听自家兄弟这么说,也在一旁帮腔道。

一旅的朱寿也道,“我也练了两个月了,两排的确太少,四排又有些太多,从射完退后装弹,其实就正好两轮的空闲,若是排成四排,那反而会有一排闲着轮不上,白白浪费了一排的火力。”

‘三排轮射确实是比较合适的,可我军都是四四编制,这个队又要怎么排呢’一旅的郑遇霖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二旅的李隽闻言道,“其实这个最好办,我之前刚投过来时,也了解过我军编制,我军最基础的班是12人,听说这是大帅所创鸳鸯阵的人数,后来就沿用了下来。

“到了以长枪大阵为主的时候,大帅不是还将每班分为三到四组,设正副班长,还有一两个组长,凡军官必在长枪头部系红布带,三四人一组,以红布带为主,左右三人一起杀敌。

“我看这个阵法也可以延续到火枪班里,一个班12人分成三排,每排四个人,设正副班长和组长一名,打排枪时如此,近战拼刺刀时同样按四人一组,平时便这样训练,也不需练更多的阵法,越是简单,越容易学会。”

众人闻言都点了点头,这个主意倒是不错,班以内的编制就这么定了下来。

战列线方阵嘛,反正不管怎么排,前后都是三排,每个班都是三排队形,剩下的就依次排开就行。

张温这时也看向了鲁锦,“大帅觉得如何”

见众人都看向自己,鲁锦这时才总结道,“班里确实可以这样安排,军阵也该以三排为主,列成三排并非两排不能用,如果是进攻队形,其实两排优势更大,火力猛,战线宽,打击面更大,但我们还要考虑防御阵型。

“其实火枪前面加刺刀,并非是让你们拿着当长矛捅人的,而是为了列成枪阵拒马,可若是阵线太过单薄的话,即便有刺刀,也还是容易被敌军骑兵冲破,必须得有三排,才能将敌骑挡于阵外。”

众人闻言都点点头,刚才这种原地轮转打排枪的方式,确实只适合防守,因此接下来鲁锦又带着他们研究该如何进攻,主要测试传说中的‘按伍射击’和‘连级齐射’。

圣武军是四四编制,一个连不算传令兵和训导官等文职人员是200人,共16个班,每个班分成三排,正面是四个人,那全连正面就是64人,密集排列,全连战线宽度近40米,这个宽度对于人声指挥来说就刚刚好,再宽一点,只靠军官喊口令就很难指挥了。

然后是营,四个连排开160米宽,四个营全部展开是640米,足足一里多地宽的阵线,只有薄薄的三层,这阵型若是被敌军看到,肯定会以为鲁锦疯了,从没见过排这么宽阵型的。

看着眼前一里多地宽的阵线,围拢在鲁锦身边的营官们都为之赞叹不已,李隽率先道。

“这样看来,旅指挥最多也就只能指挥到连一级,面前一共是16个连,那大帅说的这行进间射击,是该如何施行呢是跟着全军一起前进,打完之后留在原地装弹,装好弹再去前方追赶大部队,还是提前加速超越大部队,在前方装填等着大部队”

鲁锦这次没有迟疑,当即道,“那自然是先加快速度,到前面打完了,原地装填等着大部队。

“你们想啊,我们做最坏的打算,若是全军正在前进,其中一个连打完留在后面装弹,若敌军绕到阵后偷袭,那谁来支援他们,总不能让全军调头吧

“可若是加速到前面打完,遇到敌军突袭,那这个连旁边的两个连,都可以开火帮友军击退敌军,再说如果你是敌军,伱敢到那么多枪口前去突袭那个装弹的连吗”

众人闻言全都摇了摇头,傻子才会跑到那么近的地方去挨枪子,那不叫突袭,那叫送死

于是接下来众人又在鲁锦的指挥下模拟了两轮行进间射击。

新做的腰鼓被敲响,提前准备的乐团也跟着吹起了竹笛,那首还未问世的神曲也跟着鲁锦穿越到了这个时空。

只听校场中的战列线士兵,跟着鼓点迈着整齐的步伐,齐声低唱。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身后是炮兵,摧城和拔寨显本领。

“我们步炮又协同,没有我们攻不破的敌阵。

“我们团结又一心,枪炮的怒吼鬼神惊”

砰砰砰砰——

伴随着一阵阵硝烟在校场上腾起,正式宣告着一支超出这个时代的军队提前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