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火枪齐射是假的?
第229章火枪齐射是假的
魏梓明在南昌的所作所为,以及汪大渊即将北上的消息,鲁锦并不是很清楚,他这阵子很忙,天天都在研究造枪炮,练兵,还得督促着安庆那边的城防工事修建进度。
安庆到现在还缺一面城墙呢,这要是不补上,很可能刚拿到手的安庆就会再次丢掉。
不过情报方面的事他也关注了一些,尤其是包毓从各地搜集来的情报地图,是鲁锦最关心的。
各地城墙的尺寸,道路交通,水文气候,把这些和他从现代带来的电子地图一一对应,再重新绘制下来,做成了一份这个时代最靠谱的地图。
至于各城的兵力布防等等,鲁锦倒不是特别关心,因为打仗兵力这玩意是动态的,算是‘软件’,谁知道以后哪座城的兵力会被调走,哪座城的兵力又会加强,这种类型的情报,时效性太强,得在城里安插细作长期发展,时刻关注才行。
倒不如先搜集一下各地的‘硬件’信息,道路和城防这些,虽然敌人也可能会加筑城墙,但这种大工程是很难瞒住人的,只要当地的情报站发现敌军在修筑工事,就能第一时间汇报上来。
而在庐州这边,自上次张温回来之后,鲁锦很快让他把桐城那边的俘虏兵带来,再加上六团原本的人马,还有鲁锦的义子鲁破军,也从濠州带回来了一支由彻里不手下降兵组成的骑兵营,和三千匹战马。
人马到齐,经过一番整编后,张温的六团正式被改成禁卫军第二旅,同样是和朱寿一样的合成旅编制。
张温任二旅指挥,领少将军衔,统辖全旅各营兵马。
李隽任二旅副指挥,领大校军衔,统辖四个火枪营,并兼任其中一个火枪营的营官,另有三个营官,分别是甄元吉、甄元奇、许巍,三人各领一个火枪营。
甄氏兄弟是在桐城和他们老爹甄彦隆一起投降加入的,许巍则是张温从老家村子里带出来的老兄弟,一路从班长混上来,之前是枪兵连长,如今提拔成千户营官,算是张温的自己人,用着放心。
不然合成旅的火力核心,四个火枪营全是降将的话,总有点不让人放心。
原六团千户营官,张温的小舅子秦昭,担任炮营营官,领上校军衔,炮营下辖各种野战火炮六十四门。
张温的族兄弟张良,任陷阵营营官,上校军衔,管一营重甲步槊的重步兵。
另有两个掷弹兵车营,营官分别是陈晖和张珍,这两人中,张珍也是张温从老家村子带出来的,陈晖则是康茂才手下的降将,早先是李隽手下的百户,后来又在李隽手下当连长,这次两人一起被提拔上来,也算是内部平衡一下。
鲁锦的义子鲁破军,任二旅骑兵营营官,手下是一群刚收编的蒙古降兵。
之前朱寿的一旅,因为缺少马匹,那个骑兵营的编制就一直空置着,这次缴获的战马多了,正好把一旅的骑兵营也给补上,由郭兴的弟弟郭英担任骑兵营营官。
人员编制和马匹配齐之后,二旅也正式进入整训阶段,秦昭得知自己被分到了炮兵,还要跟着杨换这个十五岁的小屁孩一起学算数,顿时就一个头俩大。
不过也没办法,合成旅的炮营本来就是核心输出单位,交给一般人,鲁锦和张温都不放心,再说原本的二团里面,秦昭可能就是文化水平最高的,虽然不是特别擅长算数,但好歹有文化底子在,他要是都学不会,那其他人就更学不会了。
不过其他将领也没闲着,合成旅的四个火枪营和两个掷弹兵车营,都需要装备火枪,这就是六个营的火枪,既然以火枪为主要武器,那将领自然得先学会。
只是现在火枪产量还十分有限,一个月只能产出九百支左右,只能装备一个营,别说张温的二旅,即便是朱寿的一旅,现在也只有三个营的火枪,还有三个营等着换装呢。
鲁锦把两个旅的排级以上军官全都召集起来,足有两百来人,正好凑一个军官连,然后亲自教这些人学习火铳和阵法。
一群军官学起来很快,第一天认识燧发枪的各种部位零件,发射原理,使用方式,亲手拆装枪械,第二天学习装填技巧和训练,第三天实弹打靶,人均射弹二十发,基本掌握了火枪的性能和使用技巧。
这种新式武器的上手之快,就连这些军官们都咋舌不已,同样是远射兵种,弩比弓稍微好练一点,可想要熟练使用,起码也得按月来算,弓则更夸张,想把弓练到合格水平,起码要按年算,而他们学习火枪却只用了短短三天时间。
学会了射击之后,鲁锦又带着他们搞起了射击试验,虽然这个燧发枪是鲁锦搞出来的,也知道一些网传的燧发枪齐射方式,可毕竟没有实操指挥过线列步兵,火枪的性能究竟如何,战场上该如何使用,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总不如自己亲自试试来的有把握。
于是乎,庐州城内西北角的军营校场中,鲁锦特意从铁厂调来了二十块两毫米厚,40厘米宽,60厘米高的轧制钢板,给他们当射击靶子用。
第一轮测试,极限直瞄射程200米,单枪打单靶,使用一大四小,每发一共五颗子弹的制式霰弹,射击十次,共命中8颗弹丸。
十发弹药,每发都是5颗子弹的霰弹,也就是说一共打出去了50颗弹丸,10颗大的,40颗小的,命中8颗,命中率只有可怜的16%。
这命中的8颗弹丸里,大的一个没有,小的只有两颗打穿了铁甲,其余六颗都只有不同程度的凹陷。
不过一群将领们还是十分惊叹这样的威力和准度。
新投靠的甄氏兄弟被调来禁卫军火枪营,一开始以为鲁锦是要把他们带走当人质的,好让他们的老爹安心听话,后来别的将领都被分到了各团,只有他们两个被分到了这个新编的合成旅,还是火枪营,他们兄弟俩又以为鲁锦是要拿他们这些降将当炮灰。
可是如今见到给他们装备的是如此厉害的武器后,之前那些想法顿时不翼而飞,兄弟俩都还年轻,尤其喜好新鲜玩意,对手中的燧发枪爱不释手。
这次第一轮射击结果出来,还不等鲁锦发表评论,两人中的老大甄元吉就率先说起了好话。
“虽然只中了八颗,打穿了两颗,但我觉得这已经十分难得了,大帅要懂得知足,同样是远射兵种,若是弓弩手,在这么远的地方连发十矢,还真不一定能射的中,即便侥幸射中一两箭,也不见得能射穿这么厚的铁甲。
“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此种燧发枪使用简单,不论是否精锐,简单训练后都能射到那么远,而若换成弓箭,能射两百步的硬弓,又有几人能拉的开呢上哪能凑出几千这样膂力惊人的悍卒。”张温闻言点点头,觉得这个新来的小老弟很是上道,当即赞道,“那确实,咱们这两个旅12个火枪营,上万的火枪兵,都能打这么远,要换成弓手,怕是只有倾全国之力才能凑的出来。
“而且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大帅之前不是说火枪要排队齐射吗,那我们打击的也是对面的军阵,又岂会只有一个人,这样测试其实测不出什么。
“那十枪打出去50颗弹丸,有多少是擦着靶子过去的,战场之上的敌阵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这50颗弹丸打出去,要我说最少有一半都能打在人身上,就算打不中瞄的那个,他旁边的几人也跑不了。”
“正是此理,我也是这么想的,该把那些靶子排成军阵,然后再射,看能中几发。”一旅的火枪营营长郑遇霖也说道。
鲁锦点点头,“我当然知道,但总得一项一项的测嘛,这次不是拿了二十块钢板吗,下一轮就将这20块靶子排成一列,还是单支火枪打十发,看看能中多少,穿甲多少,第二轮你们谁来打”
“我来,我的营已经换装俩月了,我练的时间长,我打得准。”一旅的郭兴当即出列请命。
“好,那就郭兴来射。”
“是。”
于是乎,第二轮测试很快开始,单枪打十发,目标换成了密集排列的20块钢板胸靶,距离还是二百米,砰砰砰砰,随着郭兴的连续开火,靶场上很快就弥漫出一阵浓郁的硝烟味。
又是50颗弹丸飞出去,有士卒将靶子拿来计数,发现这次足足上靶了37颗弹丸,命中率高达74%,就是散布有点没眼看,200米的距离,37颗弹丸居然分别打在邻近的5块靶子上,还有13颗不知道飞到了哪里,两边的靶子上也没看到。
其中最大的十颗弹丸有七发上靶,分别打在左中右三块靶子上,这七颗大弹丸又有六颗成功破甲,其余上靶的30颗9毫米小弹,有二十颗左右成功破甲。
整体的破甲率还是比较高的,200米的破甲率基本达到了七八成左右,这就和鲁锦看过的后世网上一些火枪打板甲的测试结果出入很大。
鲁锦微忖片刻,觉得这可能是板甲胸甲更厚的原因,人工锻打的板甲胸甲是弧面的,而且最厚的地方能达到7毫米左右,而他测试的是2毫米的均质轧制钢板,防御力自然不能和手工锻打的胸甲相比。
看到这个结果,一众将领们更加欣喜。
“大帅,你看我刚才说什么来着,这50颗弹丸要是打在敌军的军阵里,起码得有一多半能打到人,现在看来果然如此,这还只是一支火枪射击呢,要是数百人排成行,一起开火,保管来多少杀多少。”张温数完了上靶数立刻兴奋道。
这个命中率和杀伤率同样令鲁锦很震惊,但这个测试结果反而让他疑惑起来,他以前毕竟没实际搞过燧发枪,都是从网上看的一些科普和段子,但那些科普却清一色的鼓吹什么‘细红线’,‘英军承受巨大伤亡,士气不崩溃,顶到30码距离一次齐射将敌军打崩’之类的夸张描述。
可既然燧发枪打霰弹的射程和命中率,其实并没想象的那么不堪,那为什么非要顶到不足30米的地方再打难道英军傻吗还是说网传的排队枪毙是假的
“此种火枪真神器也,点火方便,不需再另外准备一个火折子,自带火镰和火石,扣动机括便能发射,还有这纸包子弹也极为巧妙,提前包好弹丸和定量的火药,省的战场上手忙脚乱。
“我之前在元军那边也见过火铳,一个铳手身上挂满瓶瓶罐罐,还需准备明火火源,战场之上士卒手忙脚乱,一支火铳半天也装不上一发,填多少火药更是随心所欲,稍有不慎便会炸膛。
“那种火铳一般都不在战场装填,都是提前装好了,等到关键时刻再打放一轮,之后就只能当棍子砸人了,根本来不及再装。
“相比之下,这种纸包弹药就方便许多,只要严加训练,就可以多次装填,前面装上刺刀也可当作短枪使用,既能远射又能近战,威力还如此惊人,可轻易贯穿甲胄,大帅不愧是公输之后,竟能制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火器。”李隽也把玩着一支火枪评价道。
张温闻言立刻想了起来,“你说的是巢县那次吧,当时我还在一团,主攻康茂才的右翼,就在要破阵的时候,迎面就打来一排火铳,但我觉得元军那火铳也不怎么样,一轮铳响,当时我们这边才倒了一二十人。
“若是换成咱们手里这种火铳,那一战怕是根本破不了阵了。”
朱寿和张温是有发言权的,鲁锦麾下就他们俩正面挨过火铳,只不过元军的火铳还太原始,威力有限,这也让许多将领一开始并不把火器当回事,直到见到了现在的燧发枪,才被改观。
李隽点点头,“正是那次,不过当时我在前军,火铳没有分到我这里。”
两人就着上次那场战斗聊了一会,张温这才反应过来,好像半天没听到鲁锦说话,等他转头看来,却发现鲁锦正皱着眉一副沉思状。
张温这才过来问道,“大帅,可是有哪里不对这火铳不是挺好的吗”
鲁锦摇摇头,“没什么,火铳当然厉害,我是在想怎么用的问题,还有该用什么阵法,战场上应该排成几排,每个士卒应该带多少发弹药。”
众人听到鲁锦这么说,也开始思考起来,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兵种,以往兵书上都没有记载,那这种新式武器该怎么用,就有的研究了。
鲁锦摆摆手,“先别管这些,今天我们先把各种测试做完,然后再根据火枪的性能制定战术。”
“好。”
众人答应一声,这才开始了继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