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回鹘难民
关远郡,白桦县。
顾名思义,白桦县因随处可见的白桦树而得名。
白桦树有三大特点,耐湿、耐寒、耐瘠薄土壤。
因为白桦树的存在,白桦县与火棘县、红树县相比更加富裕一些,人口也更多。
白桦树皮既可入药还可提炼桦油,白桦树干可制作木器。
在民间,百姓经常使用白桦树皮制作日用器具。
山脚的工坊中,秦牧看着琳琅满目的家私,问道:“这些都是桦木加工制作的吗?”
一名木匠声音打颤,回道:“回侯爷的话,工坊中的家私大部分是桦木打造的,还有一部分由枣木打造。”
秦牧转而问道:“你们东家给的工钱如何?”
木匠回道:“很公道,每种家私的打造工钱不同。打造普通凳子、桌子,十文钱。打造带有精致花纹的屏风,每人两百文钱不等。”
秦牧微微颔首。
这个工钱确实公道。
凳子、桌子这类家私,一个工匠就可以完全打造,且耗时较短,十文钱已经很多了。
类似屏风、镜台等带有精致花纹的家私,打造时间长,且需要多名工匠配合,工钱能有两百文,确实很不错。
至于最终工坊东家能赚多少钱,秦牧就不在乎了。
只要工坊东家没有欺压匠人,克扣匠人工钱,就算把屏风卖出天价,也是他的本事。
走出工坊,秦牧问道:“修鸣,白桦县围绕白桦树开设的工坊有多少?”
张承说道:“总计有十四家,八家木器家私工坊,两家桦油桦液工坊,四家皮革工坊。除却工坊外,百姓时常采集桦树皮卖给药商。”
秦牧说道:“桦树浑身是宝,官府要鼓励商人开办相应工坊,挖掘桦树的价值,但也要知晓竭泽而渔的后果。
每年开春之际,官府理应组织商人、百姓扦插栽种白桦。这是一份财富,要珍惜。”
张承躬身道:“主公教诲,臣定会铭记在心。”
这段时间在火棘、红树和白桦三县巡视,总体来说,秦牧很满意。
三县虽因为地理环境因素民生发展艰难,官府却能认真执行都督府衙下达的相关政令。
白桦县再往北就是临关县,临关县的繁华程度在关远郡九县中足以名列前茅。
尤其是东石镇,作为商业特区其繁华程度超过了县城。
秦牧离开白桦县之后,一路北上,期间并未做停留。
抵达东石镇时,已是傍晚。
镇中灯火辉煌,热闹非凡。
东石镇商业区在原有商税减免的基础上,增加对香料和皮货等货物减免住税。
香料是西域与大炎商贸往来中,数量最多的商品之一。
而东石镇已然成为秦州最大的香料集散地。
根据商业司的统计,有将近七成的西域商人抵达东石镇,交易完香料、珠宝玉器、茶叶、丝绸等货物,便会立即返回西域,节省行商时间。
只有不到三成的西域商人才会继续前行,前往咸阳或益州等地。
相同的,秦蜀以外的商人亦只有少部分商人才会出关前往西域行商。
将近八成的商人,主要集中在咸阳、蜀都、东石镇三地行商。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商贸活动集中在某一地是特别常见的现象。
在咸阳、蜀都及东石镇三地可以买到任何你想要的商品,属实没必要前往西域。
毕竟,大炎距离西域太过于遥远,且西域比之大炎更为混乱,极易出现各种意外情况。
秦牧走在东石镇的街道上,观察着街道两旁的商铺和摊位。
忽而,前方传来骚动,一大群行人聚集在一起。
秦牧来了兴趣,快步走着,徐虎寸步不离的跟着。
张承眉头微皱,看了眼身侧的临关县令宁勇,后者心中则是咯噔一下。
人群中,两位摊贩正在推搡争吵。
秦牧听了会,弄清了缘由。
东石镇是商业特区,街道内的所有固定摊位均需要租赁。
为了照顾小商小贩,官府特地预留了五十个摊位,通过抓阄方式以低价租赁给小商贩,租期从起初的半个月,削减至十天。
第十天日落之后,前一轮的商贩就要撤离摊位。
眼前的两名摊贩中,有一人还想再拖半个时辰再撤离摊位,另外一人自然不乐意。
秦牧问道:“平常出现这等争执,有人处理吗?处理时效如何?”
宁勇低声道:“县府及商业司均在东石镇设立了办事处,且设有衙役处理争执。”
话音落下之际,便有两名衙役快步走来,将两名摊贩分开。
一名衙役阴着脸,说道:“李三牛,你的摊位租赁期限已到,尽快撤离。”
那名摊贩连忙指着天空的霞光,赔笑道:“官爷,天上还有红霞。”
衙役沉声道:“给你一刻钟。”
摊贩无奈,只得收拾摊位。
见衙役处理好,围观的行人脸上露出扫兴之色,摆手离开。
秦牧问道:“摊位交换没有一个固定时间吗?”
宁勇说道:“并未固定时间,因为关远郡天气多变,四季冷暖不同,故而定为日落时交换。”
说白了就是嫌麻烦。
秦牧微微摇头道:“这是懒政。倘若时间确定,这两名商贩便不会产生争论。”
宁勇立即低头:“臣知错。”
秦牧说道:“每个月颁布更换摊位时间。”
“臣领命。”
再往前走了一段路,秦牧有些惊讶。
因为前面一排都是青楼。
青楼门口皆是婀娜多姿的女子在揽客,进出的多为西域面孔的汉子。
宁勇尴尬的解释道:“西域人钟爱大炎女子。”
秦牧笑了笑,转身便走。
青楼乃是古代的特色,秦牧也没有闲心管这种事。
翌日,清晨。
秦牧晨练结束后,地文星将两份密折递上。
五日前,并州军在平罗郡城凌迟高坚,共计上万名百姓围观,现场气氛高涨,百姓高喊着“杀恶贼,驱蛮子”。
凌迟高坚后,并州军正式对突厥宣战,大军向北开拔。
听闻,沿途难逃的百姓遇到并州大军纷纷驻足相送。
秦牧摇头失笑,问道:“突厥增援到了阴山城吗?”
地文星说道:“预计这两日便会抵达,共计三万骑兵,由突厥大将傲木嘎统领。突厥粮食供应断绝,故而迟迟没有南下侵占红木郡。
突厥补给的粮草预计最快也要五天才能运抵阴山城。”
秦牧陷入沉思。
凉州局势发展真是让人感到头疼,变化多端。
秦牧思考过后,决定继续观望。
先让并州与突厥打上一场,假若并州顶不住,秦州就出手帮忙。
秦牧拿起另外一份密折。
黑冰台登州分部的叛徒已经处理了。
至于吕方提到的有关荷香的处理方式,秦牧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吕方是黑冰台副指挥使,有自行处理的权力。
秦牧说道:“叛徒一事就这样吧,让苏原和吕方尽快完成黑冰台黑冰的筛查。”
“领命。”
这是秦牧第二次来拒北关。
第一次是景平十年出兵收复关远郡,同时抵御南下侵略的回鹘。
当时拒北关给秦牧的印象是寂寥荒芜,毫无生机可言。
此时,秦牧站在城头上,观望着关隘周边,看到的是同样的景象。
这些景象却显得生机勃勃。
关隘周边荒芜的山体上,布置了岗哨,修建了烽火台,且岗哨周边栽种了绿植。
关隘下方更是热闹不已,进出的商旅队伍排成长龙。
东石镇的小商小贩,推着独轮车或者箩筐,在路边售卖着茶水、炊饼等等。
拒北关守将陈大忠快步走来。
“主公,回鹘迁移的百姓到了。”
“哦,这么快。”
秦牧眉梢一挑。
前面提到有几个小型回鹘部落决定移民秦州,北纥也没有阻止,或者说阻止不了。
这几个小型部落绕过乌纳草原,经西域商道抵达拒北关。
秦牧举起望远镜,便看到一支浩荡的队伍。
只是这支队伍看起来有点惨。
衣衫褴褛,面色枯黄。
据黑冰台所说,共有一万两千名回鹘人迁来秦州。
如今一看,路上估摸着死了上千人。
早在半个月前,拒北关就准备了一应物资,静候回鹘难民。
临时安置区,回鹘难民大口啃着馒头。
士卒和书吏则是在清点难民,登记造册。
秦牧有些许失望。
这批回鹘难民是真正的难民,没有多少青壮。
秦牧叫来负责安顿回鹘难民的官员。
“统计好人数,将这批难民分散直关远郡各地,每个安置点人数不能超过两千人,且必须要以老弱妇孺为主。”
“臣领命。”
另外,秦牧还叮嘱陈大忠,每个月要定期巡视回鹘难民的安置地。
秦牧并认为眼前这批难民能够威胁关远郡的安定,但该做的措施依旧不能缺少。
……
四月底。
秦州,秦关。
一支华贵的队伍,缓缓停在秦关之前。
队伍停好之后,一名穿着宦官服饰的太监走下马车,疾步迎上走来的秦关将领胡象。
胡象扫了眼太监,问道:“你便是朝廷派来宣读圣旨的天使?”
“高松见过将军。”
胡象点了下头,道:“稍等吧,礼司官员马上就来了。”
话音落下,便看到几名身穿秦州官服的官吏朝这边走来。
虽说朝江县朝廷只是一个空架子,但都督府衙依旧给足了面子,安排礼司主簿段渊在秦关迎接。
段渊与高松相互见礼之后,段渊便说道:“高少监,随我入关吧。”
高松颔首,并问道:“段主簿,敢问都督府衙是否准备好册封仪式?宣读圣旨,移交九赐之后,我等便需立即返回朝江县。”
段渊说道:“仪式早已备好,不过侯爷此时并未在咸阳,所以你们需要在咸阳停留一段时间。”
高松愣住了。
庆阳侯不在咸阳?!
早在去年腊月,朝廷便送达了函件,明确告知今年年初册封使团便会出发。
正常来说,在册封使团未到达之前,庆阳侯理应在咸阳等候。
只是这个疑问,高松不敢问出口。
高松躬身一礼道:“往后便叨扰了。”
段渊笑道:“高少监客气了,这边请。”
册封使团进入秦关后,需要现在秦关镇停留片刻。
对此,段渊做出了解释:“高少监想必有所了解,秦州服饰与朝廷服饰大相径庭,因此工匠需要了解朝廷九赐,从而对此进行修改。”
高松神色再次一愣,而后道:“段主簿请便。”
段渊见高松很配合,脸上笑容愈发浓郁。
秦州自成一体,主公进封秦王,自然需要穿戴符合秦州特色的冕服。
至于是否符合大炎礼制,这不重要。
册封使团的到来,引起驻留秦关镇商旅的观望。
年初之际,庆阳侯进封秦王的消息就已经传出。
都督府衙明确表示,届时会有隆重的册封典礼,各地商旅皆可前往观礼。
弦月酒楼,顶层雅间。
一名肥胖的中年男人关上窗户,脸上带着淡淡笑意。
“侯爷不日便会进封秦王,本官身为商业司驻秦关办事处主播,理应需要前往咸阳拜贺,朱贵兄弟,你认为呢?”
房间中另外一名中年男子点着头:“这是自然,石主簿乃是秦州中流砥柱。侯爷的册封典礼,怎可缺少石主簿啊。”
石广笑眯眯的说道:“所以啊,你没有时间犹豫了。本官赚的是辛苦钱,这段时间风声紧,价钱自然也要高一些。
等本官返回咸阳,倘若升迁调任,你可就招不到人喽。”
说完,石广抿着春玉酒,眼神余光紧盯着朱贵。
朱贵满脸纠结之色。
来之前好友便提醒他,石广乃是狮子大开口的主。
来之后,他算是领教了。
石广胃口着实太大了。
只是想到七宝商行积压的货物,朱贵咬着牙从袖中取出一个信封。
信封装着秦州钱庄的不记名汇票,面额共计五千贯。
石广看到信封,大笑道:“朱贵老弟,你就放宽心,最快明日你的货物便可运出秦关。”
朱贵陪笑道:“多谢石主簿出手相助。”
“好说好说。”
只要钱到位,一切都好办。
酒楼一楼,覃兴隆坐在角落,独自小酌。
一名中年男子走过来在覃兴隆对面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