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军事集议
秦州,咸阳。
秦王府,偏院阁楼。
来年的军事集议即将召开。
文臣方面,狄轻舟、公孙佑、尚文益、刘元义、吴继先等八人参加。
武将则是齐聚一堂,除却高佑、余晓峰以及驻守地方的主将之外,所有独领一军的将领皆在。
从这个阵容便能知晓此次集议的规格之高,远超以往任何军事集议。
秦牧走进议事厅,众人旋即停止交谈。
“臣等拜见大王,我王万年。”
“众卿免礼。”
秦牧走到上首位置坐下,并示意众臣坐好。
“今日集议主题只有一个,明年如何破开庆州的防守,进而夺取庆州。
众卿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秦牧看向林毅,道:“先将并、代、凉、庆四州情报同步一番。”
林毅躬身一礼,高声道:“秋收之前,并州新征士卒四万人。
四万新卒操练两月,已逐步调往凉州及代州。而并州大营近六成精锐已经调往庆州。
截至十月底,庆州驻守兵力超过十二万,皆是精锐之军;凉州驻守兵力超八万,代州驻守兵力超五万。
因突厥时常袭扰阴山城,阴山城重建进展缓慢,并州已经暂缓关隘重建,采取固守策略。”
先凉州抛开不谈,仅仅是庆州和代州,并州便集结了十七万大军防备秦州。
刘元义旋即道:“大王,李氏是大炎五大世家之一,底蕴极为深厚。
臣认为攻取庆州不能操之过急,要徐徐图之。”
王端皱眉:“徐徐图之是否太拖沓?若是因此陷入战争泥泞之中无法抽身,局面就不好把握了。”
关卫大声道:“臣附议,拖拖拉拉根本就不是我秦军之风气。
直接强硬撕开一道口子,不能给并州军喘息的机会。”
封占海和丘泉鸣等将领亦开口,赞成关卫的提议。
军事佥事梅锦川起身道:“诸位将领所言差异。
并州不同以往的敌人,辖并代庆凉四州,其中代凉庆三州对灵州形成包夹之势。
若是莽撞进攻,我军三面受敌,压力过于巨大。”
紧接着,梅锦川分析为何吞并益州、收复灵州时,为何能够采取快攻猛攻的战术。
吞并益州时,火蒺藜刚刚面世,且益州自诩险阻在前轻视秦州,加之大王远谋安插内应,才得以短时间内吞并益州。
收复灵州时,灵州归属郑氏,庆州归属代王,大炎西北极为混乱,诸多势力交杂。
秦州趁局势混乱,才得以从郑氏,从联军手中收复灵州。
即便如此,亦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尘埃落地。
攻打庆州,秦州将面临的对手单一且强大,秦军没有可乘之机。
梅锦川分析有理有据,让关卫等人无话可说。
但是叶羽出声提出疑问:“若是徐徐图之,并州军从代州、凉州对灵州发起进攻,我军面临的压力难道就不大?
反正横竖都要面临并州军的围击,还不如采取我军最为熟悉的进攻策略,尽可能发挥我军的优势。”
刘元义说道:“叶将军,秦军不可能永远依托单一战术。
秦军善快攻猛攻,早已人尽皆知,并州军定有所防备。
若是一股脑冲上去,却遭到重创,致使士气低落,后续战斗可就危险了。
若是我军不能在庆州战场上取得优势,必然引发凉州、灵州战场局势动荡。
同一场战争,不同战场乃是一个整体,必须通盘考虑。”
众将陷入沉思。
秦牧坐在上首,喝着茶水,听着众臣讨论。
现阶段,基本上都是军事佥事和中高层将领讨论。
像公孙佑、尚文益,以及赵武、彭英和赵牧等人则是神色各异,并未发表看法。
狄轻舟代表都督府衙,负责后勤保障,故而很少发表看法。
秦牧放下茶杯,看向这几人。
赵牧起身道:“大王,有关攻打庆州的作战部署,军队早已多次召开集议。
诸位军事佥事分析的很正确,并州与以往的对手有着极大不同。并州早已做足准备,我军若是采取快攻强攻战术,恐会受阻。
但是,并不代表快攻强攻战术不能使用。战略上,步步为营,攻占庆州;战术上,针对县城、战略要地等目标,采取快攻强攻。
战场之上,不可能只采取一种策略或战术。”
彭英起身,走到巨幅军事地图前,接连指着三个县城。
“出兵之后,必须在极短时间内攻下泰丰县、建水县及安宝县。若是攻不下,并州军的反扑将异常猛烈。”
吴继先疑惑问道:“彭将军,泰丰县和建水县是白岩郡辖县,而安宝县则是翠岳郡辖县。翠岳郡与灵州虽接壤,中间却隔着崇山峻岭。
唯有攻下泰丰县,才能进一步攻打安宝县。”
彭英解释道:“攻打安宝县是为了策应广卫郡。一旦战起,并州必定会从凉州、代州对平顺郡及广卫郡发起进攻。
平顺郡属凉州辖地,且突厥时常袭扰阴山城,故而并州军不敢过于放肆,以免突厥趁乱攻入凉州。
广卫郡则不同,属灵州与平顺郡的纽带。若是广卫郡沦陷,平顺郡孤悬在外,驻守平顺郡的秦军将埋骨他乡。
安宝县属翠岳郡辖县,却可直插代州后方。为了确保广卫郡不失,安宝县必须掌握在我军手中。”
众人颔首。
若是为了策应广卫郡,的确应该攻下安宝县。
尚文益出声道:“有关占领安宝县的策略,在下上次的提议,军队有讨论过吗?”
赵武摇头道:“争议很大。”
赵牧说道:“尚先生,从战略上来看,安宝县不仅可以直插代州后方,亦可直插白岩郡后方。
争议点在于,并州军很容易察觉我军的意图。一旦安宝县落入我军之手,并州军必定会加强翠岳郡及白岩郡后方的防备力量。
届时,有可能危及安宝县的稳定。”
尚文益说道:“不论我军是否出兵图谋白岩郡后方,并州军都会派大军收复安宝县。将战场定在安宝县,才会真正威胁到安宝县的稳定。
我的建议是既然安宝县承担着策应增援广卫郡的职责,那便不能让并州军束缚其手脚。唯有将战场推移至翠岳郡城,方可保护安宝县。”
公孙佑开口支持:“大王,诸位将军,明年我军既是进攻一方,亦是防守一方。而安宝县则是我军进攻与防守的核心战略要地,不容有失。”
彭英皱眉:“若是如此的话,或许要开辟两个主战场。”
就在众人犹豫不决时,秦牧开口了。
“季春和文若所言不错,军队既然将安宝县的战略地位提的如此之高,那么相应的战略部署就需围绕安宝县。”
秦牧直接做出决定:“开辟两个主战场,我军是主攻一方,那么战争走向应由我军说了算。”
以秦军现有的实力,完全可开辟两个主战场,无需顾虑太多。
赵武说道:“大王,若是开辟两个主战场,先前军队讨论的作战方案恐需要推翻。”
“那便推翻,如今才十一月初,时间宽裕。”秦牧转而道,“即便到了明年开春之时,保证整体战略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具体战术亦可以调整。”
战场瞬息万变,不可能沿着事先设想好的过程去发展。
多数情况下,反而是开战之后,局势直接改变,导致先前多数部署失效。
在确定开辟两个主战场之后,新一轮更加激烈的讨论出现了。
这一轮讨论,主要以公孙佑、尚文益,以及四名秦军主将为主,秦牧偶尔发表观点。
讨论激烈就证明存在争议点。
而争议点是什么呢?
那便是,尚文益和彭英以及叶羽一致认为,既然选择在翠岳郡开辟第二个主战场,那么何不直接打穿翠岳郡,进而攻打丰郡。
赵武和赵牧以及公孙佑则认为,翠岳郡的第二战场作用主要是保护安宝县,以及减轻我军攻打白岩郡的压力。
若想要直接打穿翠岳郡,并有余力攻打丰郡,真正主战场将转移至翠岳郡。
公孙佑的解释简单明了。
翠岳郡一旦沦陷,代州亦会受到威胁,并州军必定会调集兵力进行反扑。
若是我军迟迟无法攻破白岩郡,翠岳郡的秦军大概率将陷入包围圈。
秦牧扫视一圈,沉声道:“好了。”
众臣旋即停止争论,低头站好。
秦牧说道:“攻陷翠岳郡之后,是东进攻打丰郡,还是南下围攻白岩郡,需根据战场局势判断。
众卿争论再多,并无实际意义。战前军事集议是为了达成共识,制定大体方向上的策略。”
“臣等知错。”
秦牧摆了下手,看向一旁的书办。
“有关战略部署的集议内容,集议结束后务必整理成册,抄送给诸位爱卿。”
“谨遵王令。”
狄轻舟起身一礼,道:“大王,敢问明年我军作战目标是攻陷白岩郡、翠岳郡,还是一举攻陷庆州全境?”
秦牧笑了笑,看向其余众人。
“众卿认为将目标定为多少最为恰当?”
叶羽率先大声道:“臣认为既然我军出动,那便要攻陷庆州全境。”
秦牧手指点了点叶羽,失笑道:“翼明,你啊……唯恐局势不乱。”
叶羽挠着头,很是无奈。
这就是他的真实想法。
并且他可以肯定,所有秦军将领都是这个想法。
一两个郡,太少了!
赵牧沉吟道:“臣认为若是能够夺取白岩郡和翠岳郡,便足矣。若是局势骤变,夺取白岩郡、保住安宝县,亦可接受。”
彭英不由得点着头。
一众秦军将领则是面色怪异。
王端问道:“赵将军,这是否太过于保守了?”
赵牧正色道:“不是保守,而是留有余地,明白吗?本将不希望有一座大山压在军队身上。只要攻陷白岩郡、保住安宝县,全军的贡献就没有白费。”
秦牧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面对并州这样的对手,制定过高的目标反而容易出问题。
攻陷白岩郡是底线,攻陷白岩郡和翠岳郡是及格线。
至于一年之内攻陷庆州全境,以目前中原局势来看,可能性太小了。
除非幽云攻打并州,否则并州完全有资本跟秦州打持久战。
而秦牧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逐鹿天下便是如此。
随着对手减少,若想要击败乃至击溃对方,就必须拉长时间线。
整个大炎西北,目前只剩下秦州和并州两个势力。
谁都不是软柿子。
这不是多家混战,更不是以强攻弱,而是真正的强强交战。
在秦牧的设想中,两年之内乃至三年之内贡献庆州,完全可以接受。
逐鹿天下的前半段路,走的慢一些,沉稳一些,后半段路才能走的更快一些。
秦牧端起茶杯,抿了口茶水,道:“有关两个主战场,以及平顺郡、广卫郡的兵力分配部署,军队根据今日商讨得到的战略方针,进一步讨论一番。
尽量在十一月底给出方案,年后便开始调兵遣将。”
“谨遵王令。”
集议结束,公孙佑和尚文益两人走在一起。
公孙佑瞥了眼尚文益,后者眉头紧锁。
“季春兄,刚在集议之上,为何不大胆开口?”
尚文益神色立马恢复正常。
“好你个公孙文若,挨骂的提议便由我开口?你为何不说?”
公孙佑摊手道:“这个提议是你的想法,与我何干?”
尚文益顿时无话可说。
而后,他叹气道:“大王性情如何,你又不是不知。我若是不知好歹,提议暗中联合突厥攻打凉州,大王怕是会罚我一年俸禄。”
公孙佑打量着尚文益:“你差这一年的俸禄吗?万一大王同意了呢?”
尚文益反问道:“最后那句话,你自己信吗?”
公孙佑没有丝毫犹豫:“不信。”
尚文益烦躁的摆了下手,然后摸着下巴:“我觉得即便不能暗中联合突厥,亦可通过某些渠道给突厥提供有关凉州的情报。”
公孙佑低声道:“这件事,你可找黑冰台。”
恰好这时,苏原走出阁楼。
尚文益当即快步上前。
“苏指挥使,还望留步。”
“尚先生有何贵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