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秦军往往占据先机

石亭中,荀仲德亦是看完了折子。

他的神色比之李鸿益更加凝重。

何止是开局不利,简直是开局天崩。

秦军一招瞒天过海,直接打乱了并州原有的布局。

并州军瞬间处于劣势,且劣势极大。

荀仲德说道:“去年年底,集议之时便预想过秦军会出动三十万以上兵力,且存在合兵攻打一处的可能性。

只是秦军这一招掩人耳目,太致命了。”

荀仲德说道:“李公,墨斋楼探查情报的能力要提高了。

秦军合兵攻打一处,我军早有商讨,只是军情获取不及时,我军无法及时做出应对。

待到我军反应过来时,为时已晚。”

李鸿益颔首。

秦军之所以所向披靡,与军情处、黑冰台强大的情报获取能力息息相关。

战争之中,哪一方能够先人一步,便能够占据先机。

一直以来,秦军都是占据先机的一方。

一次两次是运气,但三番五次就是实力了。

李鸿益沉默片刻,说道:“书贤,墨斋楼乃是由我一手创立。四十多年以来,我看墨斋楼从辉煌变得衰败,深知其真正的问题。

正因如此,我才感到深深的无力,你明白吗?”

荀仲德自然是明白的。

墨斋楼一开始只是李公一人的私军,李公成为李氏族长之后,墨斋楼就成为了李氏的私军。

至此,墨斋楼内部就变得极为混乱。

李鸿益将齐维安排为楼主,本就是希望齐维能够整顿墨斋楼内部。

齐维亦做出了很多努力,处理了一大批人。

只是效果并不佳。

荀仲德说道:“李公,我认为墨斋楼的问题真正的不止是内部混乱,墨斋楼底层成员探查情报的能力,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据我所知,黑冰台底层成员的个人能力很强,证明黑冰台有独特的成员培养法子。”

李鸿益皱眉:“书贤,你的意思是设想获取这一套培养法子?”

荀仲德说道:“能否获得这套法子,要看墨斋楼自己的能力。我的想法是墨斋楼需要借鉴黑冰台,创立一套适合墨斋楼的培养法子。”

李鸿益陷入沉思。

“一套适合的法子岂是容易创立啊。”

墨斋楼为了借鉴黑冰台的联络暗码,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效却不尽人意。

李鸿益问道:“书贤,你可有想法?”

荀仲德摇头:“术业有专攻,李公可与齐楼主商讨。”

李鸿益苦笑一声,转变话题:“书贤,你认为是否需要往庆州战场增兵?”

荀仲德反问道:“李公,需要增兵,我担心等到援军抵达丰郡,丰郡城已经失陷。”

李鸿益眉头紧锁。

片刻后,李鸿益说道:“还是需要增兵,哪怕可能来不及,也要增兵。”

李鸿益的语气非常坚定。

荀仲德说道:“李公,并州还需要防备突厥南下侵略凉州。”

李鸿益再度陷入沉思。

这时,一名侍从快步走过来。

“李公,墨斋楼突厥分部密信。”

李鸿益接过密折,看了眼后,脸色罕见一变。

突厥集结十八万骑兵和五万高丽步卒,发动今年的春狩。

五万骑兵攻打北纥,剩下十八万大军攻打凉州。

看完这则情报后,李鸿益感到头疼无比。

并州与北纥结成同盟,目的便是为了让北纥出兵牵扯突厥,从而减轻防守凉州的压力。

只是如今看来,突厥的决心超出李鸿益的预料。

五万骑兵足以抵挡北纥的袭扰。

并州想要保住凉州,只能依靠自己。

李鸿益将折子递给荀仲德,后者看完后,神色亦是极为凝重。

如今的局势发展,已经完全偏离了去年年底的预测。

原先的准备和布局,几乎全部失效。

“李公,突厥大军来袭,我军面临的压力着实太大了。”

李鸿益端起茶杯,想抿一口茶水,却又顿住。

他招了下手,对着走过来的侍从,说道:“吩咐下去,让曹书良等人即刻来见我。”

“诺。”

并州面临着重大抉择,李鸿益需要征求众臣的看法。

庆州,丰郡。

今日攻城之战落下帷幕。

邓逢站在城头之上,大口喘着气。

二十万秦军士卒展现出的压迫力,今日展现的淋漓尽致。

尽管己方竭尽全力的发起反击,依旧无法抵挡不住秦军的攻势。

秦军仿若疯魔,不管不顾的发起进攻。

己方反击加强,秦军的攻势也更强。

邓逢呼气,看向一众将领,道:“统计伤亡以及霹雳炮、箭矢等消耗情

况。”

“领命。”

而后,邓逢叫来斥候营校尉。

“萧世是否抵达青山县?”

“禀邓帅,预计明日上午萧将军便可抵达青山县。另,佟将军送来密信,将加快行军速度与萧将军所部汇合。

粮食辎重转运部队已于今日正午启程,预计五日后便会抵达青山县附近。”

邓逢内心不由得松了口气。

局势并没有完全糜烂。

“告诉佟永立、萧世以及陆聪三人,定要小心秦军聚拢大军。”

“诺。”

李宗泽迎面走来,问道:“邓帅,今日战况如何。”

邓逢微微摇头:“我军面临的压力依旧很大,秦军攻势依旧猛烈。”

李宗泽挥退左右,只留下叶云发和邓逢。

他凝声问道:“邓帅,此时已无外人,可否告诉我,丰郡城能够撑多久?”

邓逢沉默下来。

虽说距离秦军初次攻城,过去不过三日时间,但局势已经很明朗了。

李宗泽作为一个战场之外的人,看的反而更加清楚。

秦军攻城时,己方士卒在躲避秦军火器以及反击秦军之间,疲于转换。

他看得出,士卒真的很累。

这种累源于对秦军火器的畏惧,更源于害怕城池失陷。

这种双重压力,才是最致命的。

良久之后,邓逢说道:“公子,眼下还无法断定我军能够撑多久,主要取决于今日的霹雳炮、箭矢等军械消耗情况。

若是霹雳炮、箭矢等军械消耗巨大,且粮草辎重转运部队没有及时抵达前线,怕是撑不过二十天。”

李宗泽陷入沉默。

去年得知父亲意欲将他派来庆州坐镇之时,他便预料到今年将不太顺利,期间必定面临诸多艰难险阻。

只是未曾想过,开局便如此不利。

李宗泽说道:“邓帅,能撑多久便撑多久。援军以及粮草辎重,我会亲自催促。你乃是我军统帅,万万要保重身体。”

邓逢正色道:“公子宽心。”

李宗泽颔首。

秦军,营地。

一场简单的复盘集议正在召开。

同样的,彭英没有关注伤亡以及军械消耗。

他复盘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明日的攻城。

“高佑,你部今日与高仁所部的配合,还是不够默契。”

彭英指着眼前的地图,继续道:“根据战前部署,高佑所部应当在第三轮轰天雷落下之后后撤至左翼……”

彭英耐心的讲解着,不断指出今日攻城期间的不足,并把自己的想法不断揉碎灌输给一众将领。

尚文益在一侧,也不时地发表自己看法。

攻打丰郡是一场硬碰硬的战争。

秦军拳头足够硬,但也要更加注重细节。

翠岳郡,山南县。

码头旁的房间中。

秦牧洗漱完毕,正在批阅奏折。

地文星快步走到秦牧身侧,低声道:“大王,地伏星传回密信。”

秦牧接过密信,而后眉梢一挑。

十八万骑兵和五万高丽步卒。

突厥已经摆明了车马,既想要压制北纥,又要侵略凉州。

不过,从突厥的兵力部署来看,突厥还真的可以既要又要。

并州绝大部分兵力已经倾注在庆州,且北纥重心是攻打龟兹国。

若是并州不往凉州增兵,突厥真的有盼头。

秦牧嘴角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

他放下折子,说道:“告诉苏原,突厥分部承担着探查高丽国的情报,需要给地伏星相应的资源支持。”

“谨遵王令。”

地文星从袖中取出另外一份折子。

“大王,这是今日军情汇总。”

秦牧拿起折子,随意翻看了一眼。

彭英所部攻城不过三日,不会有太大进展。

驻守丰郡城的并州军,皆是精锐,且城中储备了大量火器和军械。

秦军只能强攻丰郡城。

忽而,秦牧眉头皱起。

这三日的伤亡太大了。

伤亡总计超过一万三千,火器消耗更是超过四成。

秦牧问道:“粮草辎重何时运抵前线?第二批粮草辎重何时抵达山南县?”

地文星回道:“明日便会抵达前线。第二批粮草辎重预计三日后便可抵达山南县。”

秦牧满意的点了下头。

己方粮草辎重补给不断,是前线将士浴血奋战的底气。

“传令给绵竹郡衙,继续招募民夫,加快转运粮草辎重的速度。另,传令至灵州府衙及秦关,抓紧抽调粮草辎重。”

“领命。”

秦牧拿起桌上另外一份奏折,思索片刻后,做出了批阅。

塞尔柱帝国已经送来

书信,使团已经出发。

预计五月中下旬使团就会抵达秦州。

都督府衙送来折子,询问以何种礼节接待塞尔柱帝国使团。

塞尔柱帝国对秦州而言,极为陌生。

黑冰台西域分部虽尽力在打探塞尔柱帝国的情报,但是真正有价值的情报很少。

塞尔柱帝国对外国之人很是警觉。

地藏星派出去的暗探,在塞尔柱帝国处处受制。

去年,黑冰台与尉头国达官贵族达成合作,在尉头国达官贵族的帮助下,黑冰台对塞尔柱帝国的了解才逐渐步入正轨。

故而,秦牧的意见很简单。

接待塞尔柱帝国使团,需要更加谨慎,且需要更加自信。

塞尔柱帝国狼子野心已经显著。

秦州乃是大炎西北门户,而秦牧更是一方霸主,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所以,秦州必须向塞尔柱帝国展现肌肉,要让塞尔柱帝国想清楚,妄图侵略大炎之前还掂量一下自身的实力。

秦牧放下折子。

“将这些折子尽快送回咸阳。”

“诺。”

地文星抱起折子,快步离开。

秦牧伸了个懒腰,来到房间外。

徐虎犹如门神一样站在门外。

“虎子,几时了?”

“禀大王,已经巳时三刻了,该歇息了。”

秦牧没有理会徐虎说的话,而是看向远处灯火辉煌的码头,问道:“此刻民夫还在搬运粮草辎重?”

“是的。”徐虎回道,“兵司组织了四万民夫,日夜不停的搬运粮草辎重,确保前线大军后勤不断。”

秦牧点点头:“你派人告诉兵司的官吏,半夜之时要给民夫准备充足的食物,并且夜间劳力的工钱需要上涨。”

“谨遵王令。”

以前,秦牧不懂为何君主喜欢施舍小恩小惠。

如今他自己成为君主,发现这么做真的太容易斩获民心了。

古代百姓本就天然敬畏君王,且过得贫困。

一点小恩小惠,对百姓来说便是大恩大惠。

一炷香后,秦牧转身回房间时,便听到远处码头传来欢呼声。

“秦王万岁,秦王万岁……”

秦牧笑了笑。

……

白岩郡,荒野上。

联军营地。

集议刚刚结束。

自从联军开拔之后,类似的集议已经召开不下十次。

集议主要商讨的内容只有一个,如何攻陷白岩郡城。

起初,前几次会议,郑承旭也会参加。

后面,就全程让王茂一人参加。

几番商讨下来,发现除了强攻之外,其他战术皆行不通。

王茂来到郑承旭的营帐。

“公子,并州还是决定强攻白岩郡城。”

郑承旭平静道:“在椿林郡援军以及大型攻城军械没有抵达之前,唯有强攻一条路可走。”

王茂苦笑道:“公子,强攻风险太大了。联军的兵力并不占优,火器及军械更不占优。即便并州承诺,我军只是协助攻城。

可一旦开战,战场局势朝着何处走,就由不得我军了。”

郑承旭颔首。

他明白王茂的意思。

真的开打了,难道并州军久攻不下,豫州军就在一旁看戏?

这根本就不可能。

除非豫州军罔顾豫州与并州之间的关系。

郑承旭说道:“王将军,你把握好分寸即可。真到了危急时刻,我军绝不能袖手旁观。”

王茂点头:“末将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