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保哪个州
庆州,石岭村。
四万并州援军正在此处休整。
按照大军行程,昨日就应该抵达青山县与骑兵汇合。
只是前天傍晚,斥候营探明。
一支人数五千的秦军骑兵拦在道路之前,想要前往青山县就必须闯过去。
佟永立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与萧世取得了联系。
萧世当即表示,会派遣五千骑兵接应大军。
佟永立站在山坡之上,看着跑来的斥候,立马问道:“我军的骑兵呢?为何还没有来?”
斥候回道:“禀佟将军,骑兵与秦军骑兵交战还未分出胜负,故而迟迟未到。丁将军希望我军能够出动协助其部击退秦军。”
佟永立问道:“周围是否还有其他秦军骑兵?”
“并未发现。”
佟永立沉思片刻,决定出兵支援丁流所部。
即使他内心笃定周围一定还有秦军骑兵,但佟永立已经没有选择了。
公子连续送来三封书信,要求佟永立加快行军速度。
信中,公子言明了丰郡城的不利局面。
天燕郡距离丰郡太远,唯有佟永立能够在短时间内支援丰郡城。
这一边,四万并州军走出石岭村之后,隐藏在暗处的军情处士卒当即将这一消息送了出去。
距离石岭村不过二十里的一处荒野村庄中,关卫大笑几声。
“佟永立这个缩头王八,终于舍得出来了。”
庄寒看完军情后,说道:“关将军,既然佟永立坐不住了,那么我部要尽快出动,执行赵将军的战术。”
关卫颔首,当即下令全军出击。
现如今,六万秦军骑兵已经汇聚在青山县附近。
关卫统领的五千黑虎骑,其任务就是拦截佟永立所部。
除了关卫这一部之外,还有一支人数五千的黑狼骑正在悄然赶来。
赵武下达军令,部署两万骑兵拦截佟永立所部。
剩下四万骑兵与萧世所部周旋,并紧盯着并州粮草辎重转运部队。
赵武给关卫的军令很简单。
只要佟永立所部出了石岭村,便出动追击。
能杀多少就杀多少。
而关卫恰恰就喜欢这种简单粗暴的命令,足够过瘾。
佟永立已经足够小心了。
大军走出石岭村之前,他派出了十队斥候;大军走出石岭村之后,他又派出十五队斥候。
并且当斥候接连失联的消息传来,佟永立当即明白过来,做出了相应部署。
盾牌军和长枪军部署在大军外围,弓箭手拉弓搭箭。
佟永立叫来麾下将领、校尉,令他们叮嘱部下士卒,随时做好面对秦军骑兵冲锋的准备。
若是秦军骑兵冲上来,一定不能惊慌失措,按照平日训练的方式,进行抵御,发起反击。
佟永立又着重叮嘱盾牌兵,定要抗住秦军第一波进攻。
秦军骑兵有一显著特点,冲锋之前先使用特制神臂弓发射箭矢打乱敌军阵型。
故而,盾牌军能否挡住秦军第一波攻势尤为关键。
挡得住,己方可从容的阻击秦军骑兵;挡不住,己方阵型大乱,秦军骑兵将大杀四方。
一炷香后,斥候回报。
一支秦军骑兵出现在左前方,并朝着己方大军急速奔行而来。
佟永立神色一沉:“准备战斗!”
仅仅过去不到一刻钟的时间,秦军骑兵便出现了。
关卫一马当先冲在最前方。
他看到并州军外围皆是盾牌手,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
“兄弟们,随我一起招呼并州军。”
话音落下,五千黑虎骑当即从身后取出特制神臂弓。
骑兵专用的神臂弓经过多轮改良,更为轻便,威力却更加巨大。
特别是其弩箭,穿透力更强。
唯一的缺点便是要求弩箭发射距离,必须缩短至四十步,穿透盾牌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四十步的距离真的非常短。
骑兵冲锋速度本就飞快,眨眼间就可跨越四十步的距离。
况且,在这个距离里,敌军也会发射箭矢进行反击。
因此,必须把握好时机。
这对黑虎骑来说,不是难事。
距离刚到,漫天弩箭便朝着并州军倾泻而去。
而并州军也在此时发射箭矢,给予反击。
只是在黑虎骑看来,并州军的反击更像是无谓的挣扎。
关卫舔了下舌头。
眼前这支并州军,他吃定了。
哪怕不能全歼,也要令其脱一层皮。
距离此处战场二十里外的荒野之上,一场大战还没有落下帷幕。
丁流奉命率领五千骑兵赶往石岭村策应佟永立所部、
抵达这片荒野之后,五千秦军骑兵出现,双方旋即展开搏杀。
与此同时,一支并州骑兵和一支秦军骑兵正朝着石岭村赶来。
双方不断调兵遣将,好不热闹。
更加热闹的是丰郡城。
硝烟弥漫,秦军疯狂的进攻着丰郡城。
伤亡数字在不断飙升,火器、军械消耗在不断攀升。
相应的,并州军感受到的压力与日俱增。
秦军不要命的疯狂攻城,着实令人吃不消。
掩体之后,李宗泽收回目光,说道:“叶先生,我军是否还有别的破局之法?”
叶云发凝声道:“公子,如今已是三月初八,草原冰雪逐渐消融,还需要考虑凉州的处境。”
李宗泽叹气一声。
凉州已经成为了一个累赘。
忽而这时,号角声高昂响起。
李宗泽和叶云发脸色一变,旋即蹲下身子,周围侍卫亦是将两人围住。
经过前五天的攻城,己方已经摸清了秦军的一些战术安排。
只要这种号角声响起,就代表着秦军要投射轰天雷或震天雷。
起初,己方并不清楚这一点,导致士卒伤亡巨大。
摸清秦军这一战术后,己方伤亡大幅减少。
所以听到这个号角声后,无需上级校尉或将领下令,守城士卒已经自觉后撤,随时准备躲避秦军火器进攻。
邓逢躲在墙垛之后,双眼死死的盯着城外的秦军。
一刻钟后,漫天火器如期而至。
不知为何,邓逢内心竟稍微松了口气。
秦军阵前,尚文益放下望远镜,笑了笑。
“彭将军,并州军已经彻底坠入陷阱之中了。”
彭英亦是一笑。
号角声配合震天雷或轰天雷进攻,乃是彭英精心设置的战术。
火器是秦军无与伦比的优势之一。
彭英自然要尽可能发挥这一优势。
彭英思索片刻,叫来传令兵:“传令,轰天雷及震天雷的投射数量,务必跟随战场局势适时变化,不可千篇一律。”
“领命。”
距离大王给的时间,还剩下二十天;距离他自己制定的期限,还剩下十五天。
时间不多了。
接下来的每一日,秦军的战术都不能出错。
……
并州,晋阳。
李府。
经过两天的商讨,李鸿益终于做出了决定。
并州能够拿出手的兵力已经所剩无几了。
若想要同时保住庆州和凉州,并州至少还需要招募十万大军。
对并州来说,招募士卒并不是难事。
代州和并州兵源充足,钱粮亦是充足。
最大的问题便是,十万新卒的战力太弱了,不足以抵挡秦军或者突厥军。
荀仲德说道:“李公,我认为若是真的要招募十万大军,不若将其送往凉州,庆州对并州更加重要。
突厥组织十八万大军,来势汹汹,但是我军在凉州部署了六万大军。突厥只有五万高丽步卒,不足以攻陷凉州全境。
十万新卒送往凉州,协助六万大军驻守凉州,足矣。并州和代州现有的七万精锐士卒,则可抽调前往庆州,抵御秦军。”
李鸿益慢悠悠的喝着茶水,听着荀仲德说话。
曹书良和岳文胜坐在一旁,亦是安静的听着。
荀仲德说完之后,曹书良表达了他的看法。
他的看法与荀仲德一致,庆州的地位高于凉州。
突厥强大之后,凉州需要时刻防备突厥南下侵略。
并且,凉州过于贫瘠,根本比不上庆州。
李鸿益见岳文胜迟迟不说话,便主动开口。
“建云,你的看法呢?”
岳文胜说道:“李公,学生认为需要将七万精锐士卒抽调至凉州。”
李鸿益笑了笑,说道:“理由。”
岳文胜说道:“根据前线送回的军报,秦军已经完成对丰郡城的封锁,佟将军所部援军,以及粮草辎重部队,皆被秦军骑兵拦住。
根据公子送回的军报,秦军攻势与日军增,且秦军采取不顾伤亡的战术攻城。天燕郡南下的援军,以及后续七万援军,前往丰郡的时间太久远了。”
岳文胜虽没有明说,但言外之意很明显。
援军抵达丰郡之前,丰郡城十有八九就会失陷。
岳文胜看了眼曹书良,又看向李鸿益,后者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岳文胜继而道:“庆州白岩郡、翠岳郡已经被秦军占据,若是丰郡失陷,庆州近一半的郡被秦军占领。
东河郡、椿林郡乃是古道郡,亦是危险重重。故而,庆州已经千疮百孔。反观,凉州除平顺郡以外,其余郡县皆掌握在并州手中。
将仅剩的七万精锐调往凉州,既能够抵御突厥,亦可以收回平顺郡。一个完整的凉州,价值比庆州更高。”
曹书良说道:“岳刺史,庆州比之凉州,人口更多,更加富硕。且凉州还会时刻遭受来自突厥的侵略。”
岳文胜问道:“敢问曹刺史,秦州与突厥相比,哪一方更强大,对并州的威胁更高?”
曹书良沉吟道:“自然是秦州。可岳刺史,一旦秦军占据丰郡,庆州全境沦陷只是时间问题,届时秦州将成为一个横跨大炎西北至中原的庞然大物,对并州的威胁岂不是更大?”
岳文胜笑了笑。
荀仲德亦是一笑。
李鸿益开口道:“志舟,到了那时,如何解决秦州带来的威胁,就不是并州一家之事了。”
曹书良苦笑一声:“臣明白了。”
李鸿益说道:“当初选择图谋凉州,乃是无奈之举。今日选择保住凉州,亦是无奈之举。七万精锐士卒调往凉州驻守,十万新卒调往庆州。
志舟,建云,新卒招募便由你们两人负责,并州和代州各自招募五万新卒。”
“臣领命。”
曹书良和岳文胜两人离开后,李鸿益看向荀仲德,后者神色如常。
“书贤,今日你主动提议死守庆州,着实出乎我的预料啊。你我相交多年,何至于此啊?”
荀仲德轻笑道:“李公说笑了,保庆州还是凉州,只有你能够做决定。既然李公已经下定决心,我说什么也无意义。”
“你啊。”李鸿益手指轻点着荀仲德。
过了会儿,李鸿益叹气一声:“人老了,真的老了。年轻时,争强好胜,容不得输半点。人老之后,便发现世间之事,输赢真是半点不由人啊。
输给秦牧这等晚辈后生,老夫认了。”
荀仲德讶异的看着李鸿益。
“李公,并州不一定会输,秦州亦是不一定会赢。十万新卒亦可给秦军造成些许麻烦。”
李鸿益没有继续跟荀仲德探讨这件事。
“四月下旬,我将启程前往中原日月县。前段时日,王承源送来私信,他与长子王世昌将在开春之后启程前往秦州,邀我在日月县会晤。
届时,你与我随行同去。”
荀仲德说道:“李公,王承源离开宣州,怕是会助长宣州与江南的混乱。”
李鸿益喝着茶水,说道:“如今秦州气势如虹,王承源也该放下心了。”
荀仲德颔首。
王氏虽然早已迁离宣州,但是王承源才是王氏的灵魂人物。
王承源门生故吏遍布江南,而江南更是深受王氏的影响。
过去几年,宣州内乱不断,宣州豪族却极为克制。
这些都与王承源有关。
王承源带着长子留在宣州,也是为了给王氏留一条后路。
只不过,秦州发展势头太好了。
如今王承源准备带着长子离开,王氏残留的余威也将彻底消散,也代表着王承源放弃留有后路。
……
宣州,宛陵城。
王府。
偌大府邸,早已门可罗雀。
府门外的街道上,一辆马车缓缓停下。
崔牧与徐鹤从马车中走出。
崔猛看着破败的府邸,内心很是感慨。
府宅后院。
王承源坐在池塘边垂钓,王世昌走过来。
“父亲,门子来报,蓝玉县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