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章 和面包饺子

火炉上铝锅里面的猪板油,滋滋的冒着油花,崔大郎看了一会儿,也觉得挺无聊的,可是,他又不能走开,不然就糊锅了,那就前功尽弃了。首发免费看书搜:狐恋文学

“秀秀,把小人书拿过来,爸爸给你读,好不好?”

秀秀吃过饭,脸也没洗,又爬上床看小人书了,翠花也懒得管她。

“好呀,爸爸,你过来嘛,我都不知道上面写的啥!”

秀秀觉得被窝里面更暖和。

“爸爸在熬猪油呢,走不开,你把衣服穿好,过来,不能整天窝在被窝里。”

“哦,好吧,不过烤火炉前面烤焦了,背后凉透了。”

这就是烤火的最大的缺陷,当然也有人烤背,那面前又凉透了,那也没办法,秦岭山区冬季时间短,没有砌炕的习惯。

“爸爸,这本小人书叫什么名字呀?”

秀秀穿好衣服过来了。

“拿个凳子过来,我给你慢慢讲。”

“好”

秀秀搬了个板凳坐在崔大郎旁边,还把小人书给了他。

“秀秀,这本书呢,叫《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陪唐僧去西方取经的故事……”

崔大郎一边翻动着铝锅里的猪板油一边慢慢说道。

“爸爸,快讲讲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崔大郎看了一眼,这是第一集,讲的是孙悟空出生的故事,他不用看,也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

“秀秀啊,这一本呢,讲的是孙悟空出生的故事,相传很多年前……”

一家三口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虽然屋内有些阴暗,火炉里燃烧的柴火,发出噼啪声,火光映在崔大郎慈爱的脸上。

伴随着熬猪油的声音,崔大郎绘声绘色的讲着故事,秀秀听的如痴如醉的样子,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不时地打断崔大郎的话,提出一个个天真的问题。

而崔大郎总是耐心地回答,偶尔还会加上一些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就连正在做皮衣的翠花,也被吸引住了,不时的看着崔大郎。

外面的风雪虽然凛冽,但屋内却是一片温暖和欢乐,这个场景就像是一幅温馨的家庭画卷,充满了爱与陪伴的美好,成为这个山洞最美好的回忆。

伴随着着熬猪油的香味扑鼻而来,翠花知道差不多可以了。

“大郎,差不多熬好了吧,你弄起来,我看看。”

“好”

崔大郎用勺子挖了一勺,己经被熬出了油脂的油渣。

“嗯,可以了,可以了,端下来,小心烫着,秀秀让让,去床上看小人书去。”

“知道了。”

秀秀拿着小人书走了,猪油的温度很高,那要是烫着了,得赶紧去卫生所,这大雪都封山了,下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郎,那边有抹布,别烫着了。”

那时候的铝锅耳朵上,还没有用塑料捅着,所以很烫,崔大郎拿过有些漆黑的抹布,确切的说这是一块死人时,戴在头上的孝布,撕了一块。

“翠花,你有时间了把抹布洗一下,你看这脏的。”

崔大郎也没有办法,把抹布搭在铝锅耳朵上,安全的搬了下来。

“我经常用皂角洗的呀,可能是太久了,洗不出来了。”

那时候一块抹布少则用两三年,多则西五年,都很正常。

“我不是买了肥皂的嘛,就是那个黄黄的西方块,以后别再用皂角,那没用。”

崔大郎担心翠花连肥皂都不认识。

“肥皂那多珍贵的呀,得省着点用。”

也不知道翠花打算拿它,洗什么贵重物品。

“翠花,从今天开始,我们家就不用皂角了,用洗衣粉和肥皂,用完了我再去买就是了。”

崔大郎实在受不了那个皂角了,又没什么用的,虽然说肥皂也是皂角做的,不过,那是提炼过了的呀!

“哦,知道了,你让让,接下来我来。”

“哦,好嘛。”

崔大郎走开了,他也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翠花放下皮衣,她要把油渣尽快捞出来,不然,油脂又进去了。

只见翠花拿过猪油罐,取掉扣在上面的碗,端起还在冒着油泡的铝锅,慢慢的倾斜,炼制好的猪油,慢慢的流进了猪油罐。

那时候没有漏勺把油渣捞出来,只有用竹子编的一个圆形竹筐,要是用那个,就要浪费很多油,所以都是慢慢倒进去。

“大郎,拿勺子把口口堵住,别让油渣掉进去了。”

流了一会儿,己经差不多一半都进去了。

“好”

崔大郎赶紧拿起勺子,把口口上的油渣挡住,不过,偶尔也会掉一两个进去,这些都无所谓的了。

在两人的配合下,猪油罐很快就装满了,然而,铝锅里面的油还没有倒完。

“大郎,拿个洋瓷碗过来,这猪板油真肥,往年的时候都装不满,现在还剩了。”

“放在那里炒菜不就用了吗?

崔大郎觉得不用全部倒出来。

“你说啥呢?这猪油冷了都凝固了,跟油渣混在一起,怎么弄?”

对,崔大郎现在才想起来,这是猪油,不是他前世用的大豆油,菜籽油什么的。

最后,又倒了满满一洋瓷碗,才把铝锅里面的猪油全部都出来,翠花累的都有些气喘吁吁的。

“看,大郎,这里面才是好东西呀!”

翠花指了指铝锅里面的油渣,说道。

“你不是说用它包饺子好的很吗?那不如晚上包饺子吧!”

崔大郎有些想吃饺子了。

“你这建议不错,这热乎乎的包饺子最香了,可那只野鸡怎么办?”

早上吃饭的时候,两人都商量好了,晚上红烧鸡块。

“放那里吧,明天再说,我也想尝尝好久没吃的猪油渣饺子了。”

“好,都听大郎的,那我现在和面去。”

那时候包饺子,和面,擀皮,剁馅都要一步步来,很麻烦的,所以一般都没人包饺子,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客人了,才会包饺子。

崔大郎突然想起来,他昨天买的精制面粉,包饺子当然要用最好的面粉了。

“翠花,别用那个自己磨的面,用我在供销社买的白面。”

“啊!现在就吃啊,我还说留着过年吃呢!”

“这才什么时候啊,我就开始办年货了呀,吃,吃完了再去买就是了。”

“哦,好吧!”

翠花换了个面口袋,从里面舀了一大碗白面,看起来都比自己磨的白多了,其实,翠花都没吃过这种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