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历险记书生撰稿

第193章 春日宫廷

第 193章 春日宫廷

公元前348年(孝公十四年),春日的秦宫,繁花似锦却暗藏玄机。经过西山之战和甘龙案件,秦国国势更加稳固,变法进程渐入佳境。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一场新的角力正悄然展开,只不过战场由朝堂转向了后宫……

暖阳透过雕花窗棂,洒落在魏舒的案几上。魏舒,嬴驷生母,端庄持重,于宫殿内核算账本。作为秦宫中最有权势的女子,她不仅掌管后宫大小事务,更深谙朝政,是商鞅变法背后不可或缺的支持者。十四年来,她以智慧与沉稳,在这深如水的后宫中站稳脚跟,成为秦王嬴渠梁最信任的妃子。

"夫人,"贴身宫女兰儿轻步入内,低声禀报,"听闻大王今日特别宠幸那楚国公主梓萱,正在御花园中赏花赐宴,热闹非凡。"

魏舒手中的算筹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她知道梓萱入宫已有月余,因其容貌出众、性情活泼,渐得嬴渠梁欢心。如今看来,这位楚国公主的影响力已不容小觑。

"梓萱公主今日可是有何特别之处?"魏舒声音平静地问道,手上动作不停。

兰儿小心地答道:"听说公主献上了一首新曲,名为《楚风》,大王甚是欢喜,当场赐下金钗一对、锦缎十匹。"

魏舒脸上闪过一丝若有所思的表情,旋即恢复常态,优雅地放下手中的算筹,起身道:"去取我珍藏的那支白玉簪,随我去瞧瞧。"

兰儿领命而去,不一会儿捧着一个精致的玉匣回来。魏舒打开匣子,里面是一支晶莹剔透的白玉簪,簪头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牡丹,工艺精湛,价值连城。这是当年嬴渠梁册封她为妃时所赐,寓意高贵典雅。

魏舒对着铜镜整理了一下发髻,将白玉簪轻轻插入,又略施粉黛,衬得肌肤如雪,风姿绰约。她不是靠艳丽取胜,而是以端庄大气、智慧深沉赢得尊重。

"我们走吧。"魏舒迈着从容不迫的步伐,向御花园走去。

***

御花园中,春意盎然。各色春花竞相开放,芬芳馥郁。园中亭台之间,已设下精美宴席,乐师们正在演奏悠扬的乐曲。

嬴渠梁身着明黄色龙袍,气度不凡,正与梓萱公主漫步花间。梓萱华服加身,娇俏灵动,一袭楚地特有的鲜红锦袍,更显得肤若凝脂,眉目如画。她挽着嬴渠梁的臂膀,时而俏皮地指点花草,时而轻声笑语,宛如一只活泼的彩蝶,在这春日花园中格外醒目。

嬿筠紧随其后,楚装婀娜,摇着绘有楚地山水的团扇,娇嗔频传。她与梓萱不同,举止更为婉约含蓄,却又不失风情,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成熟女子的韵味。每当嬿筠嗓音轻柔地道出某句谦卑的恭维或略带调皮的玩笑,嬴渠梁便会情不自禁地侧目相视,被她那双饱含深情的眸子所吸引。

魏舒远远望去,心中已有几分了然。眼前这两位楚国女子,一个活泼张扬,一个婉约动人,各有各的魅力,确实足以吸引男人的目光。尤其是嬴渠梁,年过半百,正是贪恋年轻女子温存的年纪。

"陛下。"魏舒缓步上前,行礼道,声音不卑不亢。

嬴渠梁闻声转身,见是魏舒,脸上立即露出亲切的笑容:"爱妃来得正好,正要派人请你。梓萱今日作了一首新曲,甚是动听,想与你分享。"

魏舒微微一笑,先向嬴渠梁行礼,又向梓萱和嬿筠点头致意:"听闻公主才艺超群,今日有幸得见,实在荣幸。"

梓萱眨着灵动的大眼睛,快步上前,亲热地挽住魏舒的手臂:"夫人言重了。您在秦宫多年,见多识广,我这点小伎俩,不过是献丑罢了。"

嬿筠则更为矜持,微微行礼道:"魏夫人气度不凡,果然名不虚传。小女子初入秦宫,多有不明之处,还望夫人多加指点。"

魏舒细细打量着二人,心中已有判断。梓萱虽年轻活泼,但为人直率,心思单纯;嬿筠则城府更深,一举一动都透着精心计算。

"两位都是国色天香,才貌双全,有你们的到来,秦宫更添几分生气。"魏舒由衷地说,语气中却带着一丝长辈的慈爱,不卑不亢。

嬴渠梁见三位妃子相处融洽,心情大好:"既然都到齐了,那就开宴吧。梓萱,再为我们演奏一曲《楚风》如何?"

梓萱欢快地应允,跑向一旁准备好的瑟。她轻抚琴弦,一曲悠扬的《楚风》缓缓流出,带着楚地特有的婉转与柔美。琴声时而激昂,时而低沉,宛如楚地山水,起伏跌宕,引人入胜。

嬴渠梁听得入神,不时点头称赞。待曲终,他大声叫好:"好一曲《楚风》!梓萱的琴艺确实精湛,令人心旷神怡。"

梓萱放下瑟,微微行礼:"谢陛下夸奖。此曲是我母亲教的,她说音乐能传达出言语无法表达的情感。"

嬴渠梁被她真挚的神情所打动,亲切地拍拍她的手:"你母亲说得对。音乐是心灵的桥梁,无论是楚国还是秦国,都能被美妙的旋律所感动。"

这时,嬿筠轻轻咳了一声,引起众人注意。她举起团扇,遮住半边脸,只露出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陛下若喜欢楚地音乐,臣妾倒有一曲《湘灵》,风格与《楚风》不同,更为婉约含蓄。"

嬴渠梁顿时来了兴趣:"好啊,让我们一并欣赏。"

嬿筠接过梓萱的瑟,纤指轻拨,一曲《湘灵》缓缓流出。与梓萱的激昂不同,嬿筠的琴声更为低回婉转,如泣如诉,令人心生怜惜。她一边弹奏,一边轻声吟唱,歌声如同天籁,在这春日花园中格外动人。

曲终,嬴渠梁已是痴迷不已:"好一曲《湘灵》!嬿筠的琴声如同她的人一般,婉约动人,令人心醉。"

嬿筠微微欠身,谦虚地说:"不过是略懂皮毛,比起宫中诸位才女,实在相差甚远。"

魏舒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她看出嬿筠的心思,这女子不简单,懂得示弱以取悦男人,比起梓萱的直率,更具心机。

嬴渠梁显然也被嬿筠的谦虚所打动,亲自为她斟酒:"嬿筠太过谦虚了。你的琴艺堪称一绝,这杯酒,算是朕的敬意。"

眼见嬴渠梁如此厚待嬿筠,梓萱虽不善心机,也觉得有些失落。她撅起小嘴,轻声道:"陛下只夸嬿筠姐姐,就不夸我了吗?"

嬴渠梁连忙安抚:"怎么会?梓萱的琴技同样精湛,各有千秋。来,朕也敬你一杯。"

梓萱这才破涕为笑,眉眼间流露出天真烂漫的神态,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怜爱。

魏舒看在眼里,却明白这只是宫闱争宠的序幕。虽然今日三人相处还算和睦,但随着时间推移,争斗必将加剧。她作为资格最老的妃子,既要维护自己的地位,也要为儿子赢驷铺路,更要守护变法成果,责任重大。

正思索间,一名侍卫匆匆而来:"陛下,太子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嬴渠梁神色一凛:"宣。"

不一会儿,赢驷大步走来,行礼后,低声道:"父王,西境急报,韩国联合魏国,集结大军,欲报西山之战的一箭之仇。边境告急。"

嬴渠梁面色一沉:"果然如此。早就听闻韩魏两国不服上次战败,欲图东山再起。具体情况如何?"

赢驷回答:"据密探回报,韩魏联军约有七万人,已经开始向我边境集结。我方边军三万人,正在紧急备战。商君建议,立即增派两万精兵前往支援,同时派使者前往韩魏两国,警告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嬴渠梁当机立断:"就依商君之见。你亲自统领增援部队,务必守住边境。同时,派密探查明韩魏两国的真实意图,是虚张声势还是真要开战。"

赢驷郑重应诺:"儿臣遵命。"

眼见欢宴被打断,梓萱不禁撅起嘴,显得有些失落。嬿筠则神色凝重,似乎在思考什么。

魏舒上前一步:"陛下,臣妾有一建议。"

嬴渠梁示意她说下去。

"韩魏两国此举,很可能是因甘龙案受挫,恼羞成怒。我们可以派使者前往,表示愿意和平共处,同时严正警告,若贸然开战,后果自负。"魏舒冷静分析道。

嬴渠梁点头赞许:"爱妃所言极是。朕会派最擅长外交的使者前往,既表诚意,又不失威严。"

赢驷看了母亲一眼,心中感激。魏舒不动声色地点点头,示意他不必多言。

嬴渠梁起身道:"今日宴会到此为止。太子,速去准备,明日出发。诸位爱妃,先行退下,朕要去见商君,商议军国大事。"

众人应诺退下。在回宫的路上,梓萱挽着魏舒的手臂,天真地问:"夫人,陛下为何突然变得如此严肃?不过是边境小事,至于如此紧张吗?"

魏舒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公主初来乍到,还不了解我秦国处境。秦国虽经变法强盛,但六国环伺,稍有不慎,便可能遭受重创。国家安危,重于泰山。"

嬿筠在一旁若有所思地说:"秦国虽强,但孤立无援,确实处境艰难。若能与他国结盟,或可缓解压力。"

魏舒眼中闪过一丝警觉,笑道:"话虽如此,但盟约常变,唯有自强不息,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我秦国变法的根本目的。"

嬿筠意味深长地点点头,不再多言。

回到寝宫后,魏舒遣散侍女,独自思索今日所见所闻。她隐约感到,嬿筠不只是一个来争宠的妃子,或许还肩负着楚国的某种使命。而梓萱虽然单纯,但其活泼可爱的性格确实得嬴渠梁欢心,不容小觑。

门外传来脚步声,赢驷轻轻敲门:"母亲,是我。"

魏舒打开门,赢驷快步进入,脸色凝重:"母亲,韩魏联军集结一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魏舒示意他坐下:"说来听听。"

赢驷压低声音:"据密探回报,楚国暗中支持韩魏联军,提供了大量军资和顾问。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嬿筠入宫之后。"

魏舒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果然如此。我就觉得嬿筠来历不凡,举止谈吐非比寻常。她很可能是楚国派来的探子,借美人计打探我秦国虚实。"

赢驷忧心忡忡:"如此说来,嬿筠对父王的亲近,恐怕都是精心设计?"

魏舒点头:"极有可能。楚国向来擅长美人计,以往多次成功。嬿筠不仅容貌出众,更兼智慧心计,确是难得的人才。"

赢驷问道:"那我们该如何应对?直接向父王揭发她的身份?"

魏舒沉思片刻,摇头道:"暂且不必。一来,我们尚无确凿证据;二来,即便揭发,也可能弄巧成拙,反被嬿筠借机离间你与父王的关系。"

"那我们该怎么办?"赢驷焦急地问。

魏舒胸有成竹地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知道嬿筠可能是楚国密探,我们就加倍小心,不让她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同时,也可以借她之口,散布一些对我方有利的假消息,迷惑楚国。"

赢驷恍然大悟:"母亲高明!如此一来,不仅能防备嬿筠,还能利用她反间楚国。"

魏舒又道:"至于梓萱,虽然她性格单纯,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你要时常来看我,我们可以借母子相聚之名,传递重要信息,避开宫中耳目。"

赢驷认真地点头:"儿子明白。此次边境之行,我会格外谨慎,不给敌人可乘之机。"

魏舒温柔地拍了拍儿子的手:"去吧,好好准备明日的出征。记住,不论前方战况如何,都要及时传信给我。宫中之事,有我在,你不必担心。"

赢驷起身告辞,临行前郑重地说:"母亲保重。儿子此去,定当不负重托。"

魏舒目送儿子离去,心中既骄傲又担忧。赢驷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太子,但前方战事凶险,后宫争斗暗流涌动,局势复杂多变。

她转身回到案几前,取出一卷竹简,开始写信。这是写给商鞅的,告诉他嬿筠可能是楚国密探的猜测,以及她打算如何应对。作为变法的坚定支持者,魏舒与商鞅一直保持着秘密联系,互通消息,共同维护变法成果。

***

次日清晨,赢驷率领两万精兵,浩浩荡荡地离开咸阳,前往西境抵抗韩魏联军。嬴渠梁亲自送行,叮嘱他务必小心谨慎,确保自身安全。

送别仪式上,魏舒、梓萱和嬿筠都来了。梓萱天真地为赢驷送上一面绣有"马到成功"的锦旗,祝他旗开得胜;嬿筠则赠送了一柄精制的佩剑,说是楚国名匠所造,锋利无比。

赢驷一一道谢,但对嬿筠的礼物却格外谨慎,只是收下,并未佩戴。

目送赢驷离去后,嬴渠梁召见商鞅,商议应对之策。

***

商鞅府邸内,他正在研读刚送来的密信。信是魏舒所写,详细说明了嬿筠可能是楚国密探的猜测,以及她的应对计划。

"大人,太子已经启程前往西境。"杜阳进来汇报道。

商鞅点头:"我已知晓。魏夫人刚送来密信,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楚国暗中支持韩魏联军,同时派嬿筠入宫,意图双管齐下,既从外部施压,又从内部获取情报。"

杜阳惊讶道:"难怪近来楚国使者频频造访韩魏两国。原来是在暗中策划联合攻秦!"

商鞅沉思片刻:"此事需谨慎应对。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嬿筠在宫中的一举一动;另一方面,也要防范楚国可能的军事行动。"

杜阳问道:"大人认为,楚国此举意欲何为?"

商鞅分析道:"楚国乃当今大国,地广人多,但内部腐败,国力渐衰。我秦国变法十四年,国势蒸蒸日上,已成楚国心腹大患。他们可能意图联合韩魏两国,趁我立足未稳之际,挫我锐气,阻止秦国进一步崛起。"

杜阳忧心忡忡:"若楚国真的出兵相助韩魏,我秦恐难以抵挡。"

商鞅自信地说:"不必过虑。秦军经过十四年变法锤炼,战力大增,已非昔日可比。太子亲自统军,必能应对自如。我们要做的,是防止嬿筠在宫中兴风作浪,影响嬴渠梁的决策。"

商鞅取出一封信,交给杜阳:"你亲自将此信送给魏夫人。信中有我的建议,如何应对嬿筠和宫中局势。"

杜阳郑重地接过信,立即前往秦王宫。

***

魏舒寝宫内,她正在与梓萱品茶闲谈。通过几次接触,她发现梓萱虽年轻单纯,但并非没有头脑,只是性格使然,喜欢直来直去,不善心机。

"夫人,我有一事不明,想请教一下。"梓萱放下茶杯,一脸困惑地问。

魏舒微笑道:"公主但说无妨。"

梓萱压低声音:"我发现嬿筠姐姐总是在打听秦国的军事和变法情况,还特别关心商鞅大人的一举一动。这是为何?"

魏舒心中一动,面上却不露声色:"或许她只是好奇吧。毕竟,商君变法闻名天下,了解一下也无妨。"

梓萱摇头:"不像是单纯的好奇。前日深夜,我偶然看到嬿筠姐姐与一名宫女在偏僻处密谈,神色紧张。见我路过,立即住口,神情可疑。"

魏舒心中暗喜,这梓萱虽单纯,但观察力不差,倒是个可用之人。她故意叹息道:"秦宫深似海,公主初来乍到,还需处处小心。"

梓萱天真地问:"夫人是说,嬿筠姐姐有问题?"

魏舒不置可否地笑笑:"我只是提醒公主,宫中复杂,人心难测。有些事,看到了也装作没看到,才是明智之举。"

梓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夫人说得对。我会小心的。"

这时,宫女来报:"夫人,杜大人求见,说有要事相告。"

魏舒立即起身:"快请进来。"又对梓萱歉意地说:"公主见谅,我有要事需处理。"

梓萱体贴地告辞:"夫人忙您的,我先回去了。"

梓萱离开后,杜阳进来,递上商鞅的密信:"夫人,这是商君的回信。"

魏舒接过信,仔细阅读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商君与我想法一致。既然嬿筠可能是楚国密探,我们就借她之口,向楚国传递假情报,迷惑敌人。"

杜阳低声问:"夫人打算如何操作?"

魏舒胸有成竹地说:"我会找机会在嬿筠面前'不经意'地透露一些'机密',例如,秦军主力已调往北方对抗赵国,西境空虚;或者,商君与嬴渠梁因某事起了争执,朝中不和等等。这些假消息通过嬿筠传回楚国,必会影响他们的判断,有利于我方。"

杜阳赞叹道:"夫人智计过人,此计甚妙!"

魏舒又道:"还有一事需请商君帮忙。梓萱公主性格单纯,但观察力不差,已经发现嬿筠行迹可疑。我想利用梓萱监视嬿筠,但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让她全心配合。"

杜阳思索片刻:"何不让商君写一封'密信'给太子,内容提及担忧嬿筠可能危害梓萱地位,然后'不小心'被梓萱发现?这样一来,梓萱出于自保,必会密切关注嬿筠的一举一动。"

魏舒眼前一亮:"此计甚妙!就这么办。请商君尽快安排,越快越好。"

杜阳领命而去,魏舒则开始筹划如何向嬿筠透露假情报。

***

嬿筠的寝宫内,她正在与自己的贴身宫女低声交谈。这宫女名叫青萝,实则是楚国派来协助她的密探。

"公主,您在宫中可有什么发现?"青萝轻声问道。

嬿筠沉思片刻:"秦王虽年过半百,但精力充沛,头脑清晰,丝毫不受美色所惑。他对商鞅极为信任,几乎言听计从。太子赢驷也是变法坚定支持者,且能力出众,将来必是一代明君。"

青萝追问:"那魏舒呢?她在宫中地位如何?"

嬿筠分析道:"魏舒不简单,她表面温和大度,实则心思缜密,城府极深。在宫中威望很高,连嬴渠梁都对她敬重有加。我怀疑,她与商鞅有密切联系,共同支持变法。"

青萝忧心忡忡:"如此说来,我们的计划可能难以实施?"

嬿筠自信地笑了笑:"不必担忧。再强大的防线也有弱点。我已经开始接近嬴渠梁,他对我颇有好感。只要时间足够,我一定能获取重要情报,完成使命。"

青萝又问:"那梓萱公主呢?她会是障碍吗?"

嬿筠轻蔑地一笑:"梓萱?不过是个单纯的小女孩罢了。她虽得嬴渠梁宠爱,但头脑简单,不足为惧。我已经开始笼络她,不久后她就会成为我的棋子。"

两人正说话间,外面传来脚步声。青萝连忙收声,假装在整理衣物。

门被轻轻推开,魏舒带着温和的笑容走了进来:"嬿筠妹妹,打扰了。我是来问问你,需要什么宫中用品,我可以帮你准备。"

嬿筠连忙起身行礼:"多谢夫人关心。臣妾一切都好,不需要额外准备什么。"

魏舒环顾四周,意味深长地说:"西境战事吃紧,太子此行凶险异常。我本想送些护身符前去,却被嬴渠梁阻止,说是军中不宜有女子之物,恐伤军威。"她故作无奈地叹了口气。

嬿筠双眼微闪,不动声色地问道:"战事当真如此严峻?我听闻秦军战力非凡,应当不惧韩魏联军才是。"

魏舒佯装忧虑:"往日确实如此。只是此次不同,秦军主力已调往北方应对赵国威胁,西境兵力空虚。太子带去的两万兵马,怕是难敌韩魏联军的七万大军啊。"

嬿筠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夫人无需过虑。太子英明神武,定能化险为夷。"

魏舒意味深长地叹息:"但愿如此。只是最近朝中也不太平,商君与嬴渠梁因军事调度起了分歧,气氛有些紧张。若前线又传来不利消息,恐怕更添变数。"

嬿筠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恢复平静:"陛下与商君一向同心协力,想必只是小小分歧,很快就能解决。"

魏舒点点头:"但愿如此。"她站起身,轻声道:"天色已晚,我就不打扰了。嬿筠妹妹早些休息。"

嬿筠恭敬地送魏舒出门,待她走远后,立即关上门,对青萝低声说:"快,记下来!秦军主力已调往北方,西境空虚;商鞅与嬴渠梁不和,朝中局势紧张。这些情报对我军至关重要!"

青萝连忙拿出一个精巧的暗格匣子,取出纸笔,记录下这些"重要情报"。

嬿筠兴奋地说:"若此情报属实,正是我楚国联合韩魏出兵的大好时机!明日我要想办法核实这些消息,若确认无误,立即密报楚王。"

青萝担忧地说:"公主,这事太重要,万一是假情报呢?"

嬿筠自信满满:"魏舒不像是会说谎的人。而且,她对太子如此关切,说漏嘴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你说得对,大事谨慎为上,我会再找机会向嬴渠梁探问,佐证此事。"

青萝小心翼翼地将情报藏好,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这才各自休息。

魏舒离开嬿筠寝宫后,并未直接回自己的宫殿,而是悄悄来到一个隐蔽的小院落。这里是她与商鞅的秘密联络处,平时由可靠的老仆看管,不引人注目。

商鞅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夫人,如何?"

魏舒满意地笑了:"已经将假情报透露给嬿筠了。她一定会将这些'机密'迅速传回楚国。"

商鞅点头赞许:"做得好。楚国若信以为真,必然会催促韩魏联军加速进攻,认为时机难得。而我们已经在预定地点设下埋伏,就等他们自投罗网。"

魏舒问道:"杜阳可曾说起用梓萱监视嬿筠的计划?"

商鞅取出一封信:"已经准备好了。这是写给太子的'密信',内容提及担忧嬿筠对梓萱不利,会影响太子地位。杜阳会安排人在恰当的时机'遗落'此信,让梓萱发现。"

魏舒接过信,满意地说:"这封信可谓一石二鸟,既能让梓萱警惕嬿筠,监视她的行动;又能增加梓萱对我们的信任,将来或可成为我们在宫中的助力。"

商鞅感慨道:"夫人足智多谋,实乃秦国之福。若非有夫人在宫中支持变法,恐怕我也难以坚持至今。"

魏舒摇头道:"商君言重了。变法利国利民,我不过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罢了。真正伟大的,是商君的理念和魄力。"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这才各自离去,以免引人注目。

***

次日清晨,嬿筠精心打扮后,来到嬴渠梁的寝宫。她知道嬴渠梁有早起读书的习惯,此时正是接近他的好时机。

果然,嬴渠梁正在批阅奏章。见嬿筠进来,他放下竹简,笑道:"嬿筠这么早就来了,可是有事?"

嬿筠盈盈下拜:"回陛下,臣妾只是担心您为国事操劳,特来侍奉。"

嬴渠梁被她的体贴所感动,示意她坐到身边:"朕确实有些疲惫。这些日子,国事繁忙,西境战事又令人忧心。"

嬿筠小心翼翼地问:"听闻太子率军前往西境,不知战况如何?"

嬴渠梁叹息道:"暂时还没有消息传来。不过,太子足智多谋,又有良将辅佐,应当无忧。"

嬿筠佯装关切:"听魏夫人说,西境兵力空虚,太子此行凶险异常,臣妾不禁为太子担忧。"

嬴渠梁闻言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魏妃未免太过忧虑了。西境兵力充足,太子带去的又是精锐之师,韩魏联军虽众,但素质参差,不足为惧。"

嬿筠心中一震,意识到魏舒所言可能有假。她强作镇定,又试探道:"那商君与陛下可是起了什么争执?魏夫人似乎很是担忧。"

嬴渠梁更为诧异:"商君与朕意见一致,何来争执一说?昨日我们还共同商议了西境战略,配合得很是默契。"

嬿筠这下确信魏舒是故意散布假情报,心中既恼怒又担忧。若她将这些假情报传回楚国,后果不堪设想。

嬴渠梁见她神色变幻,好奇地问:"嬿筠为何突然问这些?可是听到了什么传言?"

嬿筠连忙掩饰:"没什么,只是昨日与魏夫人闲聊,她似乎很是忧虑,臣妾也不禁为之担心。如今听陛下如此说,才知是我多虑了。"

嬴渠梁摇头笑道:"魏妃为人谨慎,性格使然,总是过度担忧。你不必理会。"

嬿筠心中已起了警惕,但面上仍是温柔体贴:"陛下说得是。臣妾冒昧打扰,还请陛下见谅。"

嬴渠梁欣赏地看着她:"你关心国事,朕很欣慰。楚国女子,果然见识不凡。"

嬿筠谦虚地低下头:"臣妾不敢当。只是心系陛下,故而关注这些。"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嬿筠便告辞离去。回到自己的寝宫,她立即找来青萝:"不好!魏舒故意散布假情报!"

青萝大惊:"这怎么可能?"

嬿筠咬牙道:"我刚刚试探了嬴渠梁,他明确表示西境兵力充足,且他与商鞅配合默契,哪有什么不和?魏舒分明是设计骗我,想让我传递假情报回楚国!"

青萝紧张地问:"那之前记录的情报......"

嬿筠果断道:"立即销毁!幸好我们还未传回楚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她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魏舒果然不简单,居然设下这样的圈套。今后我们必须倍加小心,不能轻信任何消息。"

青萝取出昨晚记录的情报,当场点燃,化为灰烬。

嬿筠踱步思考:"魏舒既然怀疑我的身份,必定会严密监视我的一举一动。我们的处境更加危险了。"

青萝担忧地问:"那我们该怎么办?要不要放弃任务,寻机离开?"

嬿筠摇头:"不行。楚王对这次任务寄予厚望,若空手而归,我们都没有好下场。况且,我已经获得嬴渠梁的信任,离目标越来越近,怎能半途而废?"

她沉思片刻,决定道:"我们要转变策略。既然魏舒设计陷害我,我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离间她与嬴渠梁的关系。同时,加紧接近梓萱,通过她获取情报。那丫头单纯好骗,是我们的突破口。"

青萝担忧地说:"可是,梓萱与魏舒关系很好,恐怕难以撬动。"

嬿筠冷笑道:"感情这东西,最是脆弱。适当的误会和猜忌,足以摧毁最牢固的关系。我已经有了主意,你等着看好戏吧。"

***

与此同时,梓萱正在自己的寝宫中练习新学的一首秦地民谣。她性格活泼,喜欢新鲜事物,已经开始适应秦宫的生活,并对秦国的风土人情产生了浓厚兴趣。

一名宫女匆匆跑来:"公主,太子寝宫外有人遗落了一封信,好像是写给太子的密信。"

梓萱好奇地问:"你怎么会发现这封信?"

宫女解释道:"我奉魏夫人之命,去太子寝宫整理物品,准备他回来时使用。在门外的石阶上发现了这封信,似乎是被风吹落的。"

梓萱接过信,迟疑道:"这是别人的信,我们不应该擅自查看。"

宫女小声说:"可是,信上提到了公主您的名字。我无意中看到的。"

梓萱一愣,犹豫再三,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拆开了信。信是商鞅写给太子赢驷的,内容大致是表达对宫中局势的担忧,特别提到嬿筠可能对梓萱不利,影响太子地位,建议太子回京后多加防范。

梓萱读完信,脸色大变:"嬿筠姐姐对我不利?这怎么可能?她一直待我很好啊。"

宫女低声道:"公主,宫中险恶,表面的友善未必是真心的。魏夫人一直提醒您要小心,这封信似乎证实了她的担忧。"

梓萱困惑不已:"可是,为什么嬿筠姐姐要对我不利呢?我又没有威胁到她。"

宫女解释道:"宫中争宠,本就是常事。嬿筠近来很得陛下宠爱,若她想独占龙恩,自然会将公主视为眼中钉。"

梓萱回想起嬿筠近来的一些举动,确实有些可疑之处。她经常打听秦国的军事和变法情况,还特别关心商鞅的一举一动。前日深夜,那次与宫女的密谈,神色紧张,见人则止,更是可疑。

想到这里,梓萱心中不由得一惊:难道嬿筠真的对我有所图谋?

宫女见她神色变化,乘胜追击:"公主,依奴婢之见,您应当暂时与嬿筠保持距离,同时密切关注她的一举一动。若发现她有什么异常,立即告知魏夫人,共同应对。"

梓萱思索片刻,点头同意:"你说得有理。我会小心的。不过,这封信还是放回原处吧,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宫女领命而去,将信放回太子寝宫外的石阶上,似乎它从未被移动过。

***

两日后,秦王宫内举行了一场小型宴会,为嬴渠梁庆贺生辰。虽然国事繁忙,但这样的传统庆典仍不可或缺。宴会上,魏舒、梓萱、嬿筠及其他妃嫔都来祝贺。

嬴渠梁心情颇佳,频频举杯与众人共饮。当梓萱为他献上一首新编的祝寿曲时,他更是龙颜大悦,赐下珍贵的玉佩一枚。

嬿筠见状,立即起身,婉转动听地唱起了一首楚地民谣,声音如同天籁,令人陶醉。唱罢,她深情地说:"陛下恩泽,臣妾无以为报,唯有此曲,聊表寸心。"

嬴渠梁听得如痴如醉,当即赐下珍珠项链一串,价值连城。众人见嬿筠再次获得厚赏,不由得交头接耳,神色各异。

魏舒表面平静,内心却在观察嬿筠的一举一动。从昨日嬴渠梁的反应来看,嬿筠已经识破了假情报的计谋,警惕性大增。这次宴会,她必定会有所行动,试图挽回局面。

果然,在宴会即将结束时,嬿筠突然提出要表演一曲《思归引》,这是楚国宫廷中流行的一种舞蹈,极具异域风情。

在优美的乐声中,嬿筠翩翩起舞,舞姿曼妙,如同仙子临尘。她的舞蹈不仅展现了楚国舞蹈的特点,更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令人目不暇接。

舞毕,全场一片叫好声。嬴渠梁更是赞不绝口:"好一曲《思归引》!嬿筠的舞姿,堪称天下一绝!"

嬿筠谦虚地行礼:"谢陛下夸奖。此舞乃我国宫廷所传,最能表达游子思乡之情。每当跳起这支舞,我就不由得想起故乡的山水和亲人。"她说着,眼中泛起泪光,楚楚动人。

嬴渠梁见状,不由得心生怜惜:"嬿筠远嫁秦国,确实辛苦。朕会尽力让你在秦宫感到如家一般温暖。"

嬿筠感激地说:"有陛下如此关怀,臣妾已感幸福无比。只是..."她话锋一转,神色黯然,"有些人似乎不愿看到臣妾得陛下恩宠,暗中设计陷害。"

嬴渠梁一愣:"此话怎讲?谁敢设计陷害你?"

嬿筠欲言又止:"陛下明鉴,臣妾不敢妄言。只是前日有人故意散布假情报,意图让臣妾做出错误判断,以贻笑大方。若非臣妾谨慎求证,险些上当受骗。"

嬴渠梁追问:"究竟是谁?又散布了什么假情报?"

嬿筠低声道:"是魏夫人。她告诉臣妾,说西境兵力空虚,太子此行凶险异常;又说陛下与商君因军事调度起了分歧,朝中不和。臣妾担忧国事,特向陛下求证,这才知道是假消息。"

嬴渠梁闻言,脸色一沉,看向魏舒:"爱妃,此事当真?"

魏舒平静地回应:"陛下明鉴,臣妾确实与嬿筠妹妹聊过西境战事,但只是表达了作为母亲的担忧,并未说西境兵力空虚。至于陛下与商君不和一事,更是子虚乌有。想必是嬿筠妹妹听错了。"

嬿筠据理力争:"臣妾耳聪目明,怎会听错?魏夫人分明说'秦军主力已调往北方应对赵国威胁,西境兵力空虚',还说'商君与嬴渠梁因军事调度起了分歧,气氛有些紧张'。这些话,臣妾记得一清二楚。"

两人各执一词,一时难分真假。嬴渠梁皱眉思索,场面一度尴尬。

这时,梓萱突然站出来:"陛下,臣妾也在场,亲耳听到魏夫人与嬿筠姐姐的谈话。"

众人一惊,没想到梓萱也参与其中。嬿筠心中暗喜,认为梓萱会帮她作证;魏舒则微微皱眉,不知梓萱为何突然出面。

嬴渠梁问道:"梓萱,你说说看,当时情况如何?"

梓萱清清嗓子,声音甜美而坚定:"臣妾当时在魏夫人寝宫外的回廊上赏花,无意中听到她与嬿筠姐姐的谈话。魏夫人确实提到了西境战事和朝中局势,但她的原话是'若信谣言,说什么秦军主力已调往北方,西境兵力空虚,那就大错特错了',还说'有人散布谣言,说商君与陛下不和,实在可笑'。"

嬿筠闻言大惊,没想到梓萱会这样说。她急忙反驳:"这不可能!分明不是这样的!"

梓萱无辜地看着她:"嬿筠姐姐为何这样说?我听得清清楚楚,魏夫人分明是在警告你不要信谣言啊。"

嬴渠梁眉头舒展,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嬿筠恐怕是误会了魏妃的意思,以为她在传递情报,实则是在辟谣。"

魏舒微微一笑:"陛下英明。臣妾确实是在提醒嬿筠妹妹不要轻信谣言,未曾想反而造成了误会。"

嬿筠急得面红耳赤,还想辩解,但嬴渠梁已经摆手示意她住口:"好了,此事到此为止。不过是一场误会,无需再纠缠。嬿筠的舞蹈很美,朕心情甚好,不愿因小事破坏兴致。"

宴会在略显尴尬的气氛中结束。嬿筠匆匆回到自己的寝宫,怒不可遏:"梓萱那个小贱人!居然敢诬陷我!她明明不在场,却编造谎言,帮魏舒脱罪!"

青萝也是一脸愤怒:"她们肯定是串通好的!魏舒设计陷害您,梓萱帮她作伪证,两人联手对付您!"

嬿筠咬牙切齿:"我原以为梓萱单纯好骗,没想到她也是个心机深沉的女人。今日之辱,我必加倍奉还!"

青萝担忧地说:"公主,您现在处境危险,魏舒和梓萱已经结盟,嬴渠梁又偏信她们。我们该怎么办?"

嬿筠冷静下来,思索片刻:"不要慌。这次虽然失败,但也让我看清了敌人的手段。魏舒确实厉害,连梓萱都被她收买了。不过,越是如此,越证明我的任务至关重要。"

青萝不解:"公主何出此言?"

嬿筠解释道:"魏舒如此处心积虑地设计陷害我,必是察觉了我的真实身份,担心我窃取秦国机密。这反而证明,我的身份足够重要,值得她如此费心。我们不能退缩,要加倍小心,寻找新的突破口。"

青萝问:"那该如何是好?"

嬿筠冷笑道:"兵不厌诈。既然正面交锋失败,那就迂回进攻。我会装作认错,向魏舒和嬴渠梁道歉,暂时示弱,让他们放松警惕。同时,寻找其他渠道获取情报,比如接近商鞅或者太子的心腹。"

青萝担忧地说:"这太危险了!"

嬿筠目光坚定:"为了楚国,值得冒险。况且,我已经潜入虎穴,若空手而归,楚王必不饶我。唯有完成任务,才能全身而退。"

青萝无奈地点点头,知道嬿筠已经决心已定,无法改变。

***

魏舒寝宫内,她正与梓萱密谈。

"多谢公主今日出面相助。"魏舒感激地说。

梓萱撅起小嘴:"夫人太客气了。嬿筠姐姐居然敢诬陷您,我自然要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魏舒好奇地问:"不知公主为何突然决定帮我?之前我们虽相处融洽,但也没有亲密到这种程度。"

梓萱犹豫片刻,终于说出了实情:"其实,前日我无意中看到了一封信,是商君写给太子的。信中提到嬿筠可能对我不利,影响太子地位。我这才警觉起来,密切关注嬿筠的一举一动。"

魏舒心中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原来如此。公主能在关键时刻明辨是非,实属难得。"

梓萱真诚地说:"夫人一直待我如亲人,处处关心照顾。而嬿筠姐姐虽表面热情,但总给我一种虚假的感觉。今日她当众诬陷夫人,更证明了她的险恶用心。我怎能袖手旁观?"

魏舒温柔地握住梓萱的手:"公主心地善良,明辨是非。不过,嬿筠此人心机深沉,不可小觑。今后我们要加倍小心,防止她再生事端。"

梓萱点头答应:"我会密切关注她的一举一动,有任何异常,立即告知夫人。"

魏舒欣慰地说:"有公主相助,我就放心多了。"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这才各自休息。魏舒心中暗喜,计划进展顺利,不仅识破了嬿筠的身份,还成功拉拢了梓萱,让她成为自己在宫中的耳目。接下来,只要继续监视嬿筠的一举一动,防止她窃取秦国机密,同时等待西境战事的好消息,一切就尽在掌握之中了。

与此同时,西境战场上,赢驷率领的秦军已经与韩魏联军交战数日。双方你来我往,战况激烈。

赢驷帐中,他正在与几位将领商议战术。

"报告太子,前线传来捷报!我军设下的埋伏已经成功,韩魏联军中埋伏,损失惨重!"一名士兵兴奋地跑来汇报。

赢驷大喜:"好!传令前线将领,乘胜追击,务必彻底击溃敌军!"

将领们齐声应诺,各自领命而去。

赢驷立即派使者回咸阳,将这一好消息报告给嬴渠梁和商鞅。同时,他也给母亲魏舒写了一封亲笔信,详细说明战况,并感谢她在宫中的支持。

这一战,秦军大获全胜,不仅击退了韩魏联军的进攻,还夺回了部分失地,再次彰显了秦国的强大实力。而这场胜利,也与魏舒和商鞅在后方的默契配合密不可分。通过散布假情报,迷惑嬿筠,间接影响了楚国的决策,使得韩魏联军贸然进攻,最终落入秦军的埋伏圈。

战事尘埃落定,宫闱争斗却仍在继续。在这看似平静的秦宫深处,暗流涌动,各种势力角逐不断,而这一切,都将影响秦国的未来走向。

"宫闱深处藏机关,一言一行皆玄机。变法强国须警惕,内外兼修保太平。"——后人评价此时秦宫局势时所作,道出了宫闱争斗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