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268章 预谋入宫

翌日卯时末,天地一片漆黑。宫城太极殿却已灯光通明、亮如白昼。

灯笼放射而出的灯光洒在殿宇屋脊上的积雪上、纷飞雪花上,使辉光交映、富丽堂皇的太极殿美轮美奂,宛如“镶嵌”在内城、宫城中间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大殿外的太极殿广场,一排排身穿玄铠红大氅、腰悬横刀、身形挺拔雄壮的禁卫沿着御道、石阶,一手按刀、一手执戟的挺立在大风雪之中。而在大殿前的廊檐之下、朱红梁柱之畔,还有一队队锦衣卫士捉刀侍立。

宽敞明亮、绮丽恢宏的太极殿内,正在举办早朝。由于五品以上京城职官、爵官、勋官、散官与入京述职的封疆大吏都有入殿参朝的资格,以至太极殿黑压压一片,一直延伸至大殿南门。

皇帝元诩自谷会、绍达事件后,连早朝的资格都被剥夺了;故而胡太后一身庄重冕服坐在御座之上,一双眼眸平静的看着下方乌压压文武官员。但仔细看她的嘴角似乎带着一点若有若无的嘲讽之色。

这个女人自从经历“宣光政变”以后的几年幽禁生活,心里面一些信仰被打碎了,再也无法拼凑起来。

在她看来,眼前这些人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他们文不能安邦治国、武不能平定叛乱;整天只会蝇营狗苟、勾心斗角,每天如同木偶一般上朝下朝,更恶心的是嘴里还说着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冠冕堂皇之语,背地里却干着令人发指的恶事。

尤其是官位越高的京中要员,越是寡廉鲜耻、无能无德。

此刻她以一种超然心态,听一些封疆大吏诉说当地出现的种种祥瑞。

这种事情几乎州州有、几乎年年有、几乎月月有。但是胡太后知道所谓的“祥瑞”要么是地方官员穿凿附会、要么是弄虚作假,甚至有些人是当面欺骗,连“祥瑞”都未曾伪造过。

只不过她心里固然厌烦了、厌恶了,但“祥瑞”也是维护江山稳定的一种重要手段,一旦敬畏鬼神的天下老百姓对利于朝廷、利于自己的“祥瑞”深信不疑,将比官府和官员管束还要有效无数倍。所以她本人信不信不要紧,她却必须抱以认真、欢迎的态度;并且还要做出非常相信、非常欢喜的模样。

其实今天是处理国政、讲究效率的常朝,本不该出现子虚乌有的东西。只不过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封疆大吏近日又纷纷入京朝见,故而每天都先听听这些人说“祥瑞”。

闹剧结束,朝会正式议事,今天的议题主要河北、雍州战事以及地方的春耕事宜。

前者主要是在河北和关中开放州郡官员募集、训练郡兵军权,由尚书左仆射、卫大将军元彧奏禀;武卫将军、给事黄门侍郎李神轨补充。胡太后已经允准,并且令中书省拟定诏书,分发河北和关中各州、郡。

也就是说,此事早已商定完毕,今天不过是当朝通过而已。

后者是为明年的春耕、春粮征收作准备。这类事关民生、赋税、军队粮饷的事,向来是重中之重,朝廷每年年底都会做一番部署。不过商议的内容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令地方官府致力劝农、预防洪涝、预防虫害等事。此事由尚书令、城阳郡王元徽奏禀细情,司农卿冯穆从旁补充细则。

议完今日两大议题,胡太后正要宣布散朝,门口一名中官得到外面锦衣卫士禀报,连忙走向前方,向胡太后行礼道:“启奏陛下,河东郡公、上党行台都督卫铉在殿外求见,他说重宝进献朝廷。”

延昌四年八月初六(515年8月30日),胡太后被尊为皇太后,群臣请她临朝称制,辅佐幼主。九月初五胡太后正式亲理朝政。最初临朝听政时,群臣称她为“殿下”。后来,胡太后改令为诏,群臣上奏时改称她为“陛下”,胡太后因此以“朕”自居。

一听中官此言,胡太后深感诧异。她本来打算散朝以后,摆驾成武殿,会见卫铉;却不料卫铉自己来了太极殿。不过卫铉虽然是地方官,可他毕竟是河东郡公、上党行台都督,此时又是封疆大吏入朝的时间,自然有资格参朝了。

想到这里,胡太后于是说道:“宣他进来。”

殿内文武久闻卫铉战绩,对此子都是深有兴趣;听说卫铉即将到来,便安安静静的坐在席位上,以审视、探究的目光看向门口。

不多时,一名身形挺拔、一如芝兰玉树的少年武官在中官引领下,昂然进入殿中,目不斜视的向前走去。

卫铉昨天听完尔朱新安提醒,立刻前往鸿胪寺与王佑汇合。王佑在鸿胪寺驿馆期间,也探知到今天的朝会议题涉及农事,并且如数告知卫铉。卫铉于是决定顺着势头献上曲辕犁。

王佑明白打铁要趁势的道理,不仅大力赞成,而且连晚教了参拜礼仪。

这时节还没有跪拜之礼,皇帝临朝时,大殿内置有蒲团,文武百官只需跪坐,即能与皇帝议政。所谓的参拜礼仪也就是一揖而已,唯独称呼这块不能搞错。此时卫铉走到近前,向高高在上的行礼道:“臣卫铉参见陛下,愿陛下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胡太后听着耳目一新、别是一家的祝词,面带浅浅笑意的抬手道:“卫卿免礼。”

“谢陛下。”卫铉平身时顺势看向前上方的胡太后,一袭盛的胡太后非常年轻,看着也就三十岁左右,一双斜飞入鬓的柳叶眉令那张芙蓉玉面充满威严。

“卫卿身先士卒、战功赫赫,为大魏王朝立下不世奇功。朕原以为卫卿高大魁梧、孔武有力。今天见面方知卫卿丰神如玉、风度翩翩,真不愧是叔宝公后人。”胡太后也在打量着他。太后箭术超群,连针孔都能轻易射中,其目力可想而知。此番居高临下看去,脸上不禁露出赞赏、惊叹之色,只见当廷而立的卫铉剑眉星眸、英俊潇洒、温文尔雅、镇定自若;不同于诗书满腹文人的是,他充满了英气,如同苍松挺拔的身躯显得苍劲有力、沉稳阳刚。

卫铉抱拳道:“陛下谬赞了。”

“观卫卿双眸熠熠有神,想必在箭术之道也有不斐成就,但不知卫卿用几石弓?”胡太后是爱射、善射之人,见卫铉双手有力沉稳,一双有神、锐利双眸散发出一种莫大的杀伤力,再从他行礼的动作来看,一下子就猜出卫铉也是箭道高手。

魏朝不像南方的梁朝注重礼仪,朝会也不是那般一板一眼、诚征严肃;再加上朝堂上的官员多数鲜卑等族子弟,故而大家对胡太后的言谈也不为意。反而是向卫铉投来或可怜、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目光。

胡太后经常到御园骑马射箭,且“弦矢所发,必中正鹄,威灵遐暢,义震上下,文武慑心”,对此,已故侍中崔光曾劝谏说“射(射箭)、御(骑马),唯主男子,事不及女”,继而劝说胡太后停止“弯挟之劳”,但这是胡太后最大的爱好,自然不会采纳。而她在箭道上已无对手,想求一败而不得。而崔光之所以劝谏,就是因为她总是喜欢挑战朝中武官,弄得一个个将军颜面无光,沦为笑料。此时这么问卫铉,一定是有了一较高下之心。若是赢了她,必有重赏;若是输了,则要看她心情如何了。

卫铉不解其意,有所保留的说道:“禀陛下,臣在战场之上,一般携带两石骑弓、三十支破甲箭,臣在颠簸马背上能够连开三十次;步战是三石弓,也可连开三十次。若是超过次数,再也无力舞动兵器了。只是说到准头,竟连一个小丫头都不如,着实惭愧。当然了,像城门那么高大的人,还是射得中的。”

胡太后哑然失笑,轻轻摇头道:“卫卿过谦了,朕听说恒州战役结束,尔朱大都督令卫卿试箭,箭箭射中百步靶靶心、箭箭透靶而出,以至于有人说射空。”

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卫铉听得暗自警惕:他在恒州试箭之时,左右要么是尔朱荣的心腹文武、要么是尔朱荣的亲兵,然而胡太后竟知此事?莫不是尔朱荣的心腹文武之中有太后的人?

胡太后其实别无他意,只是顺势说一说罢了。她微微一笑,向默不作声的卫铉问道:“卫卿,朕对你说的重宝深有兴致,但不知有何妙处?”

“陛下,臣的重宝与农事有关。”卫铉行了一礼,方才解释道:“臣从河北返回上党时,偶尔想出一个改良犁之法。此犁轻便灵活,一人一牛即可耕地;可令百姓省出一半以上的人力畜力。臣此番前来,便是将此犁献于陛下。若能颁行天下,我大魏百姓耕地速度提升一倍,不至众多农田误了农时。”

话音刚落,所有人都愣住了。若能省出一半以上的人力畜力、令耕地速度提升一倍,那么卫铉所说的犁,的确当得起重宝之称。

一般来说,能在太极殿参与朝会的人,政治智慧已经非常成熟。坐在前方老狐狸们早已通过刚才的对答,看出胡太后和卫铉的关系好像不一般,再加上实物是骗不了人的,故而冷眼旁观,坐等卫铉献犁。不过却一人不太识趣,没有看出个中微妙关系,这个人便是施政严酷威猛、执法严峻残酷的御史中尉郦道元。

郦道元在太原见过卫铉,见他不知高低,竟然信口雌黄的说什么人力畜力减少、耕地速度倍增,而且还要颂行天下;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厉声斥道:“卫都督,你一介黄口孺子,岂能懂得农耕之事?你可知道太极殿所议事务皆是军国大事;若你胆敢欺君罔上,便是夷族之罪。”

卫铉看了他一眼,都懒得去理会,径自向胡太后行礼道:“陛下,事实胜于雄辩,臣之新犁就在大殿之外,真假与否,行家里手一看便知。”

“卫卿好才华,好一个‘事实胜于雄辩’。”胡太后赞了卫铉一句,令道:“将卫卿所献重宝拿来大殿。”

命令传下不久,两名锦衣侍卫抬一个箱子到了大殿前方,他们正要告辞离开,卫铉道:“陛下,稍后还要劳烦两位将士。”

“尔等且留下。”胡太后也明白此犁如果为真,将对大魏带来多少的好处,她侍卫吩咐一声,拖着长长的袍襟走下丹墀,就近向卫铉道:“卫卿,打开给朕看看。”

“喏。”卫铉应了一声,弯下身子打开木箱,先是取出曲辕犁及操作的图纸,双手交给了胡太后。

胡太后接过一看,见上面画着一张十分简单的犁,另一边则是一头牛拖着犁,其后一个农夫高举小竹杆做挥击状,后面那幅图画得栩栩如生、十分逼真,与时下的画风截然不同。她忍不住道:“此画栩栩如生,就跟真的一样,卫卿,但不知是哪位画道大家手笔?”

“陛下,此乃臣亲手所绘。”卫铉回答了一句,见她颔首不语,便取出一张完整的曲辕犁。

史上的曲辕犁最初出现在唐朝末年,拥有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等等部件,但是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人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使犁辕缩短弯曲,并且减少了策额压镵等等部件,使犁身结构更加轻巧灵活、耕作效率更高。

直到明清时期,曲辕犁的结构基本已经固定。而卫铉拿出来的,就是曲辕犁的最终形态。

胡太后小时候跟着姑母在庵堂生活,也耕过田、犁过地,当上太后以后,每年春天也会带着文武百官到附近田间地头劝农,有时还亲自扶犁耕田,给天下人做出重视民耕的表率。所以她对犁并不陌生,但是光看那张犁的时候,她觉得此犁不像犁,真的能够比原先的犁提升一倍速度?减少一半人力畜力?

卫铉也不说话,让待命的一名侍卫扶犁,充当农夫;一名侍卫拉着由两根绳索连接犁槃的曲轭,充当耕牛。

现在犁有了、人有了、“牛”也有了。

效果也立刻展现出来。

胡太后双眼一亮,连忙吩咐“牛”绷直绳索,拖着犁往前走,后方的则是扶着犁随行。

胡太后看出其中奥妙,自己上前当起了农夫,又令“牛”斜着走,而她则灵活的操控着犁。如此持续好久,她喜色难掩的停了下来,目光看向前排的重臣们。

重臣们正自伸长脖子观看太后兴致勃勃的“犁田”,见她忽然看将过来,立马又把脖子缩了回去,显得煞是滑稽。

胡太后将手中犁交给那个“人”,兴奋的说出亲身感受:“卫卿此犁果真是件国之重器,此犁操纵灵活、回转如意,连曲折的梯田也能犁,而且它确实能够省出一半人力畜力。省出来的人力畜力也可同时犁田,这不就是卫卿说的提升一倍的速度了么?”

“此犁若是广推天下,农时再把山间碎田、以往耕不完的农田全部耕好,至少能让大魏耕种完毕的农田提升一倍,产出的粮食如果往好里评估,那也是倍而增之。”

一时间,大殿内陷入一阵诡异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