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碧海思云

第272章 卫铉与虎谋皮

韦孝宽和李穆走后,卫铉向王佑说起组建情报据点事宜。王佑自然是相当赞同,他们入京以来就跟瞎子一般,这便是情报缺失所致;不过最让王佑高兴的是卫铉此举还有摆脱尔朱家的意味,或许卫铉没有这么想,他甚至都察觉到暗含自立之意,但是这一步对于上党行台而言,却是弥足珍贵、异常关键。

他问道:“主公,不知意属何人?”

“卫地少年老成、稳重如山,便以他为主好了。另以卫雷为辅,卫雷聪明伶俐、头脑灵活,在斥候军做得相当出色。他们两人一动一静,正是最佳搭档。”卫铉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最开始,我意属之人其实是斥候军主将姜衍,但是斥候军关系到一支大军的生死存亡,且如今的斥候军正在努力强化,以期更加优秀,故而此军离不开姜衍。更何况情报点从建立到完善需要耗费大把时间,若是把他调来做些粗糙繁杂的基础之事,实为用人失当。而卫地和卫雷在组建过程当中,必将逐步成熟起来,最终胜任此职。长史以为如何?”

王佑想了下,答道:“主公考虑周详,卑职并无异议。”

“那就说定了。”卫铉点头道:“等到尔朱娘子买好宅子,就让卫地率领五十名亲兵留下,另让卫雷从上党率领一百名最出色的斥候过来。”

“主公,长乐郡开国公冯峭来访。”刚定下此事,卫地入内禀报。

卫铉目光看向王佑:“长史,此人显然出自长乐冯氏,莫非他是扶风郡公、司农卿冯穆的兄弟?”

王佑对名门大族较为了解,摇头苦笑道:“主公,此为冯穆次子。冯穆之弟冯颢亡故无子,冯穆便将次子过继过去;冯峭因此得以承袭其嗣父遗留之爵。冯峭的嗣母光城县主乃是彭城武宣王元勰之女、彭城王元劭和长乐王元子攸同母姐。至于长乐王,曾为至尊伴读,据说两人异常要好,亲如同胞兄弟。”

“原来如此,这可有意思了。就是不知冯峭为长乐冯氏而来,还是为了长乐王之上那一位。”卫铉站起身来,向卫地吩咐道:“有请。”

王佑亦是起身,随卫铉走向门口。

不时,卫地领来一名二十五六岁的青年。

冯峭进入并州馆时已是巳时六刻,他长得俊秀潇洒、颇有几分清谈名士风仪,不过在京城当了两年南渑池县县令后,知道实事艰难,故而多了几分沉稳之色。

寒暄一番,双方分主宾入座,卫铉开口道:“长乐公乃是京畿干吏,此番前来找我,不知所为何事?”

“都督,朝廷在半个时辰前任命下官为长平太守,故特来拜见都督。”冯峭欠了欠身,拱手道:“今后还请都督不吝指点。”

“恭喜冯太守了,今后我们自当同心协力、效命朝廷,指点却是不敢当。”卫铉昨天得到尔朱新安提点,他明白建州具有拱卫京城洛阳的战略意义,同时也绝了举荐自己人担任长平太守之念,只是他没有想到胡太后刚刚知道长平情况不久,朝廷立即任命冯峭为太守。

他见到冯峭正看着自己,心头转念一想,好整以暇的问道:“冯太守此来,怕是不止会见新上司那么简单吧?”

“实不相瞒,下官另有一事,那就是为我冯氏做那青鸟而来。”冯峭微微一笑,直接顺势道:“都督于我冯氏有大恩,扶风公觉得双方可进一步。”

冯峭是冯颢嗣子,他继承长乐郡开国公爵位后,爵位品级比他生父冯穆的扶风郡散公还要高,且此时他是代表冯氏来谈,故而口称“扶风公”,而不是“家父”之类的。

“不知扶风公打算如何更进一步?又想要些什么?”卫铉听得心如明镜,对此也不奇怪。只因名门世家一向是多方下注。他们在盛世时,会派出子弟效忠各位皇子;一旦进入乱世,则向各路势力派出子弟。无论哪名皇子、哪支势力获得最后的成功,效力的那一支一脉都是从龙之臣,继续引领家族壮大。

河东薛氏与河东柳氏全力支持他卫铉、河内司马氏大门方便之门,还不是看好自己的未来?而冯氏固然承自己收留冯氏“火种”之情,但是之前已经用金银珠宝了却那段因果了。然而长乐冯氏未曾提起“进一步”之说,可见他们当时并没有看好自己。

如今自己在河北立下大功归来,冯穆又目睹了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所以冯穆抓住时机在他卫铉身上下注,并且顺着朝廷任命,令子弟凋零、毫不起眼的冯颢一脉过来。

诚如卫铉所料,当初卫铉立下大功之际,冯氏高层也曾商议过是否下注,可他们担心卫铉如同尔朱荣那般深受胡太后忌惮,若贸然入局,对冯氏绝非好事,故而静观事态发展。冯穆在早朝之上看出胡太后怀有重用卫铉之意,于是他在散朝后,立刻令冯峭前来面议,以免被其他势力抢先一步。

此时卫铉提出了两个问题,冯峭先把比较简单问题回答了:“扶风公乃到长乐冯公只想与都督交朋友,不求回报。”然后正容一礼道:“下官年后就会赴任,届时定然全力协助都督治理长平、事事与都督相商。”

卫铉目光一抬,看向门外纷纷扬扬的大雪,悠然道:“建州乃是京城屏障之一,万万不容有失。如今承蒙陛下不看重,将长平划入上党行台,行台当遣一名大将执掌和训练郡兵。”

“对于政务,我也有一点想法。长平郡虽然只有二县,可治下人口其实并不少;若按人口上报朝廷,升为上郡亦为不过。仅凭设置的职务、任命的官员,只怕无法将此郡治理好,若行台派遣干吏入郡府为佐官……”

“都督总领上党行台诸事,凡都督之令,下官无有不从之理。”长平在卫铉眼中是一块不可或缺的宝地,但是冯氏家族根本没有把一个小小的长平郡放在眼中,冯峭此番带着诚意而来,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斤斤计较。只不过他好歹也是个长乐郡开国公,爵位的品级和卫铉的河东郡开国公相同,实在是不好意思说“唯都督马首是瞻”,只得以委婉方式表述。

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说出冯氏的安排:“我长乐冯氏世沐皇恩,无以为报。家主鉴于上党诸郡民生不易、物资不丰,决定派出大量商队收购上党特产,同时也将上党所缺物资运往上党,且以低价售卖。”

“贵家主果真有此决定?”卫铉怦然心动,一双有神眼眸也看向了冯峭。

上党诸郡处太行山之巅,素有“与天为党”之说,那里盛产人参、天麻、党参、连翘、苦参、山桃、黄芩、当归等等几百种药材,又有核桃、板粟、柿子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上党对外的销路不畅,所以当地百姓没有积极入山采摘珍贵的药材,最终守着宝山却始终富不起来。

此外,卫铉卫铉为了吸引外地工匠商贩、为了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不但允许、资助他们在壶关城开店铺,官府和军方甚至还要掏钱采购,以此增加人们的信心。然而这般一来,花费就多了。

卫铉虽然打造了商队,可是规模太小不说,甚至连几个固定的合作对象都没有。但冯氏就不一样了;若冯氏商队大举进入上党,采购药材、果实、铁器、手工品,定能带动百姓采药、采果的积极性。

一旦百姓富了,对卫铉的拥护必将与日俱增。

“我冯氏又不会亏本,自然不会有假。”冯峭见卫铉动心了,心下为之一宽,颇为轻松风趣的说道:“况且对下官来说,也是利好之事。若能借家族之力带动治下民生、做出一番耀眼成绩,日后晋升也容易多了。”

“哈哈,冯太守倒是实在,卫某就喜欢与实在人交朋友。”卫铉哈哈大笑道。他也明白此乃名门子弟升官升得快的原因之一,当一个世家决定重点培养某个子弟的时候,往往用冯峭所说的方式帮他做政绩;晋升之后,再以此法助他步步高升。

“都督应允此事,再好不过了。”冯峭极为兴奋,脸上神情不似作伪。随即道:“都督,下官有一问,请恕下官冒昧。”

卫铉笑着说道:“卫某一介武夫,向来喜欢直来直往。冯太守有话,但管直言。”

“喏。”冯峭看了他一眼,拱手道:“下官与安平郡司马车昭德有旧,车司马派人给下官送来新年贺信,他在信中提到都督与元建州起了冲突……”

有些话不好直接明说出来,可他相信卫铉明白弦外之音。

卫铉确实听出来了,反问道:“扶风公可是恶了高阳王?”

“高阳王特立独行,京中要员多是与其相恶,扶风公自也不例外。高阳王但凡收敛一点,大家对他的意见也不会那么大了。”冯峭苦笑一声,接着说道:“建州如今仅剩贫瘠的高都、泰宁二郡。扶风公觉得建州州府已无存在必要,若能说服陛下撤销州府,将高都、泰宁二郡交由上党行台监管,将会帮朝廷省出一大笔开支。”

冯氏的能量不小、出色子弟也不少;他们一致认为卫铉志向不小,他有了长平和安平之后,定然拥有“统一”建州的野望,再加上他们与元雍不和,故而决定送给卫铉一份厚礼。

至于派遣商队入境一事,那是公平公正的交易,也体现不出冯氏诚意。

冯峭的嗣母元楚华是元勰之女,使他的身份有些特殊,更不能在驿馆久留;他把家族的意思尽数带到,很快便告辞离开。

“长史,你认为冯峭的话有几分可信?”送走冯峭,卫铉直接与王佑商议起来。同时,让卫天去请久尔朱谋成,他们父子久在京城,对京城情况、派系之间的纷争自然一清二楚。

卫铉之所以没有返回尔朱府,既是尔朱新兴在奉行尔朱荣的疏远之策,卫铉经过成武殿一事也有了避嫌之心。而且对于他来说,并州馆比尔朱府更加方便商谈要事。

到大年初二,自己再依礼去尔朱府拜年就是了。

“主公可是给卑职出了一个难题啊!不过卑职觉得此事为真。”王佑尽到一名谋士的本分,认真的沉思起来;过了许久许久,他才开口道:“自从文明太皇太后作古、扶风公之父冯诞公病逝于钟离。长乐冯氏便每况愈下。而扶风公作为冯氏当代柱石,可他早年品行不端,曾一度被一撸到底。在他闭门自省期间,冯氏在朝堂已经没有一个说得上话的人了,这便导致他们错失许多良机……而冯氏是享受过无上荣耀的家族,如今却逐步走向没落,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

王佑给长乐冯氏当前的处境、心境下了一个定义,又道:“本朝臣民老是拿太后与文明太皇太后进行对比,使太后对长乐冯氏十分厌恶,卑职以为只要太后在,他们很难重新崛起。冯氏既然在中枢无所作为,自然想在京城之外找一个强有力的援手。然而大魏诸多势力的权力分配早已完成,冯氏对于那些势力可有可无,便是去了,冯氏也捞不了什么好处。”

“主公却是不同了。主公虽然是一支冉冉上升的新生势力,但是根基浅薄,此时若能帮助主公,便是急人之难。”

卫铉听罢,说道:“也就是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了?”

王佑思索一下两个成语的含义,微笑颔首道:“主公所言不差,冯氏此举正是雪中送炭、急人之难。主公他日势有大成,自然给冯氏回报。另外就是主公人手多有不足,未来数年又有一批年迈官员致仕,与主公事先交好的冯氏若能趁机安插子弟、门生、故旧,未来不仅获得更多权力、利益,甚至能够左右主公决策。”

王佑最后这一番话,卫铉听得深以为然,深为警惕。史上很多知名反王在前期、中期其他都发展得很好,可是他们一旦引入名门世家的势力,内部很快就会产生矛盾、起内讧,其本人也很快失去话语权。

最后惨遭名门世家的势力架空而沦为傀儡者,那就更多了。

卫铉也正是有此担忧,故而努力培养自己的人才。不过对于卫铉当前的处境来说,冯氏所开出的通商、争建州两大条件,的确属于雪中送炭,而且他还无法拒绝。

想到这儿,卫铉不禁一叹。

既然拒绝不了,那就且先与虎谋皮吧!然而任免权这一块自己不但要死抓不放,还要把县级佐官的任命权也尽数收回。

这一点,史上的隋文帝就做得相当不错,并且为后世王朝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